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性能的遥控快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91561发布日期:2021-06-29 23:52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性能的遥控快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玩具遥控快艇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多性能的遥控快艇。



背景技术:

遥控快艇作为大人小孩都可以玩的玩具快艇,深受多数船类爱好者的喜爱,其结构通常为壳体及其内部所装载的动力组件,动力组件为马达带动螺旋桨,依靠舵机导向,能够对船体进行灵活操控。目前,现有的遥控快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三个缺陷,一是船舱的敞口位置通常设置有水槽,水槽放置橡胶防水圈,在合上盖体后,宣称能够有效防止水进入船舱,能够避免船舱入水导致内部的动力组件故障或损坏,但在使用过程中,水还是能够渗入至船舱中,显然这种单纯采用橡胶防水圈隔离的防水结构是无法做到真正防水的;二是传动组件包括马达,联轴器,套管,传动轴,螺旋桨等机构,传动轴穿过套管一端与马达的联轴器连接,另一端与螺旋桨连接,套管的作用是相当于轴承的,主要起管正定位,同时保护传动轴穿过壳体的作用,但现有结构中套管通常为金属材质,且长度直接从联轴器到螺旋桨位置,这样在组装时,要插入传动轴则较为不便,同时传动轴与联轴器的插接也相对繁琐,生产效率较低;三是快艇壳体内部的电路组件通常密封在塑料壳体中,由于电路组件通常包括电路板上所装配的芯片、电容、无线接收端等电元器件,在使用过程中会散热一定热量,若密封在塑料壳体中,则无法有效散热,电路组件使用寿命会大大缩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已有的技术现状,提供一种多性能的遥控快艇,有效导水解决船舱进水问题,合理布置船舱内部的动力组件及电路组件,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产品故障率,提高产品质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多性能的遥控快艇,主要有壳体、内盖及外盖,所述壳体内部中空且上方有敞口,敞口四周具有水槽,壳体内设置有电路板及动力组件,动力组件包括马达、传动轴及螺旋桨,还包括冷却水箱,所述冷却水箱侧部设有导热片,冷却水箱端部设置有进水口与出水口,电路板固定于导热片上方,水槽内侧放置有防水橡胶圈,内盖从上往下压住防水橡胶并封住敞口,内盖四周边缘还设有向上的连接槽,外盖嵌入连接槽中与内盖契合连接,所述水槽底部往壳体外侧向下倾斜,且倾斜方向的水槽侧壁连通若干排水管,若干排水管均通过进水管往冷却水箱的进水口供水,所述壳体一侧设置有管正件,冷却水箱出水口连接冷却管道,冷却管道缠绕管正件,冷却管道末端穿过壳体侧壁或底部。

上述方案中,防水橡胶圈的截面呈夹角状,即防水橡胶圈竖边贴紧水槽内侧,底边贴紧水槽底部。

进一步的,内盖装配于敞口上时,连接槽下方贴紧防水橡胶圈底边的上表面。

进一步的,冷却水箱侧部开设有槽位,导热片通过胶水固定于槽位中,使冷却水箱密封。

进一步的,电路板与导热片之间涂覆有导热硅脂。

进一步的,壳体内部具有固定支座,电路板嵌入固定支座中定位。

进一步的,固定支座上方还设有隔板。

进一步的,管正件中具有至少一个从动齿轮,传动轴中套设有一个能够与从动齿轮啮合传动的主动齿轮。

进一步的,传动轴与马达之间设置有联轴器,联轴器包括与马达传动端连接的第一联轴节,及与传动轴一端连接的第二联轴节。

进一步的,第一联轴节中有圆柱形槽位,且圆柱形槽位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半球形槽位,第二联轴节为一圆柱体端部两侧设置有两个半球形体,第二联轴节插入第一联轴节,半球形体对应进入半球形槽位中,形成刚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采用双边橡胶防水圈,内盖从下往下覆盖敞口位置使,橡胶防水圈能够与水槽及内盖贴合更为紧密,不易过水,能够有效避免水渗入船舱内部,避免损坏内部传动组件。并且收集水槽中的水不断引入排水管中,设置冷却水箱对排水管的水进行收集,用于针对电路板散热,而后流出冷却水箱的水再次利用,直接作用于管正件的做功散热,在避免水槽中的水进入船舱内部的前提下,对该部分水进行有效利用,有利于降低传动组件与电路组件的故障率,提高动力组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冷却水箱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动力组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联轴节与第二联轴节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5所示,系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多性能的遥控快艇,主要有壳体1、内盖2及外盖3,壳体1内部中空且上方有敞口11,敞口11四周具有水槽4,壳体1内设置有动力组件,动力组件包括马达121、传动轴13及螺旋桨14,内盖2四周设置有若干个联动别扣21,与现有技术相同,联动别扣21主要是上方的别扣旋转可以带动下方的别扣旋转,当内盖2覆盖敞口11后,通过旋转联动别扣21,则下方的别扣会卡住壳体1的内侧,使内盖2固定在敞口11上。同理,壳体1后侧设置有独立别扣22,壳体1位于敞口11前侧具有卡口,外盖3前端具有插销插入卡口并与连接槽72完成插接后,转动独立别扣使其卡于外盖3上表面,从而使外盖2固定在壳体1上。这些均为现有技术中的应用,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水槽4内侧放置有防水橡胶圈5,防水橡胶圈5的截面呈夹角状,其贴附于水槽4中时,防水橡胶圈5贴于水槽侧面的称为竖边,贴于水槽底面的称为底边,即防水橡胶圈5竖边贴紧水槽4内侧,底边贴紧水槽4底部,这样可以在内盖2压紧防水橡胶圈5后,内盖2内侧与壳体1之间呈90度夹角夹紧防水橡胶圈5的竖边,而内盖2又下压防水橡胶圈5的底边,使防水橡胶圈5底边沿水槽4底边方向倾斜,并覆盖整个水槽4底边,这样能够将水完全引入排水管41中。

内盖2从上往下压住防水橡胶圈5并封住敞口11,为了使防水橡胶圈5的底边完全贴紧在水槽4底部,则内盖2四周边缘还设有向上的连接槽6,在内盖2装配于敞口11上时,连接槽6下方贴紧防水橡胶圈5底边的上表面,能够使连接槽6大面积压住防水橡胶圈5的底边,使其与水槽4底部完全贴合,而连接槽6所形成的槽型是为了能够与外盖3契合连接。

外盖3下方嵌入连接槽6中与内盖契合连接,这样在连接槽6及防水橡胶圈5占据水槽4大量容积后,连接槽6与壳体1之间会形成一个直接与排水管41连通的小型导水槽,只要水进入小型导水槽中,则直接会通过排水管41排出,完全无法通过连接槽6与防水橡胶圈5所形成的复合结构渗入到敞口11位置,能够有效杜绝船舱进水。

壳体1内部还包括冷却水箱7,结合图2所示,冷却水箱7侧部设有导热片70,导热片70主要是金属片,可以是铜或铝等金属,起到导热、散热作用。如图2所示,通过冷却水箱7侧部开设槽位78,导热片70通过胶水固定于槽位78中,使冷却水箱7密封,而电路板8固定于导热片70上方,则导热片70能够传递电路板8所散发的热量。

电路板8与导热片70之间涂覆有导热硅脂80,其散热效果更佳。

为了能够对电路板8进行定位,则壳体1内部具有固定支座12,在装配好冷却水箱7后,涂上导热硅胶80,而后电路板8嵌入固定支座12中固定,电路板8两端或上方可以连接导线,用于连接电池、电机、舵机等传动组件。

固定支座12上方还设有隔板9,隔板9在电路板8上方半包裹电路板8,主要是为了以防万一,若在水管或水槽漏水的情况下,杜绝水溅射到电路板8上引起短路。

壳体1一侧设置有管正件15,管正件15中具有至少一个从动齿轮151,传动轴13中套设有一个能够与从动齿轮151啮合传动的主动齿轮131,亦可以设置两个从动齿轮151与主动齿轮131啮合,这样可以在传动轴13转动时对转动轴13位置的限定,组装时只需将传动轴13的一端穿过壳体1,而后将传动轴13往管正件15方向移动,使主动齿轮131与从动齿轮151啮合即可。

为了避免传动轴13穿过壳体1后侧导致无法防水,还是需要在壳体1后侧通孔处增加一段长度为1-2cm的金属套管,并参考现有技术,在金属套管连接螺旋桨14一端配置好防水圈,再装上螺旋桨14即可。

冷却水箱7端部设置有进水口与出水口,水槽4底部往壳体1外侧向下倾斜,且倾斜方向的水槽侧壁连通若干排水管41,若干排水管41均通过进水管71往冷却水箱7的进水口供水,冷却水箱7出水口连接冷却管道72,冷却管道72缠绕管正件15,冷却管道72末端穿过壳体1侧壁或底部,可以将水排出外界,冷却管道72末端与壳体1的连接处应做好防漏水处理,避免水进入壳体1内部。而进入冷却水箱7中的水带走电路板8少量的热量后,经过冷却管道72导向管正件15,使该部分水能够实现二次利用,对管正件15进行散热。

在快艇正常行驶过程中,是不断有水溅入水槽4中的,水槽4底部的倾斜面可以将水引导至各排水管41中,而后汇入进水管71,最后到达冷却水箱7中,在冷却水箱7中循环后通过冷却管道72引导再次利用于管正件15进行散热,最后排出壳体1外部,带走电路板8及管正件15所散发的热量。

由于冷却水箱7的高度低于水槽4,高于出水管与壳体1的连接端,因此,水从高位的水槽4流入冷却水箱7后,能够顺利排出,为了使冷却效果更佳,冷却水箱7的进水口应当设置在底部,出水口应当设置在顶部,这样水在进入冷却水箱7后,必须填满整个冷却水箱7,而后再从出水口进入冷却管道72中,最后排出,保证冷却水箱7始终有水。

传动轴13与马达121之间设置有联轴器,如图3所示,联轴器包括与马达121传动端连接的第一联轴节51,及与传动轴13一端连接的第二联轴节52。第一联轴节51中有圆柱形槽位,且圆柱形槽位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半球形槽位,第二联轴节52为一圆柱体端部两侧设置有两个半球形体,第二联轴节52插入第一联轴节51,半球形体对应进入半球形槽位中,其拆装方便,能够形成刚性连接的联轴器。

安装时,只需将传动轴13穿过壳体1后侧,将马达121传动端套上第一联轴节51,传动轴13位于壳体1内一端套上第二联轴节52,而后将第一联轴节51与第二联轴节52对应插接,将马达121往固定马达的槽位方向移动,此过程中将传动轴13卡入管正件15中,此时马达121正好位于槽位上,锁紧马达的固定螺丝即可。对于冷却管道72的安装,只需采用两通件或三通件将冷却管道72与排水管41连接,而后将冷却管道72缠绕在管正件15外表面,最后末端直接连接壳体1内壁所预留的通孔,打上防水胶固定即可。

当然,以上图示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并非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范围,故,凡是在本实用新型原理上做等效改变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