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脉冲式增减气压缩短杨木改性周期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91444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基于脉冲式增减气压缩短杨木改性周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预处理:对杨木进行剥皮、分割预处理,得到分割后的多个杨木原块材;

第二步,PH测定与分类:对每个杨木原块材进行PH值测定,并将PH值大于7的杨木原块材归为碱性杨木原块材,将PH值小于7的杨木原块材归为酸性杨木原块材;

第三步,收集:收集碱性杨木原块材组成碱性杨木群,收集酸性杨木原块材组成酸性杨木群;

第四步,处理池建立:包括建立碱性处理池和酸性处理池,所述碱性处理池为将盐酸溶液均匀加入42~48℃的温水中而成,所述酸性处理池为将氢氧化钠溶液均匀加入42~48℃的温水中而成;

第五步,木材下池:按照碱性杨木群对应碱性处理池和酸性杨木群对应酸性处理池的对应方式,将其整理排列后下池进行浸泡处理;

第六步,构建气密池:包括分别对碱性处理池和酸性处理池进行密封组件安装,形成碱性气密池和酸性气密池,所述密封组件包括支架和覆盖在支架上方的蒙布,所述支架以整体覆盖的方式架设于处理池上方,所述蒙布边缘与处理池外缘密封压紧处理;

第七步,变压浸泡处理:对碱性气密池和酸性气密池内部进行气压增减,使其内部气压在正压和负压之间交替变换,处理时长为24小时,变换频率为10~30分钟一次,其中最高压的取值范围在2~5MPa,最低压的取值范围在0.03~0.05MPa;

第八步,清洗木材:通过逐步通入清水、排出药液的方式,清洗碱性杨木群和酸性杨木群;水体替换速率为百分之十体积每小时;

第九步,集合混成:将清洗后的碱性杨木群和酸性杨木群捞出并混合形成总杨木群;

第十步,干燥处理和软化处理:对总杨木群进行干燥处理,同时在干燥处理过程中进行软化处理;

第十一步,调节含水率:将完成干燥处理后的总杨木群进行含水率调节,使其含水率控制在6%~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脉冲式增减气压缩短杨木改性周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碱性杨木原块材包括一类碱性杨木原块材和二类碱性杨木原块材,所述一类碱性杨木原块材的PH值大于7而小于等于8,所述二类碱性杨木原块材的PH值大于8;其中所述酸性杨木原块材包括一类酸性杨木原块材和二类酸性杨木原块材,所述一类酸性杨木原块材的PH值小于7而大于等于6,所述二类酸性杨木原块材的PH值小于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脉冲式增减气压缩短杨木改性周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三步,收集:收集一类碱性杨木原块材组成一类碱性杨木群,收集二类碱性杨木原块材组成一类碱性杨木群,收集一类酸性杨木原块材组成一类酸性杨木群,收集二类酸性杨木原块材组成一类酸性杨木群;

第四步,处理池建立:分别建立一类碱性处理池、二类碱性处理池、一类酸性处理池和二类酸性处理池,其中所述一类碱性处理池和二类碱性处理池为将不同剂量的盐酸溶液均匀加入42~48℃的温水中而成,所述一类酸性处理池和二类酸性处理池为将不同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均匀加入42~48℃的温水中而成;

第五步,木材下池:按照一类碱性杨木群对应一类碱性处理池、二类碱性杨木群对应二类碱性处理池、一类酸性杨木群对应一类酸性处理池和二类酸性杨木群对应二类酸性处理池的对应方式,将其整理排列后下池进行浸泡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脉冲式增减气压缩短杨木改性周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七步,变压浸泡处理中,正压与负压的持续时间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脉冲式增减气压缩短杨木改性周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七步,变压浸泡处理:最高压与最低压分别为0.2MPa和0.05MPa。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脉冲式增减气压缩短杨木改性周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八步,清洗木材中,所述清水温度为5~2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脉冲式增减气压缩短杨木改性周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十步,干燥处理和软化处理:具体为,木材放入窑内,增加窑内温度至20℃,保持一天,而后每天增加10℃,当到达80℃时,温度不再变化,共干燥15天;其中当温度到达40℃时,打开窑顶部的排潮气孔进行排潮,待排潮完毕,关闭排潮气孔;当温度到达50℃时,通过排潮气孔将木材软化剂喷入窑内,使木材软化剂弥散在窑中,木材软化剂的添加量为每立方米木材添加0.5公斤木材软化剂;干燥完毕后待木材完全冷却移出窑内。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