接续管保护装置的载荷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03783阅读:441来源:国知局
接续管保护装置的载荷试验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输电线路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接续管保护装置的载荷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接续管保护装置载荷试验方法是在两个并列的接续管保护装置之间夹设一个可调节的支撑杆,支撑杆垂直于两个并列的接续管保护装置,支撑杆可以调节自身的长度以调节两个接续管保护装置之间的距离。两根钢丝绳分别穿设于两个接续管保护装置,并且,两根钢丝绳的第一端均与拉力机的第一力施加端相连接,两根钢丝绳的第二端均与拉力机的第二力施加端相连接。拉力机同时对两根钢丝绳的两端进行张拉,使得钢丝绳张紧,这时,调节支撑杆的长度以使钢丝绳的第一端与接续管保护装置的中心线的延长线之间形成15°包络角,相应的钢丝绳的第二端与接续管保护装置的中心线的延长线之间也形成15°包络角,从而实现了30°包络角的实际工况的模拟,进而在满足30°包络角的情况下对接续管保护装置进行相应的载荷试验。现有的接续管保护装置载荷试验装置较为简单,为了满足实际工况下的30°包络角,接续管保护装置需要根据接续管保护装置的长度预先计算钢丝绳的长度和支撑杆的长度,操作复杂,并且,不同规格的接续管保护装置的长度不同,则钢丝绳的长度和支撑杆的长度也不相同,需要不断更换钢丝绳和支撑杆,通用性低。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接续管保护装置的载荷试验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接续管保护装置载荷试验装置的通用性低的问题。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接续管保护装置的载荷试验装置,该装置包括:本体、支撑机构和两个压接机构;其中,支撑机构高度可调地连接于本体的顶部,用于支撑接续管保护装置;两个压接机构均位置可调地连接于本体的顶部且置于支撑机构的两侧,两个压接机构均用于压接钢丝绳,钢丝绳穿设于接续管保护装置。

进一步地,上述接续管保护装置的载荷试验装置中,支撑机构包括:螺纹杆和支撑体;其中,本体开设螺纹孔,螺纹杆的第一端连接于螺纹孔;支撑体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螺纹杆的第二端,支撑体的第二端用于支撑接续管保护装置。

进一步地,上述接续管保护装置的载荷试验装置中,支撑体的第二端设置有弧形板。

进一步地,上述接续管保护装置的载荷试验装置中,螺纹杆的第二端的外壁凸设有环形连接部;支撑体的第一端开设有凹槽,凹槽的内壁开设有环形的凹设部,环形连接部嵌设于凹设部内。

进一步地,上述接续管保护装置的载荷试验装置中,支撑机构还包括:手柄;其中,手柄连接于螺纹杆。

进一步地,上述接续管保护装置的载荷试验装置中,支撑机构还包括:螺纹管和加强板;其中,本体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通过螺纹管相连接,螺纹杆的第一端连接于螺纹管;加强板设置于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与螺纹管的连接处。

进一步地,上述接续管保护装置的载荷试验装置中,每个压接机构均包括:调节板、滑轮和两块连接板;其中,调节板连接于本体的顶部且置于支撑机构的一侧;滑轮可滑动地连接于调节板,滑轮与调节板之间具有间隙,钢丝绳的一端穿设于滑轮与调节板之间的间隙;两块连接板分别置于滑轮的两侧,两块连接板均与滑轮可转动连接;两块连接板的对应位置处均开设多个穿设孔,调节板沿调节板的长度方向开设多个调节孔,穿设孔与部分调节孔通过螺栓相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接续管保护装置的载荷试验装置中,每个压接机构均还包括:两个档板;其中,两个档板分别置于滑轮的两侧,并且,两个档板与两块连接板一一对应连接;两个档板均与滑轮可转动连接;每个挡板的宽度均大于每个连接板的宽度;两个所述挡板的对应位置处均开设多个通孔,各通孔与各穿设孔一一对应。

进一步地,上述接续管保护装置的载荷试验装置还包括:至少两个万向轮;其中,各万向轮均与本体的底部相连接。

本发明中,通过支撑机构调节接续管保护装置与本体的顶部之间的高度,通过两个压接机构调节钢丝绳的倾斜程度,能够满足实际工况下包络角的相关要求,并且,针对不同规格的接续管保护装置均可以通过调节支撑机构和两个压接机构来满足包络角的要求,无需更换部件,提高了通用性,使用范围更为广泛,解决了现有的接续管保护装置载荷试验装置的通用性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接续管保护装置的载荷试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接续管保护装置的载荷试验装置中,接续管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接续管保护装置的载荷试验装置中,压接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接续管保护装置的载荷试验装置中,压接机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接续管保护装置的载荷试验装置中,支撑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接续管保护装置的载荷试验装置中,支撑机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参见图1和图2,图中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接续管保护装置的载荷试验装置的优选结构。如图所示,该载荷试验装置可以包括:本体1、支撑机构2和两个压接结构。其中,本体1具有预设长度和预设宽度,具体实施时,该预设长度和预设宽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支撑机构2高度可调地连接于本体1的顶部(图1所示的上部),支撑机构2用于支撑接续管保护装置5。具体地,支撑机构2连接于本体1的顶部,并且,支撑机构2与本体1的顶部之间的高度可调节,支撑机构2支撑接续管保护装置5,则使得接续管保护装置5与本体1的顶部之间的高度也可以调节。接续管保护装置5可以为内部中空的圆柱体。并且,接续管保护装置5相对于支撑机构2对称放置。

两个压接机构3均位置可调地连接于本体1的顶部,即两个压接机构3连接于本体1的顶部,并且,两个压接机构3在本体1的顶部的位置可以调节,以及,每个压接机构3与本体1的顶部之间均具有间隙。两个压接机构3置于支撑机构2的左右两侧(相对于图1而言),优选的,两个压接机构3对称地置于支撑机构2的左右两侧,则需要同时调节两个压接机构3在本体1的顶部的位置。两个压接机构3均用于压接钢丝绳6,钢丝绳6穿设于接续管保护装置5。压接机构3在本体1的顶部的位置可以调节,也即钢丝绳6与本体1的顶部相接触的位置可以调节,也就是说调节钢丝绳6的倾斜程度。具体地,钢丝绳6贯穿接续管保护装置5,钢丝绳6的两端均伸出接续管保护装置5,钢丝绳6的两端在伸出接续管保护装置5后分别穿设于对应的压接机构3与本体1的顶部之间的间隙处,并且,钢丝绳6的两端均与拉力机相连接,拉力机用于张紧钢丝绳6。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为:调节支撑机构2在某一高度,将两个压接机构3对称地置于支撑机构2的左右两侧,并且将两个压接机构3与本体1的顶部相固定。将接续管保护装置5置于支撑机构2上,支撑机构2支撑接续管保护装置5。然后,将钢丝绳6贯穿于接续管保护装置5,钢丝绳6的两端分别穿设于对应的压接机构3与本体1的顶部之间的间隙后与拉力机相连接,拉力机对钢丝绳6进行张紧,这时,接续管保护装置5的端部与钢丝绳6之间呈夹角设置。由于两个压接机构3对称地置于接续管保护装置5的两侧,并且,接续管保护装置5相对于支撑机构2对称设置,所以接续管保护装置5的中心线的延长线与伸出接续管保护装置5两端的钢丝绳6之间的夹角相等,记为β(如图2所示),该β角即为半个包络角。根据相关规定,包络角为30°,则应将夹角β调整为15°。根据接续管保护装置5中心线的延长线与伸出接续管保护装置5一端的钢丝绳6之间的夹角β的角度,调节支撑机构2的高度以调节接续管保护装置5与本体1的顶部之间的高度,或者同时调节两个压接机构3在本体1的顶部的位置以调节张紧后的钢丝绳6的倾斜程度,或者同时调节支撑机构2的高度和两个压接机构3在本体1的顶部的位置,使得夹角β发生变化,直至夹角β为15°。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通过支撑机构2调节接续管保护装置5与本体1的顶部之间的高度,通过两个压接机构3调节钢丝绳6的倾斜程度,能够满足实际工况下包络角的相关要求,并且,针对不同规格的接续管保护装置5均可以通过调节支撑机构2和两个压接机构3来满足包络角的要求,无需更换部件,提高了通用性,使用范围更为广泛,解决了现有的接续管保护装置载荷试验装置的通用性低的问题。

参见图1、图5至图7,图中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接续管保护装置的载荷试验装置中,支撑机构的优选结构。如图所示,上述实施例中,支撑机构2可以包括:螺纹杆21和支撑体22。其中,本体1开设有螺纹孔,螺纹杆21的第一端(图1所示的下端)连接于螺纹孔。具体地,螺纹杆21置于螺纹孔内,并且,螺纹杆21可在螺纹孔内上下(图1所示的a方向)移动,以实现支撑机构2与本体1的顶部之间的高度可调节,也即实现了接续管保护装置5与本体1的顶部之间的高度可调节。

支撑体22的第一端(图1所示的下端)可转动地连接于螺纹杆21的第二端(图1所示的上端),支撑体22的第二端(图1所示的上端)用于支撑接续管保护装置5。具体地,支撑体22与螺纹杆21可转动连接,以使螺纹杆21相对螺纹孔上下移动时支撑体22不会发生转动。接续管保护装置5放置于支撑体22的第二端,支撑体22的第二端与接续管保护装置5之间可以不固定,只要支撑体22将接续管保护装置5支撑即可,接续管保护装置5在重力作用下即可与支撑体22相固定。当然,为了确保支撑体22更好地支撑接续管保护装置5,也可以将支撑体22的第二端与接续管保护装置5可拆卸地连接,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支撑机构2通过螺纹杆21与螺纹孔螺纹连接,转动螺纹杆21使得螺纹杆21相对于本体1上下移动,实现接续管保护装置5与本体1的顶部之间的高度可调节,并且,支撑体22与螺纹杆21之间可转动连接,能够使得螺纹杆21上下移动时支撑体22保持支撑接续管保护装置5而不转动,该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参见图5和图7,上述实施例中,支撑体22的第二端设置有弧形板23,接续管保护装置5置于弧形板23上,该弧形板23用于支撑接续管保护装置5。具体地,接续管保护装置5的长度方向与本体1的长度方向(图1所示的b方向)相平行,则弧形板23与本体1的长度方向相平行。弧形板23的弧度应满足不同规格的接续管保护装置5的放置。

具体实施时,弧形板23的中心位置与支撑体22的第二端相连接,弧形板23的两个端部的相对应的位置处均可以开设有至少一个安装孔231,该安装孔231用于穿设绑带等,该绑带用于固定接续管保护装置5。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支撑体22的第二端设置有弧形板23,能够更好地支撑接续管保护装置5,使得接续管保护装置5牢固稳定地置于支撑体22上。

参见图5至图7,上述实施例中,支撑体22的第一端与螺纹杆21的第二端之间的转动连接方式有很多种,本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但是,在本实施例中,仅仅列举了一种转动连接的方式。螺纹杆21的第二端的外壁凸设有环形连接部24,具体地,螺纹杆21的第二端的端面设置有环形连接部24,该环形连接部24可以为实心的柱状体,并且该环形连接部24的外径大于螺纹杆21的第二端的外径,则螺纹杆21的第二端形成“T”型。

支撑体22的第一端(图6所示的下端)开设有凹槽221,该凹槽221朝向螺纹杆21的第二端。该凹槽221的内壁开设有环形的凹设部2211,环形连接部24嵌设于凹设部2211。具体地,凹槽221为圆形且具有预设深度。具体实施时,该预设深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在凹槽221靠近底壁(图6中所示的上方的壁面)处的内壁开设有环形的凹设部2211,该环形凹设部2211与凹槽221为同轴设置,并且,该环形凹设部2211的内径大于凹槽221的内径,则凹槽221与凹设部2211形成“T”型。螺纹杆21的第二端的环形连接部24嵌设于该凹设部2211内,并且,环形连接部24的外径小于凹设部2211的内径,即环形连接部24与凹设部2211之间具有间隙,使得环形连接部24可在凹设部2211内转动。同时,螺纹杆21的第二端的外径小于凹槽221的内径,即螺纹杆21的第二端与凹槽221之间具有间隙,使得螺纹杆21的第二端可在凹槽221内转动。

具体实施时,支撑体22的第一端设置有连接座,该连接座可以包括:第一连接体222和第二连接体223,第一连接体222可以为实心圆柱体,第一连接体222的第一端(图6所示的上端)与支撑体22的第一端相连接,第一连接体222的第二端(图6所示的下端)开设有凹槽,第二连接体223为环形体,第二连接体223与第一连接体222的第二端相连接,第二连接体223的内径小于第一连接体222的凹槽的内径,则第一连接体222的凹槽与第二连接体223形成“T”型。安装时,可以先将螺纹杆21的环形连接部24放置于第一连接体222的凹槽内,再将第二连接体223与第一连接体222的第二端相连接。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通过螺纹杆21的第二端凸设的环形连接部24嵌设于支撑体22的第一端的凹设部2211内,并且,该环形连接部24可以在凹设部2211内可转动,实现了螺纹杆21的第二端与支撑体22的第一端之间的可转动连接,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参见图5至图7,上述各实施例中,该支撑机构2还可以包括:手柄25。其中,手柄25连接于螺纹杆21,具体地,手柄25可以连接于螺纹杆21的外壁,也可以是手柄25插设于螺纹杆21内,本实施例对于手柄与螺纹杆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做任何限制。手柄25可以为一个、两个或者多个,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当手柄25为至少两个时,各手柄25沿螺纹杆21的周向均匀分布。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手柄25,便于操作者转动螺纹杆21,以实现螺纹杆21的上下移动,进而实现支撑机构2与本体1的顶部之间的高度可调节。

参见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接续管保护装置的载荷试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上述各实施例中,支撑机构2还可以包括:螺纹管26和加强板27。其中,本体1可以包括: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通过螺纹管26相连接,螺纹杆21的第一端连接于螺纹管26。具体地,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的连接处设置有螺纹管26,第一本体11与螺纹管26的第一侧面(图1所示的左侧)相连接,第二本体12与螺纹管26的第二侧面(图1所示的右侧)相连接。螺纹杆21的第一端与螺纹管26螺纹连接,螺纹杆21可在螺纹管26内相对于本体1的顶部上下移动。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均可以为工字钢。

加强板27设置于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与螺纹管26的连接处,加强板27用于提高第一本体11与螺纹管26的连接处的强度和提高第二本体12与螺纹管26的连接处的强度。加强板27可以为一块、两块或者多块,本实施对此不做任何限制。当加强板27为至少两块时,各加强板27沿第一本体11或第二本体12的高度方向均匀设置。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通过螺纹管26相连接,便于加工制作,结构简单,并且,加强板27的设置,有效地提高了第一本体11与螺纹管26之间的强度和第二本体12与螺纹管26之间的强度。

参见图1、图3和图4,图中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接续管保护装置的载荷试验装置中,压接机构的优选结构。如图所示,上述各实施例中,每个压接机构3均可以包括:调节板31、滑轮32和两块连接板33。其中,调节板31连接于本体1的顶部,并且,调节板31置于支撑机构2的一侧。具体地,调节板31可以为长方形板,该调节板31固定于本体1的顶部。调节板31沿本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调节板31的顶部(图1所示的上部)设置有光滑的平面。

滑轮32可滑动地连接于调节板31,滑轮32与调节板31之间具有间隙,钢丝绳6的一端穿设于滑轮32与调节板31之间的间隙,并且钢丝绳6的该端与拉力机相连接。具体地,滑轮32可沿调节板31的顶部滑动,并且滑轮32可固定于调节板31的某一位置处,当滑轮32与调节板31相固定时,滑轮32与调节板31之间具有间隙,钢丝绳6的一个端部穿设于该间隙后与拉力机相连接。

两块连接板33分别置于滑轮32的两侧(图4所示的左右两侧),即滑轮32夹设于两块连接板33之间,并且,两块连接板33均与滑轮32可转动连接。具体地,两块连接板33均可以为长方形板,当然,也可以为其他形状,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两块连接板33均可相对于滑轮32转动,当滑轮32沿调节板31的顶部滑动时,两块连接板33横向设置,即两块连接板33与本体1的长度方向相平行。当滑轮32固定于调节板31的某一位置时,两块连接板33竖向设置,即两块连接板33与本体1的长度方向相垂直,这时,两块连接板33将滑轮32架起,即滑轮32处于悬空状态,则滑轮32与调节板31的顶部之间具有间隙。具体实施时,两块连接板33与滑轮32之间可以通过轴承实现转动连接,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转动连接的方式,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两块连接板33的第一端(图1所示的上端)的相对位置处开设连接孔,螺栓穿设两块连接板33的连接孔与螺母相连接,以实现两块连接板33同时转动和相对固定。

两块连接板33的对应位置处均开设多个穿设孔331,两块连接板33上的穿设孔331为一一对应。各穿设孔331开设于两块连接板33的第二端(图1所示的下端)的对应位置处。当连接板33为长方形板时,各穿设孔331设置于连接板33的宽度方向(图3所示的由左至右的方向)处。

调节板31沿调节板的长度方向开设多个调节孔311,穿设孔331与部分调节孔311通过螺栓相连接。调节孔311的排布方式与两块连接板33上的穿设孔331的排布方式相同。具体地,调节板31上的调节孔311与两块连接板33的穿设孔331的孔径相同,并且,两块连接板33上相邻两个穿设孔331之间的间距相等,调节板31上相邻两个调节孔311之间的间距与相邻两个穿设孔331之间的间距相等。当滑轮32滑动至调节板31的某一位置时,两块连接板33的穿设孔331与部分调节孔311相对应,并通过螺栓相连接,这时的两块连接板33与本体1的顶部之间具有预设距离,即两块连接板33在与本体1的长度方向相垂直的状态时,两块连接板33最下方的端面与本体1的顶部之间具有预设距离,具体实施时,该预设距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两个压接机构3的工作过程完全相同,下面以一个压接机构3来进行介绍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为:当需要调节压接机构3的位置时,先将螺栓拆卸下来,则压接机构3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相对于图1而言)坠落,则两个连接板33与本体1的顶部相接触,这时的滑轮32与调节板31的顶部还应具有一定的间隙,再转动两个连接板33,使得两个连接板33与本体1的长度方向相平行,则滑轮32由于少了两个连接板33的支撑作用所以在重力作用下继续向下坠落,则滑轮32与调节板31的顶部相接触,滚动滑轮32,滑轮32可沿调节板31的顶部滑动。当滑轮32滑动至某一位置时,转动两块连接板33以使两块连接板33与本体1的长度方向相垂直,这时,两块连接板33的棱角处先与本体1的顶部相接触,并以此为支点使得两块连接板33和滑轮32向上翘起,将翘起来的一侧的两个连接板33的穿设孔331和对应的调节孔311相对应,插入螺栓并用螺母相固定,再转动两块连接板33直至两块连接板33与本体1的长度方向相垂直,将两块连接板33的剩余的穿设孔331和对应的调节孔311相对应,插入螺栓并用螺母相固定,这时,滑轮32与调节板31的顶部之间具有间隙,则完成了一个压接机构3的位置的调节,另一个压接机构3的位置与该压接机构3的位置相对于支撑机构2对称。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通过滑轮32可滑动地连接于调节板31,实现了压接机构3的位置可调节,并且,通过两块连接板33上的穿设孔331与部分调节孔311通过螺栓相连接,实现了压接机构3的位置固定,不仅便于位置调节而且可固定于任一位置,便于调节钢丝绳6的倾斜程度,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参见图3和图4,上述实施例中,每个压接机构3均还可以包括:两个挡板34。其中,两个挡板34分别置于滑轮32的两侧,并且,两个挡板34与两块连接板33一一对应连接。具体地,每个挡板34均置于一块连接板33与滑轮32之间。两个挡板34均与滑轮32可转动连接,则两个挡板34与两个连接板33相连接,两个挡板34可跟随两块连接板33一起相对于滑轮32转动。每个挡板34的宽度均大于每个连接板33的宽度,两个挡板34的宽度相等,两个连接板33的宽度也相等。

两个挡板34对应于两块连接板33的穿设孔331的位置均开设有多个通孔,通孔的数量与穿设孔331的数量相同,并且各通孔与各穿设孔331为一一对应设置。当滑轮32固定于某一位置时,螺栓穿设于两块连接板33的穿设孔331、两个挡板34的通孔和调节板31的部分调节孔311且与螺母相连接。两个挡板34的宽度方向的端面与两块连接板33的宽度方向的端面相齐平。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两个挡板34,并且挡板34的宽度均大于连接板33的宽度,使得挡板34更好地与本体1的顶部相接触并以此作为支点,更好地将连接板33和滑轮32支起来,使得滑轮32与本体1的顶部之间具有间隙,结构简单。

参见图1,上述实施例中,载荷试验装置还可以包括:至少两个万向轮4。其中,各万向轮4均与本体1的底部(图1所示的下部)相连接。优选的,各万向轮4在本体1的底部均匀分布。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万向轮4,便于移动载荷试验装置,简单省力。

结合图1至图7,下面介绍一下载荷试验装置的工作过程:首先,将支撑机构2调节至某一高度,再将两个压接机构3对称地固定于支撑机构2左右两侧的某一位置处。将待测试的接续管保护装置5放置于支撑体22的第二端设置的弧形板23上,并通过绑带将接续管保护装置5进行简单固定,避免接续管保护装置5的随意转动。将钢丝绳6穿设于接续管保护装置5,钢丝绳6的一端穿设于位于支撑机构2左侧的滑轮32与调节板31的顶部之间的间隙,该端与拉力机相连接,钢丝绳6的另一端穿设于位于支撑机构2右侧的滑轮32与调节板31的顶部之间的间隙,该端也与拉力机相连接。拉力机将钢丝绳6进行张紧,测量接续管保护装置5的中心线的延长线与伸出接续管保护装置5一端的钢丝绳6之间的夹角β的角度。若测量出的夹角β小于或者大于15°,可以调节支撑机构2的高度或者调节两个压接机构3的位置或者同时调节支撑机构2的高度和两个压接机构3的位置,进行多次调节直至夹角β等于15°。当拉力机张紧钢丝绳6时,可将接续管保护装置5上的绑带去除,仅仅依靠拉力机对钢丝绳的张紧力和自身的重力即可保持固定状态。

若调节支撑机构2的高度,人工手动转动螺纹杆21的手柄25,则螺纹杆21在螺纹管26内转动,使得螺纹杆21向上或者向下运动,由于螺纹杆21的第二端与支撑体22的第一端为转动连接,所以螺纹杆21的转动,并不带动支撑体22的转动,使得支撑体22保持支撑接续管保护装置5的状态。螺纹杆21向上或者向下运动,使得接续管保护装置5与本体1的顶部之间的高度增加或者减少,从而实现了调节支撑机构2的高度。

若调节两个压接机构3的位置,以调节其中一个压接机构3的位置为例进行介绍,另一个压接机构3按照相同的调节方法调整至对称位置处。将穿设于两块连接板33的穿设孔331和调节孔311的螺栓撤除,则在重力作用下,两块连接板33、两块挡板34和滑轮32向下坠落,则两块连接板33与两块挡板34与本体1的顶部相接触,这时,滑轮32与调节板31的顶部还应具有一定的间隙。再转动两个连接板33,由于两个挡板34与两个连接板33相连接,所以两个挡板34跟随两个连接板33一起转动,使得两个连接板33与本体1的长度方向相平行,则滑轮32由于少了两个连接板33的支撑作用所以在重力作用下继续向下坠落,则滑轮32与调节板31的顶部相接触,滚动滑轮32,滑轮32可沿调节板31的顶部滑动。当滑轮32滑动至某一位置时,转动两块连接板33以使两块连接板33与本体1的长度方向相垂直。由于两个挡板34的宽度大于两块连接板33的宽度,所以,两个挡板34的棱角处先与本体1的顶部相接触,并以此为支点将两个连接板33和滑轮32翘起来,将翘起来的一侧的两个连接板33的穿设孔331、两个挡板34的通孔和对应的调节孔311相对应,插入螺栓并用螺母相固定,再转动两块连接板33直至两块连接板33与本体1的长度方向相垂直,这时,将两块连接板33剩余的穿设孔331、两个挡板34的通孔和对应的调节孔311相对应,插入螺栓并用螺母相固定,这时,滑轮32与调节板31的顶部之间具有间隙,完成了一个压接机构3的位置的调节。

综上所述,本发明能够满足实际工况下包络角的相关要求,并且,针对不同规格的接续管保护装置5均可以通过调节支撑机构2和两个压接机构3来满足包络角的要求,无需更换部件,提高了通用性,使用范围更为广泛。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