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伞木制中棒自动切边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10703发布日期:2019-09-18 00:58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一种雨伞木制中棒自动切边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雨伞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雨伞木制中棒自动切边设备。



背景技术:

中棒是伞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棒的一端作为伞头,另一端则与伞的手柄连接,为了将中棒与手柄连接,通常是在手柄内打一个孔,将中棒的一端环切成直径更小的结构,使中棒端部的直径与手柄的孔径相匹配,从而将中棒插入安装到手柄内,因此需要对中棒进行加工,但现有的木制中棒通常都是采用手工加工,效率低,并且加工误差大,中棒的废品率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加工效率高的雨伞木制中棒自动切边设备。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雨伞木制中棒自动切边设备,包括机架、用于固定中棒并驱动中棒转动的定位转动机构、用于将未加工中棒送至定位转动机构同时将定位转动机构上已加工中棒送出的进出料机构以及用于环切中棒的切边机构。

进一步地,为了将中棒固定并驱动中棒转动,以便切边机构对中棒进行环切;所述定位转动机构包括用于定位放置中棒的定位组件和用于驱动中棒旋转的转动组件。

进一步地,为了定位放置中棒,以便对中棒进行夹紧和加工;所述定位组件包括两组对称设于机架两侧用于承载中棒两端的放料轮组,每组放料轮组均包括并排转动安装在机架上的两个放料轮,两个放料轮之间具有间隙以形成用于放置中棒的放料槽。

进一步地,为了实现中棒的自动进出料,实现自动化,提高作业效率;所述进出料机构包括设于放料槽旁侧的进料槽、平行设于进料槽上方的限高板、用于将进料槽上的中棒顶到放料槽上的进料叉、用于将放料槽上的中棒顶出去的出料叉以及用于驱动进料叉和出料叉上下移动的进出料驱动器,所述进料槽由背向放料槽的一侧向靠近放料槽的一侧倾斜向下延伸设置,所述限高板与进料槽的间距略大于中棒的直径,所述进料叉设于进料槽下端的下方,所述出料叉设于放料槽的下方,进料叉和出料叉的上端均设有由进料槽一侧向放料槽一侧倾斜向下弧形弯曲的顶料曲面。

进一步地,为了将未加工中棒进料,将已加工中棒出料,实现进料和出料两步骤同时进行,提高效率;所述进出料机构还包括叉架,进料叉和出料叉均设置有两个,两个进料叉和出料叉可拆卸安装在叉架的两侧以作用于中棒的两端平稳将中棒顶出,所述进出料驱动器为进出料气缸,进出料气缸的气缸杆与叉架连接驱动叉架上下移动。

进一步地,为了驱动中棒滚动,以便对中棒环切作业;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转动辊和用于驱动转动辊转动的转动驱动器,所述转动辊设于放料轮组的上方以带动放料轮组上的中棒转动。

进一步地,为了拉开转动组件与定位组件的间距方便进料,并在进料后压紧中棒;所述机架上还设有用于摆动转动组件以拉开转动组件与定位组件的间距方便进料的摆动组件,所述摆动组件包括摆动架和用于驱动摆动架上下摆动的摆动气缸,所述摆动架的一端转动安装在机架上,所述摆动气缸的气缸杆与摆动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转动组件安装在摆动架上;所述转动驱动器包括固定安装在摆动架上的转动电机、安装在转动电机的电机轴上的驱动轮以及与转动辊同轴固定连接的从动轮,驱动轮与从动轮之间通过转动皮带传动连接以驱动转动辊转动。

进一步地,为了在进料时驱动切刀退刀,加工时驱动切刀进给;所述切边机构包括刀架、切刀、用于驱动切刀转动的切刀驱动器以及用于驱动切刀向上进给环切中棒的进给组件,所述切刀转动安装在刀架上且位于放料轮的旁侧,所述切刀的转动方向与转动辊的转动方向相反。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切刀稳定上下移动退刀和进给;所述进给机构包括上下延伸设于机架上的进给导轨、滑动安装在进给导轨上的进给滑块以及用于驱动进给滑块上下运动的进给气缸,所述进给气缸的气缸杆与进给滑块连接,所述刀架固定在进给滑块上,所述切刀驱动器包括固定安装在机架上的切刀电机、同轴固定安装在切刀电机上的主动带轮、与切刀同轴固定连接的从动带轮以及用于将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传动连接的切刀皮带。

进一步地,为了将中棒自动输送到进料槽内;所述雨伞木制中棒自动切边设备还包括用于将中棒有序送到进料槽上的送料机构,所述送料机构包括与进料槽平行且相接的送料槽以及设于送料槽上方的挡料轮,所述挡料轮转动安装在机架上,挡料轮与送料槽的最小间距为中棒的直径。

较之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可完成木质中棒的自动加工,加工效率高,待加工中棒集中放置在挡料轮的进料端,设置挡料轮与送料槽之间的间距恰好为一根中棒的直径,每次只能有一根中棒挤入挡料轮的出料端,进料端的中棒受重力从挡料轮与送料槽之间的间隙通过后,继续沿着送料槽滚动到进料槽,在进料叉动作下从进料槽运动到放料槽,完成自动进料;转动辊将中棒压紧在放料槽上的同时,带动中棒转动,且中棒的转动方向与切刀的转动方向相反,中棒相对切刀转动一圈,切刀就环切中棒一圈,完成加工,加工好后,出料叉向上运动,将中棒顶出放料槽,完成自动出料,整个加工过程自动化程度高,大大解放了人力,提高了生产力。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侧视图;

图3为送料机构未进料的状态示意图;

图4为送料机构进料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5为进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定位转动机构和切边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送料机构;101-轮轴;102-挡料轮;103-送料槽;2-进出料机构;201-进料槽;202-限高板;203-进料叉;204-出料叉;205-叉架;206-进出料气缸;207-过渡块;3-转动组件;301-转动电机;302-转动辊;303-驱动轮;304-转动皮带;305-从动轮;4-机架;5-切刀驱动器;501-切刀电机;502-切刀皮带;503-从动带轮;6-摆动组件;601-摆动气缸;602-摆动架;7-进给组件;701-进给气缸;702-进给导轨;703-进给滑块;8-中棒;9-切刀;10-定位组件;1001-放料槽;1002-放料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内容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雨伞木制中棒自动切边设备,包括机架4、用于固定中棒8并驱动中棒8转动的定位转动机构、用于将未加工中棒8送至定位转动机构同时将定位转动机构上已加工中棒8送出的进出料机构以及用于环切中棒8的切边机构。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将中棒8固定并驱动中棒8转动,以便切边机构对中棒8进行环切;所述定位转动机构包括用于定位放置中棒8的定位组件10和用于驱动中棒8旋转的转动组件3。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定位放置中棒8,以便对中棒8进行夹紧和加工;所述定位组件10包括两组对称设于机架4两侧用于承载中棒8两端的放料轮组,每组放料轮组均包括并排转动安装在机架4上的两个放料轮1002,两个放料轮1002之间具有间隙以形成用于放置中棒8的放料槽1001。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中棒8的自动进出料,实现自动化,提高作业效率;所述进出料机构包括设于放料槽1001旁侧的进料槽201、平行设于进料槽201上方的限高板202、用于将进料槽201上的中棒8顶到放料槽1001上的进料叉203、用于将放料槽1001上的中棒8顶出去的出料叉204以及用于驱动进料叉203和出料叉204上下移动的进出料驱动器,所述进料槽201由背向放料槽1001的一侧向靠近放料槽1001的一侧倾斜向下延伸设置,所述限高板202与进料槽201的间距略大于中棒8的直径,所述进料叉203设于进料槽201下端的下方,所述出料叉204设于放料槽1001的下方,进料叉203和出料叉204的上端均设有由进料槽201一侧向放料槽1001一侧倾斜向下弧形弯曲的顶料曲面。

所述机架4上设有位于进料槽201和放料槽1001之间的过渡块207,所述过渡块207的上侧面由进料槽201一侧向放料槽1001一侧倾斜向下延伸,且过渡块207位于进料槽201一侧的上端面高于进料槽201的上端面,过渡块207位于放料槽1001一侧的上端面与放料轮1002上端面齐平。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将未加工中棒8进料,将已加工中棒8出料,实现进料和出料两步骤同时进行,提高效率;所述进出料机构还包括叉架205,进料叉203和出料叉204均设置有两个,两个进料叉203和出料叉204可拆卸安装在叉架205的两侧以作用于中棒8的两端平稳将中棒8顶出,所述进出料驱动器为进出料气缸206,进出料气缸206的气缸杆与叉架205连接驱动叉架205上下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驱动中棒8滚动,以便对中棒8环切作业;所述转动组件3包括转动辊302和用于驱动转动辊302转动的转动驱动器,所述转动辊302设于放料轮组的上方以带动放料轮组上的中棒8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拉开转动组件3与定位组件10的间距方便进料;所述机架4上还设有用于摆动转动组件3以拉开转动组件3与定位组件10的间距方便进料的摆动组件6,所述摆动组件6包括摆动架602和用于驱动摆动架602上下摆动的摆动气缸601,所述摆动架602的一端转动安装在机架4上,所述摆动气缸601的气缸杆与摆动架602连接,所述转动组件3安装在摆动架602上;所述转动驱动器包括固定安装在摆动架602上的转动电机301、安装在转动电机301的电机轴上的驱动轮303以及与转动辊302同轴固定连接的从动轮305,驱动轮303与从动轮305之间通过转动皮带304传动连接以驱动转动辊302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在进料时驱动切刀9退刀,加工时驱动切刀9进给;所述切边机构包括刀架、切刀9、用于驱动切刀9转动的切刀驱动器5以及用于驱动切刀9向上进给环切中棒8的进给组件7,所述切刀9转动安装在刀架上且位于放料轮1002的旁侧,所述切刀9的转动方向与转动辊302的转动方向相反。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切刀9稳定上下移动退刀和进给;所述进给机构包括上下延伸设于机架4上的进给导轨702、滑动安装在进给导轨702上的进给滑块703以及用于驱动进给滑块703上下运动的进给气缸701,所述进给气缸701的气缸杆与进给滑块703连接,所述刀架固定在进给滑块703上,所述切刀驱动器5包括固定安装在机架4上的切刀电机501、同轴固定安装在切刀电机501上的主动带轮、与切刀9同轴固定连接的从动带轮503以及用于将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503传动连接的切刀皮带502。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将中棒8自动输送到进料槽201内;所述雨伞木制中棒8的自动切边设备还包括用于将中棒8有序送到进料槽201上的送料机构1,所述送料机构1包括与进料槽201平行且相接的送料槽103以及设于送料槽103上方的挡料轮102,所述挡料轮102转动安装在机架4上,挡料轮102与送料槽103的最小间距为中棒8的直径,所述机架4上可转动安装有轮轴101,所述轮轴101的轴心线与中棒8的轴心线平行,所述挡料轮102具有两个,两个挡料轮102偏心安装在轮轴101上且挡料轮102的最大径端位于下方,所述机架4上还设有用于驱动轮轴101转动进而驱动挡料轮102转动的送料气缸,所述送料气缸上铰接安装有连杆,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轮轴101固定连接,所述机架4上设有上下延伸设置用于穿设轮轴101的安装长槽,机架4上还设有位于安装长槽两侧上下延伸设置的调节槽,所述轮轴101的两端设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通过螺栓可拆卸安装在调节槽上以上下调节轴承座。

具体实施过程:上料:将中棒8集中放置在送料槽103的前端,且位于挡料轮102的前侧,因挡料轮102与送料槽103之间的间距恰好是一根中棒8的直径,中棒8难以从挡料轮102与送料槽103之间的间距通过,这里将挡料轮102偏心安装,静止时中棒8不能从挡料轮102下端与送料槽103之间的间距通过,挡料轮102一摆动,挡料轮102与送料槽103之间的间距就会拉大,中棒8才能通过,因此只有当送料气缸运动,摆动连杆,带动轮轴101转动,挡料轮102随之摆动,中棒8才能沿着送料槽103的斜面向进料槽201滚动,滚动至进料槽201,因过渡块207的阻挡,中棒8始终停留在进料槽201内,这时,进料槽201下方的进料叉203在进出料气缸206驱动下,向上移动,因进料叉203上端面的结构,中棒8无法向进料槽201一侧运动,只能沿着顶料曲面滚到过渡块207上,就会沿着过渡块207的斜面继续滚到放料槽1001内,从而完成自动上料;

加工:当中棒8进料到两个放料轮1002之间,摆动气缸601伸长,驱动摆动架602沿与机架4的连接点转动,带动转动辊302下压,将中棒8压紧在放料槽1001上,转动电机301工作驱动转动辊302转动,转动辊302与中棒8之间的摩擦力作用在中棒8上,带动中棒8同步转动,同时进给气缸701收缩,进给滑块703沿进给导轨702向上移动,带动切刀9上移进给与中棒8接触,切刀电机501工作,带动切刀9转动,中棒8转动一圈即完成环切作业,完成环切后,出料叉204在进出料气缸206驱动下上移,将放料槽1001上的中棒8向上顶起,因出料叉204上端面的顶料曲面,中棒8只会朝背向进料槽201的一侧滚动,离开放料槽1001。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