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式溜冰鞋轮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5490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轮式溜冰鞋轮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轮式溜冰鞋的轮套。
在众多运动项目中,溜冰运动为一相当普及的运动项目,尤其在国外部份地区,因居住环境规划得当及道路的??设相当平坦,喜好溜冰的人士无须至特定溜冰场,于一般道路即可藉由溜冰鞋而滑行,一者可具备运动的效果,二者可兼为交通工具使用,三者更可具备极佳的娱乐休闲效果,因此,溜冰运动已可因其运动生活化的缘故,而达到普及的效果。
传统所见的轮式溜冰鞋若以轮座的排列型态来区分,可区分为四轮式及直列式,其中直列式溜冰鞋因较易于控制,因此近年来已成为主要的产品,而此种直列式溜冰鞋的结构型态主要是以鞋座固设直式排列的数轮座,而鞋座上再固设鞋体,鞋体内则套掣内垫,穿着时,须先将脚上穿着的鞋子脱掉,再穿入内垫内,藉以控制溜冰鞋;然如上述,溜冰运动为一极具生活化的运动,其可兼具运动及作为交通工具的功能,而上述须将鞋子脱掉方可穿着溜冰鞋的结构型态,似乎不能符合其生活化的要求,因此制造厂商设计出一种无内垫的溜冰鞋,使运动者无须将运动鞋脱掉,而可直接穿入溜冰鞋内,一者无反覆穿、脱鞋的困扰,二者于穿着溜冰鞋时无须再随身携带原先所穿着的鞋子,而此贴心的设计,更能接近运动者的需求而具便利性。
因此,再以运动生活化的设计理念,来论及溜冰鞋的研发走向,目前溜冰鞋已能兼顾运动者于穿着间便利性,然当运动者于居家附近溜冰时,若欲直接穿着溜冰鞋回至室内,部份运动者会直接穿着溜冰鞋而走回室内,唯此方式在行走间易因阶梯的设置或是室内地板过于光滑的缘故,而有不易控制溜冰鞋的困扰,使得运动者须小心翼翼地前进,而存在安全的顾虑;且溜冰鞋的轮子若于地面滑行一段时间后,其轮子周缘面均会卡掣污物,而不论是穿着溜冰鞋而直接进入室内,或是将溜冰鞋直接摆置于室内地面或橱柜中,轮子均会与地面内橱柜内的底面直接接触,而将地面或橱柜弄脏。
再者,一般溜冰鞋的携带方式,均是将溜冰鞋置入袋体内以易于携带,唯欲拿取溜冰鞋时,须先将袋体打开以取出溜冰鞋,若不穿着时,也须将溜冰鞋再置入袋体内,而此须拿取、置入的反覆动作,对部份人士而言甚感困扰,且于携带时,也须手提着袋体,而增加负荷,故若能将溜冰鞋直接携带而免除自袋体中拿取溜冰鞋、置入溜冰鞋的程序,应可提供一更便利性的携带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式溜冰鞋轮套,可套掣于溜冰鞋轮座处,使穿着溜冰鞋后仍可安全地行走,以达安全目的,另配合二鞋套可相互扣掣设计,具备使用便利、可轻松携带功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轮式溜冰鞋轮套,其特征在于该轮套呈长方形,上端形成开口部,开口部周缘形成内穿掣带体的束口部,该带体两端穿过束口部和扣掣座定位,轮套的底部呈密闭状,并固设一止滑垫。
所述的轮式溜冰鞋轮套,其特征在于该带体两端穿过扣掣座的部分系固于扣件上,并配合两端也为扣件的系带。
所述的轮式溜冰鞋轮套,其特征在于该扣掣座具有锥状的通槽,扣掣座上端设有贯通至通槽处的长孔,另于扣掣座内设置一顶掣盘,该顶掣盘周缘环设卡齿,且于对应长孔处形成凸粒,该带体穿掣于该通槽内被该卡齿夹掣。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是欲入室内时,仅须将轮座套于轮套内,并藉由扣件将带体系紧,即可使轮套套于溜冰鞋下方,此时藉由止滑垫的设置,使摩擦阻力增加以达止滑的功效,达到短途行走安全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藉由二轮套上公扣件、母扣件的设计,可于携带时,先藉由公扣件、母扣件的相互扣掣而先行定位,再藉由一系带的环扣而更稳固定位,以利于提携溜冰鞋,或是吊挂于墙上或脚踏车上,使溜冰鞋间不会产生摇动碰撞的情形;另也可藉由系带两端的公扣件、母扣件分别与二轮套的母扣件、公扣件扣掣固定,使溜冰鞋得以环系于身上,以达到随身轻松携带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藉由轮套可套于溜冰鞋轮座处的设计,于收藏或行走时,可避免轮子弄脏地面或橱柜。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目的。
附图简要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轮套与溜冰鞋配合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轮套与溜冰鞋配合的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轮套套掣于溜冰鞋上,而利于提携的实施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轮套套掣于溜冰鞋上,而利于环系携带的实施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轮套扣掣座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轮套扣掣座的剖面动作示意图。
请参看
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轮套10是由软性材质以车缝方式形成,其上端呈开口部11,底端则呈密闭状,而其开口部11处的周缘形成具穿槽121的束口部12,该束口部12的适当处形成穿孔122,可将一带体13自穿孔122处穿入穿槽121,于环绕一圈后,使带体13另端再由穿孔122处穿出,之后将带体的13的两端均穿过一扣掣座20,该扣掣座20两端各形成锥状通槽21,通槽21的宽径211处顶端中央并形成厚度缩减的卡槽212,另于扣掣座20上端形成贯穿至通槽21处的长孔22,另设有一顶掣盘23,顶掣盘23呈圆形状,并于周缘形成卡齿231,而于顶端形成凸粒232,可将顶掣盘23自通槽21的宽径211处迫入,藉由材质的弹性使其易于置入,及至长孔22处时,即使凸粒232突出于长孔22处,此时带体13两端分别位于顶掣盘23周缘,当顶掣盘23朝向宽径211处时,如图5所示,即使带体13易被拉动,若顶掣盘23朝向窄径213方向推掣,如图6所示,即使带体13被卡齿231所夹掣,而呈带体13无法再移动;而带体13两端穿过扣掣座20后即系固于扣件上,而其中一轮套10的扣件为公扣件30的设计,另一轮套10的扣件则为母扣件31的设计。
另于轮套10的底部固设一止滑垫14,该止滑垫14为耐磨且具粗糙面的材质制成,如橡胶,该止滑垫14为长方形状,使轮套10底部均为止滑垫14的设计;另设有一系带40,该系带40的两端各固设扣件,其中一端为公扣件41的设计,另端则为母扣件42的设计,而上述公扣件与母扣件的结构,是在母扣件两侧形成弹性卡勾,而公扣件对应处形成卡掣槽,藉由卡掣槽与卡勾的相互扣掣而得以相衔接。
请配合参看
图1及图2所示,若欲入室内,或欲以行走方式前进时,可将二轮套10分别套掣于溜冰鞋50的轮座51下方,而后直接拉动带体13,使轮套10顶端呈紧绷状态时,复将顶掣盘23往扣掣座20的窄径213方向推掣,即使带体13呈定位状态,故藉由扣掣座20的定位,使轮套10紧包覆于轮座51外,此时即使轮套10的止滑垫14与地面接触,而因止滑垫14具较大的摩擦阻力,故于短途行走或上下楼梯时,可具较佳的抓着力,而无安全的顾虑。
且藉由轮套10套于溜冰鞋50轮座51下方的设计,可将轮子包覆于轮套10内,故即使穿着溜冰鞋于室内行走,或摆置于室内、橱柜内时,避免弄脏地面或橱柜。
另若欲脱下溜冰鞋以随身携带时,请参看图3所示,可将二溜冰鞋50并排,而使二轮套10的公扣件30及母扣件31相互扣掣,以作为提携或吊挂的用,而后将系带40穿过轮座51上穿的槽孔处,而后使系带40的公扣件41与母扣件42相互扣掣,藉此设计使二溜冰鞋定位而不会产生摇动碰撞的情形,而当提着公扣件30、母扣件31处而提携溜冰鞋,或是将公扣件30、母扣件31处而吊挂于脚踏车上时,即可避免摇动碰撞的顾虑,再者也可藉此设计,使溜冰鞋直接悬吊于墙上,而无须再将溜冰鞋置入鞋袋中以利于悬吊。
另也可如4图所示的方式,藉由系带40的公扣件41与具母扣件31的轮套10扣掣,而系带40另端端的母扣件42则与具公扣件30的轮套10扣掣,即可将二溜冰鞋衔接一起,并使二溜冰鞋间的距离加长,而使溜冰鞋得以环吊于身上的胫上或背于肩上,使行走时更轻松。
故从使用的便利性来探究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本实用新型藉由轮套的设置,于须短途行走时,仅须将轮套直接套掣于溜冰鞋的轮座处,即可达到安全行走的目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可于穿着溜冰鞋后,欲短途行走或上下楼梯时,具备安全行走及无须将溜冰鞋脱下的功效,并能避免轮子弄脏室内的地面或橱柜;另再配合系带的设置,更可使溜冰鞋易于随身轻松携带,且可依运动者的喜好而选择携带方式,如手提或系吊于肩上,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可使原本即已具人性化的溜冰鞋设计,更能满足运动者的需求,而为一兼具安全及使用便利功效的创新设计。
权利要求1.一种轮式溜冰鞋轮套,其特征在于该轮套呈长方形,上端形成开口部,开口部周缘形成内穿掣带体的束口部,该带体两端穿过束口部和扣掣座定位,轮套的底部呈密闭状,并固设一止滑垫。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式溜冰鞋轮套,其特征在于该带体两端穿过扣掣座的部分系固于扣件上,并配合两端也为扣件的系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式溜冰鞋轮套,其特征在于该扣掣座具有锥状的通槽,扣掣座上端设有贯通至通槽处的长孔,另于扣掣座内设置一顶掣盘,该顶掣盘周缘环设卡齿,且于对应长孔处形成凸粒,该带体穿掣于该通槽内被该卡齿夹掣。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轮式溜冰鞋轮套,该轮套呈长方形,上端形成开口部,开口部周缘形成内穿掣带体的束口部,该带体两端穿过束口部和扣掣座定位,轮套的底部呈密闭状,并固设一止滑垫。该轮套包覆于溜冰鞋的轮座处,藉由止滑垫获得较佳的抓着力,以确保行走的安全,另藉轮套与系带的配合,可轻松携带。
文档编号A63C17/00GK2276824SQ9624966
公开日1998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1996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1996年12月27日
发明者王文英 申请人:高麒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