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便捷式滑板冲浪模拟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68547发布日期:2021-03-23 11:02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便捷式滑板冲浪模拟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动设施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移动便捷式滑板冲浪模拟机。



背景技术:

冲浪是以海浪为动力的极限运动,冲浪过程不但紧张刺激、还需要体验者具有良好的平衡感和心理素质。由于冲浪的独特魅力,该运动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喜爱。

但由于冲浪受环境场所的影响较大,大多数人在生活中很难接触到。因此,现有技术中出现了一些冲浪模拟机,但这些设备大都体积较大,运输不便。例如,如果使用17m货车运输,则受货车的车舱宽度限制,只能运输宽度在3m以内的冲浪设备。因此大体积的冲浪设备运输不便,体积小的冲浪设备使用者体验性差。此外,现有冲浪模拟机由于蓄水池与抽水装置不完善,用水量较大,使用成本高,浪费严重。

因此,能否设计一种冲浪设备,在保证其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的基础上,实现运输方便,用水量少,体验性好,是本专利想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便捷式滑板冲浪模拟机,实现了该设备,运输方便,用水量少,体验性好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移动便捷式滑板冲浪模拟机,包括:蓄水池;滑道膜,倾斜设置在所述蓄水池上方;水压装置,设置在所述蓄水池内,包括吸水部和喷水部,所述吸水部设置有朝向所述蓄水池底面的吸水口,所述吸水口边缘与所述蓄水池底面留有间隙,所述喷水部延伸到所述滑道膜底端具有喷嘴,且喷水方向沿所述滑道膜表面向上;两个活动板组件,沿所述滑道膜长度方向装设在所述水压装置两侧,至少一所述活动板组件与所述蓄水池侧面铰接;其中,展开状态下,两所述活动板组件之间张开一定角度以装设所述滑道膜;收拢状态下,拆除所述滑道膜,所述活动板组件相向旋转以减小两所述活动板组件之间的距离。

本技术方案公开了一种移动便捷式滑板冲浪模拟机,通过在蓄水池侧面铰接装设活动板组件,一方面,解决了传统滑板冲浪模拟机滑道宽度小,使用者体验较差的问题;另一方面,解决了传统滑板冲浪模拟机不方便运输的问题。此外,本技术方案公开了一种吸水部的结构形式,将吸水口朝向蓄水池底面,通过吸水口与蓄水池之间的间隙可使蓄水池底面的水体均匀进入吸水部,避免蓄水池中产生旋涡,增加水体流动的稳定性。并且由于蓄水池的宽度小于滑道膜的宽度,以及吸水口能够吸收蓄水池底面的水体,减少了整体设备的用水量。进而实现了,该移动便捷式滑板冲浪模拟机运输方便,用水量少,体验性好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板组件远离所述蓄水池的一端朝向所述滑道膜延伸形成过道部。

本技术方案进一步公开了活动板组件的结构,通过在活动板组件远离蓄水池的一端设置过道部,从而解决了传统滑板冲浪模拟机需要额外装设上下滑梯的问题。进而实现了该移动便捷式滑板冲浪模拟机自带滑梯,方便装设,操作简单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板组件包括活动板主体、主体支杆以及主体拉杆;多根所述主体支杆依次排布在所述蓄水池侧面,所述主体支杆一端与所述蓄水池底部铰接,具有第一转轴,另一端与所述活动板主体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板主体可围绕所述第一转轴旋转;在所述展开状态下,所述主体支杆与所述蓄水池底面呈钝角;所述主体拉杆可伸缩位于所述主体支杆上方,所述主体拉杆一端与所述蓄水池上端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活动板主体铰接,用于限制所述活动板主体的旋转角度。

本技术方案进一步公开了活动板组件的具体组成,通过活动板主体、主体支杆以及主体拉杆的相对位置以及连接关系,使活动板组件与蓄水池之间形成三角形结构,进而可通过主体拉杆的收缩,控制主体支杆以及活动板主体绕第一转轴旋转,实现活动板组件的展开与收拢,结构简单,牢靠耐用。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拉杆为液压缸或电动丝杠;

所述活动板主体与所述蓄水池侧面之间设置有挡水部,所述挡水部一端与所述活动板主体下边缘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蓄水池上边缘连接,所述挡水部可折叠设置在所述滑道膜与所述活动板主体连接处的下方,在所述展开状态下,所述挡水部倾斜向所述蓄水池导流。

本技术方案进一步公开了主体拉杆的具体形式,通过使用液压缸或自动丝杠作为主体拉杆,可以实现对活动板组件的自动展开或收拢。减少人力,使装置具有更快的安装速度。此外,通过在活动板主体与蓄水池侧面之间设置有挡水部,可以使滑道膜与活动板主体连接间隙漏出的水体回流到蓄水池中,再利用,从而避免了水体的浪费,进一步降低了整体用水量。

进一步地,所述吸水部和所述喷水部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管道内设置有水泵;所述吸水部远离所述管道的一侧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挡水板、第二挡水板和第三挡水板,所述第二挡水板位向下倾斜设置在所述吸水部远离蓄水池底面的一侧,所述第二挡水板与所述第一挡水板和所述第二挡水板密封连接,向下形成所述吸水口;所述喷水部内呈弧形结构,所述喷嘴设置在所述喷水部末端,呈偏平状结构,位于所述滑道膜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滑道膜底端设置有前甲板落水系统,所述滑道膜上端设置有后甲板落水系统;所述前甲板落水系统包括第一排水格栅和第二排水格栅,所述第一排水格栅位于所述喷水部上方,两所述第二排水格栅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排水格栅两侧,且分别与所述过道部连接;所述后甲板落水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吸水部上方的第三排水格栅。

本技术方案进一步公开了该移动便捷式滑板冲浪模拟机的落水系统,一方面,通过前甲板落水系统,可以防止使用者意外受伤,实现两侧回流的水体的回收;另一方面,通过后甲板落水系统,可以回收滑道中间冲到滑道膜上端的水体,防止滑道中间的水体回流。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排水格栅与所述滑道膜衔接间隙上方设置有第一护板,所述第三排水格栅与所述滑道膜衔接间隙上方设置有第二护板;所述过道部与所述滑道膜之间设置有软体侧墙,所述滑道膜与所述软体侧墙的衔接处设置有第三护板;所述后甲板落水系统远离所述滑道膜的一端设置有软体后墙。

本技术方案进一步公开了第一护板、第二护板和第三护板。一方面,通过将第一护板或第二护板设置在落水系统和滑道膜的衔接位置,起到保护作用,防止间隙间距造成使用者手指及脚趾受伤;另一方面,通过设置第三护板,可防止软体侧墙底端与滑道膜的衔接间隙造成使用者受伤。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排水格栅高于所述滑道膜底端,与所述滑道膜底端之间形成间隙以通过所述喷嘴;所述喷嘴上设置有喷嘴襟翼,所述喷嘴襟翼一端与所述喷嘴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滑道膜之间具有喷水间隙,且所述喷嘴襟翼表面设有软体保护层。

本技术方案进一步公开了喷嘴襟翼,通过喷嘴襟翼与喷嘴的连接方式,以及喷嘴襟翼表面的保护层,一方面,实现了防止冲浪者经过时及撞击时受伤;另一方面,喷嘴襟翼与喷嘴铰接,拆卸、维修更换灵活方便,固定方式更牢固,喷嘴襟翼不易脱落造成事故。

进一步地,在所述展开状态下,两所述活动板组件之间水平设置有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位于所述吸水部上方;所述第二支撑杆位于所述喷水部上方,且所述第一支撑杆高于所述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分别与所述滑道膜两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一所述主体拉杆远离所述活动板主体的一端与所述蓄水池的内支架铰接,另一所述主体拉杆远离所述活动板主体的一端与所述蓄水池的前侧挡板铰接;在所述收拢状态下,所述主体支杆与所述蓄水池底面夹角小于等于90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

1、通过在蓄水池侧面铰接装设活动板组件,一方面,解决了传统滑板冲浪模拟机滑道宽度小,使用者体验较差的问题;另一方面,解决了传统滑板冲浪模拟机不方便运输的问题。进而实现了,该移动便捷式滑板冲浪模拟机运输方便,用水量少,体验性好的效果;

2、通过在活动板组件远离蓄水池的一端设置过道部,从而解决了传统滑板冲浪模拟机需要额外装设上下滑梯的问题。进而实现了该移动便捷式滑板冲浪模拟机自带滑梯,方便装设,操作简单的效果;

3、通过活动板主体、主体支杆以及主体拉杆的相对位置以及连接关系,使活动板组件与蓄水池之间形成三角形结构,进而可通过主体拉杆的收缩,控制主体支杆以及活动板主体绕第一转轴旋转,实现活动板组件的展开与收拢,结构简单,牢靠耐用;

4、通过使用液压缸或自动丝杠作为主体拉杆,可以实现对活动板组件的自动展开或收拢。减少人力,使装置具有更快的安装速度;

5、通过前甲板落水系统,可以防止使用者意外受伤,实现两侧回流的水体的回收;此外,通过后甲板落水系统,可以回收滑道中间冲到滑道膜上端的水体,防止滑道中间的水体回流;

6、通过将第一护板或第二护板设置在落水系统和滑道膜的衔接位置,起到保护作用,防止间隙间距造成使用者手指及脚趾受伤;此外,通过设置第三护板,可防止软体侧墙底端与滑道膜的衔接间隙造成使用者受伤;

7、通过喷嘴襟翼与喷嘴的连接方式,以及喷嘴襟翼表面的保护层,一方面,实现了防止冲浪者经过时及撞击时受伤;另一方面,喷嘴襟翼与喷嘴铰接,拆卸、维修更换灵活方便,固定方式更牢固,喷嘴襟翼不易脱落造成事故。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主视图;

图4是图2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在收拢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主视图;

图7是图5的俯视图;

图8是水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蓄水池,11.内支架,12.前侧挡板,20.活动板组件,21.主体支杆,21-a.第一转轴,22.主体拉杆,23.活动板主体,24.过道部,25.滑梯,30.前甲板落水系统,31.第一排水格栅,32.第二排水格栅,33.喷嘴襟翼,34.第一护板,40.后甲板落水系统,41.第三排水格栅,42.第二护板,43.软体后墙,50.滑道膜,51.软体侧墙,52.第三护板,53.滑道,54.第一支撑杆,55.第二支撑杆,60.水压装置,61.吸水部,61-a.吸水口,61-b.第一挡水板,61-c.第二挡水板,61-d.第三挡水板,62.喷水部,62-a.喷嘴,63.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在本文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为一种移动便捷式滑板冲浪模拟机,如图1和图2所示,该移动便捷式滑板冲浪模拟机包括以下结构:蓄水池10、位于蓄水池10内部的水压装置60、铰接在蓄水池10两侧的活动板组件20,以及位于活动板组件20之间的滑道膜50。

具体地,滑道膜50倾斜固定在蓄水池10的上方,在滑道膜50底端具有喷嘴62-a的装设位置,用于喷射水流,且喷水方向即水流的喷射方向沿滑道膜50自下而上,以模拟海浪,形成滑道53。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蓄水池10内设置有水压装置60,水压装置60包括吸水部61和喷水部62。其中,如图8所示,吸水部61设置有朝向蓄水池10底面的吸水口61-a,所述吸水口61-a边缘与所述蓄水池10底面留有间隙,用于吸入蓄水池10底部的水体。在水体吸入过程中,水体均匀的沿吸水口61-a与蓄水池10底面的间隙进入吸水部61,避免蓄水池中产生旋涡,增加水体流动的稳定性。并且吸水口能够吸收蓄水池底面的水体,有效减少了整体设备的用水量。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用水量可以保持在25m3内。此外,吸水部61用于吸收蓄水池10内的水体,输送至喷水部62。而喷水部62延伸到滑道膜50底端与喷嘴62-a接通。

进一步地,活动板组件20沿滑道53方向装设在水压装置60两侧,即活动板组件20位于水压装置60的两侧,而非两端。且至少一活动板组件20与蓄水池10侧面铰接,优选地,在本实施例附图中,两侧活动板组件20均与蓄水池10铰接。随着活动板组件20的转动,可以分为展开状态和收拢状态两种状态。需要说明的是,至少一活动板组件20与蓄水池10侧面铰接,说明存在三种方案:1、一侧活动板组件20与蓄水池10侧面固定连接的情况,甚至两侧活动板组件20的结构也不同;2、两侧的活动板组件20与蓄水池10侧面均铰接连接。以上两种方案均属于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具体地,如图3所示,在展开状态下,活动板组件20与蓄水池10底面呈钝角,两襟翼之间张开一定角度以装设滑道膜50。该状态下,移动便捷式滑板冲浪模拟机的宽度明显拓宽,因此可以装设更宽的滑道膜50,增加使用者的体验感。如图5和图7所示,在收拢状态下,活动板组件20相向旋转至蓄水池10上方。该状态下,移动便捷式滑板冲浪模拟机的宽度明显变小,从而打破现有技术中滑板冲浪模拟机受运输载具的影响,可通过活动板组件20的收拢改变整体结构的宽度,以适应不同载具,更有利于运输。

在实际应用中,该移动便捷式滑板冲浪模拟机的展开状态适用于供体验者使用期间;而收拢状态下则适用于存放或运输期间。使用期间,水压装置60通过吸水部61吸入蓄水池10内的水体,水压装置60对内部水体施加压力,再通过喷水部62改变水流方向,最终由喷嘴62-a喷射。而喷嘴62-a的喷水方向由滑道膜50底端朝向顶端,产生自下而上的水流,形成滑道53,供体验者使用。运输期间,先拆除滑道膜50,再将活动板组件20相向旋转至储水池上方,减小模拟机的宽度。再通过起吊机、叉车等工具装载到运输工具上,可在运输工具受限的情况下装载最大的模拟机,从而带给使用者更佳的体验。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为一种移动便捷式滑板冲浪模拟机,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实施例一中的所有特征,相同部分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优选地,活动板组件20远离蓄水池10的一端,朝向滑道膜50延伸形成过道部24,在上述展开状态下,过道部24表面形成滑梯25,供使用者上下走动。而活动板组件20包括活动板主体23、主体支杆21以及主体拉杆22。

具体地,多根主体支杆21依次排布在蓄水池10侧面,主体支杆21一端与蓄水池10底部铰接,具有第一转轴21-a,另一端与活动板主体23固定连接,活动板主体23可围绕第一转轴21-a旋转,第一转轴21-a与管道63的轴线方向平行。主体拉杆22位于主体支杆21上方,主体拉杆22一端与蓄水池10上端铰接,另一端与活动板主体23铰接,用于限制活动板主体23的旋转角度。换言之,主体支杆21与活动板主体23为一体式结构。因此可以将主体支杆21、主体拉杆22以及蓄水池10,看作一个三角形的结构,而活动板主体23位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上,通过主体拉杆22的收缩,控制主体支杆21以及活动板主体23绕第一转轴21-a旋转。

进一步地,活动板主体23与蓄水池10之间设置有两组主体拉杆22,两组主体拉杆22分别一前一后布置,使活动板主体23更加稳固。后侧的主体拉杆22,一端与活动板主体23铰接,另一端与蓄水池10的内支架11铰接;前侧的主体拉杆22,一端与活动板主体23铰接,另一端与蓄水池10的前侧挡板12铰接。需要说明的是,蓄水池10的内支架11与主体拉杆22的铰接位于蓄水池10底面之间有足够的距离,使主体支杆21、主体拉杆22以及蓄水池10满足三角形结构。优选地,如图5和图6所示,在收拢状态下,主体支杆21与蓄水池10底面夹角小于等于90度。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主体拉杆22为液压缸或电动丝杠,也可以为气缸等其它自动伸缩装置。通过液压缸,可以实现对活动板组件20的自动展开或收拢。可以减少人力,使装置具有更快的安装速度。

进一步优选地,活动板主体23与蓄水池10侧面之间设置有挡水部,所述挡水部一端与活动板主体23下边缘连接,另一端与蓄水池10上边缘连接,所述挡水部可折叠设置在滑道膜50与活动板主体23连接处的下方,在所述展开状态下,所述挡水部倾斜向所述蓄水池10导流。挡水部可以为软体的塑料防水膜,也可以为硬质防水折板。在实际应用中,流向滑道膜50两侧的水体部分会沿滑道膜50和活动板主体23连接间隙下渗,此时,通过挡水部可将下渗的水体导流到蓄水池10内,重新利用,减少水体浪费的同时降低整体的用水量。

进一步优选地,滑道膜50底端设置有前甲板落水系统30,滑道膜50上端设置有后甲板落水系统40;前甲板落水系统30包括第一排水格栅31和第二排水格栅32,第一排水格栅31位于喷水部62上方,两第二排水格栅32分别位于第一排水格栅31两侧,且分别与过道部24连接;后甲板落水系统40包括设置在吸水部61上方的第三排水格栅41。其中,第一排水格栅31、第二排水格栅32和第三排水格栅41均为若干金属杆组成,并且在其表面设置有弹性保护层。第二排水格栅32用于回收喷嘴62-a喷向滑道53两侧,扩散后回流到滑道膜50底端的水。

进一步地,第二排水格栅32与滑道膜50衔接间隙上方设置有第一护板34,第三排水格栅41与滑道膜50衔接间隙上方设置有第二护板42;过道部24与滑道膜50之间设置有软体侧墙51,滑道膜50与软体侧墙51的衔接处设置有第三护板52;后甲板落水系统40远离滑道膜50的一端设置有软体后墙43。第一护板34和第二护板42设置在落水系统和滑道膜50的衔接位置,起到保护作用,防止间隙间距造成使用者手指及脚趾受伤。类似的,第三护板52用于保护使用者,防止使用者受伤,采用内填充的方式,起到缓冲作用。

进一步地,第一排水格栅31高于滑道膜50底端,与滑道膜50底端之间形成间隙以通过喷嘴62-a;喷嘴62-a上设置有喷嘴襟翼33,喷嘴襟翼33一端与喷嘴62-a铰接,另一端与滑道膜50之间具有喷水间隙,且喷嘴襟翼33表面设有软体保护层。优选地,喷嘴襟翼33为金属材质,外部设有软体保护层,防止冲浪者经过时及撞击时受伤。铰链设计作用于喷嘴襟翼33与喷嘴62-a固定,起到灵活运用方便拆卸维修及更换,螺栓的固定更牢固不易发生事故。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吸水部61和喷水部62通过管道63连接,管道63内设置有水泵;吸水部61具有朝向蓄水池10底面的吸水口;喷水部62内呈弧形结构,喷嘴62-a设置在喷水部62末端,呈偏平状结构,位于滑道膜50上方。通过吸水部61,可以降低水位要求,防止空气直接吸入水泵,导致水泵无法正常工作,减少用水量。并且在降低长期使用下来的水的成本费用。具体地,如图8所示,吸水部62远离管道63的一侧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挡水板61-b、第二挡水板61-c和第三挡水板61-d,第二挡水板61-c位向下倾斜设置在吸水部62远离蓄水池10底面的一侧,第二挡水板61-c与第一挡水板61-b和第二挡水板61-d密封连接,向下形成吸水口61-a。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使用混泥土浇筑固定该移动便捷式滑板冲浪模拟机。

进一步地,在所述展开状态下,两活动板组件20之间水平设置有第一支撑杆54和第二支撑杆55,第一支撑杆54位于吸水部61上方;第二支撑杆55位于喷水部62上方,且第一支撑杆54高于第二支撑杆55,第一支撑杆54、第二支撑杆55分别与滑道膜50两端固定连接,由于第一支撑杆54与第二支撑杆55竖直方向具有落差,因此使滑道膜50与水平面呈一定夹角。

在实际应用中,用户使用期间模拟机处于展开状态。当蓄水池10内的水压装置60运行后,在水泵的作用下,吸水部61吸入蓄水池10内的水,经由管道63、喷水部62最后在喷嘴62-a喷出。随喷嘴62-a喷出水流的大小,喷嘴襟翼33的喷水间隙发生改变。水流随滑道膜50自下而上运动,而靠近软体侧墙51的水流强度较小,会随重力作用通过前甲板落水系统30流回蓄水池10。与此同时,滑道53中间的水流会冲到滑道膜50顶端,最后通过后甲板落水系统40流回蓄水池10,实现水体的循环利用。存放或运输期间模拟机处于收拢状态。此时需要拆除第一支撑杆54和滑道膜50,再通过液压缸驱动活动板主体23绕第一转轴21-a旋转,直至主体支杆21贴合到蓄水池10侧壁,或主体支杆21与蓄水池10底面呈直角。从而减小该移动便捷式滑板冲浪模拟机的宽度尺寸,方便存放或运输。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