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门芯板立模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43842发布日期:2019-10-09 08:22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一种门芯板立模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板材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门芯板立模组装置。



背景技术:

门芯板是填充在木质门、防盗门等门中的填充材料,广泛应用于公用建筑、民用建筑等场所。现有门芯板在生产过程中,开模后取出门芯板比较困难,而且在浇筑门芯板过程中,门芯板的宽度难以调节,不同规格的产品需要多台设备生产。现有的立模组设备,工人操作离地距离高,操作不够便捷,且难以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安全系数极低。

在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105856398A中公开了一种预制构件成组立模设备及利用其的立模生产方法,该立模设备包括轨道,轨道上滑动设置左、右边模、中间固定模板,三模板之间间隔布置移动模板,四模板高度相同且两两通过上限位锁紧装置连接后形成若干个模腔,还包括液压拉杆装置,该装置与左、右边模连接并驱动移动模板在轨道上直线滑动。该立模设备虽然能在轨道上滑动,然而并未解决工人操作离地距离高,操作不够便捷的问题,也不能实现板材宽度的调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门芯板立模组装置,能够实现脱模时模板的自动上升,解决了传统立模组设备工人操作离地距离高的问题,规避了高作业安全隐患,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而且快速的升高系统避免了产品过热报废,稳定了产品品质。同时可以调节产品的宽度,实现一机生产不同宽度的产品,为企业节约成本及固定资产投资。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门芯板立模组装置,包括设备主架、举升架、高度调节升降架、蜗轮蜗杆总成、若干个立模组件、举升电机、高度调节电机和顶板电机;所述设备主架包括底架和位于所述底架左右两端垂直于底架的侧架,所述侧架上垂直于底架的架杆为中空架杆;所述举升架设置于设备主架之上,举升架包括横杆、短杆和竖杆,所述横杆与所述短杆首尾连接形成与底架平行的矩形平面,横杆上设置有滚轮滑轨,所述竖杆与横杆和短杆垂直并插入所述中空架杆内,举升架可沿中空架杆高度方向升降;所述高度调节升降架设置于底架上,高度调节升降架可沿中空架杆高度方向升降;所述立模组件包括模板、模板底板挡条及侧挡条,所述侧挡条垂直固定于所述模板底板挡条的两端,侧挡条的外侧与横杆的内侧相贴,模板底板挡条设置于高度调节升降架上,能够随高度调节升降架的升降而升降,相邻的两个模板和二者之间的模板底板挡条及侧挡条共同围成产品槽;顶压板架位于最外侧的模板外,顶压板架与模板的上侧的两端均设置有滑动轮,所述滑动轮与所述滚轮滑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门芯板立模组装置的举升架可沿侧架高度方向升降,进而带动模板的升降,脱模时,模板自动上升,解决了传统立模组设备工人操作离地距离高的问题,规避了高作业安全隐患。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而且快速的升高系统避免了产品过热报废,稳定了产品品质。高度调节升降架可沿侧架高度方向升降,高度调节升降架的上升使模板底板挡条及侧挡条上升,进而减小产品槽的高度,制备出的门芯板的宽度减小。可实现一机生产各种规格的产品,为企业节约产品成本及固定资产设备投资。

作为优选,所述短杆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凸起。作为优选,所述凸起位于侧架的短杆外侧面靠近端点处。作为优选,所述举升电机与举升架上的凸起连接,能调节举升架的升降及升降的高度。凸起方便举升电机及升降系统与举升架的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高度调节电机与高度调节升降架连接。能调节高度调节升降架的升降及升降高度。

作为优选,所述顶板电机与顶压板架连接。控制顶压板架挤压模板,使立膜组件之间紧密贴合。

作为优选,所述顶板电机与顶压板架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强板。增大顶压板架的受力面积。

作为优选,所述顶压板架与模板的长度小于高度调节升降架和举升架的宽度。可以保证高度调节升降架上升时顶压板架和模板的位置不受影响。

作为优选,所述底架和侧架上设置有若干与短杆平行的加强杆。增加设备主架的强度,使设备主架更加牢固。

作为优选,所述蜗轮蜗杆总成、所述举升电机、所述高度调节电机和所述顶板电机均位于侧架的外侧。

本实用新型中的举升电机具有调节升降的功能,高度调节电机具有高度调节功能,顶板电机具有顶压功能。蜗轮蜗杆总成、举升电机、高度调节电机和顶板电机均属于现有技术,并不是本发明的创造点。蜗轮蜗杆总成与举升电机、高度调节电机和顶板电机配合实现举升架、高度调节升降架及顶压板架的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门芯板立模组装置可通过举升电机及升降系统和举升架实现模板的自动上升,解决了传统立模组设备工人操作离地距离高的问题,规避了高作业安全隐患。便捷的操作高度也使生产效率显著提升。而且快速的升高系统避免了产品过热报废,稳定了产品品质。同时,通过高度调节电机及调节系统与高度调节升降架可实现一机生产不同宽度的产品,为企业节约产品成本及固定资产设备投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门芯板立模组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门芯板立模组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门芯板立模组装置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门芯板立模组装置的左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门芯板立模组装置的脱模过程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门芯板立模组装置的宽度调节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1.设备主架;2.举升架;3.高度调节升降架;4.蜗轮蜗杆总成;5.立模组件;6.产品槽;7.顶压板架;11.底架;12.侧架;111.加强杆;121.中空架杆;21.横杆;22.短杆;23.竖杆;211.滚轮滑轨;221.凸起;41.举升电机;42高度调节电机;43.顶板电机;51.模板;52.模板底板挡条;53.侧挡条;511.滑动轮;71.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在本实用新型中所涉及的装置、连接结构和方法,若无特指,均为本领域公知的装置、连接结构和方法。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一种门芯板立模组装置,包括设备主架1、举升架2、高度调节升降架3、蜗轮蜗杆总成4、若干个立模组件5、举升电机41、高度调节电机42和顶板电机43;所述设备主架包括底架11和位于所述底架左右两端垂直于底架的侧架12,所述侧架上垂直于底架的架杆为中空架杆121;所述举升架设置于设备主架之上,举升架包括横杆21、短杆22和竖杆23,所述横杆与所述短杆首尾连接形成与底架平行的矩形平面,横杆上设置有滚轮滑轨211,所述竖杆与横杆和短杆垂直并插入所述中空架杆内,举升架可沿中空架杆高度方向升降;所述高度调节升降架设置于底架上,高度调节升降架可沿中空架杆高度方向升降;所述立模组件包括模板51、模板底板挡条52及侧挡条53,所述侧挡条垂直固定于所述模板底板挡条的两端,侧挡条的外侧与横杆的内侧相贴,模板底板挡条设置于高度调节升降架上,能够随高度调节升降架的升降而升降,相邻的两个模板和二者之间的模板底板挡条及侧挡条共同围成产品槽6;顶压板架7位于最外侧的模板外,顶压板架与模板的上侧的两端均设置有滑动轮511,所述滑动轮与所述滚轮滑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门芯板立模组装置的举升架可沿侧架高度方向升降,进而带动模板的升降,脱模时,模板自动上升,解决了传统立模组设备工人操作离地距离高的问题,规避了高作业安全隐患。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而且快速的升高系统避免了产品过热报废,稳定了产品品质。高度调节升降架可沿侧架高度方向升降,高度调节升降架的上升使模板底板挡条及侧挡条上升,进而减小产品槽的高度,制备出的门芯板的宽度减小。可实现一机生产各种规格的产品,为企业节约产品成本及固定资产设备投资。

其中,所述短杆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凸起221。作为优选,所述凸起位于侧架的短杆外侧面靠近端点处。作为优选,所述举升电机与举升架上的凸起连接,能调节举升架的升降及升降的高度。凸起方便举升电机及升降系统与举升架的连接。所述高度调节电机与高度调节升降架连接。能调节高度调节升降架的升降及升降高度。

其中,所述顶板电机与顶压板架连接。控制顶压板架挤压模板,使立膜组件之间紧密贴合。作为优选,所述顶板电机与顶压板架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强板71。增大顶压板架的受力面积。

其中,所述顶压板架与模板的长度小于高度调节升降架和举升架的宽度。可以保证高度调节升降架上升时顶压板架和模板的位置不受影响。所述底架和侧架上设置有若干与短杆平行的加强杆111。增加设备主架的强度,使设备主架更加牢固。所述蜗轮蜗杆总成、所述举升电机、所述高度调节电机和所述顶板电机均位于侧架的外侧。

如图5所示,当生产门芯板时,通过顶板电机及顶压系统将顶压板架、模板以及模板底板挡条及侧挡条严密结合,向产品槽内注入门芯板浆料,待浆料凝固进行脱模时,利用举升电机及升降系统将举升架升起,模板与顶压板架随之升起。可实现门芯板快速脱模,操作工人站在地面就可以进行后续操作,解决了传统立模组设备工人操作离地距离高的问题,规避了高作业安全隐患。便捷的操作高度也使生产效率显著提升。而且快速的升高系统避免了产品过热报废,稳定了产品品质。

本实用新型的门芯板立模组装置可实现宽度调节,调节原理如图6所示,通过高度调节电机将高度调节升降架升高,模板底板挡条及侧挡条也随之上升,产品槽的宽度减小,将门芯板浆料灌入产品槽后获得的门芯板的宽度减小。能够实现一机生产不同宽度的产品。

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能实现脱模后模板的自动上升及产品的宽度调节,解决了传统立模组设备工人操作离地距离高的问题,规避了高作业安全隐患,实现了一机生产不同宽度的产品,为企业节约产品成本及固定资产设备投资。便捷的操作高度也使生产效率显著提升。而且快速的升高系统避免了产品过热报废,稳定了产品品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换,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