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手及臂屈伸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45789发布日期:2022-08-16 23:36阅读:62来源:国知局
把手及臂屈伸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一般涉及健身器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把手及臂屈伸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2.臂屈伸运动是在健身房中最有效的训练动作之一,其主要作用于胸肌、外展肌和三头肌。使用者通过握持臂屈伸训练装置上的把手,利用自身重量进行臂屈伸运动。
3.现有的臂屈伸训练装置的把手多数固定不可调节,少部分只能单独调节开档大小,或只能单独调节高度,且结构复杂,调节不方便,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能够兼顾开档大小调节、高度调节,并且结构简单的把手及臂屈伸训练装置。
5.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把手,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连接部、弯折部和握持部,所述第一连接部通过所述弯折部与所述握持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握持部错位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沿其周向设置有多个第一孔,所述第一孔沿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径向贯穿所述第一连接部。
6.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的臂屈伸训练装置,包括插销、把手以及两根间隔设置的立柱,所述立柱固定连接有套管,所述套管设置有第二孔,所述第二孔沿所述套管的径向贯穿所述套管,第一连接部插入所述套管内,所述插销穿过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以固定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套管。
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一连接部插入套管内,插销穿过不同的第一孔,改变把手与立柱的固定位置,从而改变把手的高度以及两个把手之间的开档大小,使得臂屈伸训练装置能够兼顾把手开档大小调节和把手高度调节,并且结构简单,调节方便,生产成本低。
附图说明
8.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把手的主视图;
1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把手的俯视图;
1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把手的左视图;
1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把手的立体图;
13.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臂屈伸训练装置中把手与立柱配合的爆炸示意图;
14.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臂屈伸训练装置中把手与立柱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15.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臂屈伸训练装置中把手与立柱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16.图8为沿着图7中a-a线的剖视图;
17.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臂屈伸训练装置中把手处于开档较小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18.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臂屈伸训练装置中把手处于开档较大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19.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臂屈伸训练装置中把手处于高度较高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0.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臂屈伸训练装置中把手处于高度较低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新型,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22.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23.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为,请参考图1~4,一种把手,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连接部11、弯折部14和握持部15,第一连接部11通过弯折部14与握持部15连接,第一连接部11与握持部15错位设置,第一连接部11沿其周向设置有多个第一孔12,第一孔12沿第一连接部11的径向贯穿第一连接部11。
24.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插入立柱内,通过插销插入第一孔以及套管上的第二孔,来固定把手。第一连接部沿其周向设置有多个第一孔,当插销插入不同的第一孔时,握持部的位置会绕着第一连接部转动,从而改变握持部与立柱的相对位置,能够改变握持部的高度以及两个把手的握持部之间开档的大小,兼顾把手开档大小调节和把手高度调节,并且结构简单,调节方便,生产成本低。第一连接部通过弯折部与握持部连接,弯折部起到过渡作用,便于对把手进行生产制造。第一孔沿第一连接部的径向贯穿第一连接部,当插销穿过第一孔时,能够增加插销以及把手的受力面积,提高了把手的可靠性。
25.进一步的,第一连接部11与握持部15平行。
26.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与握持部平行,在改变把手与立柱的固定位置时,握持部绕着第一连接部转动,使得第一连接部保持水平设置,便于使用者握持握持部。可以但不限于,在握持部上设置有泡棉,增加第一把手的握持手感以及握持可靠性。
27.进一步的,第一连接部11设置有两个相互垂直的第一孔12,一第一孔12与弯折部14垂直。
28.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设置有两个第一孔,避免第一连接部开孔过多影响第一连接部的强度,保证了把手的可靠性。两个第一孔相互垂直,一第一孔与弯折部垂直,当通过一个第一孔来固定第一连接部时,可以通过转动把手位置,插销穿过不同的第一孔,改变把手与立柱的固定位置,从而改变把手的高度以及两个把手之间的开档大小,使得臂屈伸训练装置能够满足使用者的不同训练需求,提高了臂屈伸装置的通用性。
29.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为,参考图1~8,一种臂屈伸训练装置,包括插销20、把手10以及两根间隔设置的立柱30,立柱30固定连接有套管40,套管40设置有第二孔41,第
二孔41沿套管40的径向贯穿套管40,第一连接部11插入套管40内,插销20穿过第一孔12和第二孔41,以固定第一连接部11和套管40。
30.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立柱固定连接有套管,可以但不限于套管与立柱焊接固定。套管设置有第二孔,在需要固定把手和套管时,将第一连接部插入套管内,转动第一连接部,使得第一孔对准第二孔,将插销穿过第一孔和第二孔,从而固定把手和套管。在需要分开把手和套管或者是需要调整把手的位置时,将插销拔出,把手就能够相对于套管运动,结构简单,便于操作,生产成本低,并且能够兼顾把手开档大小调节和把手高度调节。
31.以图4为例进行详细说明如何调整把手与立柱之间的固定位置,其中一个第一孔为第一子孔121,另一个第一孔为第二子孔122。参考图9,当插销穿过第一子孔121和第二孔来固定第一连接部和套管,弯折部靠近握持部的一端朝向另一把手时,两个握持部之间的间距比较小。参考图10,当插销穿过第一子孔121和第二孔来固定第一连接部和套管,弯折部靠近第一连接部的一端朝向另一把手时,两个握持部之间的间距比较大。通过改变把手与套管的固定状态,来改变两个把手之间的开档大小,使得使用者能够根据训练需求和身体情况来改变两个把手之间的开档大小,进行臂屈伸或者负载臂屈伸运动。参考图11,当插销穿过第二子孔122和第二孔来固定第一连接部和套管,弯折部靠近握持部的一端朝上时,握持部的高度较高。参考图12,当插销穿过第二子孔122和第二孔来固定第一连接部和套管,弯折部靠近握持部的一端朝下时,握持部的高度较低。通过改变把手与套管的固定状态,来改变两个把手的高度,使得使用者能够根据训练需求和身体情况来改变两个把手的高度,进行臂屈伸或者负载臂屈伸运动。提高了臂屈伸训练装置的通用性,使得臂屈伸训练装置能够满足使用者的不同训练需求。
32.参考图7和8,进一步的,第一连接部11远离弯折部14的一端位于立柱30内,能够提高第一连接部与套管连接的稳定性,降低使用者在进行臂屈伸运动时,把手出现断裂的可能。
33.进一步的,立柱30设置有第三孔31,第三孔31贯穿立柱30,套管40插入第三孔31。
34.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将套管插入第三孔内,并且套管的两端均露出立柱,再将套管与立柱固定连接,保证了立柱支撑套管的可靠性。
35.进一步的,第二孔41的长度方向沿竖直方向设置,在固定把手与套管时,可以将插销从把手上方放入第二孔内,避免使用者使用臂屈伸训练装置进行训练时,插销脱离第二孔,保证了把手与套管连接的可靠性。
36.以上描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中所涉及的实用新型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技术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