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踝泵运动训练装置及方法

文档序号:36835551发布日期:2024-01-26 16:52阅读:54来源:国知局
一种踝泵运动训练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涉及但不限于医疗康复的,尤其涉及一种踝泵运动训练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1、踝泵运动是通过踝关节的运动,调动小腿肌肉泵的作用,通过肌肉的收缩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包括踝关节的屈伸和绕环两项运动,踝泵运动主要用于昏迷和麻痹等完全卧床者、妊娠和分娩者、心肺功能不佳者及感染、肿瘤等血栓高危人群,此外,因工作需要,长时间保持坐位或蹲位健康人也能进行,踝泵运动的好处有排出废物和运输养分,血液循环好了,促进水肿吸收,能够高效的达到消肿的目的,并且为术腿提供充分的营养物质促进自我修复,也为接下来的力量训练提供给足够的养分。

2、在专利公开号为cn114209542a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踝泵运动装置,通过将患者的脚分别放在两组脚踏组件内部进行固定,由第一伺服电机带动蜗杆转动,使蜗轮带动连接杆逆时针转动,进而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带动两组脚踏组件围绕连接杆逆时针转动,实现背伸,由第一伺服电机带动蜗杆转动,使蜗轮带动连接杆顺时针转动,进而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带动两组脚踏组件围绕连接杆顺时针转动,实现跖屈,则使患者被动进行踝泵运动。

3、上述专利存在以下缺陷:

4、1.该发明是固定在床上的,针对长期卧床的病人使用的运动装置,对于并非长期卧床病人同时也需要踝泵运动训练装置的病人则无法很好适应,踝泵运动的受众很广,因此开发一款能够方便穿戴的,适用大多数应用场景的训练装置很有必要。

5、2.病人的身体机能是逐渐恢复的,但是该发明以及现有技术的踝泵运动训练装置的训练力度都是恒定的,就会导致前期病人力量不够训练难度大,后期力量恢复但是因为训练装置力度不可调使得病人腿部肌肉得不到足够训练,因此开发一款能够适应不同时期训练力度的装置很有必要。

6、3.病人长期卧床会导致身体各部分机能受到影响,该发明对于此情况并没有相关设置,而足部上有众多脚底反射区,需要进行按摩以增加康复效果,该训练装置并没有能够按摩脚底反射区的装置,因此很有必要开发一款在进行踝泵运动的同时进行按摩脚底反射区的装置。

7、4.该发明针对不能主观控制踝泵运动的病人,使其被迫进行踝泵运动,但是在病人能够主动进行时,该项设置会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使得病人产生抵触情绪,影响恢复效果,因此将部分主动权交还给病人十分有必要,对此有必要开发一款能够让病人恢复主观能动性后能够自己主动强迫腿部进行踝泵运动的装置十分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能方便穿戴、不能调节训练力度、不能按摩脚底和不能让病人主动进行踝泵运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踝泵运动训练装置及方法。

2、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踝泵运动训练装置,其目的在于:能够方便穿戴、能够调节训练力度、能够按摩脚底和能够让病人主动进行踝泵运动。

3、一种踝泵运动训练装置,包括小腿支架,还包括锻炼单元、按摩单元和辅助单元;

4、锻炼单元设置于小腿支架外侧,用于病人的踝泵运动锻炼;

5、锻炼单元包括:踏板组件,设置于小腿支架底部,用于进行踝泵运动时,脚部能够灵活运动;所述踏板组件包括关节轴承,设置于小腿支架上,设置于关节轴承外层的罩壳,设置于罩壳上的侧板,设置于侧板底部的底板,设置于侧板端部的防撞板,设置于防撞板上的第一万向节支座,设置于第一万向节支座端部的第一连杆,以及设置于第一连杆两端的球壳;

6、动幅组件,设置于小腿支架上,用于限定动作幅度;

7、调节组件,设置于动幅组件上,用于调节训练力度;

8、按摩单元设置于锻炼单元内,用于脚底反射区的按摩;

9、辅助单元设置于小腿支架外,用于手动辅助踝泵运动训练。

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小腿支架固定在小腿上,踏板组件固定病人足部,关节轴承在脚踝处,使得病人的足部能够灵活运动,同时第一连杆将病人的踝泵运动转为上下运动,方便对动作进行控制以及辅助其他组件的工作,按摩单元和辅助单元让病人的康复更加顺利。

11、进一步的,所述动幅组件包括设置于小腿支架上的滑轨,设置于滑轨内的楔形导轨,设置于滑轨两端的液压缸,开设于滑轨两端的油道,开设于滑轨侧面的液压孔,设置于液压缸中间位置的滑块,设置于滑块上的第二万向节支座,以及设置于第二万向节支座端部的球头。

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连杆,将病人的踝泵运动转为滑块上下运动,滑块运动会压缩或者拉伸液压缸,使得能够通过控制液压缸的伸缩让病人的踝泵运动实现力度可调节以及行程可控制,让病人的脚步运动不受过多限制,方便病人穿戴。

13、进一步地,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第一液压管,设置于滑轨侧面,设置于第一液压管上的阀块体,开设于阀块体中心的第一通油孔,以及设置于阀块体上的旋钮;

14、所述第一液压管与液压孔同轴心,并且内径相同,第一液压管固定连接在滑轨侧面,第一通油孔与第一液压管内径相同。

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调整旋钮旋进深度实现对踝泵运动力度的可调节,使得病人在康复初期和康复末期均能够实现对应力度的调节,覆盖整个康复过程,减少病人额外购买康复设备以及因为康复设备的力度不可调造成的影响,有利于病人的节省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

16、进一步地,所述按摩单元包括连杆组件,设置于踏板组件上,用于为按摩脚底提供动力;

17、连杆组件包括固定块,设置于第一连杆上,开设于固定块上的u型槽,设置于固定块一端的手柄,设置于固定块另一端的第二连杆,设置于第二连杆端部的第三连杆,设置于第三连杆端部的第四连杆,开设于第四连杆底部的转槽,以及设置于转槽内的第一支点块;

18、伸缩组件,设置于踏板组件上,用于按摩脚底反射区;

19、固定组件,设置于踏板组件上,用于固定病人脚部。

2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连杆运动时带动固定块运动,使得固定块以此带动第二连杆、第三连杆以及第四连杆运动,最终让第四连杆端部上升或者下降,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均为弯曲的杆,有利于运动过程中避开病人的足部,防止造成挤压,产生二次伤害。

21、进一步的,所述伸缩组件包括设置于底板上的第二支点块,设置于第二支点块上的基板,设置于基板底部的销座,设置于基板上的定位柱,设置于定位柱上的按摩块,设置于按摩块周向的缠绕柱,以及设置于按摩块顶部的按摩球。

2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四连杆端部上升或者下降时,使得基板上升或者下降,基板运动使得按摩块上升或者下降,按摩块顶部有按摩球,能够按摩病人的脚底反射区,对病人的身体机能维护和强化具有积极影响,使得病人的康复加快以及避免因为长期卧床造成的其他并发伤害。

23、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设置于罩壳上的足部支架,设置于足部支架上的脚跟固定带,设置于足部支架底部的足部撑板,开设于足部撑板上的按摩孔,开设于按摩孔侧壁上的导向槽,设置于足部撑板上的限位块,以及设置于限位块上的弹力绑带。

2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足部支架将足部撑板固定在踏板组件上,在跖屈运动时,踏板组件下降带动第一连杆下降,同时足部支架和足部撑板下降,此时由于第一连杆压迫固定块进而让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下降,最终将基板抬升,按摩块上升并通过按摩孔,在导向槽的作用下旋转,完成按摩。

25、进一步的,所述辅助单元包含把手组件,设置于动幅组件上,用于手动干涉踝泵运动;

26、所述把手组件包括第二液压管,设置于滑轨上,设置于第二液压管端部的外壳,开设于外壳上的滑槽,设置于外壳上的盖板,设置于盖板上的支柱,以及设置于支柱上的握把;

27、双阀组件,设置于把手组件内,用于辅助病人进行踝泵运动。

2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病人腿部力量薄弱时,能够通过握把控制足部进行踝泵运动,此时病人如果手部力量尚可的情况下,能够用手主动干涉足部踝泵运动,增加腿部力量以及拉伸腿部肌肉和韧带,加快腿部力量的恢复,帮助病人重塑自信心。

29、进一步的,所述双阀组件包括设置于外壳内腔的阀芯,开设于阀芯中心的第二通油孔,开设于阀芯周向的圆槽,以及设置于圆槽内的密封圈;

30、所述第二液压管内径与第一液压管内径相同,长度大于第一液压管,第二通油孔内径大于第一通油孔。

3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阀芯在外壳内运动,在旋钮旋进到关闭时,阀芯运动挤压工作介质,使得工作介质进入或者离开液压缸,从而驱动滑块运动,达到强迫足部进行踝泵运动的目的,帮助病人恢复腿部肌肉力量以及拉伸韧带,同时也增加该装置的适用范围。

32、进一步的,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踝泵运动训练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3、病人穿戴好训练装置后,在踏板组件的作用下,脚部能够开展踝泵运动中的跖屈与背伸运动以及脚部环绕运动,防止由于长时间卧床导致的术腿静脉血栓,同时通过调节旋钮使得滑轨两端的液压缸伸缩需要克服阻力,以适应不同时期病人的力量需求。

3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液压缸和阀块体使得病人进行踝泵运动的力量可调节,在病人腿部力量较弱时能够旋出旋钮,减少工作介质流过的阻力,让病人轻松完成踝泵运动,在病人腿部力量较强时,能够旋进旋钮,改变工作介质流过的阻力,使得病人进行一定程度的力量练习,增加腿部力量。

35、进一步的,病人在长时间卧床时,心脏、肺部与肠胃等器官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连杆组件拉动伸缩组件使得按摩块能够在基板的推动下顶撑病人脚底对应穴位,同时由于缠绕柱和导向槽使得按摩块能够旋转,使得按摩球在穴位上转动,按摩效果更好。

3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病人在长期卧床后会带来一系列的并发症,通过按摩脚底反射区有助于改善这一情况,病人每进行一次踝泵运动都可按摩一次脚底反射区,一天进行一千次踝泵运动的同时完成按摩过程,对病人的恢复有积极意义。

3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38、1、通过将踝泵运动过程转为滑块在液压缸限制的情况下作克服阻力的滑动过程,来实现患者从腿部力量薄弱到腿部肌肉强壮的康复过程适应,使得病人能够不用更换踝泵运动训练设备来适应自己的需求以及避免腿部肌肉力量不同造成的踝泵运动效果发挥有限的问题。

39、2、通过踝泵运动过程产生的第一连杆运动,将第一连杆运动通过其他连杆实现按摩块的上升和旋转,刺激病人脚底反射区,使得每一次的踝泵运动都伴随一次脚底反射区按摩,有利于病人身体机能的保养和维护,增加康复效果,提升康复速度以及减少额外的脚底反射区按摩对病人家庭造成的经济负担。

40、3、通过把手组件和双阀组件,使得病人在手部力量正常的情况下,能够主动干涉自己的踝泵运动过程,在腿部力量不足以完成踝泵运动时,通过推动握把来推动阀芯,挤压工作介质进入液压缸推动滑块运动,强迫足部进行踝泵运动,有利于提升病人初期的康复效果和拉伸腿部肌肉及韧带,同时也能够锻炼手部肌肉。

41、4、通过装置能够穿戴在病人躯干上,轻便易用,方便在家属或者护士的帮助下完成穿戴,以及在病人能够下地时,无需脱掉该装置,只需改变旋钮旋进深度来控制下地运动的阻力,进一步促进病人的康复效果,以及为病人腿部提供支撑力,防止出现腿部支撑力不足造成的危险。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