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推台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8723阅读:945来源:国知局
一种推台锯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木工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推台锯。



背景技术:

推台锯设备通常包括有机架、设置于机架上的固定工作台、推台部件、锯座部件及纵向靠板部件;而对木料的锯切加工,通常需要考虑到木料的宽度、加工深度及斜切角度等方面。

现有的推台锯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缺陷:锯片45°调节机构为手摇调节数显显示,调节复杂,手摇装置耗损严重;机身底座为同一高度,无法自由调整高度;机身防护罩作用为防止木屑飞溅护板,防护罩打开状态下机器仍处于运行状态,容易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推台锯,具有调整迅速、高度可调节、安全高效等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推台锯,包括机架、设置于机架上的工作台和锯座部件;机架包括前面板、侧板以及前面板和侧板垂直安装形成的空腔,所述前面板底部安装有调节底座,所述底座内部设有弹簧,所述空腔内安装有锯片45°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相连接的45°气缸和45°推杆,所述空腔内还安装有气弹簧;工作台上安装有磁栅尺,磁栅尺与PLC装置相连;该锯座部件包括锯座体、安装于锯座体上的主锯机构和槽锯机构;所述锯座体沿推料方向向外延伸设有45°滑轨,主锯机构的前端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上安装有传感器。

优选的,调节底座包括底座本体、定位柱和调节柱,底座本体上设有定位柱,在定位柱上设有弹簧和定位装置,弹簧的另一端连接调节柱,通过定位装置与弹簧改变底座本体的上下位移。

优选的,定位装置为锁紧螺母。

优选的,气弹簧安装在气弹簧固定座上,所述气弹簧固定座与45°气缸垂直设置。

述固定底板1上设置有支撑管3和定位柱4,所述支撑管3和定位柱4 均穿过所述活动板2,在定位柱上设有弹簧和锁紧螺母,活动板2夹在弹簧5和锁紧螺母 6之间,通过锁紧螺母与弹簧改变底座本体的上下位移,在支撑管3 的管内上还设置有可调螺杆7,该可调螺杆7螺纹连接在支撑管3的内壁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主机45°机构采用电动推杆进行推动,数显显示,使用磁栅尺进行限位,磁栅尺具有非接触式测量、无背隙问题、高抗污染能力、安装简易,安装允许误差大等优点,为防止电动推杆失效,增加气弹簧,防止由电动推杆突然损坏造成的机器故障,调整更为迅速准确,安装更为简洁;

2.本实用新型的推台锯机身除统一底座外增加3件可调节底座,机构内置高强度弹簧,根据地面环境调整高矮,可以适应不同的地面环境,减少机器震动造成的机械损伤;

3.本实用新型防挡板处增加传感器,当挡板打开状态下机器无法运行,可以有效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推台锯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分解图;

图3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推台锯的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调节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分解图;

其中1.调节底座,1-1.底座本体,1-2.定位柱,1-3.弹簧,1-4.调节柱,1- 5.锁紧螺母,2.前面板,3.45°气缸,4.侧板,5.主锯机构,6.槽锯机构,7.工作台,8. 45°滑轨,9.挡板,10.45°推杆,11.磁栅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一种推台锯,如图1- 6所示,包括机架、设置于机架上的工作台7和锯座部件;机架包括前面板2、侧板4以及前面板2和侧板4垂直安装形成的空腔,所述前面板2底部安装有调节底座1,所述底座1内部设有弹簧,所述空腔内安装有锯片45°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相连接的45°气缸3和4 5°推杆10,所述空腔内还安装有气弹簧;工作台7上安装有磁栅尺11,磁栅尺11与PLC装置相连;该锯座部件包括锯座体、安装于锯座体上的主锯机构5和槽锯机构6;所述锯座体沿推料方向向外延伸设有45°滑轨8,主锯机构5的前端设有挡板9,所述挡板9上安装有传感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调节底座1包括底座本体1-1、定位柱1-2和调节柱1- 4,底座本体1-1上设有定位柱1-2,在定位柱1-2上设有弹簧1-3和锁紧螺母1-5,弹簧1- 3的另一端连接调节柱1-4,通过锁紧螺母1-5与弹簧1-3改变底座本体1-1的上下位移。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气弹簧安装在气弹簧固定座上,所述气弹簧固定座与45°气缸3垂直设置。

锯片45°调节机构,45°气缸产生动力使45°推杆运动,同时,磁栅尺11协同配合,一方面起到测量和记忆功能,另一方面进行限位,使主锯机构5的主锯片形成需要的角度,进行板材的切割。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