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调节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10097679阅读:来源:国知局
往返次数或/和频率。通过活塞单元340在栗壳330内部的移动,可以改变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的体积,减小气压调节栗内空气的压力,实现从面罩吸取出空气,然后排出栗壳330外部,以达到为佩戴面罩100的人降低供氧量,锻炼并逐步提高肺活量的作用。
[0043]具体地,所述驱动单元350可以为手动驱动装置,也可以为电动驱动装置。当所述驱动单元350为手动驱动装置时,其实现结构可参见机械式打气筒的结构,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所述驱动单元350的具体实现结构。
[0044]当所述驱动单元350为电动驱动装置时,其一种实现方案可参见图3所示,包括电机351和丝杆352 ;所述丝杆352安装在所述栗壳330内部;所述电机351驱动所述丝杆352旋转运动;所述活塞单元340固定安装在所述丝杆352上;所述活塞单元340随所述丝杆352的旋转而在所述栗壳330内部来回移动。丝杆352纵向安装在栗壳330的内部,电机351驱动丝杆352旋转运动。并且,通过控制电机351可以控制丝杆352的转速,进一步控制活塞单元340的移动速度,从而可以产生不同的气压,以适应不同人体锻炼的需要。
[0045]所述活塞单元340包括滑块341和橡胶圈342。滑块341的形状与栗壳330的中空部分相一致,滑块341的中部有一凹槽,从剖面图看,滑块为“工”字型;并且,滑块与栗壳的内壁存在一定的间隙。橡胶圈342套接在滑块341的凹槽上,并且,橡胶圈342与栗壳330的中空部分相互匹配。由此,气压调节栗在进气时,通过滑块与栗壳的内壁之间的间隙,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的空气相互流通,而出气时,橡胶圈将滑块与栗壳的内壁之间的间隙密封,使得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的空气相互独立,不发生空气流通。进一步地,滑块341是安装在丝杆352上,滑块341和橡胶圈342随着丝杆352的转动在栗壳330的内部往返移动。
[0046]进一步,所述气压调节栗300的出气孔320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出气孔320均匀分布在所述气压调节栗300的栗壳330与所述导管200相对的一端位置处;所述气压调节栗300还包括一中心位置固定在所述栗壳330上但并未完全堵塞住出气孔320的橡胶垫360。橡胶垫360将外界环境的空气和第二空间内的空气分隔开来。
[0047]本实施例中,第二空间通过出气孔320与外界环境相通,即第二空间内的空气压力与外界空气压力相同;而导管200内的空气也与外界环境相通,即导管200内的空气压力与外界空气压力相同。
[0048]气压调节栗300在工作时:
[0049]当滑块341和橡胶圈342在驱动单元350的作用下朝向进气孔310运动时,第二空间的体积逐渐变大,也就是说,第二空间内的空气压力逐渐变小;由于第一空间通过进气孔310与导管200相通,所以第一空间的空气压力与外界空气压力相同,此时第一空间的空气压力大于第二空间的空气压力,因此橡胶圈342与栗壳330的内壁之间出现了间隙(滑块与栗壳内壁的间隙造成),第一空间的空气通过该间隙向第二空间流动;并且,由于第二空间内的空气压力小于外界空气压力,所以橡胶垫360与栗壳330完全闭合,第二空间内的空气和外界环境的空气不发生空气流动。
[0050]当滑块341和橡胶圈342朝向出气孔320运动时,第二空间的体积逐渐变小,也就是说,第二空间内的空气压力逐渐变大;此时,第二空间的空气压力远远大于外界环境的空气压力,橡胶垫360除了与栗壳330相固定的位置外被全部打开,第二空间的空气通过出气孔320传输至外界环境中;而虽然第二空间的空气压力也大于第一空间的空气压力,但是橡胶圈342会将滑块341与栗壳330的内壁之间的间隙密封,使得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之间不发生空气流动。
[0051]此外,参见图2所示,所述气压调节器还包括与所述驱动单元350相连的气压设置模块370 ;所述气压设置模块370用于设置该气压调节器的供气气压,例如,逐渐降低气压指数,可以实现长期有规律地高海拔训练。
[0052]此外,为了突出本实用新型的创新部分,本实施例中并没有将与解决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技术问题关系不太密切的单元引入,但这并不表明本实施例中不存在其它的单
J L.ο
[0053]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0054]本实用新型可以自行设置高海拔训练环境的各项参数,还可以根据不同训练需求的人员进行灵活调整,能够模拟真实的高海拔空气环境,可以严格控制训练要求的标准,实现有规律地、逐步提高的训练要求。
[005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0056]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主权项】
1.一种气压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压调节器包括: 面罩; 气压调节栗,通过导管与所述面罩密封连通在一起;所述气压调节栗设置有进气孔和出气孔;所述进气孔位于所述气压调节栗与所述导管的连通位置处;所述气压调节栗对处于自身内的空气进行减压处理,使得所述面罩和所述导管内的空气通过所述进气孔被吸入所述气压调节栗,并通过所述出气孔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压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压调节栗包括栗壳、活塞单元和驱动单元; 所述栗壳是中空的柱体;所述出气孔和所述进气孔分别设置于所述栗壳的两端; 所述驱动单元驱动所述活塞单元单向行走的距离及往返次数和频率; 所述活塞单元位于所述栗壳内,且所述活塞单元将中空的栗壳分为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所述活塞单元与所述驱动单元连接;在所述驱动单元的带动下,所述活塞单元在所述栗壳内部往返移动,从而改变所述第一空间和所述第二空间的体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压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为手动驱动装置或电动驱动装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压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和丝杆;所述丝杆安装在所述栗壳内部;所述电机驱动所述丝杆旋转运动;所述活塞单元固定安装在所述丝杆装置上;所述活塞单元随所述丝杆的旋转而在所述栗壳内部来回移动。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压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压调节器还包括与所述驱动单元相连的气压设置模块。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压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压调节栗的出气孔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出气孔均匀分布在所述气压调节栗的栗壳与所述导管相对的一端位置处;所述气压调节栗还包括一中心位置固定在所述栗壳上但并未完全堵塞住出气孔的橡胶垫。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压调节器,所述气压调节器包括:面罩;气压调节泵,通过导管与所述面罩密封连通在一起;所述气压调节泵设置有进气孔和出气孔;所述进气孔位于所述气压调节泵与所述导管的连通位置处,所述气压调节泵对处于自身内的空气进行减压处理,使得所述面罩和所述导管内的空气通过所述进气孔被吸入所述气压调节泵,并通过所述出气孔排出。本实用新型可以自行设置高海拔训练环境的各项参数,还可以根据不同训练需求的人员进行灵活调整,能够模拟真实的高海拔空气环境,可以严格控制训练要求的标准,实现有规律地、逐步提高的训练要求。
【IPC分类】A63B23/18
【公开号】CN205007514
【申请号】CN201520758915
【发明人】宁德军, 谭小军, 姜淑峰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公开日】2016年2月3日
【申请日】2015年9月28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