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拉训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51429发布日期:2022-12-07 01:54阅读:42来源:国知局
提拉训练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到运动器材,特别涉及提拉训练器。


背景技术:

2.体育锻炼时,需要通过各种运动刺激肌肉收缩,实现锻炼的目的。传统划船动作训练,使用坐姿横向划船,对器材设备要求较高,且对运动人员要求也较高。
3.而站姿划船提拉设备,当频繁使用时,容易导致设备损坏,并且在提拉后,释放的过程中,释放速度过快,导致动作件和固定件快速碰撞,不利于长期使用,而且没有对应做出优化设置,导致设备使用危险性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缓冲增强的提拉训练器。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6.提拉训练器,包括固定桩1和负重杆4;还包括固定于固定桩1 上的安装架2;所述安装架2环套和固定于环套外壁的夹槽3;所述环套套于安装架上,并固定连接,所述负重杆4一端铰接于夹槽内;
7.夹槽3的两侧壁板之间设置有与其轴承连接的中心轴5;所述负重杆4的铰接端设有延伸至夹槽3内的环形部6;所述环形部6包括中心轴套和外旋转套,且中心轴套和外旋转套的中轴线重合;中心轴套的外壁和外旋转套的内壁通过连接板固定形成多个弧形区域;所述中心轴穿过中心轴套,并与中心轴套轴承连接;所述夹槽的两侧壁板之间还固设有以中心轴为圆心周向排布的限位杆;所述限位杆贯穿对应的弧形区域内;
8.所述弧形区域内安装有缓冲块7;所述缓冲块7在环形部6内周向等距设置,且缓冲块卡在对应的连接板上,缓冲块的两部分分别位于相邻的两个弧形区域内;所述负重杆4中部两侧设置有固定柱 9;负重杆4远离安装架2一端的两侧设置有拉把15。
9.进一步的,所述夹槽的两侧壁板顶部设有水平挡板,负重杆4 的环形部外壁面还设有沿其径向延伸的缓冲板10;所述缓冲板10 上固设有有缓冲柱11;在常态下,所述缓冲板平行于水平挡板,且缓冲柱抵在水平挡板的底面。
10.进一步的,当所述负重杆4沿中心轴5转动至位于水平位置时;所述限位杆8与周向一侧的缓冲块7相抵。
11.进一步的,所述负重杆4下侧固定有加强杆13;所述加强杆13 一端固定连接在负重杆4的环形部6下侧;所述加强杆13另一端固定连接在两侧固定柱9中部下侧。
12.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架2固定在固定柱9位置外的两侧设有闲置柱14。
13.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柱9向上倾斜设置。
14.进一步的,所述闲置柱14向上倾斜设置。
15.本实用新型采取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16.1、本实用新型采用负重杆延伸至夹槽内设置的缓冲块与夹槽内两侧壁之间的限
位杆配合,实现了当负重杆在近似水平位置时,限位杆与周向一侧缓冲块相抵,保证此时的位置稳定,当负重杆沿安装架转动后,限位杆与另一侧的缓冲块相抵,进而确定一个安全的旋转范围,解决了在负重杆在非使用状态时稳定性不足,以及当过度旋转后更容易对设备造成损坏的问题。
17.2、本实用新型用缓冲柱与夹槽的水平挡板板配合,实现了当处于非使用状态时,缓冲柱与夹槽上侧内壁相抵,进一步确保了设备非使用状态时的稳定状态,解决了当旋转负重杆后松手,设备整体缓冲不足容易造成损坏的问题。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整体侧面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固定桩;2、安装架;3、夹槽;4、负重杆;5、中心轴;6、环形部;7、缓冲块;8、限位杆;9、固定柱;10、缓冲板; 11、缓冲柱;12、连接板;13、加强杆;14、闲置柱;15、拉把; 16、水平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5.参照图1至图4,提拉训练器,包括固定桩1和负重杆4;还包括固定于固定桩1上的安装架2;所述安装架2环套和固定于环套外壁的夹槽3;所述环套套于安装架上,并固定连接,所述负重杆4 一端铰接于夹槽内;
26.夹槽3的两侧壁板之间设置有与其轴承连接的中心轴5;所述负重杆4的铰接端设有延伸至夹槽3内的环形部6;所述环形部6包括中心轴套和外旋转套,且中心轴套和外旋转套的中轴线重合;中心轴套的外壁和外旋转套的内壁通过连接板固定形成多个弧形区域;所述中心轴穿过中心轴套,并与中心轴套轴承连接;所述夹槽的两侧壁板之间还固设有以中心轴为圆心周向排布的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位于对应的弧形区域内;
27.所述弧形区域内安装有缓冲块7;所述缓冲块7在环形部6内周向等距设置,且缓冲块卡在对应的连接板上,缓冲块的两部分分别位于相邻的两个弧形区域内;所述负重杆4中部两侧设置有固定柱 9;负重杆4远离安装架2一端的两侧设置有拉把15。
28.进一步的,所述夹槽的两侧壁板顶部设有水平挡板,负重杆4 的环形部外壁面还设有沿其径向延伸的缓冲板10;所述缓冲板10 上固设有有缓冲柱11;在常态下,所述缓冲板平行于水平挡板,且缓冲柱抵在水平挡板的底面。
29.进一步的,当所述负重杆4沿中心轴5转动至位于水平位置时;所述限位杆8与周向一侧的缓冲块7相抵。
30.进一步的,所述负重杆4下侧固定有加强杆13;所述加强杆13 一端固定连接在负
重杆4的环形部6下侧;所述加强杆13另一端固定连接在两侧固定柱9中部下侧。
31.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架2固定在固定柱9位置外的两侧设有闲置柱14。
32.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柱9向上倾斜设置。
33.进一步的,所述闲置柱14向上倾斜设置。
34.下面为一更具体的实施例:
35.参照图1至图4,本实施例包括
36.固定桩1;还包括一端固定在固定桩1上的安装架2;所述安装架2另一端设置有侧向开口的夹槽3;一端延伸设置在夹槽3内的负重杆4;在所述夹槽3内两侧内壁之间设置有中心轴5;所述负重杆 4延伸至夹槽3内设置有环形部6;所述环形部6环绕中心轴5外侧设置并与中心轴5铰接;所述环形部6内安装有缓冲块7;所述缓冲块7在环形部6内周向等距设置;设置有所述中心轴5的两侧内壁之间还设置有限位杆8;所述限位杆8设置在中心轴5外侧并穿过周向两相邻缓冲块7之间间隙部分设置;所述负重杆4中部两侧设置有固定柱9。
37.所述负重杆4延伸至夹槽3内端部设置有缓冲板10;所述缓冲板10上固定设置有缓冲柱11。所述环形部6沿径向设置有连接板 12;所述缓冲块7侧面中部设置有与连接板12对应的非贯穿的径向卡槽;所述缓冲块7从两侧通过连接板12卡接在环形部6内。
38.当所述负重杆4沿中心轴5转动至位于水平位置时;所述缓冲柱11上端面与夹槽3的水平挡板相抵;所述限位杆8与周向一侧的缓冲块7相抵。当所述负重杆4沿中心轴5向斜上转动至60
°
时,所述限位杆8与周向另一侧的缓冲块7相抵,进而避免了过度转动使得设备损坏的问题。所述负重杆4远离安装架2一端的两侧设置有拉把15。
39.所述负重杆4下侧固定有加强杆13;所述加强杆13一端固定连接在负重杆4的环形部6下侧;所述加强杆13另一端固定连接在两侧固定柱9中部下侧。所述安装架2固定在固定柱9位置外两侧设置有闲置柱14。所述固定柱9向上倾斜设置。所述闲置柱14向上倾斜设置。
40.参照图1至图4,当使用时,双腿弯曲,双手握紧拉把15,上身挺直与腿部呈90
°
弯曲,双臂向上弯曲、伸直;在拉起时,负重杆4沿安装架2内转动,同时,限位杆8在两侧缓冲块7之间,当转动至极限时,限位杆8与一侧缓冲块7相抵,避免了设备移动过度造成损坏,当使用者松开拉把15时,负重杆4沿安装架2反向转动复位,限位杆8与另一侧缓冲块7相抵,缓冲柱11与夹槽3上内壁相抵,保证了设备在突然松开时,不会因为自重发生碰撞,由于在固定柱9上放置有配重片,配重片较重,加强杆13的设置保证了安装配重片后对负重杆4的加强,保证了设备的稳定安全。固定柱9 和闲置柱14的倾斜设置,保证了放置配重片时,配重片不会沿安装柱掉落导致使用者受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