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神经内科临床康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25887发布日期:2022-10-05 00:33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神经内科临床康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神经内科临床康复装置。


背景技术:

2.神经内科是关于神经方面的二级学科,主要收治脑血管疾病(脑梗塞、脑出血)、偏头痛、脑部炎症性疾病(脑炎、脑膜炎)、脊髓炎、癫痫、痴呆、代谢病和遗传倾向疾病、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病、周围神经病及重症肌无力等患者,神经内科中,部分患者由于神经受损导致手臂和腿部行动不便,需要利用康复装置进行康复治疗,现有的部分康复装置功能比较单一,腿部和手臂的康复不能同时进行,并且部分康复装置不方便根据患者的身体条件进行调节,使用不便,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神经内科临床康复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神经内科临床康复装置,可实现手臂和腿部同时进行康复训练,增加了康复功能,并且便于根据患者的身体调节进行调节,实用性较强,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神经内科临床康复装置,包括架板和移动组件;
5.架板:顶部设有座板,所述座板的表面两侧设有扶手,所述座板的表面后侧设有靠板;
6.移动组件:包括下槽座、螺杆和底座,所述下槽座设于架板的侧面底部,所述螺杆转动连接在下槽座的内部,所述底座通过中部螺纹孔螺纹连接在螺杆上,且底座与下槽座的内侧面滑动连接,所述底座上设有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上设有下训练组件,所述下训练组件上设有上训练组件,所述上训练组件上设有调节组件。
7.进一步的,所述升降组件包括上槽座、双向螺杆、滑座、支杆和支座,所述上槽座设于底座的顶面,所述双向螺杆转动连接在上槽座内,且双向螺杆的两侧对称设有螺旋方向相反的螺纹,所述滑座对称设有两个,且两个滑座分别通过中部的螺孔螺纹连接在双向螺杆的两侧,所述支杆对称铰接在两侧的滑座的表面,所述支座的底面两侧分别与两侧的支杆的顶部铰接,升降组件可通过正反转动双向螺杆,在上槽座的作用下可实现两侧滑座的相互合拢或分离,进而可通过支杆实现支座的升降,从而根据需要调节下训练组件和上训练组件的高度。
8.进一步的,所述下训练组件包括支板、支轴、下带轮、直角杆和踏板,所述支板对称设于支座的表面两侧,所述支轴转动连接在支板的侧面顶部,所述下带轮固定套接在支轴的中部,所述直角杆对称交错设于支轴的两端,所述踏板对称交错转动连接在两侧的直角杆的端部,下训练组件可通过将患者的双脚分别放置在两侧的踏板上,并缓慢带动下带轮转动,即可实现患者腿部的康复训练。
9.进一步的,所述上训练组件包括斜板、转轴、上带轮、曲杆和套筒,所述斜板对称设
于两侧的支板的顶端,且斜板与水平面有夹角,所述转轴转动连接在斜板的顶端,所述上带轮固定套接在转轴的中部,所述曲杆对称交错设于转轴的两端,所述套筒活动套接在曲杆的端部,上训练组件可通过用双手握住套筒,并缓慢转动上带轮,即可实现对患者手臂的康复训练。
10.进一步的,还包括传动带,所述传动带的两端分别套接在上下两侧的上带轮和下带轮上,传动带可实现上带轮与下带轮之间的传动连接,从而实现上带轮和下带轮的同步转动。
11.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支架、螺柱和摩擦块,所述支架设于斜板的侧面,所述螺柱螺纹连接在支架顶面的连接孔内,所述摩擦块转动连接在螺柱上靠近传动带的一端,调节组件可通过转动螺柱,实现摩擦块的直线进给,从而可使摩擦块逐渐接触传动带表面,从而可逐渐提高传动带与摩擦块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实现康复力度的调节。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用于神经内科临床康复装置,具有以下好处:
13.1、本用于神经内科临床康复装置的移动组件可通过转动螺杆,在下槽座的作用下,可实现底座的直线滑动,从而可调接上训练组件可下训练组件与患者之间的距离,并且通过正反转动双向螺杆,在上槽座的作用下可实现两侧滑座的相互合拢或分离,进而可通过支杆实现支座的升降,从而根据需要调节下训练组件和上训练组件的高度。
14.2、本用于神经内科临床康复装置的下训练组件可通过将患者的双脚分别放置在两侧的踏板上,并缓慢带动下带轮转动,即可实现患者腿部的康复训练,上训练组件可通过用双手握住套筒,并缓慢转动上带轮,即可实现对患者手臂的康复训练,传动带可实现上带轮与下带轮之间的传动连接,从而实现上带轮和下带轮的同步转动。
15.3、本用于神经内科临床康复装置的调节组件可通过转动螺柱,实现摩擦块的直线进给,从而可使摩擦块逐渐接触传动带表面,从而可逐渐提高传动带与摩擦块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实现康复力度的调节。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架板、11座板、12扶手、13靠板、2移动组件、21下槽座、22螺杆、23底座、3升降组件、31上槽座、32双向螺杆、33滑座、34支杆、35支座、4下训练组件、41支板、42支轴、43下带轮、44直角杆、45踏板、5上训练组件、51斜板、52转轴、53上带轮、54曲杆、55套筒、6传动带、7调节组件、71支架、72螺柱、73摩擦块。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神经内科临床康复装置,包括架板1和移动组件2;
20.架板1:顶部设有座板11,座板11的表面两侧设有扶手12,座板11的表面后侧设有靠板13;
21.移动组件2:包括下槽座21、螺杆22和底座23,下槽座21设于架板1的侧面底部,螺杆22转动连接在下槽座21的内部,底座23通过中部螺纹孔螺纹连接在螺杆22上,且底座23与下槽座21的内侧面滑动连接,底座23上设有升降组件3,升降组件3包括上槽座31、双向螺杆32、滑座33、支杆34和支座35,上槽座31设于底座23的顶面,双向螺杆32转动连接在上槽座31内,且双向螺杆32的两侧对称设有螺旋方向相反的螺纹,滑座33对称设有两个,且两个滑座33分别通过中部的螺孔螺纹连接在双向螺杆32的两侧,支杆34对称铰接在两侧的滑座33的表面,支座35的底面两侧分别与两侧的支杆34的顶部铰接,升降组件3上设有下训练组件4,下训练组件4包括支板41、支轴42、下带轮43、直角杆44和踏板45,支板41对称设于支座35的表面两侧,支轴42转动连接在支板41的侧面顶部,下带轮43固定套接在支轴42的中部,直角杆44对称交错设于支轴42的两端,踏板45对称交错转动连接在两侧的直角杆44的端部,下训练组件4上设有上训练组件5,上训练组件5包括斜板51、转轴52、上带轮53、曲杆54和套筒55,斜板51对称设于两侧的支板41的顶端,且斜板51与水平面有夹角,转轴52转动连接在斜板51的顶端,上带轮53固定套接在转轴52的中部,曲杆54对称交错设于转轴52的两端,套筒55活动套接在曲杆54的端部,上训练组件5上设有调节组件7,调节组件7包括支架71、螺柱72和摩擦块73,支架71设于斜板51的侧面,螺柱72螺纹连接在支架71顶面的连接孔内,摩擦块73转动连接在螺柱72上靠近传动带6的一端。
22.其中:还包括传动带6,传动带6的两端分别套接在上下两侧的上带轮53和下带轮43上。
23.将患者的双脚分别放置在两侧的踏板45上,并缓慢带动下带轮43转动,即可实现患者腿部的康复训练,上训练组件5可通过用双手握住套筒55,并缓慢转动上带轮53,即可实现对患者手臂的康复训练。
2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神经内科临床康复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使患者坐在座板11上,将患者的双脚分别放置在两侧的踏板45上,并缓慢带动下带轮43转动,即可实现患者腿部的康复训练,上训练组件5可通过用双手握住套筒55,并缓慢转动上带轮53,即可实现对患者手臂的康复训练,传动带可实现上带轮53与下带轮43之间的传动连接,从而实现上带轮53和下带轮43的同步转动,实现手臂和腿部的同时康复训练,其次,通过转动螺柱72,实现摩擦块73的直线进给,从而可使摩擦块73逐渐接触传动带6的表面,从而可逐渐提高传动带6与摩擦块63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实现康复力度的调节,此外,通过转动螺杆22,在下槽座21的作用下,可实现底座23的直线滑动,从而可调接上训练组件5可下训练组件4与患者之间的距离,通过正反转动双向螺杆32,在上槽座31的作用下可实现两侧滑座33的相互合拢或分离,进而可通过支杆34实现支座35的升降,从而根据需要调节下训练组件4和上训练组件5的高度。
2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