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器材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629990阅读:555来源:国知局
运动器材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运动器材,尤其涉及一种能够锻炼四肢力量和灵活性的运动器材。
【背景技术】
[0002]目前中小学生的体质持续下降,主要原因是运动不足。造成运动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学校出于安全性的考虑,在体育课上往往不能开展一些大运动量的项目,造成学生无法得到足够的锻炼。此外,现有的单双杠等运动器材,使用起来不仅危险性较高,而且趣味性不强,学生在使用时往往积极性不高。此外,由于现有的运动器械的功能往往比较单一,因此难以适应不同的运动项目。另外,由于近几年全国范围内的雾霾现象比较严重,在室外开展体育运动也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响。因此,室内进行的体育课就成为必要的补充。
【实用新型内容】
[0003]基于以上原因,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在室内使用的安全性高、趣味性强、运动量也足够大的运动器材。为达到这个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4]一种运动器材,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三根立柱,位于多边形的顶点处;与立柱的数量相同的支撑杆,连接于相邻的两根立柱的上端,两端与两根相邻的立柱固定连接;与立柱的数量相同的踏板,连接于相邻的两根立柱的下端;握杆组,设置于支撑杆与立柱之间,两端连接于相邻的两根立柱上。
[0005]另外,本实用新型的运动器材,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立柱的数量为四根。
[0006]另外,本实用新型的运动器材,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立柱的下端开有踏板安装槽,踏板的两端具有矩形突出部,矩形突出部伸入踏板安装槽中,两块踏板交接处的矩形突出部相互拼接,共同卡在一个踏板安装槽中。
[0007]另外,本实用新型的运动器材,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立柱上具有支撑杆安装孔,支撑杆的两端具有安装端,安装端与支撑杆安装孔相配。
[0008]另外,本实用新型的运动器材,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踏板的中部下面设置有支撑腿。
[0009]另外,本实用新型的运动器材,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包括:顶架,顶架具有:四根支撑杆,支撑杆一端与立柱的顶端连接,另一端相互固定连接;弹力绳,一端与支撑杆连接;以及坐垫,与弹力绳的另一端相连接。
[0010]另外,本实用新型的运动器材,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支撑杆为L形。
[0011]另外,本实用新型的运动器材,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加固盘,连接于四根支撑杆的相互固定连接处。
[0012]另外,本实用新型的运动器材,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立柱的顶端具有安装槽,支撑杆一端安装在安装槽中,通过螺栓与安装槽的侧面固定连接。
[0013]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4]由于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两到三个使用者双手握在握杆上,双脚踏在踏板上进行追逐。由于使用者双手和双脚在追逐的过程中均需要用力,因此对手臂肩膀以及腿部均得到运动。同时在追逐过程中还需要前后张望,因此对使用者的颈部也能得到很好的运动。由于踏在踏板上进行追逐,因此速度不会很快,因此安全性得到了保证。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运动器材所围的内部地面上还可以垫有海绵垫,防止使用者掉落摔伤。
[0015]另外,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体积小,因此能够在室内使用。
[0016]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性高、趣味性强、运动量也足够大。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运动器材在实施例一中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运动器材在实施例一中的主视图;
[0019]图3是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图2中AA位置的剖面图;
[0022]图6是踏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7是运动器材在实施例二中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8是变形例一中的顶架支撑杆与立柱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0026]<实施例一 >
[002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运动器材在实施例一中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运动器材在实施例一中的主视图。
[0028]如图1和图2所示,运动器材具有立柱11,支撑杆12,握杆15,踏板13以及支撑腿14。立柱11的数量是四根,支撑杆12,握杆15,踏板13以及支撑腿14安装于两根立柱11之间,共同围成一个正方形。
[0029]立柱11的结构如图3所示,立柱11为长方体,立柱11上开有支撑杆安装孔111,六个握杆安装孔112以及踏板安装槽113。六个握杆安装孔112三个一组,位于立柱两个相接的面上。如图2所示,立柱的高度L2S 260cm,底面的长和宽均为12cm。支撑杆安装孔111和握杆安装孔112的直径均为4cm,两者匹配安装。如图2所示,两立柱之间的距离L1为 360cmo
[0030]支撑杆12的结构如图4所示,支撑杆12的两端具有直径略小的安装端121。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杆12的主体的直径为5cm,安装端121的直径为4cm。安装端121安装于安装孔111中。如图2所示,支撑杆到立柱顶端的距离L7S 12.5cm。
[0031]握杆15的结构与支撑杆12相同。如图2所示,握杆具有上中下三根。上中下三根握杆形成握杆组,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握杆组所包含的握杆数量也可以发生变化。中间一根握杆15到立柱11的底端的距离L3S 178.5cm,上下两根握杆15距离中间的握杆的距离L6均为16cm。为防止握杆转动,可从立柱的侧面与安装端相对应的位置钉入木螺钉进行固定,木螺钉的长度和粗细根据固定位置的厚度和所需固定强度进行选择。
[0032]如图5和图6所示,踏板13的厚度为4cm,宽度匕8为16厘米。如图2所示,踏板13到立柱11的底端的距离L4S 50cm。如图6所示,踏板13的两端具有矩形突出部131。图5是图2中AA位置的剖视图,踏板13与立柱11之间的安装关系如图5所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