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短纤维切断机的切丝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1257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超短纤维切断机的切丝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纤维切断机的部件,特别是超短纤维切断机的切丝机构。
背景技术
超短纤维切断机广泛应用于高、中档卫生纸、人造复合板和高档装璜板等加工制造中。目前,超短纤维切断机通常由机架、主机、传动机构、控制机构和切丝机构组成,现有的切丝机构是由刀具、刀具固定架、摩擦环、填塞环和摩擦罗拉组成,刀具、摩擦环、填塞环和摩擦罗拉围成一可闭合/开启的空间--填塞匣,以填塞待切断的纤维束,由于填塞环和摩擦环之间的表面为同心球面廓,形成一等距的δ。=0.10-0.25mm填塞间隙,而填塞环和摩擦罗拉与成一定角度的偏心轴套连接,因而当运行至填塞匣闭合时,部分纤维束极易“溢出”,“溢出”的纤维束被挤垫在球面廓的填塞环和球面廓的摩擦环之间的填塞间隙内,造成填塞环磨损变形和纤维束断开。此外,现有切丝机构的刀具由于呈水平设置且为单刃角,因而在工作时,受挤压和弯曲作用,刀刃易钝,刀尖易蹦断,刀具的使用寿命较短。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采用现有切丝机构为基础的、结构更为合理、提高切丝效果和工作效率的超短纤维切断机的切丝机构,并有效提高其刀具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其主要由刀具、刀具固定盘、刀具固定架、摩擦环、填塞环和摩擦罗拉组成,填塞环和摩擦环相邻的下部仍旧为球面廓,其上部为柱面廓或锥面廓,其间的填塞间隙由下向上逐步渐增至0.5-3.5mm。
上述刀具为双刃角,即在现有的刀尖上设有大于原刀尖角度α的角度β。
上述刀具在刀具固定盘内与水平方向呈γ=15-30度角,刀具的下方置有成相应角度的刀具固定垫。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填塞环和摩擦环相邻的下部仍旧为球面廓,其上部为柱面廓或锥面郭,因而纤维束不至于在填塞环和摩擦环间隙内被挤垫、断开,提高了填塞环的使用寿命、切丝效果和工作效率。此外,刀具采用双刃角和倾斜设置,避免了刀具的刀刃易钝、蹦口等缺陷,有效地提高了刀具的使用寿命。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刀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本实用新型主要由刀具1、刀具固定盘7、刀具固定架9、摩擦环6、填塞环5和摩擦罗拉4组成,刀具1、摩擦环6、填塞环5和摩擦罗拉4围成一可闭合/开启的空间一一填塞匣2,以填塞待切断的纤维束3,填塞环5和摩擦环6相邻下部G点至S点,仍旧为同心的球面廓,形成等距的填塞间隙δ。=0.15mm;其上部S点至B点,填塞环5为柱面廓、摩擦环6为锥面郭,使填塞环5和摩擦环间6的填塞间隙由下向上逐步渐增至δ=2.5mm。上述刀具1为双刃角,即在现有的角度为α的刀尖上加工出一个角度为β的刀尖,形成双刃角,且α<β。上述安装于刀具固定盘7内的刀具1为倾斜设置,其与水平方向呈γ=15-30度角,在刀具1的下方置有成相应角度的刀具固定垫8。
权利要求1.超短纤维切断机的切丝机构,主要由刀具、刀具固定盘、刀具固定架、摩擦环、填塞环和摩擦罗拉组成,其特征在于填塞环和摩擦环相邻的下部仍旧为球面廓,其上部为柱面廓或锥面郭,其间的填塞间隙由下向上逐步渐增至0.5-3.5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短纤维切断机的切丝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刀具为双刃角,即在现有的刀尖上设有大于原刀尖角度的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短纤维切断机的切丝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刀具与水平方向呈15-30度角,刀具的下方置有成相应角度的固定垫。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超短纤维切断机的切丝机构。其主要由刀具、刀具固定盘、刀具固定架、摩擦环、填塞环和摩擦罗拉组成,填塞环和摩擦环相邻的下部仍旧为球面廓,其上部为柱面廓或锥面廓,其间的填塞间隙由下向上逐步渐增。上述刀具为双刃角,即在现有的刀尖上设有大于原刀尖角度α的角度β。上述刀具在刀具固定盘内与水平方向呈γ=15-30度角,刀具的下方置有成相应角度的固定垫。本实用新型结构更为合理,纤维束不致在填塞环和摩擦环间隙内被挤垫、断开,提高了部件的使用寿命、切丝效果和工作效率,并有效提高了刀具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D01G1/02GK2607379SQ0321935
公开日2004年3月24日 申请日期2003年1月15日 优先权日2003年1月15日
发明者金文友, 金德春, 王宝灵 申请人:盐都纵达化纤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