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补强塑胶棒球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0387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纤维补强塑胶棒球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棒球棒,特别是一种内部装填有气体的纤维补强塑胶棒球棒。
传统的纤维补强塑胶棒球棒一般均具有一个由多张预浸热固性树脂的纤维织板依序叠置卷绕并加热硬化成型的中空壳体,该壳体虽然具有高强度重量比(Hihg strength to weight ratio)的优点,但是于实际使用上发现其击球后非常容易发生凹陷崩裂的情形,故而未普遍的被使用;日本人TANIGAWA的特开昭52-37126号日本专利案所揭露的于棒球棒壳体内部灌填加压气体的技术手段虽然可以解决此一问题,但仍不尽理想,原因之一在于这些加压气体无法防止壳体内壁面的崩裂或脱落,原因之二则在于加压气体会从构成该壳体的各层壁上的诸多气孔往外泄出而失去其效用。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纤维补强塑胶棒球棒,其可将击球后对壳体内、外层壁面所造成的凹陷崩裂的情形有效地予以改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纤维补强塑胶棒球棒,其可以较长的时间保存装填于壳体内部的加压气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纤维补强塑胶棒球棒是由一击球部,一握持部,以及一介于前述二部间的弹性部所组成,该球棒包含有一自击球部延伸至握持部的中空壳体,该壳体由纤维补强塑胶所制成,其特征在于它还包含有一充置于该壳体中空内部的封闭内管(Inner tube),该内管由弹性软质且不透气的材质所制成,该内管内部灌填有具预定压力的气体而使其管壁外张并贴合于壳体的内部体壁上。因此,该棒球棒一方面具有纤维补强塑胶高强度重量比的优点;另一方面则因该内管可以长久地保存加压气体,故而加压气体可有效地形成一弹性缓冲体,用以对壳体的体壁产生适当的顶撑力量,使其于凹陷后会迅速地回复原状而且不易崩裂;再者壳体内侧体壁由于被内管的管壁紧密地贴合,因而可以防止其崩裂或脱落。
下面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部份轴向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于
图1中2-2方向上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于击球时的部份剖视示意图。
请参阅各附图,本实用新型的棒球棒(10)具有一击球部(12),一握持部(14),以及一位于前述二部间的弹性部(16)。
棒球棒(10)主要包含有一个自击球部(12)延伸至握持部(14)的中空壳体(20),该中空壳体(20)由多张预浸热固性树脂的碳纤维板依序叠置卷绕并置入模具内予以加压加热所制成,其中空内部充置有一内管(30),该内管(30)由不透气的橡胶薄膜所制成,其可于壳体(20)硬化成型之前预先置入其内部,或者于壳体(20)硬化成型后再自其侧或底侧开口(图上未示)置入其内部。内管(30)内部填有具预定容量的加压气体(40),该加压气体(40)的压力使其至少大于壳体(20)外侧体壁所承受的大气压力,于本实施例中,该加压气体(40)自一固设于握持部(14)底侧的止逆进气阀嘴(50)所引进,该阀嘴(50)内侧端置于内管(30)的一侧端内,而其详细构造因与本实用新型无关,故不予赘述。
由前述构造上的安排,我们可以了解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纤维补强塑胶棒球棒(10)是借由内管来有效地保存加压气体(40),因此加压气体(40)对于壳体(20)而言,将如同一弹性缓冲体,当击球部(12)击球后,该加压气体(40)会对于球体触接的凹入部位(22)产生一外向顶撑力量(如图3箭头方向所示),如此,即可使凹入部位(22)迅速地恢复原状并避免其邻近部位发生崩裂。
此外,由于内管(30)的管壁由加压气体(40)的顶撑将往外伸张而紧密地贴合于壳体(20)的内侧体壁上,可防止内侧体壁于击球时发生崩裂或脱落。
权利要求1.一种由一个击球部,一个握持部,以及一个介于前述二部间的弹性部组成的纤维补强塑胶棒球棒,该球棒包含有一个自击球部延伸至握持部的中空壳体,该壳体由纤维补强塑胶所制成,其特征在于它还包含有一充置于壳体中空内部的封闭内管(Inner tube),该内管由弹性软质且不透气的材质所制成,该内管内部灌填有具预定压力的气体而使其管壁外张并紧密地贴合于壳体的内部体壁上。
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球棒,其特征在于壳体位于握持部底侧的部位上装设有一止逆进气阀嘴,该阀嘴的内侧端与封闭内管的内部相通。
3.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球棒,其特征在于灌填于封闭内管内部的气体,其压力至少大于壳体体壁外侧面所承受的大气压力。
专利摘要一种纤维补强塑胶棒球棒,包含有一个由纤维补强塑胶制成的中空壳体,一个充填于该壳体内的内管,该内管由弹性软质且不透气的材质所制成,其内部灌填有加压气体,该加压气体的压力至少大于壳体外侧体壁所承受的大气压力。该球棒可有效地保存加压气体,而使该壳体击球后受球触击的凹入部位迅速恢复原状并避免邻近部位发生崩裂。再者,该内管将因加压气体的顶撑而紧密地贴合于该壳体的内侧体壁上,可避免内侧体壁于击球后产生崩裂或脱落的情形。
文档编号A63B59/06GK2126092SQ9222662
公开日1992年12月30日 申请日期1992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1992年6月30日
发明者张荣士 申请人:张荣士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