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7832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动力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力工具,尤其是一种具有排屑阀的手持式电创。
背景技术
手持式电刨广泛应用于木器加工领域。传统的手持式电刨具有壳体,在该壳体中,支撑一个由电机驱动的可旋 转的刨刀以及一个与电机连接的风扇,在壳体上靠近刨刀的上方成型有排屑 管,排屑管具有两个管口, 一个管口设置为进风口,另一个管口设置为排屑 口,排屑管靠近刨刀的管壁上设置有进屑口 。风扇旋转产生的气流自排屑管 的进风口进入,将自进屑口进入排屑管的碎屑从排屑口排出。由于排屑管一 体成型在壳体上,所以只能将碎屑自电刨的左侧或者右側排出。美国公告专利第5,383,275号揭示了 一种手持式电刨,该电則具有壳体, 收容在壳体内的电机,由电机驱动的削刀,连接在电机上的风扇,设置在壳 体内的与风扇相连的两个出气口,设置在壳体内的出屑口,设置在壳体内位 于刨刀上方的管状的排屑阀,在排屑阀内部纵向斜向延伸有一换向板,该换 向板将排屑阀分割成两个相对密封的腔体,在换向板两侧的排屑阀的管壁上 沿纵向轴线对称设置有矩形的开口 ,该开口的一边靠近换向板与排屑阀的连 接端。其中排屑方向可通过排屑阀绕其轴线旋转来有选择地从电刨的 一侧转 换到另 一 侧。上述手持式电刨的出气口靠近换向板与排屑岡的连接端,风扇旋转产生 的气流通过出气口沿垂直于排屑阀轴线的方向进入排屑阀的 一 个腔体,刨刀两股气流的 一 部分在腔体的端部相互抵消,端部的碎屑不能被完全排出,因 而排屑效率比较低,电刨在工作过程中很容易堵屑。发明内容为克服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屑效率高的动力 工具。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动力工具,具有壳体, 设置在壳体内的动力源,由动力源驱动的工作头,与该动力源连接的风扇,设置在壳体上的管状的排屑阀,排屑阀内设置有换向板,在掩向板两侧的排 屑阀的管壁上设有进气口以及进屑口 ,风扇旋转产生的气流自所述进气口进 入排屑阀,工作头工作时产生的碎屑由进屑口进入排屑阀,所迷换向板靠近 所述进气口处设置有分流板,所述分流板将进入排屑阀的气流分成至少两股。 其中,所述分流板与所述换向板一体成型;所述分流板与所述换向板组 合设置;所述分流板平面与所述换向板平面垂直;所述分流板与排屑阀的纵 向轴线平行;所述分流板与排屑阀的纵向轴线呈角度设置;所述分流板为曲 面;所述换向板为曲面;所述分流板平面与换向板平面倾斜相交;所述分流 板沿排屑阀径向延伸至与排屑阀的外壁平齐;所述分流板的长度为进屑口长 度的1/10至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分流板将进入排屑阀的气流分 成至少两股, 一股气流用于将进入排屑阀的碎屑变向,另 一股气流用于吹屑, 因而碎屑在排屑阀内不会积聚,排屑彻底,排屑效率高,动力工具在工作过 程中不容易堵屑。


本发明动力工具为手持式电刨,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 行具体的阐述。图1是本发明手持式电刨的局部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手持式电刨的剖视图;图3是本发明手持式电刨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排屑阀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手持式电刨第 一较佳实施例中排屑阀的立体图; 图5是图4排屑阀沿纵向轴线X旋转180°后的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手持式电刨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此时,排屑方向为 左排屑;图7是本发明手持式电刨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此时,排屑方向为 右排屑;图8是本发明手持式电刨第二较佳实施例中排屑阀的侧视图; 图9是图8沿A-A方向的剖视图;图10是本发明手持式电刨第三较佳实施例中排屑阀的侧视图; 图11是本发明手持式电刨第四较佳实施例排屑阀的侧视图; 图12是图11沿B-B方向的剖视图。其中l,壳体 5,风扇2,主手柄6,第 一收容腔 IO,出屑管道 14,排屑阀3,动力源 ^7,副手柄 { ll,出屑口 15,15',换向板19,第二腔体 25,第一进气口 30,30",第 一分流板4,刨刀8,底板n,第二连接端21,第二排屑口 27,第 一进屑口9,第二收容腔 13,出气口18,第 一腔体 22,管壁12,出气管道 16,第 一连接端 20,第 一排屑口 26,第二进气口28,第二进屑口31,31,,第二分流板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l、图2所示, 一种手持式电创,具有壳体l,固定配接在壳体l 上的主手柄2,收容在壳体1内的动力源3,连接在动力源3上的风扇5,由 动力源3驱动的刨刀4,该刨刀4与动力源3平行设置。壳体1具有一个圆柱形的横向延伸的第一收容腔6,刨刀4设置于该第 一收容腔6中。在靠近壳体1的前部设置有可调节的副手柄7,副手柄7用 于调节底板8的高度从而调节电刨切削的深度。壳体1位于第一收容腔6的上方设置有横向延伸的管状的第二收容腔9。 在第 一收容腔6与第二收容腔9之间连接有出屑管道10,出屑管道10具有 通向第二收容腔9的出屑口 11。刨刀4旋转产生的气流以及碎屑自出屑口 11进入到第二收容腔9。壳体1内设置有出气管道12,该出气管道12具有通向第二收容腔9的 出气口 13,出气管道12的 一端连接有风扇5。风扇5旋转产生的气流流经 出气管道12并自出气口 13进入第二收容腔9。管状的排屑阀14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二收容腔9中。参见图3所示,在排屑阀14内部斜向设置有换向板15,换向板15的两 端向排屑管14的管壁22弯曲,并与管壁22密封连接,形成第一连接端16 以及第二连接端17。换向板15将排屑阀14分割成相对密封的第一腔体18 以及第二腔体19,排屑阀14在第 一腔体18的端部设置有第 一排屑口 20,在 第二腔体19的端部设置有第二排屑口 21。进一步参见图4,图5所示,在换向板15两侧的排屑阀14的管壁22上沿纵向轴线X反向对称设置有矩形的第一进气口 25、第二进气口 26,第一 进气口 25靠近第一连接端16,第二进气口 26靠近第二连接端17。在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第一进气口 25,第二进气口 26的长度分别为出气口 13长度的1/3。在换向板15两侧的排屑阀14的管壁22上沿纵向轴线X对称设置有矩 形的第一进屑口 27、第二进屑口 28,第一进屑口 27靠近第一连接端16,第 二进屑口 28靠近第二连接端17。参见图3至图7所示,换向板15上靠近第一进气口 25处设置有第一分流板30,靠近第二进气口 26处设置有第二分流板31 ,第 一 分流板30以及第 二分流板31相对于排屑阀14的纵向轴线X反向对称设置。在本发明第 一较佳实施例中,分流板30, 31与换向^反15 —体成型设置。第 一 分流板30所在的平面、第二分流板31所在的平面分别与换向板15 所在的平面垂直设置。第 一分流板30、第二分流板3分別与排屑阀14的纵向轴线X平行设置。 分流板30、 31分别沿排屑阀14的径向延伸至与排屑阀14的外壁22平齐。 分流^反30, 31为梯形。根据本发明创作构思,第一分流板30、第二分流板31也可以分别与排 屑阀14的纵向轴线X成角度设置。分流板30、 31与换向板15的连接方式 也可以是组合设置,譬如插接或粘连。第一分流板30、第二分流板31的长度分别为第 一进屑口 27,第二进屑 口 28长度的1/10至1/2。第一分流板30、第二分流板31分别将自第一进气口 25,第二进气口 26 进入排屑阀14的气流分成至少两股。在本发明第 一较佳实施例中,第一分流板30,第二分流板31分别将自 第一进气口 25,第二进气口 26进入排屑阀14的气流a分成两股,气流a、 ai'分别将进入腔体18靠近第一连接端16的端部,进入腔体19靠近第二连 接端17的端部的碎屑d、 d'改变方向,气流a2、 a2,分别将碎屑d、 d,自排屑 口 20, 21吹出排屑阀14。参见图6所示,此时,出屑口 13的左边部分被排屑阀14的管壁22封 闭,由风扇5旋转产生的气流a流经出气管道12并自出气口 13的右端进入设置在排屑阀14的第一进气口 25,第一分流板30将气流a分成两股, 一股 气流ai将自进屑口 27进入排屑阀14的碎屑d变向,另 一股气流a2将碎屑d 自排屑阀14的第 一排屑口 20排出。将排屑阀14自图6所示位置旋转180度,使得出气口 13的右边部分被 排屑阀14的管壁22封闭,参见图7所示,此时,由风扇5旋转产生的气流 a流经出气管道12并自出气口 13的左端进入设置在排屑阀14上的第二进气 口 26,固定在换向板15上的第二分流板31将气流a分成两股, 一 股气流ai, 将自进屑口 28进入排屑阀14的碎屑d,变向,另一股气流a2,将碎屑d,自排 屑阀14的第二排屑口 21排出。参见图8,图9所示,在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中,换向板15,为曲面。 第一分流板(图中未示)、第二分流板31分别与换向板15,所在的面垂直设 置。第一分流板(图中未示)、第二分流板31分别与排屑阀14的纵向轴线X 平行设置。第一分流板(图中未示)、第二分流板31与换向板15,一体成型 设置。根据本发明创作构思,第 一 分流板(图中未示)、第二分流板31也可以 分别与换向板15,所在的面成角度设置。第一分流板(图中未示)、第二分流 板31也可以分别与排屑阀14的纵向轴线X成角度设置。第一分流板(图中 未示)、第二分流板31与换向板15,的连接方式也可以是组合设置,譬如插 接或粘连。参见图10所示,在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中,第 一分流板(图中未示)、 第二分流板31,为曲面。第一分流板(图中未示)、第二分流板31,分别与换 向板15所在的面垂直设置。第一分流板(图中未示)、第二分流板31,分别 与排屑阀14的纵向轴线X成角度设置。第一分流板(图中未示)、第二分流 板31'与换向板1 5 —体成型设置。根据本发明创作构思,第 一 分流板(图中未示)、第二分流板3 l,也可以 分别与换向板15所在的面成角度设置。第一分流板(图中未示)、第二分流 板3 l,也可以分别与排屑阀14的纵向轴线X平行设置。第 一 分流板(图中未 示)、第二分流板31,的连接方式也可以是组合设置,譬如插接或粘连。参见图ll,图12所示,在本发明第四较佳实施例中,第一分流板30"、 第二分流板(图中未示)分别与换向板15所在的面成角度设置,第一分流板30"、第二分流板(图中未示)分别与排屑阀14的纵向轴线X平行设置。第 一分流板30"、 第二分流板(图中未示)与换向板15组合设置。根据本发明创作构思,第 一 分流板30"、第二分流板(图中未示)可以 分别与排屑阀14的纵向轴线X成角度设置。第 一分流板30"、 第二分流板 (图中未示)与换向板15的连接方式也可以是一体成型。根据本发明的构思,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想到将设置在壳体内的出气 管道设置为两个与风扇连接的管道,并具有两个出气口,将较佳实施例中的 进气口与进屑口设置成一个矩形的开口,该开口对应于壳体的出气口处为进 气口,该开口对应于壳体的出屑口处为进屑口,在换向板靠近所述进气口处 设置有分流板,分流板将进入排屑阀的气流分成至少两股。总之,本发明不局限于所举的具体实施例结构,基于本发明构思的结构 均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动力工具,具有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动力源,由动力源驱动的工作头,与该动力源连接的风扇,设置在壳体上的管状的排屑阀,排屑阀内设置有换向板,在换向板两侧的排屑阀的管壁上设有进气口以及进屑口,风扇旋转产生的气流自所述进气口进入排屑阀,工作头工作时产生的碎屑由进屑口进入排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板靠近所述进气口处设置有分流板,所述分流板将进入排屑阀的气流分成至少两股。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板与所述换向板 一体成型。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板与所述换向板 组合设置。
4、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板平面与所 述换向板平面垂直。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板与排屑阀的纵 向轴线平行。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板与排屑阀的纵 向轴线呈角度设置。
7、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々反为曲面。
8、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板为曲面。
9、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板平面与换 向板平面倾斜相交。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板沿排屑阀径 向延伸至与排屑阀的外壁平齐。
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板的长度为进 屑口长度的1/10至1/2。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力工具,具有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动力源,与该动力源连接的风扇,设置在壳体上的管状的排屑阀,排屑阀内设置有换向板,在换向板两侧的排屑阀管壁上设有进气口,风扇旋转产生的气流自进气口进入排屑阀,换向板靠近进气口处设置有分流板,分流板将进入排屑阀的气流分成至少两股,一股气流用于将进入排屑阀的碎屑变向,另一股气流用于吹屑,因而碎屑在排屑阀内不会积聚,排屑彻底,排屑效率高,动力工具在工作过程中不容易堵屑。
文档编号B27C1/00GK101332599SQ20071002396
公开日2008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30日
发明者胡方坤 申请人: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