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27161阅读:423来源:国知局
动力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力工具,尤其一种手柄可相对机壳移动的动力工具。
【背景技术】
[0002]常用的动力工具中包括输出端输出旋转运动的动力工具,如电钻、螺丝批等;以及输出端输出往复运动的动力工具,如往复锯、曲线锯等。
[0003]现有的动力工具通常只能使输出端输出一种运动,如电钻仅能输出旋转运动;往复锯仅能输出往复运动;但是,操作者在完成某项工作,如装修房屋时,往往需要用到多种不同的动力工具,单独购买这些不同的动力工具会加重消费者的负担。
[0004]为此,现有技术中出现了不同的动力工具转接器以扩展动力工具的使用范围,如为电钻提供的往复转接器,该转换器不需要马达,仅需包含一套往复机构即可,该转接器的输入端与电钻的钻头相连,往复机构将钻头输入的旋转运动转换为输出端输出的往复运动,从而消费者仅需购买一个电钻和一个较低价格的往复转接器即相当于购买了一个电钻和一个往复锯,这减轻消费者的负担。
[0005]这种动力工具加转接器的组合,虽然降低了成本从而减轻了消费者的负担,但由于转换器由动力工具的输出端驱动,转换器的输出端距离动力工具的马达较远,且操作者很难同时掌控动力工具和转换器,因此这种组合的转接器的输出往往不太稳定。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人于2013年2月6日向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了申请号为201310047997.1的发明专利申请,该专利申请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动力工具,该动力工具包括壳体、收容于壳体内的马达、由马达通过传动机构驱动的输出杆,传动机构包括运动变换机构,运动变换机构可操作的驱动输出杆处于输出往复运动的第一运动模式和输出旋转运动的第二运动模式。由于该动力工具的输出杆可输出旋转和往复两种运动模式,从而大大拓宽了动力工具的使用范围,而且该动力工具是由马达通过一套传动机构实现同一个输出杆输出旋转和往复两种运动模式,从而输出杆可输出稳定的旋转或往复运动,方便操作。
[0007]该动力工具的壳体包括收容马达的机壳和与机壳成角度设置的手柄,手柄与壳体一体设置,手柄相对机壳固定,结构简单,但没有考虑动力工具不同工况下对手柄位置的不同需求,使用不便,例如,在工作空间较狭小的工况下,动力工具需要手柄远离输出杆,以避免手柄影响输出杆朝向工件进给;在工件十分坚硬的工况下,动力工具需要手柄靠近输出杆,以便操作者为输出杆的进给提供更大的作用力以顺利加工工件。因此,上述新型的动力工具不能满足不同工况下对手柄位置的不同需求,对工件的加工不够方便。除了上述新的动力工具外,其它手柄相对机壳固定的动力工具也有相同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8]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方便使用的动力工具,该动力工具的手柄可相对机壳滑动,以满足不同工况对手柄位置的不同需求。
[0009]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0010]—种动力工具,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用于收容马达的机壳和与所述机壳连接的手柄,所述马达的输出轴通过传动机构驱动输出杆运动,所述输出轴具有轴线,所述手柄和所述机壳沿所述轴线的延伸方向滑动配接,所述手柄上设有控制件,所述控制件和所述马达通过导线电连接,所述壳体上设有卷线装置,所述卷线装置沿收紧导线的收线方向张紧所述导线。
[0011]优选的,所述卷线装置包括与所述壳体转动配接用于供所述导线缠绕在其上的绕线柱、对所述绕线柱施力使所述绕线柱具有沿所述收线方向运动的趋势的偏压件。
[0012]优选的,所述绕线柱的转动中心线垂直于所述轴线。
[0013]优选的,所述绕线柱的至少一个端部轴向延伸有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壳体转动配接使所述绕线柱与所述壳体转动配接。
[0014]优选的,所述绕线柱具有中空部且所述绕线柱的壁部设有通孔,所述导线从所述中空部穿过所述通孔并缠绕在所述绕线柱的外表面上。
[0015]优选的,所述卷线装置还包括分别从所述绕线柱的两端部横向延伸的盖板。
[0016]优选的,所述机壳包括上半壳及与手柄相连的下半壳,所述卷线装置设置在所述下半壳中。
[0017]优选的,所述导线为两股,所述卷线装置包括分别张紧其中一股导线的第一卷线装置和第二卷线装置。
[0018]优选的,所述第一卷线装置和所述第二卷线装置的转动中心线重合。
[0019]优选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运动变换机构,所述运动变换机构可操作的驱动所述输出杆处于输出往复运动的第一运动模式和输出旋转运动的第二运动模式。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手柄与机壳滑动配接,手柄可相对机壳移动到不同的位置,从而满足不同工况对手柄位置的不同需求,使用方便。同时,机壳中的马达和手柄中的控制件通过导线连接,成本低廉。再者,壳体中设有沿收线方向张紧导线的卷线装置,可有效规整导线,防止导线杂乱无章影响手柄相对机壳滑动。
【附图说明】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22]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动力工具的局部剖视图,此时,手柄相对机壳位于第一位置;
[0023]图2是图1所不的动力工具的另一局部剖视图,此时,手柄相对机壳位于第二位置;
[0024]图3是图1所示动力工具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25]图4是图1所示的动力工具沿B-B方向的剖视图,此时,位置保持机构的锁定件位于锁定位置;
[0026]图5是图1所示的动力工具沿B-B方向的剖视图,此时,位置保持机构的锁定件位于释放位置。
[0027]其中,
[0028]100动力工具34导线50锁定件
[0029]20壳体36卷线装置52弹性件
[0030]22马达38绕线柱54锁定部
[0031]24机壳40偏压件56定位孔
[0032]26手柄42转轴58横向孔
[0033]28输出杆44盖板60操作钮
[0034]30夹头46电极片
[0035]32控制件48位置保持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36]请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方式的动力工具100包括壳体20,壳体20包括用于收容马达22的机壳24、与机壳24连接的手柄26,马达22的输出轴通过传动机构驱动输出杆28运动。输出杆28上固定连接有可安装工作头(未示出)的夹头30。动力工具100使用时,马达22通过传动机构、输出杆28、夹头30驱动工作头运动从而加工工件。
[0037]马达22输出轴具有轴线X-X,输出杆28具有中心线,本实施例中,马达22输出轴的轴线X-X和输出杆28的中心线重合,从而动力工具100结构紧凑。
[0038]手柄26和机壳24沿马达22输出轴的轴线X_X延伸方向滑动配接。从而满足不同工况下对动力工具手柄握持的不同需求,方便操作者使用。例如,如图1所示,手柄26相对机壳24移动到与机壳24远离输出杆28的一端对齐的第一位置,此时,手柄26远离输出杆26,在空间狭窄的地方可避免手柄26影响输出杆28朝向工件进给;如图2所示,手柄26相对机壳24移动到与机壳24靠近输出杆28的一端对齐的第二位置,此时,手柄26靠近输出杆28,以便操作者握住手柄26为输出杆28的进给提供更大的作用力以顺利加工工件。当然,除了上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外,手柄26可相对机壳24移动到其它位置如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任意中间位置,以满足不同工况、不同操作者的不同习惯,大大的方便动力工具的使用。本实施例中,手柄26与机壳24成角度设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手柄与机壳同向延伸亦可。凡采用与本实施例类似的技术方案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0039]手柄26上设有控制件32,控制件32和马达22通过导线34电连接,导线34电连接可使动力工具100成本低廉。为合理布置导线34,手柄26和机壳24相对滑动的部分设置有开孔35,导线34穿过开孔35连接控制件32和马达22。本实施例中,控制件32为开关,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除了开关外,控制件32为其它部件,如PCB控制板等亦可。
[0040]请结合图1和图3,壳体20上设有卷线装置36,卷线装置36沿收紧导线34的收线方向张紧导线34。在手柄相对机壳滑动过程中,导线始终被微微张紧,防止导线影响手柄相对机壳滑动、或者防止导线被挤压而折断等等,从而有效规整导线并提高导线使用寿命。
[0041]卷线装置36包括与壳体20转动配接用于供导线34缠绕在其上的绕线柱38、对绕线柱38施力使绕线柱38具有沿收线方向运动的趋势的偏压件40。
[0042]本实施例中,绕线柱的转动中心线垂直于马达输出轴的轴线X-X,绕线柱38转动实现收线或放线,占用空间小,可以减小动力工具的体积,方便使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除了转动以收线或放线外,绕线柱亦可采用其它运动方式如平移而收线或放线亦可。凡采用与本实施例类似的技术方案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0043]本实施例中,偏压件40为扭簧,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除了扭簧外,其它能对绕线柱沿收紧的方向施力的偏压件亦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