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血管内科临床康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79538发布日期:2022-08-17 10:41阅读:53来源:国知局
一种心血管内科临床康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康复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心血管内科临床康复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提升;心血管疾病,又称循环系统疾病,泛指一系列与循环系统有关的疾病,循环系统主要包括心脏、动脉血管、静脉血管和微血管;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除了临床治疗外,还需要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坚持康复锻炼,尤其是慢性心肌缺血等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和不能进行手术的心血管疾病;同时对于心力衰竭患者尤其是心功能iii级和心功能iv级的患者更需要坚持良好的康复锻炼。
3.而目前许多患者在进行腿部康复训练后,躺卧在病床上,此时为使腿部得到放松,会将腿部搭在病床的末端的围栏上,但由于围栏的横截面小,腿部压在上面存在不适,而现有缺少与病床配合使用承载腿部的装置,因此本实用新型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一种心血管内科临床康复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心血管内科临床康复装置。
5.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心血管内科临床康复装置,包括:
7.支撑机构,其安装在病床上,所述支撑机构包括两个相互对称且为竖直设置的支撑架;
8.承载机构,所述承载机构通过升降组件高度可调的活动安装在两个支撑架之间,其至少包括一用于承载肢体的承载架。
9.优选的,两个所述支撑架均包括两个竖直向且相互对称的支撑管,相对应的两个所述支撑管相对的一侧之间固定连接有水平向的连接杆,四个所述支撑管之间构成矩形且四个所述支撑管的底端均固定安装有固定组件。
10.优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支撑管底端的u形块,所述u形块的开口为水平向,所述u形块的顶部螺纹连接有一端贯穿至u形块两内壁之间的且为竖直设置的螺钉。
11.优选的,所述升降组件包括活动穿插在支撑管顶端内部的支撑杆,两个所述相对应支撑杆的顶端之间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装置杆,所述升降组件还包括螺纹贯穿与两个支撑管相对应的连接杆上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为竖直设置且顶端与装置杆转动连接。
12.优选的,两个所述装置杆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与装置杆相适配的滑槽,所述承载架相对的两端分别滑动安装在两个滑槽的内部,所述承载架的数量为两个且相互对称,两个所述承载架均与两侧的装置杆相互垂直。
13.优选的,所述承载架为水平设置,所述承载架包括三个位于同一条线上且均匀分布的承载杆,相邻的两个所述承载杆之间固定连接有开口向上的弧形块。
14.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能够将支撑机构固定在病床上,保证了该装置的稳定性,接着通过升降组件将承载架调节至一个合适的高度,患者将肢体放在承载架上,为腿部起到承托作用,使腿部得到放松,同时高度可调的设计适用于不同的人群。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a-a方向的剖视图。
21.图1-图5中:
22.1、支撑机构;2、承载机构;11、支撑架;12、固定组件;21、升降组件;22、承载架;111、支撑管;112、连接杆;121、u形块;122、螺钉;211、支撑杆;212、装置杆;213、螺纹杆;214、滑槽;221、承载杆;222、弧形块。
具体实施方式
23.本具体实施方式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心血管内科临床康复装置,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能够将支撑机构固定在病床上,保证了该装置的稳定性,接着通过升降组件将承载架调节至一个合适的高度,患者将肢体放在承载架上,为腿部起到承托作用,使腿部得到放松,同时高度可调的设计适用于不同的人群,解决了现阶段该领域的难题。
24.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内容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
25.本具体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心血管内科临床康复装置,请参阅图1;主要包括支撑机构1和承载机构2,支撑机构1包括两个相互对称且为竖直设置的支撑架11,两个支撑架11相互平行,两个支撑架11均包括两个竖直向且相互对称的支撑管111,相对应的两个支撑管111相对的一侧之间固定连接有水平向的连接杆112,四个支撑管111之间构成矩形且四个支撑管111的底端均固定安装有固定组件12,承载机构2通过升降组件21高度可调的活动安装在两个支撑架11之间,其至少包括一用于承载肢体的承载架22,当患者需要用到该装置时,将两个支撑架11通过固定组件12固定住,接着患者将肢体放置在承载架22上,调节升降组件21调节至一个患者最舒适的高度。
26.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固定组件12包括固定安装在支撑管111底端的u形块121,u形块121的开口为水平向,u形块121的顶部螺纹连接有一端贯穿至u形块121两内壁之间的
且为竖直设置的螺钉122,如果需要将支撑架11固定住时,通过将该装置上的四个u形块121分别卡接在病床两侧的框架上,通过转动螺钉122紧紧抵触病床的框架,既可将该装置固定住。
27.更加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和图5,升降组件21包括活动穿插在支撑管111顶端内部的支撑杆211,两个相对应支撑杆211的顶端之间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装置杆212,升降组件21还包括螺纹贯穿与两个支撑管111相对应的连接杆112上的螺纹杆213,螺纹杆213为竖直设置且顶端与装置杆212转动连接,两个装置杆212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与装置杆212相适配的滑槽214,承载架22相对的两端分别滑动安装在两个滑槽214的内部,通过转动两侧的螺纹杆213,螺纹杆213会旋转上升,带动装置杆212上升,相对应的两个支撑杆211会沿着相对应的两个支撑管111的内部滑动,既可调节两个承载架22的高度,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操作方便,同时能够根据需求调节两个承载架22之间的距离。
28.请参阅图2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承载架22的数量为两个且相互对称,两个承载架22均与两侧的装置杆212相互垂直,承载架22为水平设置,承载架22包括三个位于同一条线上且均匀分布的承载杆221,相邻的两个承载杆221之间固定连接有开口向上的弧形块222,弧形块222与人的支腿相适配,患者在使用该装置时,将肢体搭载到弧形块222上,两个承载架22的设定,能够使一个承载架22分担的质量变低,从而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29.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