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4796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玩具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玩具车,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设计成可在水平表面、磁性斜面、磁性竖直壁、磁性阶梯或水面上移动的玩具车,因而其玩法多样,让儿童在玩这种玩具车的同时、除了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观察力外还可自然地获取科学知识,该玩具车还设计成可在一简单轨道的预定部分内以循环方式移动,并设计成可按需要选择性地在轨道的两个或多个部分之间移动。
另外,有动力的玩具车可以设计成沿一循环轨道移动。在这种情况下,有动力玩具车的传统轨道通常由一组轨道单元构成,它们能够装配成多种轨道图案。
然而,这种设计成沿循环轨道或在水平平坦表面上移动的传统有动力玩具车的问题在于,玩具车仅利用其车轮的旋转力而沿轨道或在平坦表面上移动,因而其玩法有限,使儿童很容易对其产生厌倦。不利的是,此类玩具车还无法让儿童在玩玩具车的同时获取科学知识或开发它们的积极性。
设计成在有限轨道上重复移动的有动力的和带车轮的玩具车仅仅在轨道上进行简单而有限的移动,因而会不利地抑制儿童的科学思考能力,并有碍于开发儿童的拓展想象力和积极性。用于有限轨道上的传统有动力玩具车的另一个问题在于,必须将轨道铺设在专门的较大区域上,因而会占用面积,迫使使用者对铺设在专门区域上的轨道多少要加以小心对待。
发明揭示因此,本发明正是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玩具车,其每个车轮上固定套设一永久磁体环,因而除了水平面它还可在磁性斜面和金属竖直壁上自动移动,并且它很容易由儿童玩耍而不受面积限制,且玩法多样,因而使儿童有兴趣玩玩具车,而且,它让儿童在玩玩具车的同时除了开发他们的积极性外还可自然地获取各种科学知识。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玩具车,它在前、后轮之间通过其底部的中心具有V形槽,因而可以越过阶梯每级台阶的顶角而在金属阶梯上移动。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玩具车,其本体上具有一浮子,并在每个车轮上具有多个叶片或桨叶,因而可以飘浮于水上而在水面上移动。
本发明的还有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玩具车,它还设计成可很容易地按需要在轨道上的两个或多个部分之间移动,从而更有效地使儿童有兴趣玩这种玩具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玩具车,它具有一带前、后轮的本体,每个车轮的轮缘上套设一永久磁体环,以便让玩具车可在磁性结构的表面上移动。
在上述玩具车中,在前、后轮之间通过本体底部的中心形成一V形槽。
上述玩具车还可包括一设置在本体底部上的浮子,并包括多个规则地设置在各前、后轮的侧壁上的叶片,从而形成一水轮,因而玩具车可通过车轮的旋转力沿所要的方向在水面上移动,使本体浮在水面上。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带有多个主行走轮的玩具车,它包括一本体,该本体具有一驱动组件,该驱动组件通过至少一个驱动齿轮协同主行走齿轮一起操作;多个安装在本体顶面的副行走轮,它们通过一从动齿轮协同驱动组件一起操作,在每个副行走轮的圆周面上形成一具有预定等厚度的永久磁体;以及一将驱动和从动齿轮彼此连接以使驱动和从动齿轮彼此协同操作的传动装置。
在上述实施例的一个变型中,传动装置包括一可旋转地安装于本体的中间齿轮。该中间齿轮将驱动和从动齿轮彼此连接,以使主、副行走轮可沿同方向转动。
在上述实施例的另一个变型中,传动装置包括一安装于本体而可通过一杆来改变其位置的支架、一安装于该支架的中间齿轮以及一安装于该支架而始终与中间齿轮相啮合的空转齿轮。
附图简述结合附图阅读以下的详细描述,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的目的、特点和优点,附图中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主实施例的玩具车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图1玩具车在其零件完全装配成一单体时的侧向剖视图;图3是表示图1玩具车沿一竖直盘绕的金属轨道移动的视图;图4a和4b是表示按照本发明主实施例的不同变型的、用于图3玩具车的金属轨道的横截面的剖视图;图5是表示图1玩具车在一竖直金属壁上移动的视图;图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玩具车的立体图;图7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玩具车的侧向剖视图;图8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设计成可在两个或多个部分之间的不同轨道上移动的玩具车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图8玩具车在一条轨道的一部分内沿上、下轨道部分移动的视图;图10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一个变型的玩具车的一部分结构的视图;图11a和11b分别是表示图10玩具车中的行走模式变换装置的结构和操作的视图;以及图12是表示图10玩具车在一条轨道的一部分内反复沿上、下轨道部分移动或从该部分内的下轨道部分移动到轨道另一部分内的轨道部分的视图。
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下面请参阅附图,在不同的附图中使用相同的标号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构件。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主实施例的玩具车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图1玩具车的侧向剖视图。如图所示,本发明主实施例的玩具车100包括一本体10,在本体10的前、后位置有前、后轮轴20和30横穿过本体10。前轮轴20的两端安装有两个前轮,同时后轮轴30的两端安装有两个后轮。前、后轮各具有一轮缘50或60,前、后轮缘50或60上各固定套设有一永久磁体环55或65。在本发明中,永久磁体环55和65具有高磁力,使玩具车100可沿一磁性轨道或在一金属壁上移动,同时其车轮与该轨道或壁紧密接触。
如图所示,玩具车100的本体10内设置有多个齿轮,它们以相同于传统无动力玩具车的方式形成玩具车100的一驱动力保持装置。也就是说,在中央部分于前、后轮轴20和30上各套设一第一大齿轮22或32。本体10用轴可旋转地装有一第一小齿轮24或34,它们与两个第一大齿轮22和32中相关的一个啮合。第一小齿轮24和34各与一第二大齿轮26或36同轴地结合成一体,从而可与其一起转动。有一第二小齿轮42在其直径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同时与这两个第二大齿轮26和36啮合。该第二小齿轮42与一飞轮40同轴地结合成一体,并用轴装于本体10而可与两个第二大齿轮26和36一起转动。
在上述玩具车100中,在前、后轮之间通过本体10底部的中心形成一V形槽15。
图3是表示图1玩具车100沿一竖直盘绕的金属轨道2移动的视图。
为了使玩具车100在轨道2上移动,在用手将玩具车100于一支承面上反复向前移动若干次后,先将玩具车100放在金属轨道2的水平部分上所指定的一起始位置“A”。当如上所述将玩具车100放在金属轨道2的起始位置上时,玩具车100的车轮因惯性力而转动,这与传统玩具车的方式相同。在这种情况下,车轮的旋转力通过传动装置按第一大齿轮22和32、第一小齿轮24和34、第二大齿轮26和36以及第二小齿轮42的顺序传递到飞轮40,从而使飞轮40转动。随着较重的飞轮40如上所述转动,飞轮的动量通过传动装置按第二小齿轮42、第二大齿轮26和36、第一小齿轮24和34以及第一大齿轮22和32的顺序传递至前、后轮轴20和30,从而以基本均匀的转速连续转动前、后轮达一段预定的时间。因此,玩具车100从位置“A”出发沿轨道2移动而到达轨道2的另一水平部分上的一终点位置“G”,同时途经位置B、C、D、E和F。当玩具车100如上所述沿轨道2移动时,其车轮上有磁体环55和65的玩具车100连续地附着于金属轨道2,即使玩具车100在轨道2的盘绕部分上移动时(上下颠倒,位于盘绕部分的位置“D”和“E”)也不会脱离轨道2。
在本发明中,由于每个车轮在其圆周面上完全由一磁体环55或65覆盖,因而车轮与轨道2之间的磁性吸引会干扰玩具车100在金属轨道2上所需要的顺畅移动。不过,可以通过增大飞轮40的重量,提高飞轮40的动量,使玩具车100的驱动力增加,来有效地克服这种磁性吸引。
也就是说,当玩具车100在轨道2上移动时,前、后轮连续地于轨道2的顶面切向接触。在这种情况下,各车轮与轨道2之间在车轮切向接触线的后方部分所产生的磁性吸引试图使玩具车100向后移动。另一方面,各车轮与轨道2之间在车轮切向接触线的前方部分所产生的磁性吸引试图使玩具车100向前移动。这样,这两种磁性吸引相互抵销,因而几乎完全不会干扰玩具车100在轨道2上的移动。因此,可以看出,只有各车轮与轨道2之间产生于切向接触线处的磁性吸引才会在玩具车100的移动过程中试图阻止轨道2上的玩具车100。然而,由于车轮的切向接触线仅形成非常小的面积,因而车轮与轨道2之间产生于切向接触线处的磁性吸引几乎是可以忽略的。因此,当增大飞轮40重量而提高玩具车驱动力时,玩具车100可以顺畅地沿金属轨道2移动,而不太可能受车轮与磁性环55和65之间的磁性吸引的干扰。
图4a和4b是表示本发明主实施例的不同变型的金属轨道2的横截面的剖视图。在图4a的轨道2中,在轨道2d的顶面上沿中心轴线铺设一纵向金属条2a,其宽度等于车轮外缘之间的距离。在图4b的轨道2中,沿轨道2d的顶面平行地铺设两根纵向金属条2c,它们的宽度均与各车轮的宽度相同。在使用图4a或4b的轨道2时,对于圆周面上覆有永久磁体环55或65的车轮,在玩具车100沿轨道2的移动过程中基本可完全防止其意外脱离轨道2的金属条2a或2c。因此,玩具车100可稳定地沿轨道2移动,而不会意外脱离轨道2d。
图5是表示图1玩具车100在一竖直金属壁上移动的视图。
为了使玩具车100在这种竖直金属壁上移动,在用手将玩具车100于一支承面上反复向前移动若干次后,先将玩具车100放在一水平面上所指定的一起始位置“L”。当如上所述将玩具车100放在金属轨道2的起始位置上时,玩具车100的车轮因惯性力而转动。在这种情况下,车轮的旋转力以相同于图3所述的方式传递至飞轮40。随着较重的飞轮40转动,飞轮40的动量通过传动装置传递至前、后轮轴20和30,从而以基本均匀的转速连续转动前、后轮达一段预定的时间。因此,玩具车100从位置“L”出发到达竖直壁底角处的位置“M”,并沿竖直壁向上移动。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套设于车轮上的磁性环55和65,玩具车100可以沿竖直壁向上移动,而不会从壁上滑下。
当玩具车100如上所述沿壁上移时,玩具车100在途经中间位置“0”后到达壁的顶角“P”。在这种情况下,在前轮完全通过壁的顶角“P”而处于顶角“P”周围的水平部分上后,顶角“P”容纳于本体10的V形槽15中。这样,玩具车100可顺畅地越过顶角“P”而到达水平面上的位置“Q”。由于玩具车100如上所述沿竖直壁顺畅地向上移动并越过壁的顶角“P”因而玩具车100可顺畅地爬越阶梯的所有台阶。
在本发明的玩具车100中,在各车轮的永久磁体环55或65上可套设一橡胶衬垫55a或65a,以提高玩具车100的行走稳定性,并防止车轮在表面上产生不希望有的打滑。橡胶衬垫55a和65a还可防止玩具车100在撞到硬质结构时损坏或破裂。在这种情况下,最好使橡胶衬垫55a和65a尽可能地薄,以使因橡胶衬垫55a和65a造成的永久磁体环55和65的磁力减小达到最低限度。
图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玩具车的立体图。如图所示,该第二实施例的玩具车200具有一履带70,该履带以相同于传统军用坦克或拖拉机的履带的方式绕过各前轮和相应后轮,使两个车轮的旋转力结合于一起。在该第二实施例中,玩具车200的各前、后轮在其圆周面上以相同于主实施例所述的方式紧密地覆以一永久磁体环55或65。
当具有两条相对设置的履带70的玩具车200在一阶梯的台阶上移动时,履带70始终与各台阶的顶角紧密接触,因而玩具车200可更顺畅而有效地爬约阶梯的所有台阶。
图7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玩具车的侧向剖视图。在该第三实施例的玩具车300中,在本体10的底部上设置一浮子80,以便让本体10飘浮于水面上。该实施例的玩具车300在各前、后轮上还具有一水轮90。当前、后轮转动时,这些水轮90使玩具车300水力向前推进。
各水轮90由多个叶片95形成,这些叶片规则地设置在玩具车300的各前、后轮的侧壁上。上述叶片95各自向前倾斜,因而当前、后轮在水上转动时这些叶片将水向后推。当该实施例的玩具车100在于金属轨道2或其它表面上移动的同时进入不流动的水中时,本体10因其浮子80而大部分飘浮于水面上。另外,由于飞轮40的动量,水轮90的叶片95与前、后轮一起转动,从而将水向后推。因此,玩具车300可通过车轮的旋转力而在水面上向前移动,并通过浮子80使本体10飘浮于水面上。
在本发明主实施例到第三实施例的玩具车100、200或300中,于各前、后轮的轮缘上套设一具有预定厚度的永久磁体环55或65,以使玩具车可在多种磁性结构的表面上稳定移动,而不会与这些结构意外脱离。然而,应予理解,本发明的玩具车并不局限于上述构造,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自由改变,以便在两个或多个部分之间沿不同的轨道移动,如下面将要描述的。
图8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设计成可在两个或多个部分之间沿不同轨道移动的玩具车400的立体图。
在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中,玩具车400具有多个主行走轮115,玩具车400的本体110中设置有一驱动组件120用于驱动车轮115。上述驱动组件120通过一个或多个驱动齿轮125协同车轮115一起操作。
在该实施例的玩具车400中,主行走轮115包括设置在本体110底部上的前、后部分处的前、后轮。当需要驱动前、后轮115之一时,可以通过一个驱动齿轮125来实现车轮115协同驱动组件120的转动。然而,当需要同时驱动前、后轮115时,则可能需要在玩具车400中设置两个驱动齿轮125。除了驱动齿轮125,驱动组件120还包括一机械或电气的旋转动力源,并具有一齿轮系,用于将动力源的旋转力传递至驱动齿轮125,同时控制旋转力的转速(rpm)和转矩。
在该第四实施例的玩具车400中,在本体110的顶表面可旋转地安装有两个副行走轮130和130’,它们通过一从动齿轮135协同驱动组件120一起操作。在这种情况下,副行走轮130和130’必须部分地突出本体110的顶表面,以便以相同于与轨道140的下轨道部分相接触的主行走轮115的方式与轨道140的上轨道部分相接触,而没有任何干扰。从动齿轮135在选定车轮130的侧壁处同轴地固定于第一副行走轮130。
在各副行走轮130和130’的圆周面上形成一具有预定等厚度的永久磁体。在这种情况下,永久磁体呈环状,并在玩具车400用副行走轮130和130’沿轨道140的上轨道部分移动时必须形成能够基本支承玩具车400总重量的磁力。同时,主行走轮115可以具有这种永久磁体环,或者,也可以完全由非磁性材料制成而没有任何磁体环。
在附图中,标号130’表示第二副行走轮,它具有一永久磁体环,但与第一副行走轮130不同的是,它没有从动齿轮135。该第二副行走轮130’用于引导玩具车400在轨道140的上轨道部分上稳定地移动。当然,玩具车400上可以去掉用作空转轮的此第二副行走轮130’。另外,第二副行走轮130’可以具有一从动齿轮135,用于通过从动齿轮135协同驱动组件120一起操作。当玩具车400仅有一个副行走轮130时,最好将该行走轮130设置在玩具车400的重心处,以实现玩具车400的稳定移动。
在玩具车400中,有一传动装置与驱动和从动齿轮125和135相啮合,从而将驱动和从动齿轮125和135彼此连接,使驱动和从动齿轮彼此协同操作。在优选实施例中,该传动装置包括一中间齿轮128,它可旋转地安装于本体110,并与两个齿轮125和135相啮合而使它们相互连接,以便主、副行走轮115和130可同方向转动。当需要同时驱动第一和第二副行走轮130和130’时,为这两个副行走轮130和130’提供两个中间齿轮128。在这种情况下,这两个中间齿轮128可与两个驱动齿轮125相啮合,或可通过一环带而彼此协同操作。
在本发明中,最好使副行走轮130和130’的直径小于主行走轮115的直径,以便使玩具车400具有所需的优良外观。当副行走轮130和130’象这样具有较小直径时,需要通过控制从动齿轮135与驱动齿轮125的齿轮比来适当控制副行走轮130和130’的转速(rpm)。因此,可以将玩具车400在用副行走轮130和130’移动的情况下的速度控制为等于或不同于在用主行走轮115移动的情况下的速度。由于中间齿轮128不会影响从动齿轮135与驱动齿轮125的齿轮比,因而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根据需要自由设计。
图9是表示图8玩具车400在轨道的一部分内沿上、下轨道部分连续移动的视图。如图所示,玩具车400沿一包括上、下轨道部分的双轨道140移动。在该双轨道140中,下轨道部分140是一水平部分,它包括一磁性部分140a和一非磁性部分140b。上轨道部分140具有一双弯折磁性部分140c。在该轨道140中,上、下轨道部分的非磁性部分140b相对地设置在两个轨道部分的外表面。
在玩具车400沿该轨道140的移动过程中,玩具车400先以传统方式沿轨道140的下轨道部分移动。当玩具车400完全到达下轨道部分上的非磁性部分140b时,玩具车400的副行走轮130和130’靠近于上轨道部分,因而玩具车400受磁力提升而以其副行走轮130和130’附着于上轨道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如图9中最清楚示出的,驱动和从动齿轮125和135均顺时针转动,因而玩具车400在用其副行走轮130和130’沿上轨道部分行进的同时向回移动。当玩具车400完全到达上轨道部分的非磁性部分140b时,玩具车400因重力而掉落到下轨道部分上,并沿下轨道部分向前移动。因此,玩具车400在驱动齿轮125沿一个方向有效旋转期间朝图9中箭头所示方向沿轨道140连续地移动。
在沿轨道140移动的过程中,由于玩具车400因磁力从下轨道部分提升到上轨道部分,并因重力从上轨道部分掉落到下轨道部分上,因而主行走轮115可以没有任何永久磁体环。另外,也可以完全用非磁性材料来制造下轨道部分,而除去下轨道部分中的磁性部分140a。
上述轨道140具有一简单的结构来实现轨道140的专用区域,从而可保留该区域以供玩玩具车400。这也可让玩具车400的使用者不用重复地装配或拆卸轨道140,因而轨道140的构件不太会轻易受损或丢失。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一个变型的玩具车400的一部分结构的视图。图11a和11b分别是表示图10玩具车400中的行走模式变换装置的结构和操作的视图。
图10的玩具车具有一传动装置,该传动装置用作行走模式变换装置的一部分,并包括一安装于本体110的支架150。传动装置还具有一安装于支架150的中间齿轮128和一安装于支架150并与中间齿轮128啮合的空转齿轮138。上述支架150具有一三角形件,中间齿轮128和空转齿轮138的两根转轴保持于该三角形支架的两个角处。三角形支架150的三个角中的余下一个角处安装一杆150a。该杆150是一显著突伸出本体110的手柄,用于在需要时改变支架150相对于玩具车400的本体110的位置。
如图11a和11b所示,上述支架150可在第一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也就是说,支架150在其图11a的第一位置使中间齿轮128与驱动齿轮135直接啮合,并在其图11b的第二位置使中间齿轮128通过直接150的空转齿轮138与驱动齿轮135直接啮合。因此,根据需要通过在这两个位置之间改变支架150的位置,可以使副行走轮130和130’的操作模式在两种模式之间变换。在这种情况下,支架150的位置改变可导致驱动齿轮135或副行走轮130和130’的转动方向改变。
换句话说,当支架处于其图11a的第一位置时,玩具车400可以相同于主实施例到第三实施例的方式沿一循环轨道反复和连续地移动。然而,支架150设置于其图11b的第二位置的玩具车400可以改变其移动方向或可以从轨道的一个部分移动到轨道的另一个部分。在图11b中,标号128’、138’和150’分别表示支架150处于其第一位置时中间齿轮128、空转齿轮138和支架150的位置。也就是说,图11b中虚线所示的中间齿轮128、空转齿轮138和支架150的位置128’、138’和150’等于它们在图11a中用实线所示的位置。在玩具车400中,杆150a、中间齿轮128和空转齿轮138的中心轴由形成于本体110上的弧形槽110a、110b和110c活动保持,以便可以在弧形槽的引导下移动。
为了实现杆150a、中间齿轮128和空转齿轮138在槽110a、110b和110c引导下的顺畅移动,槽110a、110b和110c形成为在支架移动方向上具有所需的长度。另外,槽110a、110b和110c可移动地容纳杆150a、中间齿轮128和空转齿轮138的中心轴,以便让它们可根据需要顺畅地移动。然而,为了使支架的一个选定位置能可靠地锁定于本体110而不产生不希望有的移位,在杆150a的槽110a中可形成一锁定槽。这种将支架的选定位置锁定于本体110的位置也可以通过一安装于杆150a的槽110a内的偏压装置来实现,诸如一弹簧板。中间齿轮128的槽110b形成为与驱动齿轮125具有相同的曲率半径,因而即使支架150在两个位置之间移动,也可使中间齿轮128始终与驱动齿轮125啮合。
在本发明中,例如可以用一电动机或电磁阀来电力驱动杆150a。在这种情况下,最好通过遥控方法来控制电动机或电磁阀的操作。
图12是表示图10玩具车在一条轨道的一个部分内沿上、下轨道部分反复移动或从该部分内的下轨道部分移动到轨道另一个部分内的轨道部分的视图。
如图所示,当支架150处于其第一位置而使空转齿轮138与从动齿轮135分离时,玩具车400在轨道140的一个部分内沿下轨道部分141和上轨道部分反复移动,从而以相同于图8和9所述的方式在该部分内实现循环移动,如图12的箭头“X”所示。然而,当将支架150的位置从第一位置改变到第二位置而使空转齿轮138与从动齿轮135相啮合时,玩具车400不向回移动,而是在玩具车400磁性附着于上轨道部分的弯折部分143时向前移动,从而实现从轨道140的一个部分内的下轨道部分141移动到所述轨道140的另一个部分的轨道部分142,如图12的箭头“Y”所示。
为了实现玩具车400的上述从轨道140的一个部分到另一个部分的移动,必然要将双弯折连接轨道部分143设置在第一部分的水平轨道部分141与第二部分的另一轨道部分142之间的一个位置。在这种情况下,连接轨道部分143必须具有一磁性部分。
在本发明中,可以使用简单直线轨道、弧形轨道或环形轨道来作为轨道140,而不会影响本发明的功能。
另外,当玩具车400的本体由透明塑料通过模塑工艺制成时,儿童可以在玩玩具车400的同时从本体110外部自然地观察到齿轮系协同透明本体110内的支架150的位置移动的操作。因此,可以提高儿童的科学思考能力。
工业实用性如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玩具车。与设计成在水平面上移动的传统玩具车不同,本发明的玩具车具有固定套设于各车轮上的永久磁体环、在前轮与后轮之间通过其底部中心的V形槽、履带、浮子和水轮。因此,本发明的玩具车可有效而顺畅地在弧形金属轨道、竖直金属壁、金属阶梯和水面上移动,因而玩法多样。这最终可让儿童在玩这种玩具车的同时、除了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观察力外还可自然地获取科学知识。
该玩具车还设计成可在一简单轨道的预定部分内以循环方式移动,并设计成可按需要选择性地在轨道的两个或多个部分之间移动。因此,该玩具车可使儿童有兴趣玩玩具车,并让儿童自然地获取科学知识,诸如有关磁体特性的知识。
虽然以上为说明的目的描述了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但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揭示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变型、添加和替换。例如,除了该优选实施例的玩具车外,本发明还可有利地用于遥控玩具车。
权利要求
1.一种玩具车,它具有一带前、后轮的本体,包括套设于各所述车轮的轮缘上的一永久磁体环,以便让玩具车可在一磁性结构的表面上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玩具车,其特征在于,在前、后轮之间通过所述本体底部的中心形成一V形槽。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玩具车,其特征在于,在各车轮的永久磁体环上套设一橡胶衬垫,用以防止车轮在表面上产生不希望有的打滑。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玩具车,其特征在于,在各前轮和一相应后轮上套设一履带,用以将两个车轮的旋转力结合于一起。
5.如权利要求1或2的任一项所述的玩具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设置在本体底部上的浮子;以及多个规则地设置在各前、后轮的侧壁上的叶片,从而形成一水轮,因而该玩具车可通过车轮的旋转力沿需要方向在水面上移动,使本体浮在水面上。
6.一种带有多个主行走轮的玩具车,它包括一本体,它具有一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通过至少一个驱动齿轮协同所述主行走齿轮一起操作;多个安装在所述本体顶面的副行走轮,它们通过一从动齿轮协同驱动组件一起操作,在各所述副行走轮的圆周面上形成一具有预定等厚度的永久磁体;以及一将驱动和从动齿轮彼此连接以使驱动和从动齿轮彼此协同操作的传动装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玩具车,其特征在于,在各所述主行走轮的圆周面上形成一具有预定等厚度的永久磁体。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玩具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包括一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本体的中间齿轮,所述中间齿轮将驱动和从动齿轮彼此连接,以使主、副行走轮可沿同方向转动。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玩具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包括一安装于所述本体而可通过一杆来改变其位置的支架;一安装于所述支架的中间齿轮;以及一安装于所述支架而始终与所述中间齿轮相啮合的空转齿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玩具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中间齿轮和空转齿轮在它们的中心轴处由形成于所述本体上的槽可移动地保持成可在所述槽的引导下移动。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玩具车,其每个车轮上固定套设一永久磁体环(55,65)。这样,除了水平面外,该玩具车(100,200,300,400)还可在磁性斜面和金属竖直壁上移动。该玩具车在前、后轮之间通过其底部的中心具有V形槽(15),因而可以越过阶梯每级台阶的顶角而在金属阶梯上移动。该玩具车在其本体上还具有一浮子,并在每个车轮上具有多个叶片(95),因而可以在水面上移动。该玩具车很容易根据需要在轨道上于两个或多个部分之间移动,因而可更有效地使儿童有兴趣玩这种玩具车。
文档编号A63H23/00GK1370088SQ00811784
公开日2002年9月18日 申请日期2000年8月16日 优先权日1999年8月19日
发明者李景哲 申请人:李景哲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