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康复升降悬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57163发布日期:2023-01-17 16:06阅读: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康复升降悬吊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医用康复训练仪器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医用康复升降悬吊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的悬吊技术是以神经肌肉激活控制技术为基础,为主动康复治疗提供可控的不稳定支撑平面,包括诊断和治疗两大系统。诊断系统包括神经肌肉控制能力和运动链功能的测定,能确切筛查出弱链;治疗系统包括肌肉松弛、增加关节活动范围、牵引、训练稳定肌系统、感觉运动的协调训练、渐进抗阻训练等,是神经肌肉激活疗法治疗的专用工具。
3.依靠悬吊系统,可以形成包括身体完全悬吊在内的一系列姿态、位置,治疗师和病人可以很容易地在专业工作站上完成各种幅度的悬吊训练、诊断监测和治疗。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现有的悬吊技术的高度在安装时是固定的,但是在具体使用的过程中,由于使用人员的身高不同,不能根据不同的身高进行调节,降低了使用人员的康复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能够根据不同的使用人员的身高进行调节,提高使用人员的康复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医用康复升降悬吊装置。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医用康复升降悬吊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医用康复升降悬吊装置,包括有水平设置的横梁,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竖直固定连接有竖梁,所述竖梁的下方设置有驱动所述竖梁上下移动的长度可调节件,所述横梁的下方安装有吊装结构。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长度可调节件带动竖梁上下移动,进而带动与竖梁固定连接的横梁上下移动,调节横梁的底壁与地面之间的间距,从而调整吊装结构与地面之间的间距,能够根据不同的使用人员的身高进行调节,提高使用人员的康复效果。
9.可选的,所述吊装结构包括有通过第一调节结构与所述横梁相连的横杆,所述横杆上设置有滑杆,所述滑杆与横杆之间通过第二调节结构相连,所述滑杆上滑动连接有吊环。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调节结构调节横杆与横梁之间的位置,且通过设置的第二调节结构能够调节滑杆与横杆之间的位置,进而调节吊环相对于横梁上的位置,根据不同的操作需要,对于吊环的位置进行调整。
11.可选的,所述第一调节结构包括有相对固定在所述横梁上的支撑板,相对的所述支撑板上水平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滑动连接有第一调节块,所述横杆与所述第一调节块固定连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一调节块在支撑杆上相对滑动,且横杆固定在第一调节块上,从而调节横杆相对于支撑杆上的位置,进而对横杆和第一调节块的位置进行调节。
13.可选的,所述吊环上水平设置有吊装杆,所述吊装杆相对于所述滑杆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锁定块,所述第一锁定块与所述滑杆之间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锁定块上螺纹连接有第一锁定件,所述第一锁定件能够与所述滑杆之间抵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锁定块在滑杆上滑动,进而调整第一锁定块的位置,从而调整吊装杆的位置,便于操作人员根据不同的情况调节吊装的位置。
15.可选的,所述第二调节结构包括有套设在所述横杆上的第二调节块,所述第二调节块与所述横杆之间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调节块的下方铰接有第三调节块,所述吊装杆与所述第三调节块之间滑动连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调节块在横杆上相对滑动,且第三调节块与第二调节块铰接设置,进而通过调节第二调节块在横杆上的位置,从而调节滑杆的角度,便于操作人员根据不同的情况调节。
17.可选的,其中的一个所述竖梁上设置有头部调节块,所述头部调节块上水平固定连接有头部调节杆,所述头部调节杆上滑动连接有头部吊环,另外一个所述竖梁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一尾部调节块,所述第一尾部调节块上水平固定连接有第一尾部调节杆,所述第一尾部调节杆上滑动连接有第一尾部吊环,设置有所述第一尾端调节块的所述竖梁外侧壁设置有第二尾部调节块,所述第二尾部调节块上水平固定连接有第二尾部调节杆,所述第二尾部调节杆上滑动连接有第二尾部吊环。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头部调节块以及位于头部调节块上的头部吊环,使得使用人员能够根据需要对病人的头部和上肢位置处进行处理,且通过设置的第一尾部调节块以及位于第一尾部调节块上的第一尾部吊环能够对病人的下肢位置处进行处理,且通过设置的第二尾部调节块以及位于第二尾部调节块上的第二尾部吊环能够对病人的下肢提供辅助支撑,提高第一尾部吊环的吊装能力。
19.可选的,靠近所述头部调节块的所述竖梁竖直固定连接有第一滑道,所述头部调节块与所述第一滑道滑动连接,且所述头部调节块上螺纹连接有第二锁定件,所述第二锁定件能够与所述第一滑道抵接。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头部调节块在第一滑道上相对滑动,且通过转动第二锁定件,将第二锁定将抵紧在第一滑道上,从而便于根据不同的要求对头部调节块的位置进行调节。
21.可选的,靠近所述第一尾部调节块的所述竖梁的内侧壁竖直固定连接有第二滑道,所述第一尾部调节块与所述第二滑道滑动连接,且所述第一尾部调节块上螺纹连接有第三锁定件,所述第三锁定件能够与所述第二滑道抵接;靠近所述第二尾部调节块的所述竖梁的外侧壁竖直固定连接有第三滑道,所述第二尾部调节块与所述第三滑道滑动连接,且所述第二尾部调节块上螺纹连接有第四锁定件,所述第四锁定件能够与所述第三滑道抵接。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第一尾部调节块在第二滑道上相对滑动,且通过转动第三锁定件,将第三锁定将抵紧在第二滑道上,从而便于根据不同的要求对第一尾部调节块的位置进行调节;通过设置的第二尾部调节块在第三滑道上相对滑动,且通过转动第三锁定件,将第三锁定将抵紧在第三滑道上,从而便于根据不同的要求对第二尾部调节块的位置进行调节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长度可调节件带动竖梁上下移动,进而带动与竖梁固定连接的横梁上下移动,调节横梁的底壁与地面之间的间距,从而调整吊装结构与地面之间的间距,能够根据不同的使用人员的身高进行调节,提高使用人员的康复效果。
25.2.通过第一调节结构调节横杆与横梁之间的位置,且通过设置的第二调节结构能够调节滑杆与横杆之间的位置,进而调节吊环相对于横梁上的位置,根据不同的操作需要,对于吊环的位置进行调整。
26.3.通过设置的头部调节块以及位于头部调节块上的头部吊环,使得使用人员能够根据需要对病人的头部和上肢位置处进行处理,且通过设置的第一尾部调节块以及位于第一尾部调节块上的第一尾部吊环能够对病人的下肢位置处进行处理,且通过设置的第二尾部调节块以及位于第二尾部调节块上的第二尾部吊环能够对病人的下肢提供辅助支撑,提高第一尾部吊环的吊装能力。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医用康复升降悬吊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医用康复升降悬吊装置的横梁位置处的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医用康复升降悬吊装置的第一滑道位置处的结构示意图;
30.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医用康复升降悬吊装置的第二滑道位置处的第一尾部调节块的结构示意图;
31.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医用康复升降悬吊装置的第三滑道位置处的第二尾部调节块的结构示意图。
32.附图标记说明:1、横梁;11、支撑板;12、支撑杆;121、第一调节块;122、横杆;123、第二调节块;124、第一锁定杆;125、第三调节块;126、滑杆;127、第二锁定杆;128、第一锁定块;129、第三锁定杆;120、吊装杆;1201、吊环;1202、第四锁定杆;2、竖梁;21、液压缸;22、第一滑道;221、头部调节块;222、第五锁定杆;223、头部调节杆;224、头部吊环;225、第六锁定杆;23、第二滑道;231、第一尾部调节块;232、第七锁定杆;233、第一尾部调节杆;234、第一尾部吊环;235、第八锁定杆;24、第三滑道;241、第二尾部调节块;242、第九锁定杆;243、第二尾部调节杆;244、第二尾部吊环;245、第十锁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医用康复升降悬吊装置。参照图1、图2,一种医用康复升降悬吊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横梁1,横梁1的两端分别竖直设置有竖梁2,竖梁2的顶端与横梁1之间固定连接。
35.竖梁2的底端竖直设置有液压缸21,液压缸21的液压杆与竖梁2之间固定连接。通过液压缸21的液压杆伸出,带动竖梁2向上移动,进而带动横梁1上下移动,调节横梁1与地面之间的间距。
36.横梁1的两端分别水平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1,支撑板11的两端自横梁1的两侧伸出。相对的两个支撑板11之间水平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2,支撑杆12的设置方向与横梁1的设置方向相同。支撑杆12相对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支撑杆12分别位于横梁1的两侧。
37.支撑杆12上滑动连接有第一调节块121,且每个支撑杆12上分别设置有两个第一调节块121,两个第一调节块121分别位于支撑杆12的两端,两个支撑杆12上相对的第一调节块121之间水平设置有横杆122,横杆122与第一调节块121之间固定连接。
38.横杆122上滑动连接有第二调节块123,且第二调节块123的侧壁螺纹连接有第一锁定杆124,第一锁定杆124靠近横杆122的端部能够与横杆122抵接,进而通过转动第一锁定杆124,使得第一锁定杆124的端部与横杆122抵紧,将第二调节块123与横杆122之间相对固定。
39.第二调节块123的下方铰接设置有第三调节块125,第三调节块125的下方水平设置有滑杆126,滑杆126自第三调节块125上穿过,且第三调节块125相对于滑杆126的位置水平设置有第二锁定杆127,第二锁定杆127与第三调节块125之间螺纹连接,且第二锁定杆127靠近滑杆126的端部能够与滑杆126之间抵接,进而通过转动第二锁定杆127,使得第二锁定杆127的端部与滑杆126之间抵紧固定。
40.滑杆126上滑动连接有多个第一锁定块128,第一锁定块128的侧壁螺纹连接有第三锁定杆129,第三锁定杆129靠近滑杆126的端部能够与滑杆126之间抵接。进而通过转动第三锁定杆129,使得第三锁定杆129与滑杆126之间抵紧固定。
41.第一锁定块128上固定连接有吊装杆120,且吊装杆120与滑杆126之间水平垂直设置,吊装杆120的两端分别滑动连接有吊环1201,吊环1201上竖直螺纹连接有第四锁定杆1202,第四锁定杆1202靠近吊装杆120的一端与第四锁定杆1202能够抵接,进而通过转动第四锁定杆1202,使得第四锁定杆1202与吊装杆120之间抵紧固定。
42.参照图1、图3,其中一个竖梁2的内侧壁竖直固定连接有第一滑道22,第一滑道22上滑动连接有头部调节块221,头部调节块221上水平螺纹连接有第五锁定杆222,第五锁定杆222靠近第一滑道22的一端能够与第一滑道22抵接,进而通过转动第五锁定杆222,使得第五锁定杆222与第一滑道22之间抵紧固定。
43.头部调节块221上水平穿设有头部调节杆223,第五锁定杆222将头部调节杆223完全贯穿且相对滑动连接。头部调节杆223位于竖梁2的两端分别滑动连接有头部吊环224,头部吊环224的上方竖直螺纹连接有第六锁定杆225,第六锁定杆225靠近头部调节杆223的一端能够与头部调节杆223抵接,进而通过转动第六锁定杆225,使得第六锁定杆225与头部调节杆223之间抵紧固定。
44.参照图4、图5,另外一个竖梁2的内侧壁竖直固定连接有第二滑道23,第二滑道23上滑动连接有第一尾部调节块231,第一尾部调节块231块上水平螺纹连接有第七锁定杆232,第七锁定杆232靠近第二滑道23的一端能够与第二滑道23抵接,进而通过转动第七锁定杆232,使得第七锁定杆232与第二滑道23之间抵紧固定。
45.第一尾部调节块231块上水平穿设有第一尾部调节杆233,第七锁定杆232将第一尾部调节杆233完全贯穿且相对滑动连接。位于第一尾部调节杆233的竖梁2的两端分别滑动连接有第一尾部吊环234,第一尾部吊环234的上方竖直螺纹连接有第八锁定杆235,第八锁定杆235靠近第一尾部调节杆233的一端能够与第一尾部调节杆233抵接,进而通过转动
第八锁定杆235,使得第八锁定杆235与第一尾部调节杆233之间抵紧固定。
46.设置有第一滑道22的竖梁2的外侧壁竖直固定连接有第三滑道24,第三滑道24上滑动连接有第二尾部调节块241,第二尾部调节块241块上水平螺纹连接有第九锁定杆242,第九锁定杆242靠近第三滑道24的一端能够与第三滑道24抵接,进而通过转动第九锁定杆242,使得第九锁定杆242与第三滑道24之间抵紧固定。
47.第二尾部调节块241块上水平穿设有第二尾部调节杆243,第九锁定杆242将第二尾部调节杆243完全贯穿且相对滑动连接。位于第二尾部调节杆243竖梁2的两端分别滑动连接有第二尾部吊环244,第二尾部吊环244的上方竖直螺纹连接有第十锁定杆245,第十锁定杆245靠近第二尾部调节杆243的一端能够与第二尾部调节杆243抵接,进而通过转动第十锁定杆245,使得第十锁定杆245与第二尾部调节杆243之间抵紧固定。
48.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医用康复升降悬吊装置的实施原理为:通过液压缸21的液压杆伸出,从而调节竖梁2的高度,进而调节横梁1与地面之间的高度。
49.通过调节第一锁定块128位于滑杆126上的位置,从而调整吊环1201的位置,进而根据不同的操作人员来调整整体的角度和位置。
50.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