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5739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玩具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玩具车。
现代社会资讯发达,广告充斥,缤纷的讯息犹如万花筒、瞬息万变,尤其是儿童玩具,若不多样变化和翻新,就难以吸引小朋友较长时间的注目。正因为小朋支如此喜新厌旧的心态,使玩具业需不断有创新的设计和开发,以便能引起具有消费能力背景与市场的小玩家的关注。就市售的玩具车为例,普遍皆为一车一款的设计形态,若想要同时拥有较多的款式,以供不同形态玩法的话,则需要各视其所求而另行一一购买,因此,消费额就逐步高升,有的家长常有吃不消玩具消费的感觉。本设计人有鉴于现有玩具的单调、乏味,在视觉上只供单一款式的造型以及在功能上只具跑动动作这种状况,乃悉心研究改进,并精心设计,从而完成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趣味多变的玩具车,该玩具车不但款式多变,而且功能也多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玩具车由车体与外盖螺组而成,在车体中设有传动结构、上推杆组、纵向推杆、上凸轮,在本玩具车的车体中还在下固定座上设有下推杆组,在上凸轮下设有下凸轮,其中,下推杆组设有两横向推臂,在两横向推臂相对应的一面各设有齿条,在两推臂的具有齿条的相对面中设有下传动轮,在所述传动轮两侧分别与推臂的齿条部分相啮合,又在两横向推臂的靠外端分别设有玩具小警车及摩托车,在下推杆组上方盖设有遮片,另在推臂上设有紧拉弹簧,该弹簧的一端固定于遮片上;所述下凸轮以一轴心与上凸轮相接,该下凸轮设于传动结构的下固定座与下推杆相对应外,在下凸轮对应于下推杆组处设有缺边,该缺边又与上凸轮的缺边设置方向彼此错开,由于马达带动齿轮组转动,使上凸轮推动上推杆组,从而使持枪玩偶伸出车体,当其复位时,下凸轮的缺边恰抵达下推杆组,使小警车、摩托车伸出车体外,再通过弹簧使小警车、摩托车又隐入车体内,此外,在传动结构的转盘上凸设有组接块,在控制杆对应于组接块处开设有长孔,用以控制前灯的开合,在转盘下方穿设一凸轮,对应于该凸轮侧边设有一组前控制簧片,用以控制玩具车灯光效果,在车体后方设有后控制簧片,该簧片与IC板及鸣声装置相连,用以控制各种声效,在外盖上还设有可掀转的闪光警灯。从而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完全达到了。
本实用新型具有良好效果。本玩具车具有灵巧的机械传动机构,能在车体两旁分别推出持枪玩偶、玩具小警车和摩托车;可发出警车声、枪声、汽机车声、机关枪声闪光警灯可连续闪光车前灯可开关;在视觉与听觉方面均能给小朋友以新颖享受,是小朋友喜爱的玩具。
以下结合实施例并配合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外观图之一;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外观图之二;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解图;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车体结构图;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齿轮组侧视图;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下推杆部分结构图之一;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下推杆部分结构图之二;附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凸轮推动上推杆的动作示意图;附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凸轮推动下椎杆的动作示意图;附图中的标号与其所表示的零件对应关系如下B车体、C外盖、C1车门、1传动结构、10上固定座、11下固定座、12马达、120轴杆、13齿轮组、130接轴、131上齿轮连组、132下齿轮连组、133传动杆、14转盘、140组接块、15控制杆、150长孔、16凸轮、N1前控制簧片、N2后控制簧片、V鸣声装置、V1前灯、2上推杆组、20、20’椎臂、200、200’齿条、21上传动轮、22、22’架座、23遮片、S1、S2、S3、S4弹簧、3纵向推杆、30 U型槽架、31凸梢、4下推杆组、40、40’推臂、400、400’齿条、41下传动轮、42小警车、43摩托车、44遮片、5上凸轮、50、5l缺边、6下凸轮、60缺边、7轴心、L2闪光警灯、7螺件。
同时参阅附
图1~6,从附图3可见本玩具车由本体B螺组外盖C所组成,其中,车体B设有传动结构1、上推杆组2、纵向推杆3、下推杆组4、上凸轮5、下凸轮6,其中,传动结构1内设有上固定座10、下固定座11、马达12置于上、下固定座10、11之间,该马达12的轴心设有轴杆120,该轴杆与齿轮组13相接(如附5所示),该齿轮组13以接轴130穿组并分别架设于上、下固定座10、11,并分设为上齿轮连组131和下齿轮连组132,二个齿轮连组之间以传动杆133连接,而形成互为连动的机件,下齿轮连组132前方在下固定座11顶面以接轴130向上伸接转盘14,在转盘14上凸设有组接块140,在该组接块140上螺接一横放的
型控制杆15(如附图4、8所示),在控制杆15上对应于组接块140开设有一个长孔150,用以配合转盘14的转动,当转盘14转动时,控制杆15可前后移动,该控制杆15前端与车体B的前灯L1相连接,用以控制车前灯L1的开启和盖合,在转盘14下方穿设有凸轮16,在对应于凸轮16位置的侧边设有一组前控制簧片N1,该组前控制簧片N1与电源相接、并可控制玩具车的灯光效果,在上固定座10后侧也螺设一组后控制簧片N2,该后控制簧片N2与IC版及一鸣声装置V相接(如图4所示),以便通过上述各结构的控制而可发出警车声、枪声、汽机车声、机关枪声等音效;所述上推杆组2设于传动结构1的上固定座10处,如附图4、8、9所示,在上推杆组2中设有两横向推臂20、20’,在与两推臂20、20’相对应的一面各设有齿条200、200’,在二推臂20、20’间其齿条200、200’部分分别与上传动轮21的两侧相啮合,该上传动轮21使上推杆组2的二推臂20、20’同步反向移位,在两横向推臂20、20’外端分别组设有架座22、22’,在架座22、22’上各设有持枪玩偶,并且架座22、22’分别紧靠可向外掀开的两侧车C1(见附图2),该两侧的车门C1分别通过弹簧S1而被拉紧(见附图2),该弹簧S1,两端分别固定于车体B两侧及车门C1靠下方,以便待架座22、22’内缩后,靠该弹簧S1的弹力将车门C1拉回关闭,在推臂20、20’及上传动轮21的上方,设有水平状的遮片23,如附图3所示,该遮片以螺组定位于上固定座10,在其中之一的推臂20上设有紧拉弹簧S2,该弹簧S2的另一端定位于遮片23上,以便将外伸的推臂20、20’拉回;从附图3、8、4、9可见,纵向推杆3设置于上推杆组的两推臂20、20’中的一侧边,并与上推杆2的推臂20、20’成直角,而纵向推杆3的一端设有U形槽架30,用于架设可翻转的闪光警灯L2,在纵向推杆3后侧边设有凸梢31,以配合其一端固接于上固定座10的弹簧S2,以便接紧纵向推杆3,使其可前后滑动,在纵向推杆3中段对应后控制簧片N2位置处设有操控面32,供经由纵向推杆3的前后滑行动作用,可与IC板搭配而达到操控声效及灯号的功效;下推杆组4组设于传动结构1之下固定座11后方处,如附图6、7、9所示,设有两横向推臂40、40’,而在两横向推臂40、40’相对应的一面各设有齿条400、400’,在两推臂40、40’的相对面的齿条400、400’中设有下传动轮41,在下传动轮41两侧分别与齿条400、400’部分相啮合,又在两横向推臂40、40’的靠外端分别设有玩具小警车42及摩托车43,在推臂40、40’及下传动轮41的上方盖设有一水平遮片44,另在推臂40之一上设有紧拉的弹簧S4,该弹簧S4的一端固定于遮片44,以便将外伸的推臂40、40’拉回;双层的上、下凸轮5、6穿设于传动结构1的上、下固定座10、11上,由在对应于上、下推杆组2、4处各具有缺边50、51和60的上、下盘体一体组成,如附图4、8、9所示,上凸轮5的两个缺边50、51与下凸轮6的缺边60在上、下之间错开而不对齐,双层的上、下凸轮5、6分别位于上、下推杆组2、4的横向推臂20、20’、40、40’的各其中之一端,在上、下凸轮5、6之间设有轴心7,将二者连接并可相互带动转向,更通过其上、下错开的缺边分别将持枪玩偶和玩具小警车42、摩托车43推出,其中,通过上凸轮的缺边50、51可使上推杆组2的两个横向推臂20、20’同步反向往两外侧移出而推开车门C1,同时使所述的左、右架座22、22’与持枪玩偶露出车外;通过下凸轮6的缺边60可使下推杆组的两个推臂40、40’向两外侧伸出,从而将玩具小警车42、摩托车43推出车体B之外;在车盖C上枢接有闪光警灯L2,如附
图1-3所示,其下面是水平掀板,并架设于纵向推杆3的U型槽架30上,并且枢结在车顶内侧,可被纵向推杆3上的U型槽架30操纵翻掀转动。
如附1、2、5、7、8所示那样,当将各组件依上述相关位置组装定位后,再将外盖C用螺件T与车体B相螺接而组成本玩具车。在使用时,先启动电源动力,经由马达12的轴杆120传动,齿轮组13开始转动,也即,分别带动传动结构1的转盘14及其组接块140动作,并且使控制杆15顺势作前后移动,使其可操控开启前车灯1,通过转动的凸轮16使簧片N1形成间断接触,从而达到控制灯光闪烁之效果。上、下凸轮5、6也受齿轮组13制动而旋转,使其缺边50转向,从而推动纵向推杆3往后移位,并使纵向推杆可碰触后控制簧片N2而操控IC板、鸣声装置,从而发出声效,而纵向推杆3的U型槽架30推及闪光警灯L2的掀板,从而掀翻闪光警灯L2,上凸轮5的缺边51转到上推杆组2的一个推臂20处,如附图8所示,推使推臂20向外侧移动并推开车门C1,如附图2所示,推推臂20通过与其齿条200齿接的上传动轮21,同时也带动另一与齿条200’相齿接的推臂20’同步反向移位,而推臂20、20’外端设有持枪玩偶的架座22、22’,从而将车门C1推开,当架座22、22’整体露出车体B这外时,与车门C1相连接的弹簧S1以及上推杆组2上的弹簧S2皆呈紧拉状态;待上凸轮5的缺这51在持续转动中离开与推臂20的接触,由于弹簧S1、S2的弹力,又使推臂20、20’归位,此外,下凸轮6也同时受齿轮组13的连动而与上凸轮5同时转动,由于下凸轮6的缺边60的配置与上凸轮5互为不同方向,因此,当上凸轮5的缺边51将上推杆组2推到预定位置后,此时下凸轮6的缺边60恰好转到下推杆组4的对应位置,如附图8、9所示,由于下凸轮6的持续转动而使缺边60也持续将下推臂40往外侧推动,经由与其齿接的下传动轮41的转动而带动另一推臂40’同时反向往车体B以外移位,组装于其外侧端上的小警车42及摩托车43也随之伸出车体B外,使安装于下推杆4上的弹簧S4呈紧拉状态;当上推杆组2将车门C1推开,如附图2所示,座架22、22’即连同持枪玩偶伸出车体B,在复位时,下凸轮6的缺边60恰抵达下推杆组4,并使其推臂40、40’外端的小警车42、摩托车43推伸出车体外,如附图9所示,当下凸轮6的缺边60转离而不再与下推杆组4接触时,由于推臂40、40’的受推力(下凸轮的推力)消失,因而,安装于水平遮片44上与推臂40紧拉的弹簧S4的弹力回复,而使下推杆组4内缩复位,连同小警车42、摩托车43一起又隐入车体B内,如附
图1所示。
权利要求1.一种玩具车,由车体螺组外盖所组成,车体中设有传动结构,上推杆组、纵向推杆,双层的上、下凸轮,其中所述传动结构内设有上、下固定座,马达置于上、下固定座之间,该马达轴心设有与齿轮组传动轮相接的轴杆,该齿轮组以接轴穿组并分设为上、下齿轮连组,二个齿轮连组之间以传动杆连接而形成互为连动的机件,下齿轮连组前方向上伸接转盘,在转盘上组接控制杆;所述上推杆组设于传动结构的上固定座,在其中设有两横向的推臂,在与两推臂相对应面各设有齿条,并且其相对应面分别与上传动轮两侧相啮合,在两横向推臂外端分别组设有架座,架座上各设有持枪玩偶,并且架座分别紧靠可向外掀开的两侧车门,该两车门分别通过弹簧而被拉紧,在上推杆上方设有遮片,并定位于上固定座,在其中之一的推臂上设有弹簧,该弹簧的一端定位于遮片上;所述纵向推杆设置于上推杆组的两推臂中一侧边,并与两推臂成直角,纵向推杆一端设有U形架槽,用于架设可翻转的闪光警灯,在纵向推杆后侧设有凸梢,其端固接有弹簧;所述双层的上、下凸轮设于传动结构的上固定座并对应上推杆组及纵向推杆,并分别设有上下错开的缺边,其特征在于还设有下推杆组,所述下推杆组设于传动结构的下固定座后方,下推杆组设有两横向推臂,在两横向推臂相对应的一面各设有齿条,在两推臂的具有齿条相对面中设有下传动轮,在所述下传动轮两侧分别与推臂的齿条部分相啮合,又在两横向推臂的靠外端分别设有玩具小警车及摩托车,在下推杆组上方盖设有遮片、另在推臂上设有紧拉弹簧,该弹簧的一端固定于遮片上;在双层的上、下凸轮中的下凸轮以轴心与上凸轮相接,下凸轮设于传动结构的下固定座对应于下推杆组处,在对应下推杆组处设有缺边,该缺边又与上凸轮的缺边在上、下之间错开而不对齐。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玩具车,其特征在于在传动结构的转盘上凸设有组接块,对应于组接块,在控制杆上开设有长孔,该控制杆前端与车体的前灯相接,在转盘下方设有凸轮,对应于该凸轮侧边设有一组前控制簧片,并与电源线路相接,在后侧螺设有一组后控制簧片,与IC板及呜声装置接线。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玩具车,其特征在于在与车体螺组的外盖上设有闪光警灯,该警灯架设于纵向推杆的U型槽架上,其另面是水平掀板并且枢接在内车顶内侧,可被纵向推杆的U型槽架掀转。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玩具车。本玩具车由车体与外盖螺组而成。在车体中设有传动结构、上推杆组、纵向推杆、下推杆组、上、下凸轮。通过马达转动而带动齿轮组转动,使上凸轮的缺边推动上推杆组,使持枪玩偶伸出车体,复位时,下凸轮的缺边恰抵达下推杆组,使小警车、摩托车伸出车体外,当下凸轮的缺边转离下推杆组时,由于水平遮片上与推臂紧接的弹簧弹力回复,下推杆组复位,连同小警车、摩托车随之隐入车体内,形成声光多变的玩具。
文档编号A63H17/25GK2290374SQ9720151
公开日1998年9月9日 申请日期1997年2月27日 优先权日1997年2月27日
发明者叶炳霖 申请人:叶炳霖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