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送榫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95782发布日期:2020-07-07 14:28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送榫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板材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送榫机构。



背景技术:

板材的组装需要进行植榫,而上述的植榫一般采用植榫机进行加工制造。

在植榫前,需要将木榫送入至板材相对应的榫孔位置,而目前的送榫一般采用振动料斗进行送榫,振动料斗通过振动将木榫输送至设定的位置,但是,在输送时,由于若因木榫质量,国内大多数的木榫长度不标准,而且也有长度误差很多,以及异形榫,就是有的只有半边榫!若有不良的木榫,导致木榫在振动盘输出至输送管子中时存在卡榫现象,卡榫时只能将管子拆卸并再进行清理不合格的木榫,严重影响木榫的送榫效率,以及产能地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送榫机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一种送榫机构包括:

出料块,在出料块上设有至少一个出料孔;

中间切料块,在中间切料块上设有至少一个切料孔;

驱动装置,驱动装置驱动中间切料块移动并迫使切料孔的出料端与出料孔的进料端连通或者取消连通;

进料板,在进料板上设有至少一个进料孔,中间切料块位于出料块和进料板之间,并且进料孔和出料孔错位分布,驱动装置驱动中间切料块移动并迫使切料孔的进料端和进料孔的出料端连通或者取消连通。

优化方案,所述的出料块和中间切料块相互平行,中间切料块和进料板相互平行。

优化方案,所述的出料块、中间切料块和进料板呈水平分布,并且固定在固定板上。

优化方案,所述的出料块、中间切料块和进料板呈竖直分布,并且固定在固定板上。

优化方案,所述的出料块上设有与出料孔进料端连通的导向槽,中间切料块部分置于导向槽中。

优化方案,所述的中间切料块远离导向槽槽底的一面与进料板靠近进料孔出料端的一面吻合。

优化方案,所述的驱动装置固定在固定板上,并且与中间切料块的一端连接。

优化方案,所述的固定板上设有位于中间切料块远离驱动装置一端侧部的滚轮,中间切料块的侧部与滚轮接触。

优化方案,在进料板上设有与进料孔垂直的止料气缸,止料气缸的伸缩杆伸入至进料孔的出料端内或者取消伸入至进料孔的出料端内。

优化方案,所述的出料孔数量有1-10个,所述的切料孔数量与出料孔数量相等,所述的进料孔数量和出料孔数量相等。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一种送榫机构的优点在于:

提高了卡榫清理效率,缩短了清理时间,以及降低了维护成本。

整体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送榫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送榫机构拦截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送榫机构放行状态示意图。

图中,出料块10、出料孔101、导向槽102、中间切料块20、切料孔201、驱动装置30、进料板40、进料孔401、止料气缸402、固定板50、滚轮50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3所示,

本一种送榫机构一种送榫机构包括出料块10,在出料块10上设有至少一个出料孔101;

出料块10的横截面呈矩形,同时,出料块10由金属材料或者塑料材料制成。

出料孔101数量有1-10个。本实施例为5个。

中间切料块20,在中间切料块20上设有至少一个切料孔201;中间切料块20的横截面呈矩形,同时,中间切料块20由金属材料或者塑料材料制成。

切料孔201数量与出料孔101数量相等。

驱动装置30,驱动装置30驱动中间切料块20移动并迫使切料孔201的出料端与出料孔101的进料端连通或者取消连通;

连通时,此时的木榫则被释放,当取消连通时,则实现拦截,实现了逐一放行。

进料板40,在进料板40上设有至少一个进料孔401,中间切料块20位于出料块10和进料板40之间,并且进料孔401和出料孔101错位分布,驱动装置30驱动中间切料块20移动并迫使切料孔201的进料端和进料孔401的出料端连通或者取消连通。

进料孔401数量和出料孔101数量相等。

进料板40的横截面呈矩形,同时,进料板40由金属材料或者塑料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出料块10和中间切料块20相互平行,中间切料块20和进料板40相互平行,同时,出料块10、中间切料块20和进料板40呈水平分布,并且固定在固定板50上。

呈水平状态,其可以利用木榫的自重下落。

优化方案,在出料块10上设有与出料孔101进料端连通的导向槽102,中间切料块20部分置于导向槽102中。设计的导向槽102其可以提供一个导向,避免了中间切料块20的前后偏位。

其次,中间切料块20远离导向槽102槽底的一面与进料板40靠近进料孔401出料端的一面吻合。

相互吻合的状态,可以提高木榫掉落平顺性。

出料孔101的孔径等于切料孔201的孔径,切料孔201的孔径等于进料孔401的孔径,当然,出料孔101的孔径可以略微大于切料孔201的孔径,切料孔201的孔径可以略微大于进料孔401的孔径。

上述的结构其可以便于木榫的顺利下料。

另外,驱动装置30固定在固定板50上,并且与中间切料块20的一端连接。驱动装置30包括固定横板,以及固定在固定横板上的驱动气缸,驱动气缸的伸缩杆与中间切料块20的一端端部连接。

驱动气缸与中间切料块20可以通过螺栓连接。

优化方案,在固定板50上设有位于中间切料块20远离驱动装置30一端侧部的滚轮501,中间切料块20的侧部与滚轮501接触。

滚轮501与中间切料块20的下表面接触,可以提供一个支撑并提高中间切料块20移动的平顺性和稳定性。

还有,在进料板40上设有与进料孔401垂直的止料气缸402,止料气缸402的伸缩杆伸入至进料孔401的出料端内或者取消伸入至进料孔401的出料端内。

止料气缸402主要作用在于控制进入至进料板40的进料孔401中的木榫,使用时依据工序植榫数量的需求控制止料汽缸的工作数量达到木榫供应的通道数量。同时,进入至进料板40中的木榫一旦发生卡榫时,可以方便清理不合格的木榫,清理非常方便且简单,可以有效缩短维护时间,也就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

木榫进入至进料板40的进料孔401中,此时的进料孔401和切料孔201错位,一旦发生卡榫,则停机进行清理,而当出现卡榫时,由于后续的植榫报警则设备停机;

木榫如果正常,此时的止料气缸402对下一个进入进料孔401中的木榫进行止料,可以抵在木榫上,也可以支承在木榫的下端,同时,已经在进料孔401中的木榫则在驱动装置30驱动中间切料块20移动从而迫使切料孔201和出料孔101对准,实现了木榫的依次有序放行。

实施例二

所述的出料块10、中间切料块20和进料板40呈竖直分布,并且固定在固定板50上。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