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助跑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001阅读:19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助跑器的制作方法
一种助跑器,涉及一种生活日用品。
历来的跑鞋,利用其底部安装的鞋钉,解决了穿着者的鞋底与地面打滑的问题,它能使跑步者较好地利用地面的摩擦力使自身前进,但它却不能利用跑步者跑动时身体上下起伏运动的能量。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新型的助跑器,它既包括了现有跑鞋的优点,又能利用人体在跑动时产生的与地面相垂直的方向上起伏运动所包含的动能与位能,使该部分能量发挥助跑的作用。
本发明的内容是如附图所示,在鞋底(4)上安装有斜置的板簧(1)和压簧(3),在板簧(1)上设置若干个鞋钉(2),在板簧(1)和鞋底(4)之间安装有楔形垫块(5)。
按上述方案制成的助跑器,一方面保留了现有跑鞋的优点,一方面又通过穿着者在跑行时其脚掌对板簧(1)和压簧(3)的压力作用使它们发生弹性变形而储能,又在跑步换腿的过程中释放所储存的能量,此能量给跑步者在其前进的方向上增加了新的推力。因此能增加跑行的速度并且节省身体的能量。
压弹(3)可以帮助板簧(1)储放能量,使板簧(1)不易疲劳,延长其使用寿命。
鞋底(4)的形状可以做成全脚掌形的,也可以做成部分脚掌形的(即不完整的脚掌形)。
上述助跑器的效用对长跑节能的意义较大,能明显地减轻人体疲劳,增加运动员的耐久力;对短跑增速的意义较大,因短跑运动的时间短,体力消耗较小。
上述助跑器在非正式比赛或野外作业的某些场合以及日常生活中是有实用价值的。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附图所示,它由鞋底(4)、板簧(1)、楔形垫块(5)、压簧(3)、鞋钉(2)、鞋带组成,板簧(1)、楔形垫块(5)、鞋底(4)用铆接法连接在一起,弹簧(3)的两端分别用螺钉连结法固定在鞋底(4)和板簧(1)上,鞋钉(2)用铆接法也可用焊接法固定在板簧(1)上。尼龙制楔状垫块(5)的楔角为21°~27°,由该楔角决定板簧(1)与地面的自然夹角。板簧(1)的前端做成上翘形,以避免板簧(1)啃地的现象。
穿着时,用鞋带(6)把助跑器扎紧在脚上。
权利要求
1.一种助跑器,它包括鞋底(4)、鞋钉(2)、鞋带(6),其特征在于鞋底(4)上安装了板簧(1),在鞋底(4)和板簧(1)之间安装了楔形垫块(5)和压簧(3)。
2.一种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助跑器,其特征在于有一个不完全脚掌形的鞋底(4)。
专利摘要
一种新型助跑器,它既包括了现有跑鞋的优点,又通过所安装弹簧的储放能作用,将跑步者的身体起伏的能量转化为助跑力,可以增加跑步速度和节省身体的能量。
文档编号A63K3/00GK86208083SQ86208083
公开日1987年10月7日 申请日期1986年10月15日
发明者李宝林 申请人:李宝林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