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0644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切割机的制作方法
切割机
技术领 域本申请要求日本发明专利申请第2010-93849号和第2010-105037号的优先权,本说明书参照并援引上述申请的所有内容。本发明涉及一种台式切割机,通过其可收集因切割加工而产生的切屑。
背景技术
台式切割机(圆盘锯)具有工作台与切割机机身,该工作台用于安放被切割材,上述切割机机身支承在上述工作台后部并可以经机身支承部上下摆动。切割机机身具有以电机为驱动动力源而转动的圆形转动刀具。转动刀具的上部一侧被锯片罩覆盖。转动刀具的下部一侧被活动罩覆盖。该活动罩与切割机机身的上下动作联动而开合。下移切割机机身时,活动罩与该下移动作联动而打开并使转动刀具的下部一侧渐渐露出,该露出部分可切入被切割材。当上移切割机机身时,活动罩例如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渐渐闭合并覆盖刀尖。对于被切割材,转动刀具沿从下向上位移的方向切入被切割材而实现切割加工。 因此,因切割加工产生的切屑被从切割部位向上吹起。若产生的切屑飞散到周围会影响工作环境。另外,若产生的切屑堆积在切割部位上,则可能出现如下问题因难以看清墨线和切割部位而给切割工作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对现有技术中的这种切割机,有人提出各种收集或去除切割部位附近的切屑的方法,该切屑因切割加工而产生。例如在以下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如下一种技术在切割机机身的下降端位置的不干涉被切割材的范围内,在锯片罩下部安装朝向下方凸出的U字形集尘引导部件,用该集尘引导部件将在切割部位产生的切屑引导到上方的切屑排出部件。在该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固定式集尘引导部件。相对于此,在以下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如下一种结构集尘引导部件支承在锯片罩下部并可上下摆动,所述集尘引导部件与被切割材的上表面抵接时可在没有缝隙的状态下覆盖切割部位周围,由此可进一步提高引导到上方时的切屑排出部件的集尘效率。另外,在以下专利文献3公开有如下一种技术使集尘引导部件与切割机机身的上下动作联动而上下摆动,该集尘引导部件从锯片罩向下凸出并用来将切屑引导到切屑排出部件一侧。另外,在上述专利文献2和以下专利文献4中(0002段倒数第8行 最后一行),将向集尘容器开口并与之连通的切屑排出部件设置在锯片罩一侧,因转动刀具转动而产生的风经由该切屑排出部件送入集尘容器中。还有,由于这种台式切割机的集尘容器,以与锯片罩一侧的切屑排出部件连通的状态与该切屑排出部件连接并被其支承,所以在上下摆动切割机机身时,所述集尘容器易于受到该上下摆动的影响。如果切割机机身位于上限位置,从集尘容器内部到切屑排出部件之间几乎呈并排位于水平方向的状态。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6-27104号专利文献2日本实用新型专利公开公报实开平3-108401号
专利文献3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8-73920号专利文献4第3445336号专利(EPO6Ol8O5Al)但是对于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集尘引导部件,也有必要进一步进行以下改进。例如, 专利文献1公开的集尘引导部件,因其以向下凸出的状态固定在锯片罩下部,因此为避免其与例如用 来对被切割材进行定位的挡板等其他部位产生干涉,增大其向下凸出的尺寸的做法是有限度的,这样,尤其在切割厚度较薄的被切割材时,由于该集尘引导部件位于远离切割部位的位置,因此难以始终获得较高的集尘效率。因专利文献2公开的集尘引导部件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上下摆动并被锯片罩支承,该集尘引导部件的下侧转动端位置是固定的,从而难以使该集尘引导部件与随转动刀具切入被切割材的切入量的变化而改变的切割部位位移对应,或者与被切割材进料方向的变化对应,因此无法始终获得较高的集尘效率。因专利文献3公开的集尘引导部件采用与切割机机身的上下动作联动而上下摆动的结构,其移动方向是为避免与被切割材产生干涉的反向向上退避的方向、即远离切割部位的方向,这样产生了以下问题尤其在切割厚度较薄的被切割材时的集尘效率会下降。另外,在专利文献2和专利文献4中(0004段),切割加工结束后搬运切割机时,使切割机机身位于下限位置并进行锁止。此时,从集尘容器内部到切屑排出部件之间呈向下倾斜的状态。因此在搬运呈被锁止状态的切割机时,切屑在其自重作用下易于从切屑排出部件落到工作台上。这样会影响其后的工作环境,或给工作效率带来不利影响。因此,人们期待着具有经改进的集尘装置的台式切割机。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切割机,其具有切割机机身、工作台以及机身支承部,该切割机机身具有转动刀具,该工作台用于安放被切割材,所述切割机机身支承在该工作台上并且可经所述机身支承部上下移动。所述切割机机身具有用来覆盖所述转动刀具上部的锯片罩,所述锯片罩具有用来排出产生在切割部位的切屑的切屑排出部件。所述切割机还具有集尘引导装置,所述集尘引导装置至少设置在切屑流动方向上的切屑排出部件上游一侧或者下游一侧。根据切割机机身的上下位置,集尘引导装置的至少一部分可改变其与切屑排出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述的台式切割机整体的左侧侧面图。在该图中,表示使切割机机身位于上止点而且最近身一侧的滑动前端位置时的状态。图2是表示图1中的台式切割机整体的左侧侧面图。在该图中,表示使切割机机身位于下止点而且最近身一侧的滑动前端位置时的状态。图3是表示图1中的台式切割机整体的左侧侧面图。在该图中,表示使切割机机身位于上止点而且最近身一侧的滑动前端位置时的状态。在该图中,用纵截面图表示锯片罩的后部一侧。图4是表示图1中的台式切割机整体的左侧侧面图。在该图中,表示使切割机机身位于下止点而且最近身一侧的滑动前端位置时的状态。
图5是表示图1中的具有集尘引导装置的切割机机身的带局部剖的俯视图。图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述的具有集尘引导装置的台式切割机整体的左侧侧面图。在该图中,表示使切割机机身位于上止点而且最近身一侧的滑动前端位置时的状态。图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述的具有集尘引导装置的切割机机身整体的左侧侧面图。在该图中,表示使切割机机身从上止点向下移动较小角度而活动罩稍微打开时的状态。图8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述的具有集尘引导装置的切割机机身整体的左侧侧面图。在该图中,表示使切割机机身向下移动至下止点而且位于最近身一侧的滑动前端位置时的状态。图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集尘引导装置的立体图。在该图中,表示从斜前方观察左侧面时的状态。图10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集尘引导装置的立体图。在该图中,表示从斜前方观察右侧面时的状态。图11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述的具有集尘引导装置的台式切割机整体的左侧侧面图。在该图中,表示使切割机机身位于下止点而且最近身一侧的滑动前端位置时的状态。图12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中集尘引导装置的立体图。在该图中,表示从斜前方观察左侧面时的状态。图13是表示第四实施例所述的切割机的立体图。图14是表示图13中切割机的侧视图。图15是用截面图表示图13中切割机的一部分的右侧侧面图。图16是用截面图表示图13中切割机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图17是表示未进行切割加工时图13中切割机的侧视图。图18是用截面图表示一部分的同于图17的侧视图。图19是放大表示进行切割加工时图13中切割机的集尘引导装置的放大截面图。图20是放大表示未进行切割加工时集尘引导装置的放大截面图。图21是放大表示集尘引导装置第一运送筒部外形的放大截面图。图22是表示沿图21中所示的第一运送筒部的剖切线(22)_(22)剖切后的截面图。图23是表示图21中所示的第一运送筒部的仰视图。图24是表示集尘引导装置第二运送筒部的放大立体图。图25是表示图24中所示的第二运送筒部的侧视图。图26是表示沿图24中所示的第二运送筒部的剖切线(26)-(26)剖切后的截面图。图27是表示集尘引导装置第三运送筒部的放大立体图。图28是表示图27中所示的第三运送筒部的侧视图。图29是表示沿图27中所示的第三运送筒部的剖切线(29)-(29)剖切后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采用本发明较为典型的实施方式所述的切割机时,其具有切割机机身、工作台和机身支承部,该切割机机身具有转动刀具,该工作台用于安放被切割材,所述切割机机身支承在该工作台上并且可经所述机身支承部上下移动。所述切割机机身具有锯片罩、活动罩以及集尘引导装置,该锯片罩用来覆盖所述转动刀具上部,该活动罩具有切屑排出部件并用来覆盖转动刀具的下部,该活动罩与所述切割机机身的上下动作联动而开合。该集尘引导装置具有集尘引导部件,所述集尘引导部件不仅用来覆盖因上述活动罩打开而露出的转动刀具的刀尖,还用来将在切割部位产生的切屑引导到切屑排出部件。所述切割机还具有集尘引导移动装置,随所述切割机机身向下移动,由该集尘引导移动装置使所述集尘引导部件从所述锯片罩下部朝向下凸出的方向移动。采用上述结构时,随切割机机身向下移动,集尘引导部件也向下产生位移。这样, 可在更接近切割部位的位置收集切屑,从而能进一步提高流向切屑排出部件的集尘效率。在所述切割机机身向下移动中或处于停止状态时,所述集尘引导移动装置可使集尘引导部件向上退避。采用这种结构时,由于可在使集尘引导部件与例如厚度较厚的被切割材上表面抵接的状态下,下移切割机机身而使转动刀具切入被切割材,所以能利用该集尘引导部件更可靠地覆盖切割部位周围,从而能进一步提高流向切屑排出部件的集尘效率。 随所述切割机机身向下移动,所述集尘弓I导移动装置可使集尘引导部件接近所述转动刀具。采用该结构对例如地板材料等厚度较薄的被切割材进行切割时,即使切割部位和切屑排出部件间的距离较远,集尘引导部件也会接近刀尖,从而能在更接近切割部位的位置收集切屑,因此能进一步有效地将切屑向切屑排出部件一侧进行引导。切割机的结构可以是这样,还具有夹装在上述活动罩以及机身支承部之间的连接臂(连杆臂),所述活动罩经由该连接臂与所述切割机机身的向下动作联动而打开、并与向上动作联动而闭合。这里,所述连接臂采用以下结构其一端支承在所述机身支承部上并可上下摆动,另一端与所述活动罩卡合。其长度方向的中间部位具有引导槽部,设置在所述锯片罩上的引导凸部与该引导槽部卡合,当所述切割机机身上下移动时连接臂沿上下方向产生位移并以此开合所述活动罩。另外,上述集尘引导移动装置具有设置在集尘引导部件上的引导壁部,该引导壁部从上述引导凸部的上侧与之卡合时,可允许该集尘引导部件向上退避,该引导壁部因所述引导凸部的下移而下移并接近刀尖。采用这种结构时,由于切割机可以利用因切割机机身上下移动而开合活动罩的机构的一部分来使集尘引导部件产生位移,所以本发明既有助于简化结构又能提高集尘效率。由于可以根据需要适当设定从引导凸部的上侧与之卡合的引导壁部的形状,所以能对集尘引导部件的位移设定任何所需的时刻和路径。切割机还可以具有可对集尘引导部件朝向下方转动方向施加弹力的板簧。因此, 由于能使集尘引导部件可靠地向下方产生位移并且接近刀尖,所以能可靠地进行集尘处理。可采用如下结构由上述板簧将切屑向切屑喷嘴一侧进行引导。采用这种结构时, 由于被集尘引导部件收集的切屑等会被板簧可靠地引导到切屑排出部件,所以能进一步可靠地进行集尘处理。上述集尘引导部件还可具有下辅助引导件,其支承在上述集尘引导部件上,上述活动罩打开时该下辅助引导件可向下凸出。采用这种结构对例如地板材料等厚度较薄的被切割材进行切割时,即使引导件主体无法与被切割材上表面抵接,下辅助引导件也可从该引导件主体向下凸出并与被切割材上表面抵接,因此能够更有效地收集切屑。上述下辅助弓I导件也可具有退避弓I导部,随上述切割机机身沿与被切割材表面平行的方向移动时,所述退避引导部与该被切割材滑动接触并使该下辅助引导件向上退避。 该结构更适用于以下切割机其切割机机身既上下移动又在被切割材的加工表面方向滑动而进行较长距离的切割加工的情况,就是所谓的滑动圆盘锯。即,下移切割机机身后又在被切割材的加工表面方向使该切割机机身滑动而进行切割加工时,可经由退避引导部将下辅助引导件顺畅地引导到被切割材上表面一侧,从而既能使切割机机身顺畅地滑动又能够发挥下辅助引导件的作用,进而能有效地进行集尘处理。上述集尘引导部件也可具有上辅助引导件,其支承在该集尘引导部件上并可上下摆动,上述集尘引导部件向下方摆动时,所述上辅助引导件向上方相对转动并将切屑引导到上述切屑排出部件一侧。采用这种结构对例如厚度较薄的被切割材进行切割时,即使引导件主体向下移动较长距离,上辅助引导件也可以从该引导件主体向上方转动并凸出,从而可确保连接在该引导件主体和切屑排出部件之间的集尘路径,进而可有效地收集切屑。采用本发明另一个较为典型的实施方式所述的切割机时,其具有集尘引导装置。 所述集尘引导装置用来将从切屑排出部件排出的切屑引导到集尘容器。这里,该集尘引导装置具有第一运送路径形成部件和第二运送路径形成部件,所述第一运送路径形成部件的一端连接在上述集尘容器一侧,所述第二运送路径形成部件的一端则连接在上述切屑排出部件一侧。所述第一运送路径形成部件固定支承在上述机身支承部上,所述第二运送路径形成部件安装在上述锯片罩上并且与之形成一体。所述第一运送路径形成部件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运送路径形成部件的另一端连接在一起并且可随上述切割机机身的上下移动而产生相对位移。采用上述切割机时,即使第一运送路径形成部件和第二运送路径形成部件位于上下移动的切割机机身所处位置的任何一处位置,也可保持第一运送路径形成部件和第二运送路径形成部件之间处于连接状态。这里,切割机机身位于下限位置时,可以只由用来运送切屑的运送路径形成部件中的第二运送路径形成部件,成为向切屑排出部件下侧倾斜的部分。即,将第一运送路径形成部件作为固定支承在机身支承部上的部件,与切割机机身的上下位置无关,可使其仍处于之前的位置并保持在该位置上。因此,即使停止转动刀具的转动而使得从切屑排出部件流入集尘容器(例如集尘箱)的风停止时,也能够只使整个运送路径中的第二运送路径形成部件成为易于受切屑自重影响的运送路径形成部件。因此,例如在切割加工结束后为了搬运切割机等,即便在使转动刀具的转动得以停止的状态下使切割机机身位于下限位置并被锁止时,也可以减少切屑在其自重作用下从切屑排出部件落到工作台上的情况出现。上述集尘引导装置还可具有第三运送路径形成部件,该第三运送路径形成部件具有集尘口。由该集尘口收集切割加工被切割材时产生的切屑中未进入上述锯片罩而飞散到该锯片罩外的切屑。该第三运送路径形成部件连接在第一运送路径形成部件上,切屑从第三运送路径形成部件被吸入第一运送路径形成部件。采用这种结构时,在第一运送路径形成部件上设置有第三运送路径形成部件,该第三运送路径形成部件通过集尘口收集切屑到该第一运送路径形成部件。由该收集飞散切屑用集尘口收集切割加工被切割材等时产生的切屑中未进入锯片罩而飞散在锯片罩外的切屑。因此,被切割材为厚度较薄的材料等时,也可通过该收集飞散切屑用集尘口收集未进入锯片罩而飞散在锯片罩外的切屑,并将所述切屑从具有该集尘口的第三运送路径形成部件吸入第一运送路径形成部件。因此,即使被切割材为厚度较薄的材料时,也可以有效地收集切割加工时在切割部位附近产生的切屑,从而可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进而可保持良好的工作效率。优选所述第一运送路径形成部件沿水平方向延伸。采用该结构时,第一运送路径形成部件难以受切屑掉落方向上的力的影响。因此,可将切屑在其自重作用下从切屑排出部件落到工作台上的情况限定于第二运送路径形成部件,从而可以减少切屑掉落的情况出现。优选上述切屑排出部件的高度位置处于最高位置的状态时,上述切割机机身的上述第二运送路径形成部件沿水平方向延伸。采用这种结构时可以进一步减少切屑掉落的情况出现。上述第二运送路径形成部件还可采用这样的结构,以可与之相对移动的方式嵌入上述第一运送路径形成部件并且与之连接,根据上述切屑排出部件相对于上述集尘容器的相对位置的改变量,改变上述第二运送路径形成部件与上述第一运送路径形成部件的相对嵌入量时,以保持上述第二运送路径形成部件与上述第一运送路径形成部件处于连接状态。采用这种结构时,可以根据切屑排出部件相对于集尘容器的相对位置的改变量, 改变第二运送路径形成部件与第一运送路径形成部件的相对嵌入量。因此,可以只由两个零件构成第一运送路径形成部件和第二运送路径形成部件。从而可减少构成第一运送路径形成部件和第二运送路径形成部件的零件个数,进而可将制造成本降到很低。优选上述第二运送路径形成部件的外径形成得比上述第一运送路径形成部件的内径小,该第二运送路径形成部件以可与之相对滑动的方式嵌入上述第一运送路径形成部件。采用这种结构时,第二运送路径形成部件以及第一运送路径形成部件之间产生的插入间隙在邻接第二运送路径形成部件的外周部分处,形成朝向与由于转动刀具的转动而产生的风流入的方向相反方向开口的状态。因此,由于转动刀具的转动而产生的风从第二运送路径形成部件流入第一运送路径形成部件时,可减少该流动的风的泄漏,进而可减少切屑漏到外部的情况产生。优选上述切屑排出部件的高度位置处于最高位置的状态时,上述切割机机身的上述第二运送路径形成部件沿上述第一运送路径形成部件的延伸方向延伸。采用该结构而使切屑排出部件的高度位置处于最高位置时,第二运送路径形成部件与第一运送路径形成部件连接并延伸。由于这样可延长运送路径自身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所以能够延长切屑的移动距离,即使停止转动刀具的转动而使得由转动刀具的转动产生的风停止时,也可使存在于运送路径中的切屑难以从罩一侧集尘口漏到外部。 优选在上述第一运送路径形成部件内部设置内部肋,该内部肋沿与上述第三运送路径形成部件的延伸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采用这样结构时,即使通过第一运送路径形成部件的切屑沿第三运送路径形成部件反向移动而要从收集飞散切屑用集尘口漏到外部时, 也可以通过内部肋阻止住该切屑的移动。因此,可以使存在于运送路径中的切屑难以从收集飞散切屑用集尘口漏到外部。接下来根据图1 图29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述的具有集尘引导装置的台式切割机1的图。在该例中,以所谓的滑动圆盘锯(圆盘锯)作为台式切割机1进行例示。该台式切割机1具有工作台2,其用于安放被切割材W ;基座3,工作台2以可以转动的方式支承在其上;机身支承部4,其设置在工作台2的后部;切割机机身10,其经机身支承部4支承在工作台2的上方。在图1中,使用者位于该台式切割机1的右侧。对下面将要说明的部件或结构等中的前后方向,从使用者一侧观察时以近身侧为前侧(图1中的右侧)、以进行切割的方向(图1中的左侧)为后侧。另外,左右方向也以使用者为基准。 因此在图5中,以上侧为右侧、下侧为左侧进行说明。工作台2支承在基座3上并可水平转动。拧松锁止扭2a或者解锁锁止杆2b时可改变工作台2的转动位置。改变工作台2的转动位置时可在俯视它时的各种角度对被切割材进行切割加工。在工作台2的上方设置有定位挡板5,其用来将被切割材W定位在工作台表面上。该定位挡板5以跨搭向工作台2左右侧凸出的基座3的左右辅助工作台部之间的方式安装,在该定位挡板5与工作台2的上表面之间设有较窄的间隙。设置在工作台2的后部的机身支承部4具有上下两层的前后滑动机构6、8和左右翻转机构7。下层一侧的前后滑动机构6主要具有左右各一的两个滑动杆6a,该两个滑动杆6a支承在工作台2上并可沿前后方向与之相对滑动。在两个滑动杆6a的后端部支承有左右翻转机构7。左右翻转机构7具有支承翻转部件7a,其安装在两个滑动杆6a的后端; 翻转支承部件7b,其经由省略了图示的前后方向上的转动轴与上述支承翻转部件7a结合。 拧松固定杆7c时可以调整翻转支承部件7b与支承翻转部件7a的翻转位置。该左右翻转机构7内藏有定位机构,通过该定位机构可准确而迅速地定位为直切位置或左右45°斜切位置。另外,也可以固定在其他所需的任何倾角位置。通过该左右翻转机构7使切割机机身10呈倾斜状态时,可进行转动刀具倾斜切入被切割材W的斜切加工。在翻转支承部件7b的上部设置有呈向上延伸状态的机身支承臂7d。在机身支承臂7d的上部支承有上层一侧的前后滑动机构8。同于下层一侧的前后滑动机构6,上层一侧的前后滑动机构8也主要具有左右各一的两个滑动杆8a。两个滑动杆8a以可以沿前后方向滑动的方式支承在设置于机身支承臂7d的上部的滑动支承部8b上而且相互平行。上下两层的前后滑动机构6、8相互平行并且可以分别沿前后方向滑动。上层一侧的前后滑动机构8的两个滑动杆8a的后端部经后端结合块8c而相互结合。两个滑动杆8a的前端部经机身支承架11而相互结合。切割机机身10经机身支承轴12支承在该机身支承架11上并且可以上下摆动。切割机机身10被省略了图示的弹簧施以向上的弹力。图1表示在该弹力作用下切割机机身10保持在上方的待机位置的状态。向下摆动切割机机身10而使转动刀具14切入被切割材W时可对该被切割材W进行切割加工。另外,在向下摆动切割机机身10的状态下,经上下两层的滑动机构6、8而使该切割机机身10沿被切割材W的平面方向向后滑动时可对尺寸较大的被切割材W进行切割加工。
切割机机身10具有机身罩H。机身罩H具有成一体结构的后部的支承部19、上部的切屑排出部件18、前部的锯片罩15。机身罩H的支承部19经机身支承轴12以可摆动的方式支承在机身支承架11上。在机身罩H的右侧部安装有电机13。被设置在机身罩H 的前部的半圆形锯片罩覆盖了上部的状态下的转动刀具14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承在电机13 上。该转动刀具14以电机13作为驱动动力源而转动。表示转动刀具14的转动方向的空白箭头15c标记在锯片罩15的左侧部15L上。在图1中,转动刀具14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在机身罩H的右侧部设置有与该机身罩H成一体结构的供使用者把持的把手部 16。把手部16具有环形形状,其内周侧设置有开关操作杆17。当使用者握住把手部16并用手指对开关操作杆17进行拉动操作时,电机13启动而使转动刀具14转动。另外。使用者可以握住把手部16而使该切割机机身10上下摆动。使设置在机身罩H的支承部19上的止动螺栓34抵接设置在机身支承架11上的止动块35时,可限制切割机机身10的向下移动位置(最大切入深度)。调整止动螺栓34 的拧入量时可对切割机机身10的向下移动位置进行微调。另外,与该切割加工用止动螺栓 34不同,在其前侧具有切槽加工用的较长的止动螺栓36,可以根据加工方式的需要而切换使用其中之一的止动螺栓34、36。设置在锯片罩15的后部的切屑排出部件18与该锯片罩15的内部连通。虽然省略了其图示,在所述切屑排出部件18上安装有例如切屑袋(集尘袋)。另外,根据需要有时连接集尘机的集尘管。被卷到锯片罩15内的切屑等经该切屑排出部件18被收集到切屑袋
绝由寸T。转动刀具14的下侧半周部分从锯片罩15向下突出,从锯片罩15向下突出的转动刀具14下侧半周部分被活动罩20覆盖。活动罩20经由支轴21以可上下转动的方式支承在机身罩15上。在锯片罩15的左侧部15L上安装有用来封堵转动刀具14的转动中心附近前方的辅助罩22。如图5所示,该辅助罩22经支轴23以可上下转动的方式被支承,其以在封堵转动刀具14的转动中心附近的前方的安装位置和被打开的打开位置之间移动的方式被支承。该辅助罩22被固定螺钉24固定在遮挡位置上。拧松固定螺钉24时,该辅助罩22以支轴23为中心向下转动,由此可使之移至打开位置。当使辅助罩22移至打开位置时,可容易地进行转动刀具14的拆装工作。活动罩20经由支轴21以可上下摆动的方式支承在该辅助罩22上。另外,虽然省略了其图示,在活动罩20和锯片罩15之间夹装有扭簧。经该扭簧向活动罩20施以使之闭合方向的力。活动罩20经连接臂30与切割机机身10的上下转动联动而开合。连接臂30的后端部经支轴31支承在机身支承架11上。支轴31设置在机身支承轴12的下侧。所述支轴 31和机身支承轴12之间的轴间距离被设定为随切割机机身10的上下动作而联动的活动罩 20在适当时刻打开时所需的轴间距离。连接臂30经该支轴31以可上下转动的方式被支承。该连接臂30从机身罩H的支承部19向前延伸,该连接臂30沿锯片罩15的左侧部15L的内表面一侧到达活动罩20 的转动中心附近。在连接臂30的前端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有卡合辊32。该卡合辊32顶在设置于活动罩20的转动中心附近的卡合板部20a上。在连接臂30的长度方向的大致中间位置设置有向上凸起而呈圆弧形的引导槽部30a。引导凸部33插入该引导槽部30a中。引导凸部33以突出的状态设置在锯片罩15的左侧部15L的内表面上。该引导凸部33插入引导槽部30a中时,可将随切割机机身10的上下动作而沿上下方向转动的连接臂30的动作限制为规定动作。切割机机身10上方的待机位置(图1中所示的位置)向下移动时,由于连接臂30的卡合辊32边推压卡合板部20a 边在支轴21附近沿逆时针方向移动,所以活动罩20会克服弹簧的弹力而渐渐打开。图2 表示活动罩20的打开状态。与之相反,从图2所示的活动罩20的打开状态使切割机机身 10返回上方时,由于连接臂30的卡合辊32在支轴21附近沿顺时针方向移动,所以活动罩 20在自重和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渐渐闭合。在活动罩20处于打开状态下使转动刀具14切入被切割材W时,切割部位C的切屑会被向上吹起。从切割部位C被吹起的切屑进入锯片罩15的后部附近的左右侧部15L、 15R之间,大多切屑会被引导到切屑排出部件18。但是,当切割部位C和锯片罩15的下部之间的间隔较大时,从切割部位C被吹起的切屑的一部分不会被吹入锯片罩15内,因此会降低向切屑排出部件18的集尘效率。为解决这个问题,在锯片罩15的后部设置用来构成集尘引导装置的集尘引导部件40。该集尘引导部件40具有左右集尘壁部41、42 ;集尘底部43,由其在后部侧使左右集尘壁部41、42相互结合;支承臂部44,其从集尘底部43向后延伸。左右集尘壁部41、 42相对于转动刀具14的刀尖分别位于向左或向右凸出的位置,集尘底部43相对于刀尖位于向后凸出的位置,通过这些结构来防止产生于切割部位C的切屑向外飞散。支承臂部44从左侧的集尘壁部41向后延伸,它们的表面几乎在同一平面内。在本实施方式中,与连接臂30相同,该支承臂部44的后端部也经支轴31与机身支承架11结合。集尘引导部件40经由该支轴31以可上下摆动的方式支承在机身支承架11上。在左侧集尘壁部41的前侧设置有台阶形退避凹部41a,所述退避凹部41a朝锯片罩的左侧部15L—侧开口。沿该退避凹部41a的上部设置有向左侧部15L —侧凸出的圆弧形引导壁部45。该引导壁部45从引导凸部33的上侧安装。 另外,如图4和图5所示,在集尘引导部件40的集尘底部43上安装有板簧46。该板簧46的安装状态为从集尘底部43的上部斜向后上方凸出。该板簧46为矩形薄板形部件,其上部侧进入切屑排出部件18并且弹性推压在该切屑排出部件18的底部。由该板簧 46向集尘引导部件40施加使之朝向下方转动的弹力。因此在切割机机身10的下移动作的作用下而使引导凸部33下移时,集尘引导部件40在自重和板簧46的弹力作用下也随之以支轴31为中心向下转动。另外,允许集尘引导部件40克服板簧46的弹力向上转动。因此,在切割机机身10 下移过程中,即使集尘引导部件40的下部与被切割材W的上表面抵接,切割机机身10也可不受其影响而进一步下移。还有,集尘引导部件40以不同于支轴12的支轴31为中心上下摆动。该支轴31设置在作为切割机机身10的转动中心的支轴12的下侧,该支轴31与支轴12具有规定的轴间距离。因此,被板簧46施以向下一侧的弹力的集尘引导部件40,会随切割机机身10的下移动作而使引导凸部33沿引导壁部45的下表面与之产生相对位移并且向下摆动。因此, 集尘引导部件40相对于锯片罩15向下转动,从而不仅使其左右集尘壁部41、42呈从锯片罩15的下部再向下凸出的状态,还使其呈更接近刀尖的状态。对比图3所示的切割机机身10的向上移动位置(集尘引导部件40收装位置)以及图4所示的切割机机身10的向下移动位置(集尘引导部件40取出位置)时,在后者的向下移动位置的侧视时的左右集尘壁部 41、42与转动刀具14重叠的范围要比前者的向上移动位置时的大。因此,可以明白地看到该集尘引导部件40处于取出位置时更接近转动刀具14的刀尖。由此可知,在切割机机身10向下移动而使转动刀具14呈切入被切割材W的状态时,集尘引导部件40呈更接近切割部位C的状态。因此能够更有效在集尘引导部件40的左右集尘壁部41、42之间吹起产生于切割部位C的切屑。如上所述,板簧46既具有向集尘引导部件40施加向下的弹力的作用,又具有将吹到左右集尘壁部41、42之间的切屑向切屑排出部件18 —侧进行引导的作用。因此,从切割部位C被向上吹起并进入集尘引导部件40的左右集尘壁部41、42之间的切屑,能被该板簧 46可靠而不间断地收集到切屑排出部件18内。如图2和图4所示,将切割机机身10从向下移动位置回到向上移动时,连接臂30 会摆动,其摆动方向为使顶端的卡合辊32以支轴21为中心向后产生位移的方向。因此不仅活动罩20可以渐渐闭合,而且因引导凸部33向上移动而使得集尘引导部件40克服板簧 46的弹力而渐渐向上移动。由于切割机机身10的转动中心(机身支承轴12)和集尘引导部件40的转动中心(支轴31)不同,所以集尘引导部件40使引导凸部33沿引导壁部45 的下表面与之产生向后的相对位移。因此,集尘引导部件40相对于锯片罩15上移并且朝向离开转动刀具14的刀尖的方向产生位移。如上所述,第一实施方式所述的集尘引导装置的集尘引导部件40随切割机机身 10的下移动作而从锯片罩15朝再向下方的方向转动,而且还向接近转动刀具14的刀尖的方向产生位移。因此,在切割加工正在进行时,可在更接近切割部位C的位置用左右集尘壁部41、42遮挡其左右侧、用集尘底部43遮挡其后部。所以,能使集尘引导部件40位于能够更可靠地收集切屑的位置,从而能进一步提高流向切屑排出部件18的集尘效率。另外,集尘引导部件40在可以向上方退避的状态下向下移动。因此可在使该集尘引导部件40与例如厚度较厚的被切割材W的上表面抵接的状态下,向下移动切割机机身10 而使转动刀具14切入被切割材W,所以能利用该集尘引导部件40更可靠地覆盖切割部位C 的周围,就这一点也可进一步提高流向切屑排出部件的集尘效率。还有,由于采用可利用因切割机机身10的上下移动而开合活动罩10的机构的一部分的引导凸部33来使集尘引导部件40产生位移的结构,所以本发明既有助于简化结构又能提高集尘效率。从引导凸部33的上侧与之卡合的引导壁部45的形状适当设定为凸轮形时,能够根据需要设定集尘引导部件40的动作时刻和路径。因此可根据需要控制集尘引导部件40 与切割部位C的相对位置。另外,由于板簧46既具有向集尘引导部件40施加向下的弹力的作用,又具有将切屑向切屑排出部件18进行引导的作用。因此可由简单的结构提高集尘效率。可对以上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各种变型。例如可采用在支轴31附近安装扭簧等以向集尘引导部件40施加向下的弹力的结构,以代替向集尘引导部件40施加向下的弹力的板簧46。另外,也可去掉以向集尘引导部件40施加向下的弹力的弹簧等施力机构。 即便如此,也可由集尘引导部件的自重而使之向下摆动以获得同样的作用效果。
还有,上面例示了如下结构利用可相对于连接臂30产生规定相对移动的引导凸部33来允许相对于该集尘引导部件40向上退避且向下引导。但是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 使有别于引导凸部33而另行设置的部位与引导壁部卡合,而使该集尘引导部件产生相同的动作。因此可采用如下结构在右侧集尘壁部42上设置引导壁部,并使之与设置在锯片罩15的右侧部15R —侧的引导凸部卡合。另外,上面例示了利用连接臂30的支轴31支承可与之相对转动的集尘引导部件 40的结构,但是也可以采用由另行设置的支轴支承可上下转动的集尘引导部件的结构。还有,在图6 图8中表示有第二实施方式所述的具有集尘引导装置的台式切割机1。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除集尘引导装置以外的台式切割机1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相同,所以对没有变化的部件和结构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其说明。图9和图10中表示有第二实施方式所述的集尘引导装置。第二实施方式所述的集尘引导装置具有集尘引导部件50。与第一实施方式所述的集尘引导部件40相比,集尘引导部件50的引导件主体51与之相当,其不同点在于在引导件主体51上追加设置有上下两个辅助引导件52、53。与第一实施方式所述的集尘引导部件40相同,在引导间主体51的后部设置有向后延伸的支承臂部54。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支承臂部54的后部也经由支轴31与机身支承架11结合。引导件主体51经该支承臂部54以能够以支轴31为中心上下摆动的方式被支承。引导件主体51为树脂成型加工品,与第一实施方式所述的集尘引导部件40相同, 引导件主体51具有左右集尘壁部51a、51b以及集尘底部51c并呈U字形。在集尘底部51c 的后表面安装有向后延伸的支承臂部54。如图9所示,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左侧集尘壁部51a上设置有退避凹部51g,沿该退避凹部51g的上部设置有向上侧凸出的圆弧形引导壁部51d。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该引导壁部45从锯片罩15 —侧的引导凸部33的上侧安装,引导件主体51以可以向上退避的状态随切割机机身10的上下移动而上下摆动。左右集尘壁部51a、51b的上部之间经结合壁部51e而相互结合,它们相隔规定距离并被固定下来。如图9和图10所示,在左右集尘壁部51a、51b上分别设置有向侧方凸出的止挡缘部56。这两个止挡缘部56与机身罩H的下端抵接时,可以对允许向上退避的该引导件主体 51相对于机身罩H的向上移动端位置(退避位置)进行限制。上辅助引导件52经沿该引导件主体51的集尘底部51c左右方向支承的上引导件支轴55以可前后摆动的方式被制成。该上辅助引导件52也是树脂成型加工品,其具有左右集尘壁部52a、52b以及集尘底部52c并呈U字形。引导件主体51的左右集尘壁部51a、 51b进入左右集尘壁部52a、52b的内侧。该上辅助引导件52被后述弹簧57施以向后转动方向的弹力。因此,如图6 图8所示,即使切割机机身10位于任意一处摆动位置,该上辅助引导件52的上部侧始终保持进入切屑排出部件18内并推压其底部的状态。因此,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板簧46相同,该上辅助引导件52也具有将切屑向切屑排出部件18内进行引导的作用。下辅助引导件53支承在引导件主体51的前部。该下辅助引导件53也是树脂成型加工品,其具有左右集尘壁部53a、53b和集尘底部53c并且呈日文片假名“ 二”字形。在左右集尘壁部53a、53b的前部分别设置有与之成一体结构的向侧方突出的下引导件支轴53d、53e。两个下引导件支轴53d、53e以相互同轴的方式设置。该下辅助引导件53经该左右下引导件支轴53d、53e以可以上下摆动的方式支承在引导件主体51的前部。如图6所示,该下辅助引导件53可向上摆动而收装在引导件主体51内。另外,如图8所示,该下辅助引导件53还可向下摆动而呈从引导件主体51的下部再向下凸出的状态。如图10所示, 在右侧的集尘壁部53b设置有与之成一体结构的向侧方突出的限制轴部53f。该限制轴部 53f进入设置在引导件主体51的右侧的集尘壁部51b上的限制槽部51f内。限制槽部51f 形成以下辅助引导件53的下引导件支轴53e为中心的圆弧形。该下辅助引导件53可以相对于引导件主体51上下摆动的范围为限制轴部53f在限制槽部51f内可产生位移的角度范围。该下辅助引导件53也被弹簧57施以向下凸出方向的弹力。如图10所示,该弹簧 57是使线形弹簧材料弯曲而制成的,其一端部57a从上侧推压上述限制轴部53f,该弹簧57 的另一端部57b卡在上辅助引导件52的右侧的集尘壁部52b上。该弹簧57在一端部57a 和另一端部57b之间,分别从上侧卡在用来支承可转动的下辅助引导件53的下引导件支轴 53e上以及从下侧卡在用来支承可转动的上辅助引导件52的上引导件支轴55上。另外,在下引导件支轴53e和上引导件支轴55之间,该弹簧57从下侧卡在设置于引导件主体51的右侧的集尘壁部51b上的止挡缘部56上。像这样由卡在各部上的一根弹簧57向上辅助引导件52施以向后转动方向的弹力并且向下辅助引导件53施以向下凸出方向的弹力。下辅助引导件53从引导件主体51的下部再向下凸出。因此如图8所示,对例如地板材料等厚度较薄的被切割材W进行切割时,即使在引导件主体51和被切割材W之间出现间隙,该下辅助引导件53也会从引导件主体51的下部向下凸出而与被切割材W的上表面抵接等用以遮挡住上述间隙,从而能够防止产生于切割部位C的切屑出现飞散,进而能可靠地进行集尘处理。被下辅助引导件53收集的切屑经由引导件主体51被吹到上辅助引导件52内。上辅助引导件52被弹簧57施以向后转动方向的弹力,因此,该上辅助引导件52的上部始终呈进入切屑排出部件18内并且推压其底部的状态。因此,被吹到引导件主体51内的切屑可以经由上辅助引导件52而被可靠地收集到切屑排出部件18内。这样,当采用第二实施方式所述的具有集尘引导部件50的集尘引导装置时,与切割机机身10的转动位置无关,可以从切割部位C开始到切屑排出部件18、由引导件主体51 和上下辅助引导件52、53形成几乎不间断的集尘路径。因此,尤其在切割加工厚度较薄的被切割材W时,能可靠而有效地收集在切割部位C产生的切屑并且将其引导到切屑排出部件18,由此可进一步提高该切割机1的集尘效率。使切割机机身10返回上方时,集尘引导部件50会从图8所示的状态呈图6所示的状态而被收装起来。即,如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那样,使切割机机身10返回上方时, 由于引导凸部33的上移而产生的举升作用下使得引导件主体51返回上方。另外,与此同时,在连接臂30的相对位移作用下活动罩20会闭合。当活动罩20闭合时,由该闭合一侧端部20b从下方进行推压。因此下辅助引导件53克服弹簧57的弹力而相对于引导件主体 51向上摆动并收装在引导件主体51内。下辅助引导件53的左右集尘壁部53a、53b分别沿引导件主体51的左右集尘壁部51a、51b的内表面一侧收装在其内。另外,当引导件主体51向上转动而返回锯片罩15内时,上辅助引导件52克服弹簧57的弹力而相对收装在引导件主体51内。上辅助引导件52的左右集尘壁部52a、52b 分别沿引导件主体51的左右集尘壁部51a、51b的外侧被收装起来。在图11中表示有第三实施方式所述的具有集尘引导装置的台式切割机1。图12 表示该集尘引导装置。所述第三实施方式所述的集尘引导装置具有集尘引导部件60,与第二实施方式所述的集尘引导部件50相比,其不同点在于在下辅助弓I导件53上设置有退避引导部61。对于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和结构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其说明。退避引导部61从下辅助弓I导件53的后端部、即集尘底部53c的下端部向后延伸。 该退避引导部61与作为树脂成型加工品的下辅助引导件53—体成型加工而成。退避引导部61具有向下凸起的弯曲程度较小的圆弧形(边缘上弯形状)。在退避引导部61的上表面的整个长度方向上成型加工有与之成一体结构的肋部用以保持其圆弧形状。该退避引导部61具有如下作用在向下摆动切割机机身10之后沿被切割材W的平面方向向后滑动该切割机机身10的过程中,通过该退避引导部61来避免下辅助引导件 53和被切割材W的前端产生干涉,从而使该下辅助引导件53顺畅地向上摆动而移至被切割材W的上表面。即,如图11所示,将切割机机身10向下移动到下止点和近身侧滑动前端位置,当使用者从该下止点向切割方向(后方)滑动切割机机身10的过程中,首先是该退避引导部61与被切割材W的前端抵接。随着切割机机身10向后方滑动而使退避引导部61与被切割材W滑动接触时,下辅助引导件53以支轴53d、53e为中心渐渐向上摆动,下辅助引导件53最终会跨上被切割材W的上表面。在下辅助引导件53与被切割材W的上表面抵接的状态下继续向后方滑动切割机机身10来进行切割加工时,产生于切割部位C的切屑经下辅助引导件53、引导件主体51和上辅助引导件52有效地收集到切屑排出部件18内。这样,当采用第三实施方式所述的具有集尘引导部件60的集尘引导装置,在向下摆动切割机机身10后向后滑动它而进行切割加工时,即使最初下辅助引导件53不在被切割材W的上表面上,也可在随切割机机身10的滑动而产生的退避引导部61的滑动接触作用下,无需使用者手动操作下辅助引导件53而自动且顺畅地使之从被切割材W的前方跨其上表面。通过这一点可提高该集尘引导装置或台式切割机1的操作性(使用便捷性)。接下来参照图13 29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图13 29中所示的台式切割机110也是滑动圆盘锯,因切割加工而产生的切屑 (锯末)可被收集起来。所述台式切割机Iio大致具有基座111、工作台120、滑动机构130、 切割机机身140。另外,如图13所示,所述台式切割机110的用来设置切割机机身140的操作手柄部571的一侧被设定为切割机机身140的前侧,其相反一侧被设定为切割机机身 140的背面侧,当滑动切割机机身140时,通过从前面侧移至背面侧的方式进行。基座111作为支承体,其上设置有朝向适当方向延伸的多个腿部112。另外,附图标记113表示用来延长腿部112的辅助腿部。因此,由基座111支承后面将要说明的工作台120、滑动机构130、切割机机身140。另外,该基座111的腿部112被放在作业机等的水平面上并且接地。还有,虽然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没进行特别说明,但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切割机1的基座3也具有同样的腿部。工作台120的上表面为用来安放被切割材W(参照图2和图3)的安放面121。其整体大致呈圆盘形并以可与之相对转动的方式支承在基座111上。另外,如上所述,由于腿部112被放在水平面上并且接地,所以,如图14和图15所示,用来安放被切割材W的工作台120的上表面为安放面121形成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平面形状。还有,附图标记122表示对安放在安放面121上的被切割材W定位的定位挡板。该定位挡板122安装在基座111 上。因此,与上述基座111相对转动的工作台120也与该定位挡板122相对转动。另外,图 13等中所示的附图标记123表示从工作台120沿该工作台120的径向方向延伸设置的锯片收装部。该锯片收装部123采用如下结构为了切割被切割材W而使切割机机身140的转动刀具145位于穿过被切割材W的位置,可以使切割加工时的切割机机身140的转动刀具 145位于穿过被切割材W的位置。因此,如图13所示,在该锯片收装部123上设置有锯片进入槽124,滑动的切割机机身140的转动刀具145的一部分可进入该锯片进入槽124中。 还有,虽然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没进行特别说明,但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切割机1的工作台2 也设置有具有同样锯片进入槽的锯片收装部。附图标记125表示锁止扭,由其可保持安放面121呈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状态,还可使工作台120与基座111相对转动。操作该锁止扭125时可使工作台120与基座111相对转动并且对该工作台120进行定位。滑动机构130相当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前后滑动机构6、8。因此,滑动机构130支承在基座111上,而且切割机机身140以可以相对于工作台120上下摆动的方式支承在该滑动机构130上。该滑动机构130具有机身支承部的作用。另外,该滑动机构130还具有使切割机机身140与上述工作台120相对滑动的作用。当切割机机身140经由滑动机构139 而与工作台120相对滑动时,可对安放在工作台120的安放面121上的被切割材W进行切割加工。如图14所示,该滑动机构130大致具有基座一侧滑动杆(未图示)、机身支承臂 133、机身一侧滑动杆135、滑块137。基座一侧滑动杆相当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滑动杆6a,因其被工作台挡住而未进行图示。其大致呈棒状,数量为两根。其被固定支承在被上述基座111支承的工作台120上。 因此,随工作台120与基座111的相对转动,基座一侧滑动杆与工作台120 —起与基座111 相对转动。还有,该基座一侧滑动杆沿着平行于工作台120的安放面121的方向延伸,因此, 其与工作台120的安放面121的延伸方向相同,也是沿水平方向延伸。如图13等所示,机身支承臂133具有支承翻转部件431,其固定支承在未图示的基座一侧滑动杆上;滑动支承部435,机身一侧滑动杆135(相当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滑动杆8a)穿插其内并被其支承。以上支承翻转部件431和滑动支承部435经连接杆机构134 以可相对转动的方式相互连接。即,连接杆机构134具有转动轴341,其可穿插在支承翻转部件431和滑动支承部435中;固定杆442,由其转动上述转动轴341。由该连接杆机构 134使支承翻转部件431和滑动支承部435相互连接。另外,由连接杆机构134转动固定杆 442时可对支承翻转部件431和滑动支承部435之间的状态进行切换,该状态为支承翻转部件431和滑动支承部435可相对转动的状态和该相对转动被限制的状态。还有,转动固定杆442而使支承翻转部件431和滑动支承部435可相对转动时,可使滑动支承部435与支承翻转部件431相对摆动。即,可使切割机机身140从与工作台120呈直角相交的状态变为呈其他倾角相交的状态,由此可由切割机机身140对被切割材W进行斜切加工。如图13等所示,机身一侧滑动杆135大致呈棒状,数量为两根。其后部侧穿插在上述机身支承臂133中并以可与之相对滑动的方式被其支承。该机身一侧滑动杆135沿平行于上述基座一侧滑动杆的方向延伸,因此,穿插在上述机身支承臂133中并以可以与之相对滑动的方式被其支承的机身一侧滑动杆135,因沿平行于工作台120的安放面121的方向延伸,所以与工作台120的安放面121的延伸方向相同,也是沿水平方向延伸。滑块137固定设置在机身一侧滑动杆135的前面一侧的端部时,其呈被基座111 支承的状态。因此当机身一侧滑动杆135的滑动时,滑块137可与机身支承臂133相对接近或远离。即,当机身一侧滑动杆135的滑动时,滑块137可在工作台120的中空上侧沿该工作台120的安放面121平行移动的平行方向(水平方向)滑动。这里,虽然会在后面进行详述,在固定于机身一侧滑动杆135的前面一侧的端部的滑块137上,固定支承有切割机机身140或者后述的集尘引导装置的第一运送筒部61,所以被该滑块137固定支承的切割机机身140或者后述的集尘引导装置的第一运送路径形成部件等,也会因该滑块137的滑动一起与其沿着工作台120的安放面121平行的方向(水平方向)滑动。接下来说明在具有转动刀具(转动锯片)145的滑块137上设置的切割机机身 140。如图14等所示,切割机机身140用来切割安放在工作台120的安放面121上的被切割材W,该切割机机身140经机身支承轴(摆动支承轴)141以可摆动的方式支承在滑块137 上。因此,切割机机身140以可摆动的方式支承在滑动机构130的滑块137上,该切割机机身140不仅能沿着平行于工作台120的安放面121的方向(水平方向)滑动,还可以使转动刀具145接近或远离工作台120的安放面121。如图13等所示,该切割机机身140大致具有支承部143、转动刀具145、手柄部147、电机148、照明装置149。由支承部143构成该切割机机身140的主干部分。由其支承以下说明的各种部件。该支承部143以可以摆动的方式被机身支承轴141支承,该机身支承轴141又被上述滑块137轴支承。具体地讲,由支承部143的图示后侧部分构成被滑块137支承的机身支承架531。该机身支承架531上形成有用来穿插机身支承轴141的轴孔。因此,该机身支承轴141成为产生转动时的转动中心轴。包含支承部143的切割机机身140可相对于滑块 137上下转动。相对于此,由机身支承架531相反一侧的支承部143的前面一侧部分构成用来支承转动刀具145的机身壳体535。虽然在图示部分中受锯片罩144的影响而难以看清,但转动刀具145以可以转动的方式轴支承在该机身壳体535上。具体地讲,机身壳体535与机身支承架531形成一体并向前面一侧延伸,在该机身壳体535的上部具有与之形成一体而设置的锯片罩144。如上所述,虽在图示部分中难以看清,但该机身壳体535具有锯片轴支承部536,转动刀具145以可转动的方式轴支承在该锯片轴支承部536上。锯片罩144设置在接着要说明的转动刀具145的外周部分并用来包围该转动刀具145的周围。如图所示, 该锯片罩144的大小为能覆盖转动刀具145的上半部分。因此,转动刀具145在锯片罩144 内部转动(图14所示的顺时针方向)时,因转动刀具145的转动而卷入工作台120周围的空气而产生风(这样因转动刀具145而产生的气流的产生机理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相同)。另外,虽然在后面进行详述,但是在该锯片罩144的位于后侧的部分上形成有切屑排出部件645,在锯片罩144内卷起的切屑经由该切屑排出部件645排到外部。该切屑排出部件645即为通向后面将要说明的作为运送路径的集尘引导装置160的部分。S卩,在锯片罩144内部,受到因转动刀具145的转动而产生的风的气流作用,锯片罩144内的被该风卷起的切屑经切屑排出部件645从锯片罩144内送入集尘引导装置160中。另外,在该锯片罩144上形成有从切屑排出部件645朝向背面一侧突出而呈连通状态的连通路径546。 后面要说明的第二运送筒部171的一端连接在该连通路径546上。转动刀具145呈圆盘形且在其周面上形成有用来切割被切割材W的锯齿。该转动刀具145通过转动而使其周面接触被切割材W而对该被切割材W进行切割加工。因此,作为转动刀具145的转动方向,其朝图14所示的顺时针方向转动。S卩,对于安放在工作台120 的安放面121上的被切割材W,转动刀具145转动时其锯齿从下向上接触被切割材W。因此, 如上所述,受到转动刀具145的转动作用,作为被切割材W的锯末的切屑被卷起并且进入锯片罩144内部。虽然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没进行特别详细的说明,但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转动刀具1的切割机理也与此相同。另外,附图标记146表示用来覆盖转动刀具145的被未图示的施力弹簧施加弹力的活动罩(安全罩)。在正常状态下,该活动罩146受到的弹力为可覆盖转动刀具145的面对工作台120的安放面121的部分的程度,转动转动刀具145而使其周面与被切割材W接触时,活动罩146克服弹力作用而转动以使得转动刀具145的面对工作台120的安放面121 的部分露出。该活动罩146的移动也依靠同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连接臂30的连接臂(未图示)来进行。另外,如图16所示,在邻接机身壳体535的图示上侧位置设置有手柄部147、电机 148、照明装置149。具体地讲,如图17等所示,在机身壳体535的邻接部分(图示上侧部分)设置有与机身壳体535形成一体的手柄部147。该手柄部147是供操作者抓握的部分。 所述手柄部147具有操作手柄部571,其设置在切割机机身140的前面一侧;辅助手柄部 575,其设置在切割机机身140的背面一侧。如上所述,设置操作手柄部571和辅助手柄部 575时考虑了操作者抓握的手的情况,不仅可使切割机机身140与工作台120的安放面121 相对滑动,还可使转动刀具145接近或远离它。这里,在操作手柄部571上设置有开关操作杆(操作扳机)572,其用来进行驱动转动刀具145以使其转动的操作;操作限制解除按钮573,其用来限制解除操作上述开关操作杆572。另外,在邻接该手柄部147的图示上侧位置设置有电机148。对上述开关操作杆 572进行操作时,由电机148产生驱动转动刀具145而使其转动的动力。因此,虽省略图示其内部结构,但该电机148中内置有合适的驱动电机和减速机构,对开关操作杆572进行操作时,由其产生转动驱动力。这里,由驱动电机产生的转动驱动力经由减速机构驱动未图示的转动刀具145的转动轴而使其转动。另外如上所述,在所设置的电机148的前面一侧设置有照明装置149。该照明装置149用来照亮安放在工作台120的安放面121上的被切割材W。接下来说明用来收集从切屑排出部件645中送出的切屑的集尘箱150。集尘箱150 相当于本发明所述的集尘容器,其呈箱形并且采用气旋方式收集切屑,而且形成有多个切屑收装室。该集尘箱150为被广泛采用的气旋方式集尘箱。因此,该集尘箱150例如采用“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2006-159777号”公开的结构。S卩,如图14或者图16所示,集尘箱150 具有箱连接部件151,从切屑排出部件645排出的切屑进入该箱连接部件151中;第一收装室152,其与上述箱连接部件151连接并呈连通状态;第二收装室153,其与上述第一收装室152连接并呈连通状态;第三收装室155 (参照图16),其与上述第二收装室153连接并呈连通状态。另外,在所述第二收装室153上设置有排气口 154,其用来排出从箱连接部件 151进入并依次通过第一收装室152、第二收装室153的空气。另外,该集尘箱150中,由于按照上述的箱连接部件151、第一收装室152、第二收装室153的顺序形成通路,所以在第一收装室152和第三收装室155收集切屑。采用上述结构的集尘箱150设置在邻接滑动机构 130的上侧的位置,在箱连接部件151上连接第一运送筒部(集尘引导装置160)时,该集尘箱150就固定支承在滑块137 (滑动机构130)上。接下来说明集尘引导装置160。如图15等所示,为了将在锯片罩144内卷起的切屑排到外部,由该集尘引导装置160构成从上述切屑排出部件545向集尘箱150运送的运送路径。因此,集尘引导装置160设置在切屑排出部件545和集尘箱150之间,并且分别与该切屑排出部件545和集尘箱150相连。图19是与图15相对应的放大表示进行切割加工时的集尘引导装置160的放大截面图。图20是与图18相对应的放大表示未进行切割加工时集尘引导装置160的放大截面图。如图19和图20所示,作为运送路径形成部件的集尘引导装置160具有第一运送筒部(第一运送路径形成部件)161,其一端连接在集尘箱150 —侧;第二运送筒部(第二运送路径形成部件)171,其一端连接在切屑排出部件645 —侧。这里,由第一运送筒部161 构成第一运送路径形成部件,相对于此,由第二运送筒部171构成第二运送路径形成部件。参照图21 图23说明该第一运送筒部161。如图19和图20所示,当第一运送筒部161 —端侧与构成集尘箱150的箱连接部件151连接时,其一端连接在集尘箱150 —侧。因此,如图21 图23所示,在第一运送筒部161 —端侧设置有箱一侧连接口 721。该箱一侧连接口 721是与构成第一运送筒部161 内部一部分的主干运送路径162连通的部分,它也是与箱连接部件151呈连通状态连接的部分。相对于此,第一运送筒部161的另一端侧形成有从所述主干运送路径162分成两叉的两个运送路径。即,由从所述主干运送路径162分成两叉的两个运送路径的一个运送路径构成连接第二运送筒部171的第一运送路径163,由两个运送路径的另一运送路径构成连接第三运送筒部181的第二运送路径164。在与沿着上述主干运送路径162延伸的第一运送路径163呈连通状态的另一端侧,形成有可插入接下来要说明的第二运送筒部171的被插入口 731。另外,成为该第一运送路径163的另一端侧的被插入口 731是与第一运送筒部161的另一端侧一致的部分。这里,如图21所示,与所述第一运送路径163呈连通状态的被插入口 731形成上侧开口端缘的位置比下侧端缘的位置靠后的结构。另外,在该被插入口 731的下侧开口端缘附近边形成朝向上侧凸出的圆弧边越向前面方向越向下侧下垂的倾斜形状。因此,将后面将要说明的第二运送筒部171插入被插入口 731中时,可减小形成于被插入口 731和第二运送筒部 171之间的间隙。而且,通过该被插入口 731可允许例如从图19所示的状态变为图20所示的状态时的第二运送筒部171的转动。这里,在第一运送筒部161中,主干运送路径162、沿该主干运送路径162延伸的第一运送路径163均以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相对于此,在沿上述主干运送路径162交叉方向延伸的第二运送路径164的另一端侧,形成有可插入接下来要说明的第三运送筒部181的连接口 741。虽然在后面也要进行详述,但形成有该连接口 741的第二运送路径164形成越向下侧越向前面一侧倾斜的形状。另外,采用螺钉连接等适当的连接方法将第二运送路径164的连接口 741连接在第三运送筒部181的上端侧,由此可使第二运送路径164和第三运送筒部181的内部呈连通状态。如上所述,由于在第一运送筒部161形成第一运送路径163以及第二运送路径 164,所以在第一运送路径163以及第二运送路径164之间形成可形成第一运送路径163和第二运送路径164并且能将它们相互分开的分隔壁165。为减轻该第一运送筒部161的质量,适当地将分隔壁165制成中空形状。这里,由分隔壁165形成的第一运送路径163的壁部751形成越向后越靠上的倾斜形状。与第三运送筒部181的延伸方向(其与第二运送路径164的延伸方向一致)相反,由所述壁部751形成向反方向延伸的内部肋。与上述切割机机身140不同,形成上述结构的第一运送筒部161以被固定支承的状态安装在滑块137上。具体地讲,上述分隔壁165与滑块137结合,以使得第一运送筒部 161的分隔壁165固定支承在滑块137上。因此,第一运送筒部161不会与上述切割机机身 140的转动而联动,而是保持固定支承在滑块137上的状态不变,并且始终位于最初设定的位置。接下来参照图24 图26说明第二运送筒部171。如图19和图20所示,如上所述,所述第二运送筒部171的一端(连通一侧连接口 172)连接在切屑排出部件545—侧,更详细地讲,如上所述,其一端(连通一侧连接口 172) 连接在与切屑排出部件545连通的连通路径546上。如图24等所示,该第二运送筒部171的上侧形成圆弧曲面形状,下侧适当地形成缺口形状。在所述第二运送筒部171的一端侧设置有连通一侧连接口 172,另一端侧设置有插入口 173。连通一侧连接口 172的开口形状形成圆形。相对于此,插入口 173向与连通一侧连接口 172的开口方向交叉的方向开口。该连通一侧连接口 172与锯片罩144连接并与之形成一体,由此与连通路径546呈连通状态并且固定支承在锯片罩144上。因此,如图19和图20所示,该第二运送筒部171随切割机机身140的摆动而与该切割机机身140—起摆动,由此可与上述第一运送筒部161相对摆动。这里,如上所述,因插入口 173的上侧形成圆弧曲面形状而下侧适当地形成缺口形状,所以可减小形成于被插入口 731和第二运送筒部171之间的间隙。而且,从图19所示的状态变为图20所示的状态时第二运送筒部171与第一运送筒部161相对摆动时,被插入口 731进入第一运送筒部 161,第二运送筒部171可摆动。即,成为第一运送筒部161的另一端的被插入口 731和成为第二运送筒部171的另一端的插入口 173以可随切割机机身140的摆动而产生相对位移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即,第二运送筒部171以可与第一运送筒部161相对滑动的方式嵌合在其中,根据切屑排出部件545相对于集尘箱150的位置的改变,改变第二运送筒部171与第一运送筒部161的嵌入量时,可以保持第二运送筒部171与第一运送筒部161之间的连接状态。更详细地讲,第二运送筒部171的外径形成得比第一运送筒部161的内径小,从而可将,第二运送筒部171插入第一运送筒部161中。因此,根据切屑排出部件545相对于集尘箱150的位置的改变,改变第二运送筒部171与第一运送筒部161的嵌入量时,可保持第二运送筒部171与第一运送筒部161之间的连接状态。另外,如图19所示,当切割机机身 140处于降至切断位置的状态时,第二运送筒部171的插入口 173位于只稍微进入第一运送筒部161的被插入口 731的位置。因此,从第二运送筒部171到第一运送筒部161的流路面积变化几乎已经消失。另外,如图20所示,切屑排出部件545的高度位置处于最高位置(未进行切割加工时的位置)的状态时,切割机机身140的第二运送筒部171与主干运送路径162、沿该主干运送路径162延伸的第一运送路径163 —样,沿第一运送筒部161的延伸方向的延长线延伸。接下来参照图27 图29说明第三运送筒部181。如图14和图15所示,为吸入切割加工被切割材W时产生的切屑中未进入锯片罩 144而飞散到锯片罩144外部的切屑时,将所述第三运送筒部181安装在上述第一运送筒部161上。因此,在所述第三运送筒部181上形成有开口的用来收集飞散到锯片罩144外部的切屑的收集飞散切屑用集尘口 187,同时,该第三运送筒部181设置在上述第一运送筒部161的第二运送路径164上并且与之呈连通状态。具体地讲,该第三运送筒部181具有 背面侧壁182,其相对于铅垂方向沿斜向方向延伸;右、左侧壁183、184,它们从上述背面侧壁182的两个侧缘朝向与背面侧壁182交叉的方向(前面一侧)延伸(参照图27)。这里, 如图19和图20所示,背面侧壁182形成越从上侧向下侧越向前面一侧倾斜的状态。另外, 右、左侧壁183、184形成其宽度越从图示上侧向图示下侧越宽的状态。因此,如图27等所示,俯视该第三运送筒部181时其大致呈U字形,其形状为朝向图示上面一侧、下面一侧、前面一侧总计三面侧开口的形状。这里,第三运送筒部181的图示上面一侧部分插入第一运送筒部161的连接口 741中,以使第三运送筒部181与第二运送路径164呈连通状态。相对于此,由第三运送筒部181的图示下面一侧部分和前面一侧部分构成开口的用来收集飞散到锯片罩144外部的切屑的收集飞散切屑用集尘口 187。另外,由收集飞散切屑用集尘口 187和成为内表面的背面侧壁182之间构成飞散切屑运送路径185。还有,即使例如切割厚度非常薄的被切割材W时,也可以根据对应于切屑飞散范围的位置、大小、范围设定收集飞散切屑用集尘口 187。还有,如上所述,该第三运送筒部181 内的空气为通过切屑排出部件545从锯片罩144内流向集尘引导装置160的风而产生的负压来卷入的、沿图19所示的箭头方向流动的气流。因此可从收集飞散切屑用集尘口 187吸入切屑。如图19和图20所示,采用未图示的螺钉进行连接等适当的连接方法使具有上述结构的第三运送筒部181与连接口 741连接并且与之呈连通状态,该连接口 741设置在第一运送筒部161的第二运送路径164的另一端侧。此时,采用上述连接方法不仅可将第三运送筒部181固定在第一运送筒部161上,而且与第一运送筒部161 —样也可以在固定支承的状态下完成安装。因此,与上述第一运送筒部161 —样,第三运送筒部181不会与上述切割机机身140的转动而联动,而是被固定滑块137上,并且始终位于最初设定的位置。采用具有上述结构的台式切割机110时,可以获得以下作用效果。S卩,采用具有上述结构的台式切割机110时,即使第一运送筒部161以及第二运送筒部171位于上下摆动的切割机机身140的位置的任何一处位置,第一运送筒部161和第二运送筒部171也可保持连接状态。这里,当切割机机身140位于下限位置时,也可只由用来运送切屑的第一运送筒部161和第二运送筒部171中的第二运送筒部171成为朝向切屑排出部件545向下倾斜的部分。即,对于第一运送筒部161,其固定支承在滑动机构130(机身支承部)的滑块137上,其与切割机机身140的摆动位置无关而能够保持原来的位置不变。因此,即使停止转动刀具145的转动而使得从切屑排出部件545流入集尘箱150的风停止时,也能够只使整个第一运送筒部161和第二运送筒部171中的第二运送筒部171成为易于受切屑自重影响的运送路径形成部件。因此,例如在切割加工结束后为了搬运台式切割机110等时,通常情况下,使转动刀具145的转动得以停止的状态下使切割机机身140 位于下限位置并被锁止。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其进行搬运时,也可减少切屑在其自重作用下从切屑排出部件545落到工作台120上的情况出现。另外,采用上述台式切割机110时,在第一运送筒部161上设置有第三运送筒部 181,该第三运送筒部181通过收集飞散切屑用集尘口 187将切屑吸入第一运送筒部161 中。由所述收集飞散切屑用集尘口 187收集切割加工被切割材W时产生的切屑中未进入锯片罩144内而飞散到锯片罩144的外部的切屑。因此,被切割材W为厚度较薄的材料等时, 也可通过具有收集飞散切屑用集尘口 187的第三运送筒部181收集未进入锯片罩144而飞散在锯片罩144外部的切屑,并将其吸入第一运送筒部161中。因此,即使被切割材W为厚度较薄的材料时,也可有效地收集切割加工时在切割部位附近产生的切屑,从而可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进而可保持良好的工作效率。另外,采用上述台式切割机110时,由于第一运送筒部161沿着水平方向延伸,所以与第二运送筒部171相比,第一运送筒部161更难以受切屑掉落方向上的力的影响。因此,可将切屑在其自重作用下从切屑排出部件645落到工作台120上的情况限定于第二运送筒部171部分,从而可以减少切屑掉落的情况出现。另外,采用上述台式切割机110时,可以根据切屑排出部件545相对于集尘箱150 的相对位置的改变量,改变第二运送筒部171与第一运送筒部161的相对嵌入量。因此,可以只由两个零件构成第一运送筒部161和第二运送筒部171。从而可减少构成第一运送筒部161和第二运送筒部171的零件个数,进而可将制造成本降到很低。另外,采用上述台式切割机110时,在上述第二运送筒部171和第一运送筒部161 的嵌入结构中,第二运送筒部171的外径形成得比第一运送筒部161的内径小,从而形成第二运送筒部171插入第一运送筒部161的结构。因此,在第二运送筒部171以及第一运送筒部161之间产生的插入间隙在邻接第二运送筒部171的外周部分的位置处,形成朝向与由于转动刀具145的转动而产生的风流入的方向相反方向开口的状态。因此,由于转动刀具145的转动而产生的风从第二运送筒部171流入第一运送筒部161时,可减少该流动的风的泄漏,进而可减少切屑漏到外部的情况产生。另外,采用上述台式切割机110时,当切屑排出部件645的高度位置处于最高位置的状态时,第二运送筒部171沿第一运送筒部161的延伸方向延伸。因此,使切屑排出部件 645的高度位置处于最高位置时,第二运送筒部171与第一运送筒部161连接并延伸。由于这样可以延长第一运送筒部161与第二运送筒部171自身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所以能够延长切屑的移动距离,即使停止转动刀具145的转动而使得由转动刀具145的转动产生的风停止时,也可以使存在于第一运送筒部161与第二运送筒部171中的切屑难以从切屑排出部件545漏到外部。另外,采用上述台式切割机110时,在第一运送筒部161的内部设置作为内部肋的壁部751 (分隔壁165),该内部肋沿与第三运送筒部181的延伸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因此,即使通过第一运送筒部161的切屑沿第三运送筒部181反向移动而要从收集飞散切屑用集尘口 187漏到外部时,也可以通过内部肋阻止住该切屑的移动。因此,可使存在于第一运送筒部161中的切屑难以从收集飞散切屑用集尘口 187漏到外部。另外,在以上的第一 第四实施方式中,以滑动式台式切割机1、110为例说明了台式切割机。但是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适用于非滑动式台式切割机,它还适用于非滑动式且不具有左右翻转功能而只具有上下摆动功能的台式切割机。另外,上述实施方式所述的台式切割机1、110中,以其周面与被切割材接触而对该被切割材进行切割加工的转动刀具14、145作为圆锯片进行了例示。但是作为转动刀具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转动研磨工具。另外,在上述第四实施方式所述的台式切割机110中,第二运送筒部171与第一运送筒部161的嵌入结构采用了第二运送筒部171的外径形成得比第一运送筒部161的内径小,从而形成第二运送筒部171插入第一运送筒部161的结构。但是作为第二运送路径形成部件与第一运送路径形成部件的嵌入结构,也可以采用适当的嵌合结构。另外,第二运送筒部171与第一运送筒部161的连接方式并不局限于采用嵌入结构,只要是可以允许第二运送路径形成部件能与第一运送路径形成部件产生相对位移的结构即可,例如可采用伸缩连接结构。还有,也可以将第一、第二或第三实施方式中的集尘引导装置和第四实施方式中的集尘引导装置组装到一个切割机中。
权利要求
1.一种切割机,其具有切割机机身、工作台以及机身支承部,所述切割机机身具有转动刀具,被切割材安放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切割机机身支承在所述工作台上并且经由所述机身支承部上下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机机身具有锯片罩、活动罩和集尘引导装置,由所述锯片罩覆盖所述转动刀具上部,所述锯片罩具有切屑排出部件,所述活动罩覆盖转动刀具的下部,该活动罩与所述切割机机身的上下动作联动而开合,所述集尘引导装置具有集尘引导部件,该集尘引导部件不仅覆盖因所述活动罩打开而露出的转动刀具的刀尖,还将在切割部位产生的切屑引导到切屑排出部件,所述切割机还具有集尘引导移动装置,随所述切割机机身下移,由所述集尘引导移动装置使所述集尘引导部件从所述锯片罩下部朝向向下方凸出的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割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切割机机身下移过程中或处于停止状态时,所述集尘引导移动装置使集尘引导部件向上退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割机,其特征在于,随着所述切割机机身向下移动,由所述集尘弓I导移动装置使集尘引导部件接近所述转动刀具。
4.根据权利要求1 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切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机还具有夹装在所述活动罩和机身支承部之间的连接臂,所述活动罩经该连接臂与所述切割机机身的向下动作联动而打开、或与其向上动作联动而闭合,所述连接臂采用以下结构其一端支承在所述机身支承部上并能上下摆动,另一端与所述活动罩卡合,其长度方向的中间部位具有引导槽部,设置在所述锯片罩上的引导凸部与该引导槽部卡合,当所述切割机机身上下移动时该连接臂沿上下方向产生位移并且开合所述活动罩,所述集尘引导移动装置具有设置在集尘引导部件上的引导壁部,该引导壁部从所述引导凸部的上侧与之卡合时允许该集尘引导部件向上退避,该引导壁部随所述引导凸部的下移而下移并接近刀尖。
5.根据权利要求1 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切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机还具有对集尘引导部件朝向下方转动方向施加弹力的板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切割机,其特征在于,由所述板簧将切屑向切屑喷嘴一侧进行引导。
7.根据权利要求1 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切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引导部件具有下辅助引导件,其支承在所述集尘引导部件上并能上下摆动, 所示活动罩打开时该下辅助引导件向下凸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切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辅助引导件具有退避引导部,随所述切割机机身沿与被切割材表面平行的方向移动时,所述退避引导部与该被切割材滑动接触并使该下辅助引导件向上退避。
9.根据权利要求1 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切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引导部件具有上辅助引导件,其支承在该集尘引导部件上并能上下摆动,所述集尘引导部件向下摆动时,所述上辅助引导件向上方相对转动并将切屑引导到所述切屑排出部件一侧。
10.一种切割机时,其具有切割机机身、工作台和机身支承部,所述切割机机身具有转动刀具,被切割材安放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切割机机身支承在所述工作台上并且经由所述机身支承部上下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机机身具有覆盖所述转动刀具的上部的锯片罩,该锯片罩具有排出产生于切割部位的切屑的切屑排出部件;所述切割机机身还具有集尘引导装置,由其将从所述切屑排出部件排出的切屑引导到集尘容器中,所述集尘引导装置具有第一运送路径形成部件和第二运送路径形成部件,所述第一运送路径形成部件的一端连接在所述集尘容器一侧,所述第二运送路径形成部件的一端则连接在所述切屑排出部件一侧,所述第一运送路径形成部件固定支承在所述机身支承部上,所述第二运送路径形成部件安装在所述锯片罩上并与之形成一体,所述第一运送路径形成部件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运送路径形成部件的另一端连接在一起并且随所述切割机机身的上下移动而产生相对位移。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切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引导装置还具有第三运送路径形成部件,该第三运送路径形成部件具有集尘口,由该集尘口收集切割加工被切割材时产生的切屑中未进入所述锯片罩而飞散到该锯片罩外的切屑,该第三运送路径形成部件连接在所述第一运送路径形成部件上,切屑从该第三运送路径形成部件被吸入该第一运送路径形成部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切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运送路径形成部件沿水平方向延伸。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切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屑排出部件的高度位置处于最高位置的状态时,所述切割机机身的所述第二运送路径形成部件沿水平方向延伸。
14.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切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运送路径形成部件以能与之相对移动的方式嵌入所述第一运送路径形成部件并与之连接,根据所述切屑排出部件相对于所述集尘容器的相对位置的改变量,改变所述第二运送路径形成部件与所述第一运送路径形成部件的相对嵌入量时,能够保持所述第二运送路径形成部件与所述第一运送路径形成部件的连接状态。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切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运送路径形成部件的外径形成得比所述第一运送路径形成部件的内径小,该第二运送路径形成部件以能够与之相对滑动的方式嵌入所述第一运送路径形成部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切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屑排出部件的高度位置处于最高位置的状态时,所述切割机机身的所述第二运送路径形成部件沿所述第一运送路径形成部件的延长线方向延伸。
17.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切割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运送路径形成部件内部设置内部肋,该内部肋沿着与所述第三运送路径形成部件的延伸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
18.一种切割机时,其具有切割机机身、工作台和机身支承部,所述切割机机身具有转动刀具,被切割材安放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切割机机身支承在所述工作台上并且经由所述机身支承部上下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机机身具有覆盖所述转动刀具的上部的锯片罩,该锯片罩具有排出产生于切割部位的切屑的切屑排出部件;所述切割机还具有集尘引导装置,所述集尘引导装置至少设置在切屑流动方向上的切屑排出部件上游一侧或者下游一侧的某一侧,根据切割机机身的上下位置,集尘引导装置的至少一部分能改变其与切屑排出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切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引导装置具有设置在切屑排出部件上游一侧的集尘引导部件,根据切割机机身的上下位置,所述集尘引导部件能改变其与切屑排出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切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引导部件具有第一集尘引导部件,其支承在所述机身支承部上;第二集尘引导部件,其与连接在切屑排出部件上的切割机机身一起移动,第一、第二集尘引导部件相互连通。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切割机,其具有切割机机身、工作台和机身支承部,该切割机机身具有转动刀具,该工作台用于安放被切割材,该切割机机身支承在该工作台上并可经该机身支承部上下移动。该切割机机身具有用来覆盖该转动刀具上部的锯片罩,该锯片罩具有用来排出产生在切割部位的切屑的切屑排出部件。该切割机还具有集尘引导装置,该集尘引导装置至少设置在切屑流动方向上的切屑排出部件上游一侧或下游一侧的某一侧。根据切割机机身的上下位置,该集尘引导装置的至少一部分可改变其与切屑排出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
文档编号B27B5/29GK102218756SQ20111009710
公开日2011年10月19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15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15日
发明者可儿利之, 山村刚 申请人:株式会社牧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