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拟高原训练的可调压力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12206发布日期:2022-08-12 21:07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拟高原训练的可调压力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可调压力舱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模拟高原训练的可调压力舱。


背景技术:

2.模拟高原环境的可调压力舱,是一种在低海拔地区人工模拟高原低压、缺氧环境的大型设备,由设在舱外的控制台进行舱体运转调控,通过手控和自动控制系统科学精密地控制高度、温度和二者的升降速率,“制造”出不同海拔高度和气候条件,模拟各种高原缺氧环境,可以模拟海拔500米至5000米的高原低压低氧的训练环境,主要由训练设备舱、过度恢复舱、训练设备、真空抽气装置、操作控制台及一些附属设备等组成,其体积可根据实际情况满足2—10人在舱内进行不同的项目训练,如舱内可放置跑步机、健身自行车、杠铃哑铃等。
3.现有的模拟高原训练的可调压力舱其训练项目,例如跑步机、健身自行车、杠铃哑铃等大多为平面训练,而攀登等斜面训练项目仍有欠缺,还不能很好的模拟高原训练,需要进一步改进,因此需要研发一种模拟高原训练的可调压力舱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拟高原训练的可调压力舱,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模拟高原训练的可调压力舱其训练项目,例如跑步机、健身自行车、杠铃哑铃等大多为平面训练,而攀登等斜面训练项目仍有欠缺,还不能很好的模拟高原训练,需要进一步改进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模拟高原训练的可调压力舱,包括舱体,舱体内壁底部左侧放置有跑步机,所述舱体内部右侧设有攀登训练机构,所述舱体上还设有空气净化机构;
6.所述攀登训练机构包括攀登组件和倾斜角度调节组件,所述攀登组件设在舱体内部右侧,所述倾斜角度调节组件设在舱体内壁右侧,且倾斜角度调节组件与攀登组件转动连接;
7.所述空气净化机构包括进气组件、净化组件、动力组件和排气组件,所述进气组件设在舱体内部上方,所述净化组件与动力组件均设在舱体顶部,所述排气组件设在舱体内壁左侧。
8.优选的,所述攀登组件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底端固定连接在舱体内壁底部右侧,所述安装座顶部转动连接有转板,所述转板左侧壁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块,所述转板右侧壁与倾斜角度调节组件转动连接。
9.优选的,所述倾斜角度调节组件包括电动伸缩装置,所述电动伸缩装置右端转动连接在舱体内壁右侧,所述电动伸缩装置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左端转动连接在转板右侧壁。
10.优选的,所述进气组件包括集气罩,所述集气罩顶端固定连接在舱体内壁顶部,所
述集气罩底端固定连接有进气格栅,所述集气罩内部嵌有滤网,所述集气罩顶端固定连接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顶端贯穿舱体顶部,且进气管顶端固定连接有净化组件。
11.优选的,所述净化组件包括活性炭吸附装置,所述活性炭吸附装置固定连接在舱体顶部,所述进气管顶端固定连接在活性炭吸附装置的输入端,所述活性炭吸附装置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输气管,所述第一输气管左端固定连接有动力组件。
12.优选的,所述动力组件包括引风机,所述引风机固定连接在舱体顶部,且引风机位于活性炭吸附装置左侧,所述第一输气管左端固定连接在引风机的输入端,所述引风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输气管,所述第二输气管底端固定连接有排气组件。
13.优选的,所述舱体内壁左侧设有安装槽,所述排气组件设在安装槽内部,所述第二输气管底端贯穿舱体左侧壁,且第二输气管底端延伸到安装槽内部。
14.优选的,所述排气组件包括排气总管,所述第二输气管底端焊接在排气总管左侧壁中心位置,所述排气总管右侧壁均匀设有排气支管,多个所述排气支管由上而下排列,所述排气总管与多个排气支管均位于安装槽内部。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1.通过设有的攀登训练机构的配合使用,使得训练人员可进行攀登模拟训练,且可自由控制攀登训练的难度,从而可进一步提高模拟高原训练的效果,实用性较强,适宜推广;
17.2.通过设有的空气净化机构的配合使用,可对训练人员训练时产生的异味,例如汗臭味等进行有效净化,保证舱体内部空间空气质量,且空气净化机构将气体净化后重新排入到舱体内部,所以不影响舱体内部气压的稳定,使得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效果较佳。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攀登组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进气组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排气组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舱体;2、跑步机;3、安装座;4、转板;5、支撑块;6、电动伸缩装置;7、伸缩杆;8、集气罩;9、进气格栅;10、滤网;11、进气管;12、活性炭吸附装置;13、第一输气管;14、引风机;15、第二输气管;16、安装槽;17、排气总管;18、排气支管。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请参阅图1-4,一种模拟高原训练的可调压力舱,包括舱体1,舱体1内壁底部左侧放置有跑步机2,可用于训练人员进行跑步训练,舱体1内部右侧设有攀登训练机构,舱体1上还设有空气净化机构,攀登训练机构包括攀登组件和倾斜
角度调节组件,攀登组件设在舱体1内部右侧,倾斜角度调节组件设在舱体1内壁右侧,且倾斜角度调节组件与攀登组件转动连接,空气净化机构包括进气组件、净化组件、动力组件和排气组件,进气组件设在舱体1内部上方,净化组件与动力组件均设在舱体1顶部,排气组件设在舱体1内壁左侧;
25.攀登组件包括安装座3,安装座3底端固定连接在舱体1内壁底部右侧,安装座3顶部转动连接有转板4,转板4左侧壁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块5,转板4右侧壁与倾斜角度调节组件转动连接,倾斜角度调节组件包括电动伸缩装置6,电动伸缩装置6右端转动连接在舱体1内壁右侧,电动伸缩装置6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伸缩杆7,伸缩杆7左端转动连接在转板4右侧壁,所以当电动伸缩装置6做功时,可通过伸缩杆7带动转板4转动,从而调整转板4的倾斜角度,所以训练人员可通过调节转板4的倾斜角度控制攀登难度,当训练人员将转板4调整到合适的倾斜角度时,训练人员可手脚并用,通过多个支撑块5在转板4上进行攀登训练,从而进一步提高模拟高原训练的效果;
26.进气组件包括集气罩8,集气罩8顶端固定连接在舱体1内壁顶部,集气罩8底端固定连接有进气格栅9,可用于滤除舱体1内部漂浮的垃圾袋等体积较大的杂质,集气罩8内部嵌有滤网10,可用于滤除舱体1内部漂浮的灰尘等体积较小的杂质,集气罩8顶端固定连接有进气管11,进气管11顶端贯穿舱体1顶部,且进气管11顶端固定连接有净化组件,净化组件包括活性炭吸附装置12,可用于吸附舱体1内部中的异味,活性炭吸附装置12固定连接在舱体1顶部,进气管11顶端固定连接在活性炭吸附装置12的输入端,活性炭吸附装置12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输气管13,第一输气管13左端固定连接有动力组件,动力组件包括引风机14,引风机14固定连接在舱体1顶部,且引风机14位于活性炭吸附装置12左侧,第一输气管13左端固定连接在引风机14的输入端,所以当引风机14做工时,产生吸力,使得舱体1内部空气由集气罩8集中进入到活性炭吸附装置12内部,使得舱体1内部空气中的异味被活性炭吸附装置12有效净化,所以本实用新型可对训练人员训练时产生的异味,例如汗臭味等进行有效净化,保证舱体1内部空间空气质量,引风机14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输气管15,第二输气管15底端固定连接有排气组件,舱体1内壁左侧设有安装槽16,排气组件设在安装槽16内部,第二输气管15底端贯穿舱体1左侧壁,且第二输气管15底端延伸到安装槽16内部,排气组件包括排气总管17,第二输气管15底端焊接在排气总管17左侧壁中心位置,排气总管17右侧壁均匀设有排气支管18,多个排气支管18由上而下排列,排气总管17与多个排气支管18均位于安装槽16内部,所以经活性炭吸附装置12净化后的空气可由第一输气管13、第二输气管15进入到排气总管17中,然后由多个排气支管18重新排入到舱体1内部,使得舱体1内部的空气达到循环净化的效果,且不影响舱体1内部气压的稳定,使得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效果较佳。
27.工作原理:训练人员在舱体1内部训练时,可在跑步机2上进行跑步训练,然后还可手脚并用,通过多个支撑块5在转板4上进行攀登训练,从而进一步提高模拟高原训练的效果,且训练人员还可打开电动伸缩装置6,当电动伸缩装置6做功时,可通过伸缩杆7带动转板4转动,从而调整转板4的倾斜角度,所以训练人员可通过调节转板4的倾斜角度控制攀登难度;
28.训练人员还可打开引风机14,当引风机14做工时,产生吸力,使得舱体1内部空气由集气罩8集中进入到活性炭吸附装置12内部,使得舱体1内部空气中的异味被活性炭吸附
装置12有效净化,所以本实用新型可对训练人员训练时产生的异味,例如汗臭味等进行有效净化,保证舱体1内部空间空气质量,经活性炭吸附装置12净化后的空气可由第一输气管13、第二输气管15进入到排气总管17中,然后由多个排气支管18重新排入到舱体1内部,使得舱体1内部的空气达到循环净化的效果,且不影响舱体1内部气压的稳定,使得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效果较佳。
29.虽然在上文中已经参考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然而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本实用新型所披露的实施例中的各项特征均可通过任意方式相互结合起来使用,在本说明书中未对这些组合的情况进行穷举性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省略篇幅和节约资源的考虑。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