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模式切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3742891发布日期:2023-04-06 10:35阅读:68来源:国知局
运动模式切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公开涉及人工智能,尤其涉及运动模式切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1、目前,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在电子设备领域发展出一系列以运动健康为主的各类检测算法及功能,比如,在运动检测领域中对用户运动实时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上报给用户。

2、但是,对于信号质量不好或者信号杂乱时检测结果容易频繁切换,过高的切换速度使得运动稳定性和连续性下降,并且如果状态频繁切换上报给用户会给用户带来一定的困扰,用户体验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运动模式切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2、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运动模式切换方法,包括:确定对象当前的第一运动模式、当前运动状态、以及所述当前运动状态的第一连续时长;响应于所述当前运动状态匹配的第二运动模式与所述第一运动模式不同,确定所述第一运动模式至所述第二运动模式的第一切换时长阈值;根据所述第一连续时长以及所述第一切换时长阈值,确定所述对象的运动模式切换策略;按照所述运动模式切换策略对所述对象进行运动模式切换处理。

3、在本技术方案中,在当前运动状态匹配的第二运动模式与第一运动模式不同时,确定第一运动模式至第二运动模式的第一切换时长阈值,并根据第一连续时长以及第一切换时长阈值,确定对象的运动模式切换策略;按照运动模式切换策略对对象进行运动模式切换处理,避免了信号质量不好或者信号杂乱时检测结果频繁切换,导致运动稳定性和连续性下降,提高了用户体验。

4、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连续时长以及所述第一切换时长阈值,确定所述对象的运动模式切换策略,包括:在所述第一连续时长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切换时长阈值时,确定所述运动模式切换策略为将所述第一运动模式切换至所述第二运动模式;在所述第一连续时长小于所述第一切换时长阈值时,确定所述运动模式切换策略为不进行运动模式切换操作。由此,将第一连续时长与第一切换时长阈值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可准确地确定运动模式切换策略。

5、可选地,还包括:响应于所述运动模式切换策略为将所述第一运动模式切换至所述第二运动模式,且所述对象的历史运动模式为所述第二运动模式,确定所述第一运动模式的第二连续时长;根据所述第二连续时长,确定对第二切换时长阈值的更新策略,其中,所述第二切换时长阈值为所述第二运动模式至所述第一运动模式的切换时长阈值;按照所述更新策略对所述第二切换时长阈值进行更新处理。由此,可根据用户运动习惯确定对第二切换阈值的更新策略,同时根据更新策略对第二切换时长阈值进行更新处理,可提高对对象的运动模式的切换准确度。

6、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二连续时长,确定对第二切换时长阈值的更新策略,包括:对所述第二连续时长乘以第一预设系数,得到处理后的第二连续时长;在所述处理后的第二连续时长小于预设的总时长阈值,且所述处理后的第二连续时长大于所述第二切换时长阈值时,确定所述更新策略为将所述第二切换时长阈值更新为所述处理后的第二连续时长;在所述处理后的第二连续时长大于或者等于所述总时长阈值,或者,所述处理后的第二连续时长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切换时长阈值时,确定所述更新策略为不进行更新操作。由此,对第二连续时长乘以第一预设系数,得到处理后的第二连续时长,将处理后的第二连续时长与预设的总时长阈值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可准确地确定第二切换时长阈值的更新策略。

7、可选地,还包括:确定所述对象的运动模式监测结果,其中,所述运动模式检测结果包括:所述对象的按时间顺序排列的各个运动模式,以及各个所述运动模式的连续时长;将所述运动模式监测结果上报给所述用户。由此,将运动模式监测结果上报给用户,用户可及时获取到运动模式监测结果。

8、可选地,还包括:接收所述用户对所述运动模式监测结果的更改请求,其中,所述更改请求包括:所述运动模式监测结果中待更改的所述第一运动模式,以及更改后运动模式;响应于所述运动模式监测结果中位于所述第一运动模式之前的运动模式和位于所述第一运动模式之后的运动模式,均为所述第二运动模式,确定所述第一运动模式的第二连续时长,并对所述第二连续时长乘以第二预设系数,得到处理后的第二连续时长;将第二切换时长阈值更新为所述处理后的第二连续时长,其中,所述第二切换时长阈值为所述第二运动模式至所述第一运动模式的切换时长阈值。由此,可根据用户更改请求更改对两个相同运动模式中的中出现的不同的运动模式进行更改,并且在后续两个相同运动模式中的中出现的不同的运动模式不进行运动模式切换。

9、可选地,所述确定所述第一运动模式至所述第二运动模式的第一切换时长阈值,包括:从预设存储位置读取所述对象的运动模式切换矩阵,其中,所述运动模式切换矩阵包括任意两个运动模式之间的切换时长阈值;从所述运动模式切换矩阵中选择所述第一运动模式至所述第二运动模式的所述第一切换时长阈值。由此,从预设存储位置读取对象的运动模式切换矩阵,确定第一运动模式至第二运动模式的第一切换时长阈值,进而根据第一连续时长以及第一切换时长阈值,确定对象的运动模式切换策略,按照运动模式切换策略对对象进行运动模式切换处理,可提高运动模式切换处理效率,进一步提高用户体验。

10、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运动模式切换装置,包括: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对象当前的第一运动模式、当前运动状态、以及所述当前运动状态的第一连续时长;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当前运动状态匹配的第二运动模式与所述第一运动模式不同,确定所述第一运动模式至所述第二运动模式的第一切换时长阈值;第三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连续时长以及所述第一切换时长阈值,确定所述对象的运动模式切换策略;处理模块,用于按照所述运动模式切换策略对所述对象进行运动模式切换处理。

11、本公开实施例的运动模式切换装置,通过在当前运动状态匹配的第二运动模式与第一运动模式不同时,确定第一运动模式至第二运动模式的第一切换时长阈值,并根据第一连续时长以及第一切换时长阈值,确定对象的运动模式切换策略;按照运动模式切换策略对对象进行运动模式切换处理,避免了信号质量不好或者信号杂乱时检测结果频繁切换,导致运动稳定性和连续性下降,提高了用户体验。

12、可选地,所述第三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一连续时长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切换时长阈值时,确定所述运动模式切换策略为将所述第一运动模式切换至所述第二运动模式;在所述第一连续时长小于所述第一切换时长阈值时,确定所述运动模式切换策略为不进行运动模式切换操作。由此,将第一连续时长与第一切换时长阈值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可准确地确定运动模式切换策略。

13、可选地,还包括:第四确定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运动模式切换策略为将所述第一运动模式切换至所述第二运动模式,且所述对象的历史运动模式为所述第二运动模式,确定所述第一运动模式的第二连续时长;第五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连续时长,确定对第二切换时长阈值的更新策略,其中,所述第二切换时长阈值为所述第二运动模式至所述第一运动模式的切换时长阈值;第一更新模块,用于按照所述更新策略对所述第二切换时长阈值进行更新处理。由此,可根据用户运动习惯确定对第二切换阈值的更新策略,同时根据更新策略对第二切换时长阈值进行更新处理,可提高对对象的运动模式的切换准确度。

14、可选地,所述第五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对所述第二连续时长乘以第一预设系数,得到处理后的第二连续时长;在所述处理后的第二连续时长小于预设的总时长阈值,且所述处理后的第二连续时长大于所述第二切换时长阈值时,确定所述更新策略为将所述第二切换时长阈值更新为所述处理后的第二连续时长;在所述处理后的第二连续时长大于或者等于所述总时长阈值,或者,所述处理后的第二连续时长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切换时长阈值时,确定所述更新策略为不进行更新操作。由此,对第二连续时长乘以第一预设系数,得到处理后的第二连续时长,将处理后的第二连续时长与预设的总时长阈值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可准确地确定第二切换时长阈值的更新策略。

15、可选地,还包括:第六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对象的运动模式监测结果,其中,所述运动模式检测结果包括:所述对象的按时间顺序排列的各个运动模式,以及各个所述运动模式的连续时长;上报模块,用于将所述运动模式监测结果上报给所述用户。由此,将运动模式监测结果上报给用户,用户可及时获取到运动模式监测结果。

16、可选地,还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用户对所述运动模式监测结果的更改请求,其中,所述更改请求包括:所述运动模式监测结果中待更改的所述第一运动模式,以及更改后运动模式;获取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运动模式监测结果中位于所述第一运动模式之前的运动模式和位于所述第一运动模式之后的运动模式,均为所述第二运动模式,确定所述第一运动模式的第二连续时长,并对所述第二连续时长乘以第二预设系数,得到处理后的第二连续时长;第二更新模块,用于将第二切换时长阈值更新为所述处理后的第二连续时长,其中,所述第二切换时长阈值为所述第二运动模式至所述第一运动模式的切换时长阈值。由此,可根据用户更改请求更改对两个相同运动模式中的中出现的不同的运动模式进行更改,并且在后续两个相同运动模式中的中出现的不同的运动模式不进行运动模式切换。

17、可选地,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具体用于:从预设存储位置读取所述对象的运动模式切换矩阵,其中,所述运动模式切换矩阵包括任意两个运动模式之间的切换时长阈值;从所述运动模式切换矩阵中选择所述第一运动模式至所述第二运动模式的所述第一切换时长阈值。由此,从预设存储位置读取对象的运动模式切换矩阵,确定第一运动模式至第二运动模式的第一切换时长阈值,进而根据第一连续时长以及第一切换时长阈值,确定对象的运动模式切换策略,按照运动模式切换策略对对象进行运动模式切换处理,可提高运动模式切换处理效率,进一步提高用户体验。

18、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本公开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19、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存储有计算机指令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本公开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20、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公开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21、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