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杉重组木板及重组增强设计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29533发布日期:2019-03-02 03:36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中山杉重组木板及重组增强设计单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山杉木材的加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中山杉重组木板及重组增强设计单元。



背景技术:

中山杉为半常绿高大乔木,树干挺拔、树型优美,是原产北美落羽杉属落羽杉、池杉、墨西哥落羽杉3个树种的优良种间杂交种,树干挺直,树形美观,树叶绿色期长,耐盐碱、耐水湿,抗风性强,病虫害少,生长速度快。

目前,中山杉木材生长结构中有大量的扭转纹理,不便于旋切单板,获得胶合板比较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山杉重组木板,其能够提高中山杉木板的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组增强设计单元,其能够提高中山杉重组木板尺寸的稳定性,提高了中山杉木板的利用率,并且增加木质产品种类的多样化。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中山杉重组木板,其包括中山杉单元和竹丝单元,所述竹丝单元叠装分布在所述中山杉单元之间,所述竹丝单元与所述中山杉单元之间通过胶粘剂连接在一起。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中山杉单元包括厚度不同的中山杉子单元,每一中山杉子单元均由木束铺装而成。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竹丝单元由竹丝铺装而成,所述竹丝单元包括第一竹丝子单元和第二竹丝子单元,所述第一竹丝子单元与所述第二竹丝子单元的竹丝铺装方向相互垂直。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竹丝子单元叠装在厚度不同的所述中山杉子单元之间,所述第二竹丝子单元叠装在厚度相同的所述中山杉子单元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中山杉单元分为二个5mm的中山杉子单元和二个10mm的中山杉子单元,二个5mm的所述中山杉子单元之间设置有二个10mm的所述中山杉子单元。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5mm的中山杉子单元和所述10mm的中山杉子单元之间设置有第一竹丝子单元,所述10mm的中山杉子单元与10mm的中山杉子单元之间设置有第二竹丝子单元。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竹丝单元的长度大于中山杉单元的长度。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竹丝的直径为0.15mm-0.25mm。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竹丝可改性成竹丝帘。

一种重组增强设计单元,其包括中山杉单元和竹丝单元,所述竹丝单元叠装分布在所述中山杉单元之间,所述竹丝单元与所述中山杉单元之间通过胶粘剂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中山杉重组木板及重组增强设计单元是由铺装的竹丝单元和铺装的中山杉子单元叠装而成的,所述竹丝单元叠装分布在所述中山杉单元之间,所述竹丝单元与所述中山杉单元之间通过胶粘剂连接在一起,所述竹丝单元用于增强所述中山杉单元的稳定性和力学性能,并且增加了木质产品种类的多样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山杉重组木板的第一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山杉重组木板的中山杉单元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山杉重组木板的第一整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山杉重组木板的第二整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山杉重组木板的第三整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山杉重组木板的第四整体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重组增强设计单元的立体图;

图标:1-中山杉重组木板;2-重组增强设计单元;10-中山杉单元;11-5mm的中山杉子单元;13-10mm的中山杉子单元;20-竹丝单元;21-第一竹丝子单元;23-第二竹丝子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中山杉重组木板1,其包括中山杉单元10和竹丝单元20,所述竹丝单元20叠装分布在所述中山杉单元10之间,所述竹丝单元20与所述中山杉单元10之间通过胶粘剂连接在一起,所述竹丝单元20用于增强所述中山杉单元10尺寸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竹丝单元20与所述中山杉单元10之间通过胶粘剂连接在一起,所述胶粘剂是一种具有很好粘合性能的物质,通过粘附力和内聚力由表面粘合而起连接物体的作用。

可选的,胶粘剂可使用人工粘合剂,人工粘合剂是人工制造的物质,包括水玻璃等无机粘合剂,以及合成树脂、合成橡胶等有机粘合剂。

可选的,胶粘剂可使用水溶型粘合剂,用水作溶剂的粘合剂,主要有淀粉、糊精、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等。

可选的,胶粘剂可使用热熔型粘合剂,通过加热使粘合剂熔化后使用,是一种固体粘合剂。一般热塑性树脂均可使用,如聚氨酯、聚苯乙烯、聚丙烯酸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等。

请参照图2,所述中山杉单元10由厚度不同的中山杉子单元铺装而成,中山杉木束是由不规则的中山杉单板经过碾压加工而成。在本实施例中,组成中山杉单元10的中山杉子单元的厚度分别为5mm、10mm。

以本实施例为例,组成中山杉单元10的中山杉子单元的第二种厚度分别可为6mm、12mm,构成中山杉单元10的中山杉子单元的第三种厚度分别可为4mm、8mm,不限于以上的厚度,只要两种中山杉子单元的厚度不同均可。

请参照图3,所述竹丝单元20由竹丝铺装而成,所述竹丝单元20包括第一竹丝子单元21和第二竹丝子单元23,所述第一竹丝子单元21与所述中山杉子单元中木束的方向相互垂直,所述第二竹丝子单元23与所述中山杉子单元中木束的方向相互平行,上述叠装分布为常规叠装方式,不限于以上叠装方式。

以本实施例为例,可选的,所述第一竹丝子单元21与所述中山杉子单元木束相互平行,所述第二竹丝子单元23与所述中山杉子单元中木束的方向相互垂直。

请参照图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竹丝子单元21叠装在厚度不同的所述中山杉子单元之间,所述第二竹丝子单元23叠装在厚度相同的所述中山杉子单元之间。

可选的,以本实施例为例,所述第二竹丝子单元23叠装在厚度不同的所述中山杉子单元10之间,所述第一竹丝子单元21叠装在厚度相同的所述中山杉子单元10之间。

请参照图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中山杉单元10分为二个5mm的所述中山杉子单元11和二个10mm的所述中山杉子单元13,二个5mm的所述中山杉子单元11之间设置有二个10mm的所述中山杉子单元13,中山杉单元10从上至下的顺序为:5mm的中山杉子单元11、10mm的中山杉子单元13、10mm的中山杉子单元13、5mm的中山杉子单元11。

请参照图4,以本实施例为例,二个10mm的所述中山杉子单元13之间设置有二个5mm的所述中山杉子单元11。比如中山杉单元10从上至下的顺序为:10mm的所述中山杉子单元13、5mm的所述中山杉子单元11、5mm的所述中山杉子单元11、10mm的所述中山杉子单元13。

可选的,以本实施例为例,以10mm的所述中山杉子单元13和5mm的所述中山杉子单元11交替设置为例。

可选的,请参照图5,交替设置的第一方法如下,中山杉单元10从上至下的顺序为:10mm的所述中山杉子单元13、5mm的所述中山杉子单元11、10mm的所述中山杉子单元13、5mm的所述中山杉子单元11。

可选的,请参照图6,交替设置的第二方法如下,中山杉单元10从上至下的顺序为:5mm的所述中山杉子单元11、10mm的所述中山杉子单元13、5mm的所述中山杉子单元11、10mm的所述中山杉子单元13。

可选的,本实施例可参考图3,所述中山杉单元10以二个4mm的中山杉子单元和二个8mm的中山杉子单元为例,二个4mm的所述中山杉子单元之间设置有二个8mm的所述中山杉子单元,即中山杉单元10从上至下的顺序为:4mm的中山杉子单元、8mm的中山杉子单元、8mm的中山杉子单元、4mm的中山杉子单元。

可选的,本实施例可参考图4,所述中山杉单元10以二个4mm的中山杉子单元和二个8mm的中山杉子单元为例,二个8mm的所述中山杉子单元之间可以设置有二个4mm的所述中山杉子单元,即中山杉单元10从上至下的顺序为:8mm的所述中山杉子单元、4mm的所述中山杉子单元、4mm的所述中山杉子单元、8mm的所述中山杉子单元。

可选的,本实施例可参考图5,所述中山杉单元10以二个4mm的中山杉子单元和二个8mm的中山杉子单元为例,交替设置的第二方法如下,中山杉单元10从上至下的顺序为:8mm的所述中山杉子单元、4mm的所述中山杉子单元、8mm的所述中山杉子单元,4mm的所述中山杉子单元。

可选的,本实施例可参考图6,所述中山杉单元10以二个4mm的中山杉子单元和二个8mm的中山杉子单元为例,交替设置的第一方法如下,中山杉单元10从上至下的顺序为:4mm的所述中山杉子单元、8mm的所述中山杉子单元,4mm的所述中山杉子单元、8mm的所述中山杉子单元。

请参照图3,5mm的所述中山杉子单元11和10mm的所述中山杉子单元13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一竹丝子单元21,10mm的所述中山杉子单元13与10mm的所述中山杉子单元13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二竹丝子单元23。

具体的,以5mm的所述中山杉子单元11、第一竹丝子单元21、10mm的所述中山杉子单元13为第一结构,第一结构和逆序的第一结构通过第二竹丝子单元23组成所述中山杉重组木板1,所述两组第一结构组成所述中山杉重组木板1有稳定性高的功能,如图3所示,中山杉重组木板1从上至下的结构为5mm的所述中山杉子单元11、第一竹丝子单元21、10mm的所述中山杉子单元13、第二竹丝子单元23、10mm的所述中山杉子单元13、第一竹丝子单元21和5mm的所述中山杉子单元11。

可选的,本实施例可参考图6,以5mm的所述中山杉子单元11、第一竹丝子单元21、10mm的所述中山杉子单元13为第一结构,第一结构和顺序的第一结构通过第二竹丝子单元23组成所述中山杉重组木板1,比如,中山杉重组木板1从上至下的结构为5mm的所述中山杉子单元11、第一竹丝子单元21、10mm的所述中山杉子单元13、第二竹丝子单元23、5mm的所述中山杉子单元11、第一竹丝子单元21和10mm的所述中山杉子单元1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竹丝单元20的长度大于所述中山杉单元10的长度,竹丝的长度可灵活设定,铺装过程中,一般情况下略长于中山杉单元10,以确保板材长度方向内有竹丝材料的损失。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竹丝单元20的直径为0.15mm-0.25mm,最优的,所述竹丝单元20的直径为0.2mm,竹丝单元20直径为0.2mm的时候,竹丝单元20的稳定性最佳。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竹丝可改性成竹丝帘,例如进行阻燃浸注或防霉剂等功能型改良,以丰富和完善产品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竹丝选用毛竹或其他来源丰富的经济竹种进行拉丝操作,选取近青处的竹肉进行竹丝加工,将竹丝制成圆形超细型竹丝,绝干后进行双氧水热漂,双氧水与水的比例为1:1,热漂温度设定为45度,热漂时间2小时,沥干后放入冷水中来回冲刷3次,去除表面残存双氧水,随后晾至气干后编制成帘,此外,还可以对干燥后的超细竹丝进行改性处理。

第二实施例

请参照图7,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重组增强设计单元2,其包括中山杉重组木板1,所述中山杉重组木板1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