腘绳肌损伤后康复训练的装置

文档序号:28274749发布日期:2021-12-31 20:31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腘绳肌损伤后康复训练的装置

1.本发明涉及腘绳肌康复训练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腘绳肌损伤后康复训练的装置。


背景技术:

2.腘绳肌,是指大腿后侧的肌群,包括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它主要功能是伸直髋关节和屈曲膝关节,是维持膝关节稳定性,尤其是防止胫骨过度前伸的重要动力性稳定结构。运动员易发生腘绳肌的拉伤、撕裂伤等,特别是在蹲踞式起跑、急跑、跨栏、跳高起跳动作中易被拉伤。腘绳肌受伤率高、恢复缓慢、复发性大,如果处理不当,易转变为慢性伤病,将严重影响运动员的职业生涯。腘绳肌损伤治疗完成后,病人需要继续积极进行康复性训练,才能使腘绳肌功能尽快恢复正常。
3.病人在做康复性训练时,需要去医疗机构,然而病人因腘绳肌受伤行动不便,需要有人陪护,增加了病人家庭的负担。有的病人购买康复训练设备放置在家中,然而现有的康复设备只能起到粗略复健的功能,无法达到精准化训练的目的,无法直观反映每次训练负荷、训练次数,训练时长等。现有设备功能单一,只能做康复训练用,无法作为日常训练使用,病人病愈后康复训练设备便失去了用处,且康复训练设备占用空间大,不轻便,不便于携带,浪费了资源。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腘绳肌损伤后康复训练的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腘绳肌损伤后康复训练的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一侧设置有左滑槽与右滑槽,所述左滑槽与所述右滑槽之间的夹角可调节,所述左滑槽与所述右滑槽的顶端均滑动连接有踏板,所述踏板转动连接有护板组,所述护板组分别设置于所述左滑槽与所述右滑槽的顶端,且所述护板组与所述左滑槽和所述右滑槽转动连接;
6.所述底座的另一侧设置有动力辅助部,所述动力辅助部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可拆卸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传动连接有链轮,所述链轮通过链条与所述踏板传动连接,所述踏板远离所述链条的一端固接有弹力带,两所述弹力带与分别所述左滑槽和所述右滑槽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固接;
7.所述链轮的一侧设置有夹紧件,所述夹紧件包括两个上下对称设置的夹片,所述链轮位于两个所述夹片之间,且两个所述夹片分别与所述链轮的上下端面摩擦接触。
8.优选的,所述左滑槽和所述右滑槽内均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链条的端部固接,两个所述滑块伸出所述左滑槽和所述右滑槽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踏板固接,所述滑块远离所述链条的一端固接有所述弹力带,两条所述弹力带分别位于所述左滑槽和所述右滑槽内。
9.优选的,所述左滑槽上的两所述护板组之间转动连接,任一所述护板组与所述左滑槽转动连接,另一所述护板组与所述踏板转动连接,所述右滑槽上的所述护板组与所述左滑槽上的护板组结构相同。
10.优选的,所述护板组包括第一护板,所述第一护板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护板,两所述第二护板之间铰接,所述左滑槽上的所述第一护板的端部与所述左滑槽铰接,所述左滑槽上的另一所述第一护板远离所述第二护板的一端与所述踏板铰接,所述右滑槽上所述第一护板与所述第二护板的结构和所述左滑槽上所述第一护板与所述第二护板的结构相同。
11.优选的,所述左滑槽固接在所述底座的一侧,所述右滑槽转动连接在所述底座内,所述右滑槽靠近所述底座的一端设置有转向轮,所述转向轮与所述链条啮合。
12.优选的,所述动力辅助部包括保护箱,所述保护箱的顶端固接有所述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伸入所述保护箱内且固接有所述第一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轴心处固定安装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转动连接在所述保护箱内,所述传动轴上固接有所述链轮。
13.优选的,所述夹紧件包括两支撑杆,两所述支撑杆之间转动连接有两夹紧齿轮,两所述夹紧齿轮上下设置且两所述夹紧齿轮之间啮合,两所述夹紧齿轮靠近所述链轮的一端均固接有所述夹片,位于底部的所述夹紧齿轮远离所述链轮的一端固接有压杆,所述压杆的底端固接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底端固接在所述保护箱的底部,所述压杆的顶端抵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顶端伸出所述保护箱且固接有旋钮,所述螺杆与所述保护箱螺纹连接。
14.优选的,所述左滑槽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顶面通过第一连接杆轴接有弧形刻度尺,所述弧形刻度尺上开设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底端固接在所述右滑槽上,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上套设有指针,所述指针位于所述弧形刻度尺的上方,所述第二连接杆的顶端螺纹连接有紧固头。
15.优选的,所述左滑槽与所述右滑槽的顶面边缘处均设置有刻度线,所述踏板的一侧固接有指示针,所述指示针指向所述左滑槽与所述右滑槽顶面的刻度线。
16.优选的,所述第一护板靠近所述第二护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母固接在所述第一护板的一侧,所述第一螺母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栓穿入所述第一护板内且与所述第二护板抵接。
17.本发明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本发明中病人坐在底座上,双脚踩在踏板上,驱动电机配合弹力带带动踏板做往复运动,踏板驱动护板组运动,进而带动病人的腿部做屈伸运动,实现腘绳肌复健的作用;待病人感觉到腿部可以用力后,关闭驱动电机,病人凭借腿部力量踩踏踏板,可以锻炼病人腿部肌肉,使病人腿部肌肉逐渐恢复正常功能;病人腿部回复正常功能后,通过夹紧件夹紧链轮,增加链轮的摩擦阻力,病人可通过踩踏踏板来对腿部肌肉进行强化训练,且本发明中两踏板做相对运动,模拟人体走路腿部屈伸的运动,可以达到更好的复健效果。同时,本发明适用于不同人群锻炼腿部使用,不会在病人腿部肌肉恢复正常功能后便再无作用,且本发明的左滑槽与右滑槽之间角度可调节,使用完成后可将左滑槽与右滑槽贴合放置,占地面积小。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
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发明腘绳肌损伤后康复训练的装置的俯视图;
20.图2为图1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21.图3为本发明腘绳肌损伤后康复训练的装置的主视图;
22.图4为图2中b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23.图5为图3中d

d向视图;
24.图6为图5中c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25.图7为本发明动力辅助部的结构示意图;
26.图8为本发明第二齿轮处的结构示意图;
27.图9为本发明踏板处的结构示意图;
28.其中,1、底座;2、踏板;4、驱动电机;5、第一齿轮;6、链轮;7、链条;9、滑块;10、左滑槽;11、右滑槽;12、转向轮;13、保护箱;15、传动轴;16、支撑杆;17、夹紧齿轮;18、夹片;19、压杆;20、压缩弹簧;21、螺杆;22、旋钮;23、弹力带;24、第一连接杆;25、弧形刻度尺;26、弧形槽;27、第二连接杆;28、指针;29、紧固头;30、第二齿轮;32、第一护板;33、第二护板;34、第一螺母;35、第一螺栓;36、拨杆;37、铰接轴;39、限位块;40、立板;41、双扭力臂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0.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31.实施例1
32.参照图1

9,本发明提供一种腘绳肌损伤后康复训练的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一侧设置有左滑槽10与右滑槽11,左滑槽10与右滑槽11之间的夹角可调节,左滑槽10与右滑槽11的顶端均滑动连接有踏板2,踏板2转动连接有护板组,护板组分别设置于左滑槽10与右滑槽11的顶端,且护板组与左滑槽10和右滑槽11转动连接;
33.底座1的另一侧设置有动力辅助部,动力辅助部包括驱动电机4,驱动电机4的输出轴固接有第一齿轮5,第一齿轮5可拆卸连接有第二齿轮30,第二齿轮30传动连接有链轮6,链轮6通过链条7与踏板2传动连接,踏板2远离链条7的一端固接有弹力带23,两弹力带23与分别左滑槽10和右滑槽11远离底座1的一端固接;
34.链轮6的一侧设置有夹紧件,夹紧件包括两个上下对称设置的夹片18,链轮6位于两个夹片18之间,且两个夹片18分别与链轮6的上下端面摩擦接触。
35.本装置中,病人坐在底座1上,两只脚踩在踏板2上,调整两滑槽之间的角度,驱动电机4通过链条7以及弹力带23带动踏板2在滑槽上做往复运动,踏板2驱动护板组运动,进而带动病人的腿部运动,初步实现病人腘绳肌复健的功能;待病人感觉到腘绳肌可以用力
后,关闭驱动电机4,将第一齿轮5与第二齿轮30分离,病人踩踏踏板2,踏板2在病人腿部以及弹力带的作用下在滑槽上做往复运动;病人腘绳肌逐渐恢复正常功能,可以通过夹紧件调节链轮6的转动摩擦力,来对腘绳肌进行加强训练,且本装置两踏板2做相对运动,模拟人体行走动作,康复训练效果更好。参照图8,本装置中第二齿轮30的底端设置有限位块39,限位块39固接在传动轴15上,限位块39顶端与第二齿轮30的底端抵接,第二齿轮30的一侧设置有拨杆36,拨杆36的一端开设有u形开口,第二齿轮30的一侧设置于u形开口内,拨杆36通过铰接杆37铰接在保护箱13上,且拨杆36的顶面与底面均与保护箱13之间留有间隙,拨动拨杆36即可将第一齿轮5与第二齿轮30分离;左滑槽10与右滑槽11的侧壁上均开设有若干贯穿的限位孔,限位孔内可拆卸连接有销钉,当病人腿部无法伸直时,在限位孔内插入销钉,用来对踏板2进行限位,可以控制不同康复时期病人的最大膝关节屈伸角度。
36.参照图9,进一步优化方案,踏板2远离护板组的一端通过铰接座铰接有立板40,铰接座的铰接轴上套设有双扭力臂弹簧41,双扭力臂弹簧41的两端分别与踏板2固接,双扭力臂弹簧41的中间凸起部位与立板40抵接。
37.进一步优化方案,左滑槽10和右滑槽11内均滑动连接有滑块9,滑块9与链条7的端部固接,两个滑块9伸出左滑槽10和右滑槽11的一端分别与两个踏板2固接,滑块9远离链条7的一端固接有弹力带23,两条弹力带23分别位于左滑槽10和右滑槽11内。驱动电机4带动链轮6转动,链轮6通过链条7带动滑块9运动,滑块9运动带动踏板2运动,弹力带23与链条7配合使滑块9能够在左滑槽10和右滑槽11内做往复运动。
38.进一步优化方案,左滑槽10上的两护板组之间转动连接,任一护板组与左滑槽10转动连接,另一护板组与踏板2转动连接,右滑槽11上的护板组与左滑槽10上的护板组结构相同。护板组对病人的腿部其托举作用,避免腿部无法用力的病人腿部直接落在左滑槽10与右滑槽11上,腿部无法抬起的情况下踏板2运动对病人腿部造成伤害。
39.进一步优化方案,护板组包括第一护板32,第一护板32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护板33,两第二护板33之间铰接,左滑槽10上的第一护板32的端部与左滑槽10铰接,左滑槽10上的另一第一护板32远离第二护板33的一端与踏板2铰接,右滑槽11上第一护板32与第二护板33的结构和左滑槽10上第一护板32与第二护板33的结构相同。第二护板33滑动连接在第一护板32内,可以根据不同病人的不同腿长来调节第一护板32与第二护板33的长度,使病人得到更好的康复训练效果。第一护板32与第二护板33之间均开设有若干定位孔,相对的两个定位孔内可拆卸连接有定位销,调节好第一护板32与第二护板33的长度后,第一护板32与第二护板33的长度在定位销与定位孔的作用下不会改变。
40.进一步优化方案,左滑槽10固接在底座1的一侧,右滑槽11转动连接在底座1内,右滑槽11靠近底座1的一端设置有转向轮12,转向轮12与链条7啮合。右滑槽11的一端通过转动轴轴接在底座1内,转向轮12可以避免链条7与右滑槽11发生接触,导致右滑槽11发生损坏。
41.进一步优化方案,动力辅助部包括保护箱13,保护箱13的顶端固接有驱动电机4,驱动电机4的输出轴伸入保护箱13内且固接有第一齿轮5,第二齿轮30的轴心处固定安装有传动轴15,传动轴15转动连接在保护箱13内,传动轴15上固接有链轮6。
42.本装置通过驱动电机4带动第一齿轮5转动,通过第一齿轮5带动第二齿轮30转动,进而通过传动轴15带动链轮6转动,进而带动滑块9在左滑槽10和右滑槽11内做往复运动。
43.进一步优化方案,夹紧件包括两支撑杆16,两支撑杆16之间转动连接有两夹紧齿轮17,两夹紧齿轮17上下设置且两夹紧齿轮17之间啮合,两夹紧齿轮17靠近链轮6的一端均固接有夹片18,位于底部的夹紧齿轮17远离链轮6的一端固接有压杆19,压杆19的底端固接有压缩弹簧20,压缩弹簧20的底端固接在保护箱13的底部,压杆19的顶端抵接有螺杆21,螺杆21的顶端伸出保护箱13且固接有旋钮22,螺杆21与保护箱13螺纹连接。
44.两支撑杆16对两夹紧齿轮17起支撑作用,需要增加链轮6的转动摩擦力时,拧紧旋钮22,使螺杆21压紧压杆19,使夹片18夹紧链轮6,增加链轮6的摩擦力,进而增加病人对踏板2的踩踏力度,实现加强锻炼的作用。保护箱13内固接有拧紧螺母,拧紧螺母与螺杆21配合使用,实现对链轮6的夹紧和放松。保护箱13的顶端固接有直板刻度尺,直板刻度尺的刻度线与旋钮22正对设置,通过观察旋钮22与直板刻度尺的刻度线的相对位置,即可知道当前夹片18给予链轮6阻力的大小。
45.进一步优化方案,左滑槽10远离底座1的一端顶面通过第一连接杆24轴接有弧形刻度尺25,弧形刻度尺25上开设有弧形槽26,弧形槽26内滑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27,第二连接杆27的底端固接在右滑槽11上,第二连接杆27的上套设有指针28,指针28位于弧形刻度尺25的上方,第二连接杆27的顶端螺纹连接有紧固头29。弧形刻度尺25转动连接在左滑槽10上,且弧形刻度尺25的表面设置有刻度线,使用时,可以针对病人腘绳肌不同受损部位转动右滑槽11,调节两滑槽之间的角度,做到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右滑槽11转动到指定角度时,拧紧紧固头29,使紧固头29通过指针28抵接在弧形刻度尺25的顶面上,实现右滑槽11的固定。
46.进一步优化方案,左滑槽10与右滑槽11的顶面边缘处均设置有刻度线,踏板2的一侧固接有指示针,指示针指向左滑槽10与右滑槽11顶面的刻度线。通过指示针移动的距离,病人可以清楚知道自己的康复训练的效果。
47.进一步优化方案,第一护板32靠近第二护板33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螺母34,第一螺母34固接在第一护板32的一侧,第一螺母34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栓35,第一螺栓35穿入第一护板32内且与第二护板33抵接。将第二护板33调整好后,拧紧第一螺栓35,将第二护板33更牢固的固定在第一护板32内,可是使第一护板32与第二护板33之间连接的更加牢固,第二护板33不会再第一护板32内发生滑动。第二护板33远离第一护板32的一端厚度大于第二护板33接近第一护板32的一端。
48.实施例2
49.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弹力带23与所述左滑槽10和右滑槽11之间分别固接有拉力传感器,保护箱13内设置有处理器,保护箱13上固定安装有显示器,显示器和拉力传感器均与处理器电性连接,处理器接收拉力传感器传输的信息后,对病人的运动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并将病人的运动信息显示在显示屏上。
50.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51.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
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