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加热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7976阅读:6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野外加热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具有自身加热系统的饮用水杯。为了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方便地饮用到热开水,现有技术提供了具有加热系统的水杯,电热杯。目前市售的电热杯由金属容器和电加热系统构成。其加热方式是以电为能源,通过电热丝将电能转换为热能,然后加热金属容器中的水,达到加热的目的。由于电热杯是以电为能源加热水杯,因此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只能在有电源的城市,地区的室内使用。而在外出旅游、野外工作,偏僻的地区没有方便的电源可以提供,电热杯就不能发挥加热的作用。正是在这些地方生活条件较差,人们更加需要提供热开水,需要不依靠电源的能加热的水杯。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野外无电源的情况下,使用固体或液体燃料为能源同时又便于携带具有多种功能适于野外条件下使用的加热杯。
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杯体和加热系统二大部分。二者均为圆筒形。杯体在上部,加热系统在下面。杯体的下部套在加热系统的上部,可随意分离或结合。杯体设计为双层结构,其内部为一盛水容器称做内筒,外层为杯外壳。内筒做成高90--120MM,直径75--85MM,容量为500-600ML的容器。内筒上口边缘向外回折与杯外壳的上口边缘密切连接,下底为平底或其他形状。内筒配有内盖,内盖的周边搭在内筒的上口边缘上,中间向内筒内部伸入,可防止因杯体晃动杯内水溢出。杯外壳高120--140MM,直径90--100MM,上口与内筒上口相连,下口可套在加热系统上部的外面。杯外壳上部和下部周边冲压有直径7--8MM的通风孔。杯外壳与内筒之间留有5-10mm的间隙作为烟道,以引导燃烧室的烟和热空气上行。充分利用热能加热内筒,并且在加热以后可作为空气保温层,防止内筒热量快速散发。杯外壳的上部设计有外盖,盖严时可将杯外壳上部的通气孔盖住。杯外壳的中部固定有一个杯把,以方便持拿杯体。
加热系统由炉外壳,防风罩、底座、固体燃烧器、点火筒、自动点火器、液体燃烧器、底盖、火架腿、拉钩等构成。炉外壳园筒形 高70--80MM,直径90--100MM,其上部和下部冲压有直径为7--8MM的通风孔,中部的内部固定有园盘形的底座。炉外壳的上部可套入杯外壳下部的内面,紧密接触,可以转动或拨出。炉外壳上部冲压的通风孔与杯外壳下部的通风孔,大小及数量分布相对应一致。当转动炉外壳或杯外壳时在这二者上的通风孔可完全相通或部分相通甚至互相关闭,因而可调节外部空气进入燃烧室的流量,调节火焰的大小。固定于炉外壳内面中部的底座,冲压有许多通风孔,通风孔的直径5--7MM。底座与内筒底之间为燃烧室。底座上面固定有1--3个挡风罩。底座的中央有固定螺丝或其他固定结构用以固定固体燃烧器或液体燃烧器。挡风罩为半径不等的同心园筒1--3个,周壁冲压有许多通风孔,下端固定在底座上。挡风罩用以防止从炉外壳上部通风孔进来的风雨对燃烧火焰的影响,保证燃烧室在恶劣的野外条件下正常燃烧。点火筒为园筒形,长20--25MM,内径8--14MM其前端即朝向燃烧器的一端开口与内径相同,另一端底部有小孔,其内腔放置自动点火器。点火筒固定于底座中央,也可固定在加热系统的其他结构上。如挡风罩、炉外壳等。自动点火器由体部、点火索、点火药构成,体部为园筒形,长20--25MM,直径8--14MM,点火索为金属线,长15-25CM,绕成螺旋形,一端伸出体部外面回弯成小圆圈,点火药充填在点火索周围。固体燃烧器由燃料座和燃料固定卡构成。燃料座中央也可设小孔以便从下面点火,或不设小孔从上面点火。固体燃烧器可以多种方式固定在底座中央,并可以方便地安装和卸下。液体燃烧器为一高30--40MM,直径40--45MM的圆形容器,由燃烧器盒、盒盖、调节板、内管构成。盒的上口边缘冲压一圈小孔,盒盖上冲压许多小孔,调节板上也冲压有许多小孔。调节板中央与盒盖中央由螺钉固定,可互相绕轴心旋转,以调节小孔开放的大小,从而调节火焰的大小。内管上口为喇叭形,下部周边有小孔,内管可方便地放入盒中或从盒中取出。燃烧室内还没有3--4个弧形或其他形状的活动火架腿可折叠。还配备有拉钩、提手。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非电源的固体燃料和液体燃料作加热的能源,因而可以在没有电源的许多地方使用。自动点火器以及挡风罩的设计提高了本加热杯在野外恶劣的气候条件下使用的能力。在大风大雨的情况下能正常点火燃烧,并且能在行进中燃烧加热饮用水或食品。各处通风孔及烟道的设计保证了燃料在燃烧室的充分燃烧,以及热量的充分利用,节省了燃料。使用结果证明平均烧开500ML凉水,只需用固体燃料26克或酒精52克。双层杯体以及内外盖和底盖的设计,在不加热时是有较好的保温效果。上述优点使得本实用新型非常适合外出旅游,野外工作,偏远山区、海岛条件艰苦的情况下使用,特别对于军队官兵外出执行任务,提高野外生存能力非常方便实用。
图例简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液体燃烧器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自动点火器的剖面图和拉钩示意图。
实施例参见附
图1,2,3,用0.3MM的不锈钢板或铝合金板冲压成高100MM,直径79MM的金属容器内筒(1),使其上口边缘向外回折与杯外壳(2)的上边口紧密连接。杯外壳(2)高130MM,直径93MM,上部冲压一行直径为8MM的通风孔(3),下部冲压二行8MM直径的通风孔(3)。杯外壳与内筒之间留有8MM的间隙作为烟道。杯外壳中部固定有一个杯把(4)上部有外盖(5)套在外面,可直达上部通风气孔以下。外盖(5)与内筒之间有圆形内盖N(6),其边沿架在杯外壳与内筒的连接处,稍向中心部分向内筒内突出。用同样的金属制成高75MM直径93MM圆筒形的炉外壳(7),炉外壳的上部冲压直径8MM的通风孔(3)二排,位置和数量与杯外壳下部的通风孔(3)对应一致,下部冲压一排通风孔(3)。炉外壳内面的中部固定圆盘形的底座(8),底座(8)上冲有许多小孔。底座与内筒底(9)之间为燃烧室(10)。底座上固定有二个半径大小不等的同心圆筒,其中冲压有许多小孔,这就是挡风罩(11)。在挡风罩上部固定有三个弧形的火架腿(12),用时支起,不用时可放下。底座的中央用螺母固定上下相通的点火筒(13),长20MM,内径8MM。点火筒的上口通向固体燃烧器燃料座(14)中央小孔,点火筒下口较小,下口外安有滚轮(15)。底座上面中央用螺纹固定固体燃烧器(16)。液体燃烧器为一金属容器,高35MM,直径44MM,由燃烧器盒(17),盒盖(18),调节板(19),内管(20)构成。燃烧器盒上口边缘有一排小孔(21),调节板与盒盖上都有小孔(21),调节板与盒盖中央由一螺钉固定,调节板可绕轴心转动。内管上部为喇叭形,下端有一排小孔。自动点火器(22)制成圆筒形,长20MM,内径8MM,的体部(23),将20CM长铜丝绕成螺旋形的点火索(24),放入其入其内,从下口引出铜丝的一端一端回弯成园圈,再将点火药(25)充填在点火索周围。
使用时,将杯外壳(2)与炉外壳(7)分离,拿去外盖(5)和底盖(26),将自动点火器装入点火筒(13)内,然后将固体燃料放在固体燃烧器的燃料座(14)上用燃料固定卡(27)固定好。再将杯外壳套在炉外壳上,揭开内盖(6)向内筒(1)内装入凉水500ML。转动杯外壳,使其下部通风孔与炉外壳上部通风孔完全开通。然后即可点火,点火时用拉钩(28)伸入底座下面,钩住点火索的小园圈沿滚轮(15)向外拉动。拉出点火索时,点火药即可点着,火焰随即将固体燃料点着,燃烧约10分钟便可将500ML水烧开饮用。在行进中可用提手(29)提在手中烧水。
在这个实例中叙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特例,为单人使用水杯,也可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做成供2--5人使用,有不同大小规格的加热水杯。
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自身加热系统的饮用水杯,由杯体和加热系统构成,其特征是杯体由杯外壳、内筒、杯把、外盖、内盖构成;加热系统由炉外壳、底座、防风罩、点火筒、自动点火器、固体燃烧器,液体燃烧器、底盖、火架腿、拉钩等构成,杯外壳与内筒之间有5--10MM的间隙,其上端相互连接,杯体下端杯外壳与加热系统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饮用水杯,其特征是在杯外壳的上部和下部周边设计有通风孔。
3.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饮用水杯,其特征是炉外壳的上部和下部有通风孔,上部与杯外壳相连接,且可方便地装卸。
4.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饮用水杯,其特征是底座为圆盘形,其上有许多小孔,边缘与炉外壳相连接,中央有固定燃烧器的固定结构。
5.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饮用水杯,其特征为点火筒为圆筒形,前端开口,底部有小孔,固定在底座或加热系统的其他结构上。
6.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饮用水杯,其特征是自动点火器由体部、点火索、点火药构成,体部为圆筒形,由金属丝绕成螺旋形的点火索置于筒中,点火药充填点火索周围。
7.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饮用水杯,其特征是固体燃烧器由燃料座和燃料固定卡构成,燃料座可以多种方式固定在底座上。
8.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饮用水杯,其特征是液体燃烧器由燃烧器盒、盒盖、调节板、内管构成。燃烧器盒上口边缘有小孔,盒盖及调节板上也有许多小孔。调节板与盒盖中心有螺钉固定,可互相旋转,内管上端为喇叭形,下部周边有小孔。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用水杯,其特征是火架腿数量3--4个。弧形或其他形状,可折叠。
10.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饮用水杯,其特征是防风罩为1--3个半径不等的同心圆筒,其筒壁上有许多小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具有自身加热系统的饮用水杯。由于现有的电加热杯需要电作能源,在没有电源的地方,如野外,就不能发挥加热的作用。为此,本实用新型由杯外壳、内筒、杯把、外盖、内盖、炉外壳、底座、防风罩、点火筒、自动点火器、固体燃烧器、液体燃烧器、底盖、火架腿、拉钩等构成。可以在野外恶劣的气候条件下,使用固体燃料或液体燃料。
文档编号A45F3/00GK2065424SQ89221499
公开日1990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1989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1989年12月23日
发明者李永祥 申请人:李永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