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球训练用扣球练习器

文档序号:32799789发布日期:2023-01-03 23:20阅读:41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一种扣球练习器,尤其涉及一种排球训练用扣球练习器。


背景技术:

2.排球是一种球类运动项目,排球运动员在进行排球训练时,为了加强排球运动员的扣球能力,一般会对其进行专项的扣球练习,在扣球练习过程中,一般都会使用到扣球练习器进行辅助。
3.现有的扣球练习器一般分为三种,第一种是通过装置将排球悬吊在空中,使排球运动员能够跳起来击打排球,但是排球运动员每次击打排球时,排球都是一直处于同一个位置,无法模拟现实中的各个方向飞过来的排球,训练效果较差,第二种是需要人工利用工具将排球举起,由排球运动员跳起来击打排球,这种方式较为耗费人力,第三种是将扣球练习器绑在排球运动员的腰上,通过拉绳连接排球,在使用时,需要排球运动员跳起来,一只手将排球往上抛起,另一只手击打排球,如此会使排球运动员分心,而且,如果排球抛的过高的话,排球运动员很可能击打不到排球,难以到达较好的训练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的扣球练习器一般都难以到达较好的训练效果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训练效果的排球训练用扣球练习器。
5.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途径实现:一种排球训练用扣球练习器,包括有移动座、旋转支撑座、储球筒、弹射板、蓄力弹簧、角度调整组件、收球机构和触发机构,旋转支撑座与移动座转动连接以调整储球筒水平方向的角度,储球筒与旋转支撑座转动连接并可上下摆动以调整储球筒竖直方向的角度,排球放置在储球筒内,储球筒内滑动式连接有弹射板,排球与弹射板接触,蓄力弹簧连接弹射板和储球筒,蓄力弹簧压缩蓄力以驱动弹射板将排球弹出,移动座上设有用于驱动储球筒转动的角度调整组件,储球筒上设有用于回收排球的收球机构,储球筒上设有用于使弹射板将排球弹出的触发机构。
6.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角度调整组件包括有第一电机、全齿轮、第二电机、控制器和遥控手柄,移动座上连接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和旋转支撑座上均连接有全齿轮,两个全齿轮相互啮合,第一电机通过全齿轮啮合可带动旋转支撑座旋转,旋转支撑座上连接有第二电机,储球筒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以驱动储球筒上下摆动,旋转支撑座上连接有控制器,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均与控制器通过电性连接,旋转支撑座上放置有遥控手柄,遥控手柄与控制器通过电性连接。
7.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收球机构包括有支撑杆、绕线轮、拉绳、支撑柱、减速电机、滑动架、卡盘和压缩弹簧,储球筒上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上转动式连接有绕线轮,绕线轮上绕接有拉绳,拉绳的左端与排球连接,绕线轮转动收卷拉绳可以对排球进行回收,储球筒上连接有支撑柱,支撑柱上连接有减速电机,减速电机与控制器通过电性连接,储球筒
上滑动式连接有滑动架,滑动架上转动式连接有卡盘,卡盘与减速电机的输出轴滑动式连接以驱动卡盘转动,卡盘卡住绕线轮以带动绕线轮转动收卷拉绳,压缩弹簧连接滑动架和储球筒以使滑动架弹性复位。
8.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触发机构包括有触发杆、复位弹簧、限位杆和回力弹簧,触发杆与储球筒滑动连接并可左右滑动,触发杆上开有凹槽,触发杆往右运动可挤压卡盘往上运动松开绕线轮,复位弹簧连接触发杆和储球筒以使触发杆弹性复位,限位杆与储球筒滑动连接并可上下滑动,限位杆与凹槽配合可往下运动卡住触发杆,卡盘转动会与限位杆接触以驱动限位杆往上运动松开触发杆,回力弹簧连接限位杆和储球筒以使限位杆弹性复位。
9.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还包括有用于调节排球发射力度的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包括有连接板、伺服电机、螺纹杆、接触杆和缓冲弹簧,储球筒上滑动式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与触发杆固定连接,连接板上连接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与控制器通过电性连接,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螺纹杆,螺纹杆与连接板转动连接,螺纹杆上螺纹式连接有接触杆,弹射板往右运动会与接触杆接触,缓冲弹簧连接储球筒和连接板以使连接板弹性复位。
10.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还包括有用于防止拉绳发生缠绕打结的理线机构,理线机构包括有支撑块、麻花杆、齿轮箱和移动件,储球筒右侧连接有两个支撑块,两个支撑块之间转动式连接有麻花杆,支撑杆上连接有齿轮箱,绕线轮与齿轮箱的输入轴连接,麻花杆与齿轮箱的输出轴连接,麻花杆上螺纹式连接有移动件,麻花杆转动可驱动移动件上下移动,拉绳滑动式贯穿移动件以使拉绳可均匀缠绕在绕线轮上。
11.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还包括有用于防止储球筒随意发生转动的稳定机构,稳定机构包括有卡块和锁紧弹簧,旋转支撑座上滑动式连接有两组卡块,每组卡块的数量为二,卡块卡住储球筒以稳定储球筒的角度,锁紧弹簧连接卡块和旋转支撑座以使卡块弹性复位。
12.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还包括有用于防止拉绳磨损的导线机构,导线机构包括有支撑架和转动辊,储球筒左侧连接有支撑架,支撑架上间隔转动式连接有多个转动辊。
13.本发明对比现有技术来讲,具备以下优点:1、本发明通过第一电机能驱动储球筒左右转动调整水平角度,同时,通过第二电机能驱动储球筒上下转动调整竖直角度,如此能调整排球的发射角度,模拟现实比赛中的各种情况,提高训练效果。
14.2、本发明通过减速电机驱动卡盘转动,可带动绕线轮转动对拉绳进行收卷,如此能够对弹射出去的排球进行自动回收,无需人工捡球,省时省力,提高训练效果。
15.3、本发明通过伺服电机可驱动接触杆左右移动,通过调整接触杆的位置能够调整蓄力弹簧的压缩形变量,从而能够调整排球弹出的力度,模拟现实比赛中的各种情况,提高训练效果。
16.4、本发明通过麻花杆的转动能够驱动移动件上下移动,从而能够使拉绳被均匀的拉出或者均匀的绕在绕线轮上,防止拉绳发生缠绕或者打结。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发明储球筒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发明收球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发明减速电机、滑动架、卡盘和压缩弹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发明触发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发明触发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7为本发明限位杆和回力弹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8为本发明调节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9为本发明理线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10为本发明稳定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11为本发明旋转支撑座、卡块和锁紧弹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12为本发明导线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9.附图中各零部件的标记如下:1、移动座,2、旋转支撑座,3、第一电机,4、全齿轮,5、储球筒,6、第二电机,7、弹射板,8、蓄力弹簧,9、排球,10、控制器,11、遥控手柄,12、收球机构,121、支撑杆,122、绕线轮,123、拉绳,124、支撑柱,125、减速电机,126、滑动架,1261、卡盘,127、压缩弹簧,13、触发机构,131、触发杆,132、复位弹簧,133、限位杆,134、回力弹簧,135、凹槽,14、调节机构,141、连接板,142、伺服电机,143、螺纹杆,144、接触杆,145、缓冲弹簧,15、理线机构,151、支撑块,152、麻花杆,153、齿轮箱,154、移动件,16、稳定机构,161、圆槽,162、卡块,163、锁紧弹簧,17、导线机构,171、支撑架,172、转动辊。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仅此声明,本发明在文中出现或即将出现的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方位用词,仅以本发明的附图为基准,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定,本文中为零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技术所说如: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31.实施例1一种排球训练用扣球练习器,如图1-图7所示,包括有移动座1、旋转支撑座2、储球筒5、弹射板7、蓄力弹簧8、角度调整组件、收球机构12和触发机构13,旋转支撑座2与移动座1转动连接,以调整储球筒5水平方向的角度,储球筒5与旋转支撑座2转动连接并可上下摆动以调整储球筒5竖直方向的角度,排球9放置在储球筒5内,储球筒5内滑动式连接有弹射板7,排球9与弹射板7接触,蓄力弹簧8连接弹射板7和储球筒5,弹射板7往右运动可使蓄力弹簧8压缩蓄力,当蓄力弹簧8恢复原状时,可驱动弹射板7快速往左运动将排球9弹出,移动座1上设有用于驱动储球筒5转动的角度调整组件,储球筒5上设有用于回收排球9的收球机构12,储球筒5上设有用于使弹射板7将排球9弹出的触发机构13。
32.如图1所示,角度调整组件包括有第一电机3、全齿轮4、第二电机6、控制器10和遥控手柄11,移动座1上栓接有第一电机3,第一电机3的输出轴上和旋转支撑座2上均连接有全齿轮4,两个全齿轮4相互啮合,第一电机3通过全齿轮4啮合可带动旋转支撑座2旋转,旋
转支撑座2带动储球筒5转动可调整储球筒5水平方向的角度,旋转支撑座2上栓接有第二电机6,储球筒5与第二电机6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以驱动储球筒5上下摆动,从而能够调整储球筒5竖直方向的角度,旋转支撑座2上连接有控制器10,第一电机3和第二电机6均与控制器10通过电性连接,旋转支撑座2上放置有遥控手柄11,遥控手柄11与控制器10通过电性连接。
33.如图1-图4所示,收球机构12包括有支撑杆121、绕线轮122、拉绳123、支撑柱124、减速电机125、滑动架126、卡盘1261和压缩弹簧127,储球筒5上焊接有支撑杆121,支撑杆121上转动式连接有绕线轮122,绕线轮122上绕接有拉绳123,拉绳123的左端与排球9连接,绕线轮122转动收卷拉绳123可带动排球9往右运动,从而能够使蓄力弹簧8压缩蓄力或回收排球9,储球筒5上焊接有支撑柱124,支撑柱124上栓接有减速电机125,减速电机125与控制器10通过电性连接,储球筒5上滑动式连接有滑动架126,滑动架126上转动式连接有卡盘1261,卡盘1261与减速电机125的输出轴滑动式连接以驱动卡盘1261转动,卡盘1261卡住绕线轮122以带动绕线轮122转动收卷拉绳123,压缩弹簧127连接滑动架126和储球筒5以使滑动架126弹性复位。
34.如图1、图2、图5、图6和图7所示,触发机构13包括有触发杆131、复位弹簧132、限位杆133和回力弹簧134,触发杆131与储球筒5滑动连接并可左右滑动,触发杆131上开有凹槽135,触发杆131往右运动可挤压卡盘1261往上运动松开绕线轮122,使蓄力弹簧8能够恢复原状驱动弹射板7快速往左运动将排球9弹出,复位弹簧132连接触发杆131和储球筒5以使触发杆131弹性复位,限位杆133与储球筒5滑动连接并可上下滑动,限位杆133与凹槽135配合可往下运动卡住触发杆131,卡盘1261转动会与限位杆133接触以驱动限位杆133往上运动松开触发杆131,回力弹簧134连接限位杆133和储球筒5以使限位杆133弹性复位。
35.首先通过移动座1将该练习器移动至指定位置,然后可以将遥控手柄11取走,通过按动遥控手柄11上的不同按钮,可以发出不同的信号,从而通过控制器10控制第一电机3和第二电机6工作,第一电机3能够通过全齿轮4的啮合驱动旋转支撑座2左右转动,带动储球筒5左右转动,调整储球筒5的水平角度,第二电机6能够驱动储球筒5上下转动,调整储球筒5的竖直角度,如此能够调整排球9的发射角度,模拟现实比赛中的各种情况,提高训练效果,储球筒5的角度调整好之后,通过控制器10控制减速电机125启动,减速电机125的输出轴带动卡盘1261正转,卡盘1261带动绕线轮122正转对拉绳123进行收卷,通过拉绳123带动排球9往右运动,排球9挤压弹射板7往右运动,蓄力弹簧8压缩,当弹射板7与触发杆131接触时,会挤压触发杆131往右运动,复位弹簧132压缩,当触发杆131与滑动架126接触时,会挤压卡盘1261往上运动,压缩弹簧127压缩,当触发杆131与限位杆133接触时,会挤压限位杆133往上运动,回力弹簧134压缩,当卡盘1261松开绕线轮122时,限位杆133刚好与凹槽135对齐,回力弹簧134恢复原状,带动限位杆133往下运动复位卡住凹槽135,从而能够固定触发杆131的位置,此时控制减速电机125关闭,同时,蓄力弹簧8恢复原状,带动弹射板7快速往左运动,从而能够将排球9弹出,排球9带动拉绳123往左运动,拉绳123能够带动绕线轮122反转,此时排球9远动员能够跳起来击打排球9,完成扣球训练,然后通过减速电机125再次驱动卡盘1261正转,当卡盘1261与限位杆133接触时,会挤压限位杆133往上运动松开触发杆131,回力弹簧134压缩,此时复位弹簧132恢复原状,带动触发杆131往左运动复位松开卡盘1261,压缩弹簧127恢复原状,带动卡盘1261往下运动复位重新卡住绕线轮122,此时卡
盘1261与限位杆133分离,回力弹簧134恢复原状,带动限位杆133往下运动复位,同时,卡盘1261带动绕线轮122正转对拉绳123进行收卷,通过拉绳123能对排球9进行回收,如此往复,训练结束后,将遥控手柄11放回原位即可。
36.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1、图2和图8所示,还包括有调节机构14,调节机构14包括有连接板141、伺服电机142、螺纹杆143、接触杆144和缓冲弹簧145,储球筒5上滑动式连接有连接板141,连接板141与触发杆131固定连接,连接板141上栓接有伺服电机142,伺服电机142与控制器10通过电性连接,伺服电机142的输出轴上连接有螺纹杆143,螺纹杆143与连接板141转动连接,螺纹杆143上螺纹式连接有接触杆144,弹射板7往右运动会与接触杆144接触,通过调整接触杆144的位置可调整排球9弹出的力度,缓冲弹簧145连接储球筒5和连接板141以使连接板141弹性复位,通过遥控手柄11控制伺服电机142驱动螺纹杆143正反转动,能够带动接触杆144左右移动,调整接触杆144的位置,当弹射板7往右运动与接触杆144接触时,能够挤压接触杆144往右运动,带动螺纹杆143、连接板141和触发杆131往右运动,缓冲弹簧145压缩,从而能够驱动弹射板7往左运动将排球9弹出,通过调整接触杆144的位置能够调整蓄力弹簧8的压缩形变量,从而能够调整排球9弹出的力度,模拟现实比赛中的各种情况,提高训练效果。
37.如图1、图2和图9所示,还包括有理线机构15,理线机构15包括有支撑块151、麻花杆152、齿轮箱153和移动件154,储球筒5右侧连接有两个支撑块151,两个支撑块151之间转动式连接有麻花杆152,支撑杆121上栓接有齿轮箱153,绕线轮122与齿轮箱153的输入轴连接,麻花杆152与齿轮箱153的输出轴连接,麻花杆152上螺纹式连接有移动件154,麻花杆152转动可驱动移动件154上下移动,拉绳123滑动式贯穿移动件154,移动件154上下移动能使拉绳123被均匀的拉出或者均匀的绕在绕线轮122上,当绕线轮122在转动时,能够通过齿轮箱153带动麻花杆152转动,麻花杆152带动移动件154上下移动,从而能够使拉绳123被均匀的拉出或者均匀的绕在绕线轮122上,如此能够防止拉绳123只绕在绕线轮122上的同一位置,防止拉绳123发生缠绕打结。
38.如图10和图11所示,还包括有稳定机构16,稳定机构16包括有卡块162和锁紧弹簧163,旋转支撑座2上滑动式连接有两组卡块162,每组卡块162的数量为二,卡块162卡住储球筒5以稳定储球筒5的角度,锁紧弹簧163连接卡块162和旋转支撑座2以使卡块162弹性复位,当储球筒5上下转动时,储球筒5会挤压卡块162往相互远离的一侧运动,锁紧弹簧163压缩,当储球筒5调整好角度后,卡块162会与圆槽161对齐,锁紧弹簧163恢复原状,带动卡块162往相互靠近的一侧运动复位卡住储球筒5,从而能够稳定储球筒5的角度,防止储球筒5随意转动导致发球角度发生偏移。
39.如图1和图12所示,还包括有导线机构17,导线机构17包括有支撑架171和转动辊172,储球筒5左侧焊接有支撑架171,支撑架171上间隔转动式连接有多个转动辊172,当排球9弹出后,能够带动拉绳123往左运动,拉绳123会与转动辊172接触,当绕线轮122正转对拉绳123进行收卷时,通过拉绳123能对排球9进行回收,此时拉绳123会带动转动辊172转动,起到减小摩擦力的作用,防止拉绳123被储球筒5磨损。
40.以上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
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