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木托盘生产线及木托盘的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24385发布日期:2018-09-14 20:34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具体涉及木包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木托盘生产线及木托盘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木托盘是目前物流领域中常用的物件,其用于堆放、搬运和运输货物,在物流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一种常见的木托盘,其由上往下依次包括横向板条、纵向板条、木墩及底板,横向板条、纵向板条、木墩及底板通过钉子钉合在一起。在传统的木托盘生产过程中,木托盘的生产没有固定的流程,横向板条、纵向板条及底板的铺设及打钉操作均是由人工手动操作完成,其不仅操作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大,而且人工排列整齐效果的稳定性不佳,进而影响木托盘的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可有效提高木托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并降低人工成本的木托盘生产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木托盘生产线,所述木托盘包括面板和底座,所述面板包括纵向板条和横向板条,所述底座包括木墩和底板,所述木托盘生产线包括面板生产线、底座生产线、总装线和控制装置,所述面板生产线包括第一机架、设于所述第一机架上的面板上料工位、面板打钉工位、设于所述面板上料工位处的上料装置、设于所述面板打钉工位处的第一打钉装置、用于输送所述面板的第一输送装置、设于所述第一输送装置上的用于放置所述纵向板条和横向板条的第一治具,所述底座生产线包括第二机架、设于所述第二机架上的底座上料工位、底座打钉工位、设于所述底座打钉工位处的第二打钉装置、用于输送所述底座的第二输送装置、设于所述第二输送装置上的用于放置所述木墩和所述底板的第二治具,所述总装线包括木托盘组装工位、木托盘打钉工位和用于放置所述底座和所述面板的第三治具。

优选地,所述底座生产线和所述总装线设于同一条流水线上,沿所述第二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所述底座上料工位、所述底座打钉工位、所述木托盘组装工位依次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打钉工位与所述木托盘打钉工位位于所述第二机架的同一位置处。

优选地,所述上料装置包括用于放置所述纵向板条的第一储料箱、用于放置所述横向板条的第二储料箱、从所述第一储料箱中向所述面板上料工位处推送所述纵向板条的第一送料机构、从所述第二储料箱中向所述面板上料工位处推送所述横向板条的第二送料机构,所述纵向板条在所述第一储料箱中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相垂直,所述横向板条在所述第二储料箱中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送料机构与所述第一输送装置采用同一套传送机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打钉装置包括第一钉枪和第一机械手,所述第一钉枪设置在所述第一机械手上,通过所述第一机械手控制所述第一钉枪的打钉操作,所述第二打钉装置包括第二钉枪和第二机械手,所述第二钉枪设置在所述第二机械手上,通过所述第二机械手控制所述第二钉枪的打钉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木托盘生产线还包括搬运所述面板的第一搬运装置和搬运所述木托盘的第二搬运装置,所述第一搬运装置包括第一卡爪,所述第一卡爪设置在所述第一机械手上,所述第二搬运装置包括第二卡爪,所述第二卡爪设置在所述第二机械手上。

优选地,所述木托盘生产线还包括搬运小车和导向装置,所述搬运小车沿所述导向装置移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机架的一个端部和所述第二机架的一个端部相交使所述木托盘生产线呈L型,所述第一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与所述第二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垂直,所述面板上料工位位于所述第一机架的另一端部,所述底座上料工位位于所述第二机架的另一端部。

本发明还公开一种木托盘的生产工艺,所述木托盘采用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木托盘生产线生产,所述木托盘的生产工艺如下:

(1)面板成型;

所述面板成型包括上料工序和打钉工序,所述上料工序包括所述纵向板条的上料工序和所述横向板条的上料工序,所述纵向板条的上料工序与所述横向板条的上料工序顺序进行;

(2)底座成型;

所述底座加工包括上料工序和打钉工序;

(3)总成;

所述总成工序包括木托盘的组装和木托盘的打钉工序;

(4)下料。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发明的木托盘生产线结构简单,可实现木托盘从上料、打钉、搬运及下料等作业流程的半自动化流水作业,从而提高木托盘的生产效率、产品的质量,并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及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木托盘生产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的木托盘生产线中面板生产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发明的木托盘生产线中底座生产线和总装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木托盘的面板成型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木托盘的底座成型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木托盘成型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面板生产线;11、第一机架;12、面板上料工位;13、面板打钉工位;14、第一打钉装置;141、第一钉枪;142、第一机械手;15、第一输送装置;16、第一治具;17、上料装置;171、纵向储料箱;172、横向储料箱;173、第一送料机构;174、第二送料机构;2、底座生产线;21、第二机架;22、底座上料工位;23、底座打钉工位;24、第二打钉装置;241、第二钉枪;242、第二机械手;25、第二输送装置;26、第二治具;27、载盘;28、缓冲器;

3、总装线;31、木托盘组装工位;32、木托盘打钉工位;33、第三治具;

41、第一搬运装置;42、第二搬运装置;43、搬运小车;44、导向装置;

51、第一控制装置;52、第二控制装置;

8、面板;81、纵向板条;82、横向板条;9、底座;91、木墩;92、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参见图1~图3所示的木托盘生产线,木托盘包括面板8和底座9,面板8包括纵向板条81和横向板条82,底座9包括木墩91和底板92,该生产线包括面板生产线1、底座生产线2、总装线3和控制装置。

参见图1和图2,面板生产线1包括第一机架11、设于第一机架11上的面板上料工位12和面板打钉工位13、设于第一机架11上且位于面板上料工位12处的上料装置17、位于面板打钉工位13处的第一打钉装置14、用于输送面板8的第一输送装置15、设于第一输送装置15上的用于放置纵向板条81和横向板条82的第一治具16,第一治具16能够沿第一输送装置15的输送方向在第一机架11上滑动地设置。

上料装置17包括用于放置纵向板条81的第一储料箱171、用于放置横向板条82的第二储料箱172、从第一储料箱171中向面板上料工位12处的第一治具16上推送纵向板条81的第一送料机构173、从第二储料箱172中向面板上料工位12处的第一治具16上推送横向板条82的第二送料机构174,纵向板条81在第一储料箱171中的长度方向与第一输送装置15的输送方向相垂直,横向板条82在第二储料箱172中的长度方向与第一输送装置15的输送方向相同。

第一储料箱171固定设置在第一机架11上,第二储料箱172能够滑动地设置在第一机架11上,第二储料箱172在第一机架11上滑动的方向与第一输送装置15的输送方向相垂直,第一送料机构173与第一输送装置15采用同一套传送机构,本实施例中,该传送机构为链条传送机构,第二送料机构174采用皮带传送机构。在链条传送机构的作用下,将第一储料箱171中的纵向板条81推送在位于面板上料工位12处的第一治具16上,直至纵向板条81全部上料完成,之后链条传送机构停止动作,第二送料机构174推动第二储料箱172移动,并将横向板条82依次推送在面板上料工位12处的第一治具16上。上料装置17还包括使第二储料箱172向上提升的提升机构,这样在第二储料箱172返回上料初始位置的过程中不落料,本实施例中,提升机构采用气缸,气缸的伸缩端与第二储料箱172固定连接,气缸的固定端能够滑动地设置在第一机架11上,这样,在第二送料机构174推动第二储料箱172移动的过程中,气缸也同步动作。

第一打钉装置14用于在面板8组装时进行打钉操作,第一打钉装置14包括第一钉枪141和第一机械手142,第一钉枪141通过第一连接治具连接在第一机械手142的活动臂上,通过第一机械手142来控制第一钉枪141的打钉操作。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第一连接治具采用弹性连接治具,从而可实现柔性打钉,以适应于部分木材的尺寸误差。

第一治具16有多个,从而可使面板81的上料和打钉操作同步进行。

参见图1和图3,底座生产线2包括第二机架21、底座上料工位22、底座打钉工位23、设置在底座打钉工位23处的第二打钉装置24、用于输送底座9的第二输送装置25、设置在第二输送装置25上用于放置木墩91和底板92的的第二治具26,第二治具26能够沿第二输送装置25的输送方向移动地设置在第二机架21上。

总装线3包括木托盘组装工位31、木托盘打钉工位32和用于放置面板8和底座9的第三治具33。

总装线3、底座生产线2设置在同一条流水线上,即木托盘组装工位31和木托盘打钉工位32均设置在第二机架21上,且木托盘打钉工位32和底座打钉工位23位于同一位置处,第三治具33也设置在第二输送装置25上,通过第二输送装置25使第三治具33能够沿第二输送装置25的输送方向在第二机架21上滑动。沿第二输送装置25的输送方向,在第二机架21上,底座上料工位22、底座打钉工位23、木托盘组装工位31从后向前依次设置,第二治具26位于第三治具33的后方,且第二治具26和第三治具33相邻设置。

第二打钉装置24用于在底座9组装和木托盘组装时进行打钉操作,第二打钉装置24包括第二钉枪241和第二机械手242,第二钉枪241通过第二连接治具连接在第二机械手242的活动臂上,通过第二机械手242来控制第二钉枪241的打钉操作。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第二连接治具也采用弹性连接治具,从而可实现柔性打钉,以适应于部分木材的尺寸误差。

本实施例中,第二输送装置25包括气缸,在第二机架21上还设有能够沿第二输送装置25的输送方向在第二机架21上移动的载盘27,第二治具26和第三治具33均设置在载盘27上,气缸的伸缩端与载盘27固定连接,气缸的固定端固定在第二机架21上。气缸动作,推动载盘27在第二机架21上移动,从而带动第二治具26和第三治具33在第二机架21上移动。在第二机架21上还设有缓冲器28,缓冲器28与控制装置5连接,用于控制载盘27的移动速度。

当第二治具26在第二机架21上移动到位于底座上料工位22处时,第三治具33位于木托盘打钉工位32处,此时可同时进行底座9的上料和木托盘的打钉操作,当第二治具26在第二机架21上移动到位于底座打钉工位23处时,第三治具33位于木托盘组装工位31处,此时可同时进行底座的打钉和木托盘的组装操作。

木托盘生产线还包括搬运面板8的第一搬运装置41和搬运木托盘的第二搬运装置42,第一搬运装置41包括第一卡爪,第一卡爪设置在第一机械手142上,通过第一机械手142控制第一卡爪动作,当面板8打钉完成后,第一搬运装置41动作将面板8搬运到木托盘组装工位31处的第三治具33上,第二搬运装置42包括第二卡爪,第二卡爪设置在第二机械手242上,通过第二机械手242控制第二卡爪动作,当木托盘打钉完成后,将加工还好的木托盘从木托盘生产线上移走。该木托盘生产线还包括搬运小车43及给搬运小车43移动提供导向的导向装置44,木托盘生产完成后,通过第二机械手242将木托盘先搬运到搬运小车43上,然后通过搬运小车43将木托盘移动到指定位置处,本实施例中,导向装置44采用贴设在地面上的磁条感应线,使得在搬运小车43改变移动轨迹时,直接将原有的磁条感应线从地面上撕掉再按需要的移动轨迹在地面上贴设新的磁条感应线即可。在本实施中,底座9的上料采用人工上料,上料时,将木墩91和底板92人工放置在第二治具26中。将底座9从第二治具26搬运到第三治具33上也采用人工操作。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第一机架11和第二机架21的延伸方向相垂直,亦即第一输送装置15和第二输送装置25的输送方向相垂直,且第一机架11和第二机架21的一个端部相交成L型结构,第一打钉装置14和第二打钉装置24均设置在L型结构的内部,这样可以减少占地面积。面板上料工位12位于第一机架11的另一端部,底座上料工位22位于第二机架21的另一端部,这样可以减少第一搬运装置41和第二搬运装置42的移动行程,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控制装置包括第一控制装置51和第二控制装置52,第一控制装置51设置在第一机架21上,分别与上料装置17、第一输送装置15、第二输送装置25连接,用于控制上料装置17、第一输送装置15、第二输送装置25的动作,第二控制52分别与第一机械手142和第二机械手242连接,用于控制第一机械手142和第二机械手242的动作。

采用该木托盘生产线加工木托盘的加工工艺如下:

(1)面板成型

面板8加工包括上料和打钉工序,上料时,通过控制装置使第一输送装置15动作,随着第一输送装置15的向前传送,将纵向板条81依次上料在位于面板上料工位12处的第一治具16上,直至纵向板条81上料完成,之后,使第一输送装置15停止动作,使第二送料机构174动作,推动第二储料箱172移动,并将横向板条82依次推送在面板上料工位12处的第一治具16上,此时上料完成,然后,再使第一输送装置15动作,将上料完成的面板8输送到面板打钉工位13处,第一输送装置15停止动作,第一打钉装置动作14动作,在设定位置处进行打钉操作,将纵向板条81和横向板条82固定在一起,完成面板8的加工,成型后的面板8详见图4。横向板条82的上料工作与面板8的打钉工作可同步进行,从而可提高生产效率。

(2)底座成型

底座9加工包括底座9的上料和打钉工序,上料时,使第二治具26位于底座上料工位22处,先将木墩91依次放置在第二治具26上,然后将底板92放置在木墩91上并通过第二治具26进行定位,上料完成后,使第二输送装置25动作,从而使底座9从底座上料工位22处移动到底座打钉工位23处,此时第三治具33位于木托盘组装工位31处,之后第二输送装置25停止动作,使第二打钉装置24动作,在设定位置处进行打钉操作,将木墩91和底板92固定连接在一起,完成底座9的加工,成型后的底座9详见图5。

(3)总成

底座9加工完成后,人工将底座9从第二治具26上取出翻转180度放置在第三治具3中,再通过第一搬运装置41将加工完成的面板8从面板生产线1中搬运到第三治具3中且放置在底座9上,之后第二输送装置25动作,使第二输送装置25向步骤(2)中的反方向输送,从而使组装好的木托盘移动到木托盘打钉工位32处,此时使第二输送装置25停止动作,使第二打钉装置24再次动作进行打钉操作,将面板8和底座9固定连接在一起,完成木托盘的加工,成型后的托盘详见图6。在进行木托盘打钉操作时,第二治具26位于底座上料工位22处,此时可同时进行底座9的上料操作。

(4)下料

木托盘加工完成后,第二搬运装置42动作将加工好的木托盘搬运到搬运小车43上,再由搬运小车43将木托盘移动到指定位置处。

上述各工序间可同步进行,从而可提高木托盘的生产效率。

综上,本发明的木托盘生产线结构简单,可实现木托盘从上料、打钉、搬运及下料等作业流程的半自动化流水作业,从而提高木托盘的生产效率、产品的质量,并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及人工成本。另外,该生产线呈L型,可减少占地面积。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