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刨木工机的材料输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9057阅读:12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四面刨木工机的材料输送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四面刨木工机的材料输送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能有效的降低制造成本和降低使用时的摩擦力,且能提升组装速度,刨削品质及操作人员安全性的四面刨木工机的材料输送结构。
四面刨木工机是一种将条状木材四面刨平,作为建筑备料使用的机器(如图5、图6所示),其主要是在木工机送料床台10的左、右侧设置有一上切削刀轮30和一下切削刀轮90及在中间位置设置有左、右切削刀轮60、50以形成材料输送结构,以使木料1在刨削同时延着送料床台10,以一定方向前进。该送料床台10主要由送料平板14和止档缘12所组成。一开始木料1送到下切削刀轮90时下切削刀轮90将木料1的下平面刨平,再经右切削刀轮50、左切削刀轮60将木料1的左右两侧刨平,最后经上切削刀轮30将上平面刨平。木料1的输送动力来自于上压轮70和下压轮71转动时所产生的推力,使木料得以向前推送。上压轮70和下压轮80均设置在切削轮的相对一侧,以抵消切削轮在切削时所产生的振动。但这种送料床台10并没有设置沿送料方向的定位卡合,其送料床台10与木料1的配合如


图10所示,其切削刀轮如
图11所示,切削的木料易产生左右偏现象(如
图15所示),产生切削痕足迹不一致或刨削不平整等不利于后续加工的情况,甚至发生材料飞出射伤操作人员的危险,于是本发明人设计出在送材料床台10上设置数个定位沟11的材料输送结构,如图3、4及
图12所示。该材料输送结构在送料床台10的送料平板14上被铣削研磨出数个与止档缘12平行的定位沟11,并于第一下切削刀轮上与送料平板14的定位沟11相对处设置数个凹槽21(如
图12、
图13、
图14所示)。当木料1经第一下切削刀轮20切削后,该木料亦产生数个与凹沟相对应的凸块91,通过上压轮70将木料1继续输送时,木料上的凸块91容置于送料平板14的定位沟11内(如
图12所示),并且作相对滑移动作,可确保木料1在送料平板14上直线送料,避免左右偏移而产生滑出的情况而出现的危险和不好的刨纹,此时木料1的下平面的凸块91必须再经第二下切削轮将其刨除以使木料1平整,但此种材料输送结构也有其不理想的地方,如1、在送料平板14上设置数个定位沟11,其数量多,因此在制造时会造成累计公差的情况,而无法达到精密的要求。相对的第一切削刀轮20上的数个凹槽21,在设置时地会因加工上的因素产生累计公差,如此将导致木料1的凸块91与定位沟11配合时会产生卡滞现象,必须以较大力推送而产生传动力的浪费。为改善这个累计公差所产生的问题必需将定位沟11加宽,以容置经第一切削轮20刨削所产生的凸块91,此时木料凸块91与定位沟11间隙会过大,因此会相应产生左右偏移晃动的情况,所以数量多的定位沟11与木料1的凸块91无法达最适当的配合。
2、(如
图13所示)第一切削刀轮20必须加工研磨成数个与定位沟11相对的环状凹槽21,因此第一切削刀轮20的加工成本较高,且会产生累计公差而影响精度。第一切削刀轮20也有另一种制造方式(如
图14所示),是以数个切削刀片25和数个间隔环22组合而成,但其组装颇为费时,且也不能避免累计公差的产生。
3、木料1在滑移时因其凸块91容置于定位沟11内,使得凸块上的三个面均产生摩擦阻力f(如
图12所示),这样第一下切削刀轮20上的凹槽愈多,将使凸块91与定位沟11之间所产生的摩擦力增大,而产生动力浪费,甚至将危及传动皮带轮的寿命。
现在鉴于上述四面刨木工机的材料输送结构仍有不尽理想之处,本申请发明人累积多年产销经验积极研究开发,经长期试运作终于得到能改善现有技术的缺点的四面刨木工机材料输送结构。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低摩擦阻力的四面刨木工机的材料输送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在于降低第一切削刀轮的制造成本并减少组装工时。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能达到降低累计公差的产生,达到凸块与容置槽配合精密,以完成良好刨削品质,排除振刀或不良好刀纹的产生,更能提升操作者的安全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四面刨木工机的材料输送结构,其主要包括第一下切削刀轮、一组左、右切削刀轮、上切削轮及第二下切削刀轮,和由送料平板和止档缘所组成的送料床台,其改进在于送料床台上在第一下切削刀轮和第二下切削刀轮之间设置有一个与止档缘平行的定位沟,且第一下切削刀轮与定位沟相对位置处设有一个与定位沟等宽的凹槽。
有利的是,该定位沟是由研磨而成。
该第一下切削刀轮的凹槽可以是一体设置而成。
该第一下切削刀轮的凹槽也可以是由间隔环夹置于两切削刀片中而成。
基于上述内容,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采用单个定位沟和单个凸块的设计,能有效降低其摩擦力的产生。
另外,在第一切削刀轮靠近止档缘端与定位沟相对位置处研磨一环状凹槽,与现有技术相比降低许多制造成本。另一制造方式在切削轮轴上套设长切削刀片和短切削刀片,两者之间还设有一间隔环,使之形成一凹槽状,其组装较简便,能有效节省装配时间,进而缩短制造工时。
最后,本实用新型能够降低累计公差,使凸块与容置槽配合精密,从而完成良好刨削品质,排除振刀或不良好刀纹的产生,并提升操作者的安全性。
为能进一步更详细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和其它目的,现附以图示详细说明如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前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上视图。
图3为另一现有技术的前视图。
图4为另一现有技术的上视图。
图5为现有技术的前视图。
图6为现有技术的上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送料床台断面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下切削刀轮的剖面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下切削刀轮的另一剖面图。
图10为现有技术送料床台的断面图。
图11为现有技术下切削刀轮的剖面图。
图12为另一现有技术送料床台的断面图。
图13、14为另一现有技术第一切削轮的剖面图。
图15为现有技术送料时木料左右偏移、晃动的示意图。
请参阅
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四面刨木工机材料输送结构主要是在送料床台10的送料平板14的上平面靠近止档缘12位置处铣削研磨一与止档缘12平行的定位沟11,该定位沟11的两端延伸至第一下切削轮20和第二下切削刀轮40处,在第一下切削刀轮20上靠近止档缘的一端与定位沟11相对位置处研磨一环状凹槽21(如图8所示)。第一下切削刀轮20也可制成分离式,是在切削轮轴上套设一长切削片23和短切削刀片24,并于两者之间设一间隔环22(如图9所示),使间隔环22表面与长切削刀片23和短切削刀片24形成一凹沟状,当第一下切削刀轮20切削木料1的下平面时,木料1的下平面两侧平面被切削刀片切削成一较低平面,因第一下切削刀轮20的环状凹槽21不具切削力,所以木料1于该处形成一凸块91,该凸块91容置于送料床台10的凹沟11内(如图7所示),迫使木料1只能作相对前后滑移动作,能有效的避免木料1在刨削时产生左、右偏移的情形。
因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下切削刀轮20不具有多个凹槽21,故制作容易,不会产生累计公差,相对的送料床台上的定位沟11的宽度便能与第一切削刀轮20的凹槽同尺寸,无需设计过大的公差配合容置,甚至定位沟11的表面可以精密研磨配置,达到更好光滑面,进而达到制造成本低、组装快速、摩擦阻力小减少输送动力所耗损的能量,更能提升刨削品质,使木料不会因振刀产生振纹或不雅的刀纹,更能兼顾操作人员的安全,不让木料晃、偏摆和伤及人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四面刨木工机材料输送结构,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及实用性和进步性,符合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规定,现依法提出申请,请予批准。
权利要求1.一种四面刨木工机的材料输送结构,主要包括第一下切削刀轮、一组左、右切削刀轮、上切削轮及第二下切削刀轮,和由送料平板和止档缘所组成的送料床台,其特征在于送料床台上在第一下切削刀轮和第二下切削刀轮之间设置有一个与止档缘平行的定位沟,且第一下切削刀轮与定位沟相对位置处设有一个与定位沟等宽的凹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定位沟是由研磨而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下切削刀轮的凹槽是一体设置而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下切削刀轮的凹槽是由间隔环夹置于两切削刀片中而成。
专利摘要一种低摩擦阻力的四面刨木工机的材料输送结构。主要是在送料平板上靠近止档缘位置处设有一个与止档缘平行的定位沟,并在第一下切削刀轮的相对位置处设有一个等宽度的凹槽,使木料在切削时在木料的下平面产生凸块,凸块容置于定位沟内作直线滑移,采用单个定位沟和单个凸块的设计,能有效减小摩擦力,降低第一切削刀轮的制造成本并减少组装工时,以及减少累计公差,以完成良好刨削品质,排除振刀或不良好刀纹的产生,提升安全性。
文档编号B27C1/08GK2405728SQ0020076
公开日2000年11月15日 申请日期2000年1月24日 优先权日2000年1月24日
发明者张聪敏 申请人:张聪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