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翻筋斗动作的回旋玩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6474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翻筋斗动作的回旋玩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翻筋斗动作的回旋玩具,特别是涉及一种移动体可藉由摆动机构的承载移到轨道上,并在轨道上作翻筋斗动作的回旋玩具。
传统的回旋玩具为了使移动体周而复始的移位,其构造大都是在基座上设置爬升机构,再於基座的最低端和最高端间架设倾斜的轨道;当移动体被爬升机构送到基座的最高端时,可藉设在移动体底端的滑轮沿着轨道往下滑移到基座最低端,以再次接受爬升机构的传动上移,藉以产生回旋的动作,这种传统回旋玩具的爬升机构有的是利用可上移的滑板来传送,有的是以齿轮间潆合来传动,有的是以磁体吸附的方式来传动;这些已知回旋玩具的爬升机构虽有不同,但目的都是将移动体由轨道的低点移送到高点,再藉移动体底端的滑轮由轨道的最高点滑移到最低点,这种移位方式虽然可达到周而复始不停传动的目的,但就游戏的趣味性而言,由於移动体直接往下滑移的动作较为单调,因此趣味性略嫌不足,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传统回旋玩具移位方式作改良,以期提供一种移位作动新颖、有趣的回旋玩具。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种以旋摆配合翻筋斗方式进行移位,藉以提升移动趣味性的具翻筋斗动作的回旋玩具。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翻筋斗动作的回旋玩具,包括可将移动体由枢接部往平台推送的爬升机构;其特征在於其还包括一基座,具有一支架,支架上具有位在下方的枢接部和一位在上方的平台,两者间具有高度差,在支架旁延伸一延伸片,延伸片远离支架一侧设有一高度介於平台和枢接部间的架设部,在延伸部上并设置一插杆;一轨道,倾斜架设在基座的枢接部和架设部间,其靠向架设部一侧形成一入口端,在入口端前缘延伸一挡片;一闸门,组装在基座的平台上,其具有两片可受控制而开启或关闭的闸片;一摆动机构,架设在基座的插杆上,其具有一插设在插杆上的摆杆,上述摆杆具有一供插杆插设的插孔,以插孔为分界,在杆体上形成一配重端和一摆动端,其中摆动端恒往闸门的方向偏摆并且组装一承载座,此承载座并以一支轴为支点旋摆,在承载座下方突出一可控制闸片启闭的控制片,控制片并可在碰到轨道的挡片时造成承载座倾斜;和一移动体,是在一壳座上形成一容室,在容室内组装一滚珠。
藉滚珠的滚动,可使移动体以翻筋斗的方式由轨道的入口端移向基座的枢接部,当移动体受爬升机构驱动爬升到支架的平台上时,可因闸门被承载座开启直接落入承载座内,并促使承载座往轨道的入口端移位,而将移动体由承载座倒向轨道的入口端,并进行翻筋斗的动作。
所述具翻筋斗动作的回旋玩具,其特征在於轨道包含一供移动体滚动的轨道部和两向上延伸的侧壁,而移动体的壳座上突出两架设在侧壁上的扶手。
所述具翻筋斗动作的回旋玩具,其特征在於闸门是包含一钩设在基座平台前方的定位座,而两闸片分别藉一枢轴枢设在定位座上,该等闸片均具有一向上延伸的阻挡部,以及一垂直延伸并可受承载座的控制片控制的受推部;当承载座的控制片往定位座底端伸入时,可推抵两闸片以枢轴为支点偏摆,藉以打开阀门;而当承载座旋离闸门时,两闸门可藉本身重力复位并关闭闸门。
所述具翻筋斗动作的回旋玩具,其特征在於摆杆的配重端上设有一容槽,在容槽内组装一配重,其上并盖设一上盖。
所述具翻筋斗动作的回旋玩具,其特征在於承载座上具有一供移动体容身的承载室。
由以上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藉移动体6内部构造的改变,并利用一摆动机构5来衔接基座1的平台114和轨道3的入口端33设计,不仅从未见於传统旋玩具,更可因此使移动体6以翻筋斗的新奇方式在轨道3上移动,并以衔接的方式将移动体6由高处送往低处;上述构造的设计对於玩具而言确实具有新奇、有趣的视感,因此本实用新型确为一新颖、有趣的玩具。
下面通过最隹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隹可行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较隹可行实施例爬升机构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较隹可行实施例爬升机构的作动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较隹可行实施例闸门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较隹可行实施例摆动机构和移动体的立体分解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较隹可行实施例移动体的滚动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较隹可行实施例的闸门开启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较隹可行实施例的俯视旋摆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较隹可行实施例的闸门关闭示意图。
为了方便说明,以下的实施例,相同的元件以相同的标号表示。
参阅
图1、2,本实施例的回旋玩具包含一基座1、一爬升机构2、一轨道3、一闸门4、一摆动机构5和数移动体6;其中基座1,具有一呈阶梯状的支架11,支架11是在两对应的外壳111间夹设一中央板112,在两外壳111顶面形成一个个等距设置的外靠面113,外壳111顶端并设置一平台114,平台114前缘垂直延伸一卡抵部115,外壳111底端形成一由两平行片体所构成的枢接部116,在中央板112侧面再突出两限制柱117;又位在支架11旁侧向外延伸一水平的延伸片12,此延伸片12远离支架11的底端藉一端柱13支撑,其顶端形成一架设部121,架设部121的高度介於枢接部116和平台114间,在架设部121和支架11间再向上突出一支点柱122,此支点柱122上突出一略往架设部121倾斜的插杆123。
配合图2、3,爬升机构2,组装在基座1的两外壳111间,其包含两片分别夹设在中央板112和两外壳111间的主爬升片21和副爬升片22,上述主、副爬升片21、22间藉对应的插座211和插销221相结合连动,两片体上均设有两对应且向斜上方倾斜的限位孔212、222,这些限位孔212、222分别和中央板12上的限位柱117对应,在主爬升片21底端形成一横向的长条状卡孔213,主、副爬升片21、22底端并设有阶梯状的内靠面20,为了驱动固接的主、副爬升片21、22作斜上方的爬升动作,在支架11内装设一受电池供电的马达箱23,马达箱23内可藉一马达传动若干齿轮(图中未示出)而传动一转轮24旋转,此转轮24上突出的偏心柱241并伸向主爬升片21的卡孔213内;当转轮24受马达箱23驱动旋转时,其偏心柱241由於卡设在主爬升片21的卡孔213内,且主、副爬升片21、22受到限位柱117和限位孔212、222限制,因此,这些主、副爬升片21、22只能朝斜上方位移;上述爬升机构2的构造为传统的机构,也非本案改良重点,在此不详述其作动情形。
配合
图1、4,轨道3,架设在基座1的枢接部116和架设部121间,其具有一条由架设部121往枢接部116方向向下倾斜延伸的轨道部31,轨道部31两侧分别向上延伸一侧壁32,两侧壁32一端形成一位在架设部121上方的入口端33,在入口端23前缘延伸出一挡片34。
闸门4,具有一固定在基座2平台114前缘的定位座41,以及分别藉一枢轴42枢设在定位座41上的一左闸片43和一右闸片44;其中,定位座41上具有一和平台114衔接且往下倾斜的延伸部411,在延伸部411两侧向上延伸两平行的挡壁412,这些挡壁412外侧分别突出一翼部413,每一翼部413外侧再分别延伸一可钩设在卡抵部115上的卡钩414,在两翼部413前方分别向下延伸一容装部415,而左、右闸片43、44就是分别藉一枢轴42组装在两容装部415上;其中,左闸片43具有一向上延伸的阻挡部431,以及一向右闸片44垂直延伸的受推部432,而右闸片44的构造大致相同於左闸片43,就是具有一向上延伸的阻挡部441和一受推部432,在受推部432中央前端更突出一卡缘443;在正常状态下,这些受推部432、442是架设在容装部415上,其对应的阻挡部431、441则平行靠抵在定位座41的两挡壁412外侧。
配合
图1、5,摆动机构5,包含一插设在插杆123上的摆杆51,摆杆51上具有一供插杆123插设的插孔511,以孔511为分界,在杆体上形成一配重端512和一摆动端513,其中,配重端512上设置的一容槽514内组装一配重52,在容槽514上并盖设一上盖53;而摆动端513上组装一承载座54,上述承载座54是藉一支轴541枢接在摆杆51的摆动端513上,在座体上形成一开口朝上的承载室542,上述承载室542具有一高度较低的前缘543以及一高度逐渐增高的後缘544,其下方突出一控制片545,此控制片545朝闸门4一侧为一推部546,其远离的另端为一摆靠部547;在设计上,倾斜插杆123的位置正好位在具有高度差的闸门4和轨道3的入口端33间。
移动体6,可受爬升机构2驱动在基座1上爬升,其具有一个由三个半壳对接而成的壳座61,壳座61上形成一中空且两端圆弧的圆柱状容室62,容室62内并组装一滚珠63,此壳座61上再突出两对应的扶手611,两扶手611可架设在爬升机构2的主、副爬升片21、22的内靠面20上,以接受其推升往斜上方爬升,并一步步的架设在基座1的两对应外靠面113上,上述扶手611也可因滚动而架设在轨道31的两侧壁32上。
参阅
图1、6,本实施例在使用时乃将移动体6置放在轨道3上,置放後由於移动体6内部设有滚珠63,而轨道6又由入口端33往枢接部116逐渐的下倾,因此,藉滚珠63往低处滚动的特性,可在滚珠63滚至壳座61移动方向的最前端时造成壳座61直立再向前翻滚,并使该移动体6在轨道3上以翻筋斗的方式移动,直到移动体6到达枢接部116处时,就可受到爬升机构2的驱动再次往平台114移位。
配合
图1、7,在正常状态下,本实施例的摆杆51由於配重端512较摆动端513重,因此摆杆51的配重端512会恒往下旋摆,而使得摆动端513带动承载座54往位在高处的平台114旋转,并往闸门4靠设,在靠设的同时,由於承载座54的推部546会往闸门4底端伸入并推抵左、右闸片43、44的受推部432、442,因此,左、右闸片43、44的阻挡部431、441会因底部被上推而往外偏摆,其外张的宽度大於移动体6的总宽度,此时右闸片44的卡缘443也会卡掣在承载座542的前缘543,也就是说,在承载座54靠向闸门4时,闸门4会自然呈现打开的状态。
参阅
图1、8,当移动体6受驱动到达平台114时,因闸门4上的延伸部411是往下倾斜,因此移动体6会因重心不稳滚入承载座54的承载室542内,此时就摆杆51而言,其摆动端513的重量和力臂的乘积大於配重端512的重量和力臂的乘积,因此摆动端513会以杆123为支点往较低的轨道3入口端33旋摆,当承载座54的摆靠部547靠向入口端33前缘设置的挡片34时,整个承载座54就会以支轴541为支点旋摆,并将移动体6倒向轨道3,使移动体3顺着往下逐渐倾斜的轨道部31作翻筋斗的动作。
配合图9,在承载座54旋离闸门4时,由於原本抵推左、右闸片43、44的控制片545已旋离,因此左、右闸片43、44会藉本身重量复位,并使两者的阻挡部431、441靠设在定位座41的挡壁412旁,此时两阻挡部431、441间的宽度由於小於移动体6上两扶手611的宽度,故可将移动体6阻挡在闸门4内,以避免承载座54在承载移动体6移动时,到达闸门4的另一移动体6由平台114往下坠落。
权利要求1.一种具翻筋斗动作的回旋玩具,包括可将移动体由枢接部往平台推送的爬升机构;其特征在於其还包括一基座,具有一支架,支架上具有位在下方的枢接部和一位在上方的平台,两者间具有高度差,在支架旁延伸一延伸片,延伸片远离支架一侧设有一高度介於平台和枢接部间的架设部,在延伸部上并设置一插杆;一轨道,倾斜架设在基座的枢接部和架设部间,其靠向架设部一侧形成一入口端,在入口端前缘延伸一挡片;一闸门,组装在基座的平台上,其具有两片可受控制而开启或关闭的闸片;一摆动机构,架设在基座的插杆上,其具有一插设在插杆上的摆杆,上述摆杆具有一供插杆插设的插孔,以插孔为分界,在杆体上形成一配重端和一摆动端,其中摆动端恒往闸门的方向偏摆并且组装一承载座,此承载座并以一支轴为支点旋摆,在承载座下方突出一可控制闸片启闭的控制片,控制片并可在碰到轨道的挡片时造成承载座倾斜;和一移动体,是在一壳座上形成一容室,在容室内组装一滚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具翻筋斗动作的回旋玩具,其特征在於轨道包含一供移动体滚动的轨道部和两向上延伸的侧壁,而移动体的壳座上突出两架设在侧壁上的扶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具翻筋斗动作的回旋玩具,其特征在於闸门是包含一钩设在基座平台前方的定位座,而两闸片分别藉一枢轴枢设在定位座上,该等闸片均具有一向上延伸的阻挡部,以及一垂直延伸并可受承载座的控制片控制的受推部;当承载座的控制片往定位座底端伸入时,可推抵两闸片以枢轴为支点偏摆,藉以打开阀门;而当承载座旋离闸门时,两闸门可藉本身重力复位并关闭闸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具翻筋斗动作的回旋玩具,其特征在於摆杆的配重端上设有一容槽,在容槽内组装一配重,其上并盖设一上盖。
5.如权利要求1所述具翻筋斗动作的回旋玩具,其特征在於承载座上具有一供移动体容身的承载室。
专利摘要一种具翻筋斗动作的回旋玩具,是在基座的支架内组装可驱动移动体爬升的爬升机构,支架的平台和枢接部间具有高度差,其旁侧延伸片上具有一高度介于两者间的架设部,在延伸片上组装一可将移动体由平台送往架设部的摆动机构,基座的枢接部和架设部间架设一轨道,于平台上组装一控制移动体进出的闸门,而移动体内部组装滚珠;当移动体爬升到平台上时,藉摆动机构将其载运到轨道入口端,并在轨道上翻筋斗以增进趣味性。
文档编号A63H15/00GK2323842SQ97231519
公开日1999年6月16日 申请日期1997年12月24日 优先权日1997年12月24日
发明者加藤雄二, 福村敏 申请人:大洋玩具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