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服装面料及其生产方法

文档序号:1754505阅读:6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医用服装面料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涤棉(T/C)纺织服装面料及其生产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医用服装面料及其生产方法,该面料专门用于制作医院职业服装。
目前国内外医院服装所采用的面料是由普通涤纶织造的单经纬纱平纹或斜纹织物,如

图1和图2所示,图1A是传统平纹织物面料的结构示意图,该面料是由粗细相同的单经纱、单纬纱织成,图1B是图1A所示平纹织物的组织结构图。图2A是传统的斜纹织物面料的结构示意图,该面料也是由粗细相同的单经纱、单纬纱织成,图2B是图2A所示斜纹织物的组织结构图。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由于医院的消毒要求,这些服装在洗涤过程中需使用去污力强的火碱(NaOH)制剂及强力消毒液,因而造成面料的白度严重减退,使之泛黄,使用效果及视觉效果均降低。
(2)普通单经纬纱及斜纹织物,由于其本身的织物结构,在印染成浅色如医院服装中常用的浅兰色、浅绿色等时,光度感降低。
(3)普通单经纬纱及斜纹织物还存在透气性能差的问题。
而目前国内外医用服装面料的生产方法是将微黄色涤纶聚酯颗粒熔融,然后抽成涤纶丝;将水溶性表面增白剂加入到所得的涤纶丝中,然后织造面料。上述传统的生产方法由于是在抽丝后将水溶性表面增白剂加入到涤纶纤维丝中,在洗涤过程中,因增白剂逐渐溶解损失,使面料白度降低,并泛出涤纶聚酯原有的微黄色。另外由于上述传统生产方法是用粗细相同的单经纱、单纬纱织造面料,其光度感和透气性均较差。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医用服装面料及其生产方法,通过在面料原料中加入聚合物添加剂并改进织物结构,使生产出的专门用于医院服装的面料透气性能好,改善使用效果和视觉效果,提高光度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医用服装面料及其生产方法。所述医用服装面料是由四条纬纱和四条经纱构成基本单元,所述经纱、纬纱中含有荧光增白剂,所述经纱均为双股细纱,所述纬纱均为单股粗纱;所述基本单元沿经纬方向平移扩展形成所述面料。所述医用服装面料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乙二醇加入到荧光增白剂中,进行搅拌制取浆料;b.将所述浆料加入到正在酯化的涤纶聚酯中,进行均匀混合形成荧光增白涤纶聚酯;c.将所述涤纶聚酯进行切片,然后成丝,织成所述医用服装面料。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效果(1)由于本发明的荧光增白剂进入面料纤维的内部而不是附着在表面,且由于荧光增白剂不溶于水及大多数溶剂,故具有很高的洗涤牢固度及日照牢度。经测试,经100次皂洗,其白度仅降低6%,且不出现已有技术生产的面料的泛黄。同时,此织物在碳弧灯下曝晒100小时,日晒牢度达到5-6级,而传统织物仅能达到4-5级。
(2)本发明的织物无毒。
(3)本发明的织物极具立体感。
(4)染成浅色后,光泽程度明显提高。
(5)透气性能明显改善。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图1A是传统的平纹织物面料的结构示意图;图1B是传统的平纹织物组织结构图;图2A是传统的斜纹织物面料的结构示意图;图2B是传统的斜纹织物组织结构图;图3A是本发明的织物面料的结构示意图;图3B是本发明的织物组织结构图。
附图1B、2B和3B中“×”的位置是织物组织点中的上浮点5(如图1A、2A和3A所示),即经纱在上,纬纱在下的交织点;附图1B、2B、和3B中空格的位置是织物组织点中的下浮点6(如图1A、2A和3A所示),即经纱在下,纬纱在上的交织点。
附图1A、2A和3A中的竖线条为经纱,横线条为纬纱。
参见图3A和图3B,本发明的织物面料是由四条纬纱1、2、3、4、和四条经纬1′、2′、3′、4构成基本单元,所述经纱、纬纱中含有荧光增白剂,经纱1′、2′、3′、4′均为双股细纱,纬纱1、2、3、4均为单股粗纱;所述纬纱1与经纱1′、3′交织成上浮点5,与经纱2′、4′交织成下浮点6;所述纬纱2与经纱1′、3′交织成下浮点6,与经纱2′、4′交织成上浮点5;所述纬纱3与经纱1′、3′交织成上浮点5,与经纱2′、4′交织成下浮点6;所述纬纱4与经纱1′、3′交织成下浮点6,与经纱2′、4′交织成上浮点5;所述基本单元沿经纬方向平移扩展即可形成所述面料。所述经纱纱支为30-40,纬纱纱支为14-22,密度为(115-130)×(50-60);例如用于冬装面料的经纱纱支为30-36,纬纱纱支为14-18,密度为(120-130)×(50-60),而用于夏装面料的经纱纱支为30-40,纬纱纱支为18-22,密度为(115-125)×(50-60)。
本发明的医用服装面料的生产方法是首先将乙二醇加入到荧光增白剂中,进行搅拌制聚浆料,该荧光增白剂可采用美国伊士曼(EASTMAN)公司生产的商用名称为OB-1的荧光增白剂,这是一种聚合物添加剂,其主要成份为二苯并恶唑(bisbenzoxazole),为黄色粉末状结晶体,分子量414,熔点为359℃-361℃;然后将所述浆料加入到涤纶聚酯酯化装置中的正在酯化的涤纶聚酯中,进行均匀混合形成荧光增白涤纶聚酯,所述涤纶聚酯中二苯并恶唑的重量百分比在200-250PPM之间;最后对获得的涤纶聚酯进行切片,然后成丝,织成所述医用服装面料。
在上述生产涤纶丝的过程中,聚酯与荧光增白剂是在分子级上混合,荧光增白剂单分子均匀分散于聚酯大分子之间并固定于内部,因此具有很高的洗涤牢度及日照牢度。
权利要求
1.一种医用服装面料,其特征是由四条纬纱和四条经纱构成基本单元,所述经纱、纬纱中均含有荧光增白剂,所述经纱均为双股细纱,所述纬纱均为单股粗纱;所述基本单元沿经纬方向平移扩展形成所述面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服装面料,其特征是所述经纱和纬纱中含有荧光增白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用服装面料,其特征是所述的荧光增白剂中含有二苯并恶唑。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医用服装面料,其特征是所述纬纱(1)与经纱(1′、3′)交织成上浮点(5),与经纱(2′、4′)交织成下浮点(6);所述纬纱(2)与经纱(1′、3′)交织成下浮点(6),与经纱(2′、4′)交织成上浮点(5);所述纬纱(3)与经纱(1′、3′)交织成上浮点(5),与经纱(2′、4′)交织成下浮点(6);所述纬纱(4)与经纱(1′、3′)交织成下浮点(6),与经纱(2′、4′)交织成上浮点(5)。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医用服装面料,其特征是所述经纱纱支为30-40,纬纱纱支为14-22,密度为(115-130)×(50-6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医用服装面料,其特征是所述经纱纱支为30-40,纬纱纱支为14-22,密度为(115-130)×(50-60)。
7.一种医用服装面料的生产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a.将乙二醇加入到荧光增白剂中,进行搅拌制取浆料;b.将所述浆料加入到正在酯化的涤纶聚酯中,进行均匀混合形成荧光增白涤纶聚酯;c.将所述涤纶聚酯进行切片,然后成丝,织成所述医用服装面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医用服装面料的生产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步骤b是将所述浆料加入到涤纶聚酯酯化装置中的正在酯化的涤纶聚酯中,进行均匀混合形成荧光增白涤纶聚酯。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医用服装面料的生产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荧光增白剂含有二苯并恶唑。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医用服装面料的生产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二苯并恶唑在涤纶聚酯中的含量为200-250PPM(重量百分比)。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医用服装面料及其生产方法。所述面料是由四条纬纱和四条经纱构成基本单元,所述经纱、纬纱中均含有荧光增白剂,所述经纱均为双股细纱,所述纬纱均为单股粗纱;所述基本单元沿经纬方向平移扩展形成所述面料。其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乙二醇加入到荧光增白剂中,进行搅拌制取浆料;b.将所述浆料加入到正在酯化的涤纶聚酯中,进行均匀混合形成荧光增白涤纶聚酯;c.将所述涤纶聚酯进行切片,然后成丝,织成所述医用服装面料。
文档编号D03D13/00GK1328182SQ0010918
公开日2001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00年6月14日 优先权日2000年6月14日
发明者姜景惠 申请人:姜景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