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儿童呼吸科专用的呼吸训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41925发布日期:2022-01-26 17:57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儿童呼吸科专用的呼吸训练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儿童呼吸科专用的呼吸训练器。


背景技术:

2.呼吸训练装置是呼吸科常用的医疗器具,利用功能锻炼装置为患者提供呼吸训练,从而辅助患者进行呼吸锻炼,在医院经常采用呼吸锻炼装置仅仅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的呼吸过程进行有效锻炼,从而达到改善患者呼吸系统的目的;传统呼吸锻炼装置对患者的呼吸过程进行强化训练,仅仅加强了患者的呼吸肌的强度,锻炼的方式单一枯燥缺乏趣味性,同时单一的针对患者的呼吸肌进行强化训练导致训练效果不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儿童呼吸科专用的呼吸训练器,通过本设计有效的解决了训练装置存在训练方式单一训练过程枯燥导致患者的训练积极性差和锻炼效果不佳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固定连接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连通有气压腔,所述气压腔内滑动连接有与箱体滑动连接的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上开有齿轮槽,所述齿轮槽上啮合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上同轴固定连接有与壳体转动连接的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中部固定连接有阻力调节装置,所述转动轴另一端转动连接有可单向转动的转动块,所述转动块上同轴固定连接有锥齿轮组,所述锥齿轮组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槽轮机构,所述槽轮机构另一端同轴固定连接有计数筒,所述计数筒前侧的开开有显示口;
5.所述阻力调节装置包括有与转动轴固定连接的套管,所述套管上同轴固定连接有牵引带,所述牵引带上配合有与壳体转动连接的滑轮,所述牵引带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与壳体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前侧固定连接有可调节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之间安装有拉簧。
6.优选的,所述进气管中部为波纹管结构,所述进气管上端固定连接有吹气罩。
7.优选的,所述壳体上开有滑槽,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位于滑槽内并且与滑槽滑动连接,所述滑槽的后侧贯穿壳体的顶面,所述壳体的顶面上刻有刻度线,所述壳体上滑动连接有与第一滑块固定连接的指示块。
8.优选的,所述第二滑块上转动连接有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贯穿壳体前侧面并且与壳体螺纹连接。
9.优选的,所述转动块上开有单向的棘齿槽,下侧所述棘齿槽上配合有弹性的限位片,上侧所述棘齿槽上配合有棘爪,所述棘爪上转动连接有与转动轴固定连接的转盘,所述转盘与所述棘爪之间安装有扭簧。
10.优选的,所述锥齿轮组包括有两组相互啮合两个的锥齿轮,所述计数筒上分有不
同是记数区,所述记数区的个数与槽轮机构内的槽数相对应。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突出的优点:第一滑块、第二滑块、拉簧和调节螺杆可以调节活塞杆的阻力值,满足训练者不同阶段的训练需求;指示块和刻度线便于训练者知道自己的最大肺活量;计数筒可以量化训练者的训练量,有助与患者设定训练目标,并激发训练兴趣;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通过本设计有效的解决了训练装置存在训练方式单一训练过程枯燥导致患者的训练积极性差和锻炼效果不佳的问题。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轴侧剖面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轴侧剖面结构示意图。
15.图4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16.图5为本实用新型转动块右端结构示意图。
17.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8.图中标号:1、壳体;2、进气管;3、气压腔;4、活塞杆;5、齿轮槽;6、第一齿轮;7、转动轴;8、转动块;9、锥齿轮组;10、槽轮机构;11、计数筒;12、阻力调节装置;1201、套管;1202、牵引带;1203、滑轮;1204、第一滑块;1205、第二滑块;1206、拉簧;1207、滑槽;1208、调节螺杆;13、刻度线;14、指示块;15、棘齿槽;16、限位片;17、棘爪;18、转盘;19、扭簧;20、显示口。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1-6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20.本实用新型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上固定连接有进气管2,所述进气管2连通有气压腔3,所述气压腔3内滑动连接有与箱体滑动连接的活塞杆4,所述活塞杆4上开有齿轮槽5,所述齿轮槽5上啮合有第一齿轮6,所述第一齿轮6上同轴固定连接有与壳体1转动连接的转动轴7,所述转动轴7中部固定连接有阻力调节装置12,所述转动轴7另一端转动连接有可单向转动的转动块8,所述转动块8上同轴固定连接有锥齿轮组9,所述锥齿轮组9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槽轮机构10,所述槽轮机构10另一端同轴固定连接有计数筒11,所述计数筒11前侧的开开有显示口20;
21.所述阻力调节装置12包括有与转动轴7固定连接的套管1201,所述套管1201上同轴固定连接有牵引带1202,所述牵引带1202上配合有与壳体1转动连接的滑轮1203,所述牵引带120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与壳体1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块1204,所述第一滑块1204前侧固定连接有可调节的第二滑块1205,所述第一滑块1204和所述第二滑块1205之间安装有拉簧1206。
22.活塞杆4与气压腔3室之间只有前后滑动的自由度,当进气管2内气压增加时,活塞杆4会在气压腔3内向后移动,活塞杆4向后移动通过,活塞杆4在齿轮槽5的作用下带动第一齿轮6进行顺时针的转动,第一齿轮6顺时针转动带动转动轴7进行顺时针的转动,转动轴7顺时针转动的带动阻力调节装置12内的套管1201进行顺时针的转动,套管1201在顺时针转动时会将牵引带1202缠绕在套管1201上,牵引带1202长度变短,牵引带1202在两个滑动的换向作用下带动第一滑块1204向后移动,第一滑块1204向后移动时会拉动拉簧1206,拉簧
1206会逐渐增大对第一滑块1204的拉力,从而使套管1201顺时针转动的阻力增大,套管1201阻力增大可以增大活塞杆4在气压腔3内向后移动的阻力,进气管2内的压强只有再次增大才能推动活塞杆4向后移动,从而增大训练的难度,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拉簧1206对第一滑块1204始终有向前的拉力,在进气管2内压强减小时,拉簧1206会带动第一滑块1204向前移动,第一滑块1204包裹在套管1201上带动牵引带1202进行移动,牵引带1202通过套管1201和转动轴7带动第一齿轮6反向转动第一齿轮6通过齿轮槽5带动活塞杆4恢复至初始状态,当活塞杆4移动至气压腔3的最前侧时,第一滑块1204刚好拉动牵引带1202全部展开,之后如果需要调节活塞杆4上的阻力组可以通过转动调节螺杆1208,第二滑块1205与滑槽1207之间只有前后滑动的自由度,当调节螺杆1208转动时调节螺杆1208相对第二滑块1205进行转动同时调节螺杆1208与壳体1之间通过螺纹连接,调节螺杆1208转动会带动调节螺杆1208相对壳体1进行前后运动,当调节螺杆1208向后运动,调节螺杆1208带动第二滑块1205向后移动,第一滑块1204和第二滑块1205之间的间距变小,拉簧1206的形变量变小,阻力值减小,当调节螺杆1208带动第二滑块1205向前移动时,拉簧1206形变量变大,阻力值增加;
23.如图4-6所示,在转动轴7顺时针转动时,转动轴7会带动转盘18进顺时针的转动,转盘18顺时针转动通过棘爪和棘齿槽15的配合带动转动块8进行顺时针的转动,转动块8顺时转动通过锥齿轮组9和槽轮机构10带动计数筒11进行运动,从显示口20处观测到记数筒每转动一个记数区,表明气压腔3内的活塞杆4单向运动的行程刚好足够带动第一齿轮6转动一圈,具体的如图5所示,转动块8上有四个单向的棘齿槽15,四个单向的棘齿槽15呈九十度均匀分布,当使用者通过进气管2使活塞杆4的运动推动第一齿轮6转动时,第一齿轮6带动通过转动轴7带动转盘18进行转动,转盘18转动会带动棘爪17顺时针转动,棘爪17通过棘齿槽15进行转动,在训练者训练后,套管1201会带动转动轴7进行反向的转动,转动轴7带动转盘18进行反向转动,转盘18在在带动棘爪17逆时针转动时,棘爪17会与限位槽脱离配合,转盘18带动棘爪17空转,棘爪17随转盘18逆时针转动的角度大于九十度时,在棘爪17与另外的棘齿槽15配合时棘爪17会进行自转,压缩扭簧19,在转过棘齿槽15处后在扭簧19的作用下恢复至初始状态,当再次顺时针转动时推动转动块8进行转动,限位片16可以避免转动块8的回转,确保转动块8的运动为单向运动;锥齿轮组9有四个锥齿轮构成,四个锥齿轮之间两个为一组进行啮合,主要起到扭矩换向的作用,四个锥齿轮大小尺寸相同;槽轮机构10由常见的拨盘和槽轮构成,拨盘每转动一周槽轮主动一个槽数,起到减缓行程的作用,增大计数筒11上的计数基数。
24.所述进气管2中部为波纹管结构,所述进气管2上端固定连接有吹气罩。
25.进气管2一部分采用波纹管结构壳体1保证进气管2的柔软度通知可以方便对进气管2长度的调节,吹气罩可以使训练者在训练时吹气更加集中,避免出现漏气的情况。
26.所述壳体1上开有滑槽1207,所述第一滑块1204和所述第二滑块1205位于滑槽1207内并且与滑槽1207滑动连接,所述滑槽1207的后侧贯穿壳体1的顶面,所述壳体1的顶面上刻有刻度线13,所述壳体1上滑动连接有与第一滑块1204固定连接的指示块14。
27.壳体1上侧的刻度线13从前到后的示数逐渐增大,在训练者吹气时可以通过指示块14和所对应的刻度线13直观了解自己气压的最大值,激发训练者的胜负欲,增大的对训练的兴趣。
28.所述锥齿轮组9包括有两组相互啮合两个的锥齿轮,所述计数筒11上分有不同是记数区,所述记数区的个数与槽轮机构10内的槽数相对应。
29.记数区内设有不同的数值,记录训练者在训练过程的总完成数,量化训练者的训练数据,让训练者有更好的目标感。
30.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通过本设计有效的解决了训练装置存在训练方式单一训练过程枯燥导致患者的训练积极性差和锻炼效果不佳的问题。
3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