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填充填充物的整竹筒制成的复合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19497发布日期:2020-05-20 02:49阅读:408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填充填充物的整竹筒制成的复合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整竹无裂纹展开竹制配套建筑结构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内填充填充物的整竹筒制成的复合柱。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上主要产竹国家,竹林面积约400万hm2,占世界毛竹产量的90%以上。我国的竹林面积约占国土面积0.5%,约占全国森林面积的2.9%,每年可砍伐毛竹约五亿支,相当于1000万m3以上木材。我国的竹林资源主要分布在黄河、长江以南14个省、市、自治区丘陵山区。只要进行科学的经营管理,这些资源是一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重要生物资源。

毛竹是一种速生、高产、优质、易于更新恢复的重要森林资源。它不仅生长周期短,而且其物理力学性能优越。但与木材相比,竹材直径小,壁薄中空,尖削度大的特点为其加工利用带来诸多问题和困难。主要的问题和困难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多数木材加工设备和技术在竹材加工中不能直接应用,因此竹材加工业的技术水平远远落后于木材加工业。

2.由于竹材的特殊结构,竹材加工的多数产品仅能实现机械化生产,个别工序或产品还难于摆脱手工劳动,要实现连续化、自动化困难更多,所以竹材加工业劳动生产效率低。

3.竹材外表的竹青和内表的竹黄,胶粘剂不能润湿,中间层竹材材性差异也很大,竹材加工中真正可利用的材料是中间部分,因此竹材的利用率较低,根据不同的产品,其利用率多数在20%—50%之间。

4.竹材难以通过简单的加工,像木材那样加工成大尺寸的板材或方材而加以利用;竹材通过锯、剖或刨削加工,仅能加工成宽度为20-30mm,厚度为5-8mm的竹片,难以直接利用。

由于上述四方面的原因,竹材加工通过简单的锯、剖或刨削加工而制成的产品要在广泛的领域内替代木材、胜过木材,无论在性能和经济性等方面都难以取得成功,因此选择和寻找竹材工业利用的主要途径就成为发展竹材加工业的主要焦点和突破口。

建筑过程中往往需要设置相应的立柱,这些立柱对抗压性要求往往很高,而柱子做成的立柱,抗压性往往很高,但是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以上几个原因,因此性能和强度往往仍然不够,为此需要对生产工艺进行改进,申请人因此申请一种内填充填充物的整竹筒制成的复合柱及生产工艺。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填充填充物的整竹筒制成的复合柱,申请人改进了相应的生产方法,在竹节内填充拌胶后木屑或拌胶后竹屑,生成一种内填充填充物的整竹筒制成的复合柱,这种复合柱可用作房屋建筑中的立柱,或作装饰材料,保持了竹筒原有的外观特性,并且抗压能力极佳,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填充填充物的整竹筒制成的复合柱,包括竹筒和拌胶压实填充物,所述竹筒表面保持原竹筒的外观表面,竹筒的内部为一通孔,所述竹筒内部通孔内有通过胶黏剂拌胶压实填充物,复合柱的两端拌胶压实填充物所形成的端面应和竹筒端面在同一平面内。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竹筒保留原有的竹青和外节,根据所截取的长度不同,竹筒有8-15个外竹节,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相应的竹节。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竹筒内部通孔为去过内节和竹黄后形成连续光整接近于一个圆柱面曲面,这样便于拌胶压实填充。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胶黏剂固化后,竹筒通孔内的拌胶压实填充物与竹筒内壁胶结成为一个整体,这样可以提高整体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拌胶压实填充物为拌胶后木屑或竹屑,填充木屑采用锯切木材时所产生的木屑或整竹筒去内节去黄时产生的竹屑,这样可以充分的对锯切木材时所产生的木屑或整竹筒去内节去黄时产生的竹屑进行利用,从而减少加工废料产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填充木屑的整竹筒制成的复合柱的生产工艺,具体步骤如下:

1)将整竹子按长度要求截断成竹筒;

2)将竹筒进行去内节去黄处理;

3)将拌胶压实填充物填入去内节去黄后的竹筒之间进行填充物填充;

填充填充物时,先夹紧竹筒外圆,挡住竹筒直径较小一头,填充物从竹筒直径较大一头装入,填满整个竹筒并压紧;

4)压紧后制成内填充填充物的整竹筒,待竹筒内胶黏剂固化后制成复合柱。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步骤一中整竹子截断的长度范围在2000-3500mm之间,考虑竹子实际长度以及生产一般需要,一般不要超过3500,因为竹筒的直径最大的只有140mm左右,太长了抗压能力不行。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步骤二竹筒去内节时竹筒内壁没有棱角形成连续光整接近于一个圆柱面曲面,竹筒进行去内节去黄时沿圆周方向去掉的竹黄厚度相等,使得去内节去黄后的竹筒在同一截面上厚度相等,由于毛竹的几何特性,每段竹筒在长度方向都存在一定的弯曲、在竹筒的横截面上基本上都是椭圆的,而未去黄的竹筒内壁有一层薄膜其与拌胶后的木屑或竹屑粘连性能不好,薄膜内有1mm左右厚度的竹黄是没有竹纤维的,所以要去内节去黄时沿圆周方向去掉的竹黄厚度要相等,这样保证了去内节去黄后的竹筒在同一截面上厚度是相等的。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步骤三中填充物采用锯切木材时所产生的木屑或整竹筒去内节去黄时产生的竹屑,本申请拌胶压实填充物为拌胶后木屑或竹屑,这样可以充分的对锯切木材时所产生的木屑或整竹筒去内节去黄时产生的竹屑进行利用,从而减少加工废料产出。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步骤四待竹筒内胶水固化后制成的复合柱的两端填充物所形成的端面应和竹筒端面在同一平面内,这样更方便复合柱的使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内填充木屑的整竹筒制成的复合柱生产工艺制作的

本申请提供一种内填充填充物的整竹筒制成的复合柱,将整节按长度要求截断,去内节去黄后,将填充物拌胶后填入去内节去黄后的竹筒内;填充填充物时,先夹紧竹筒外圆(防止压紧填充物时胀破竹筒),挡住竹筒小头,填充物从竹筒大头装入,填满整个竹筒并压紧,从而制成一种内填充木屑的整竹筒制成的复合柱,这种复合柱可用作房屋建筑中的立柱,或作装饰材料,保持了竹筒原有的外观特性,并且抗压能力极佳。

附图说明

图1本申请示意图;

附图说明:1、竹筒;2、拌胶压实填充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填充填充物的整竹筒制成的复合柱,申请人改进了相应的生产方法,在竹节内填充拌胶后木屑或拌胶后竹屑,生成一种内填充填充物的整竹筒制成的复合柱,这种复合柱可用作房屋建筑中的立柱,或作装饰材料,保持了竹筒原有的外观特性,并且抗压能力极佳。

作为本实用新型生产工艺一种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填充填充物的整竹筒制成的复合柱的生产工艺,具体步骤如下:

1)将整竹子按长度要求截断成竹筒,其中整竹子截断的长度范围在2000-3500mm之间,考虑竹子实际长度以及生产一般需要,一般不要超过3500,因为竹筒的直径最大的只有140mm左右,太长了抗压能力不行;

2)将竹筒进行去内节去黄处理,竹筒去内节时竹筒内壁没有棱角形成连续光整接近于一个圆柱面曲面,竹筒进行去内节去黄时沿圆周方向去掉的竹黄厚度相等,使得去内节去黄后的竹筒在同一截面上厚度相等,由于毛竹的几何特性,每段竹筒在长度方向都存在一定的弯曲、在竹筒的横截面上基本上都是椭圆的,而未去黄的竹筒内壁有一层薄膜其与拌胶后的木屑或竹屑粘连性能不好,薄膜内有1mm左右厚度的竹黄是没有竹纤维的,所以要去内节去黄时沿圆周方向去掉的竹黄厚度要相等,这样保证了去内节去黄后的竹筒在同一截面上厚度是相等的;

3)将拌胶压实填充物填入去内节去黄后的竹筒之间进行填充物填充,填充物采用锯切木材时所产生的木屑或整竹筒去内节去黄时产生的竹屑,本申请拌胶压实填充物为拌胶后木屑或竹屑,这样可以充分的对锯切木材时所产生的木屑或整竹筒去内节去黄时产生的竹屑进行利用,从而减少加工废料产出;

填充填充物时,先夹紧竹筒外圆,挡住竹筒直径较小一头,填充物从竹筒直径较大一头装入,填满整个竹筒并压紧;

4)压紧后制成内填充填充物的整竹筒,待竹筒内胶黏剂固化后制成复合柱,待竹筒内胶水固化后制成的复合柱的两端填充物所形成的端面应和竹筒端面在同一平面内,这样更方便复合柱的使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复合柱一种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如图1所示的一种内填充填充物的整竹筒制成的复合柱,包括竹筒1和拌胶压实填充物2,所述竹筒1保留原有的竹青和外节,根据所截取的长度不同,竹筒1有7-15个外竹节,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相应的竹节,所述竹筒1表面保持原竹筒的外观表面,竹筒1的内部为一通孔,所述竹筒内1部通孔为去过内节和竹黄后形成连续光整接近于一个圆柱面曲面,所述竹筒1内部通孔内有通过胶黏剂拌胶压实填充物2,所述胶黏剂固化后,竹筒1通孔内的拌胶压实填充物与竹筒1内壁胶结成为一个整体,这样可以提高整体强度,复合柱的两端拌胶压实填充物2所形成的端面应和竹筒1端面在同一平面内,拌胶压实填充物2为拌胶后木屑或竹屑,填充木屑采用锯切木材时所产生的木屑或整竹筒去内节去黄时产生的竹屑,这样可以充分的对锯切木材时所产生的木屑或整竹筒去内节去黄时产生的竹屑进行利用,从而减少加工废料产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其他形式的限制,而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所作的任何修改或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