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纵向衬纬器和横向栅状板进行经编机纬纱喂入的工艺和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7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纵向衬纬器和横向栅状板进行经编机纬纱喂入的工艺和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所涉及的是用纵向衬纬器和横向栅状板进行经编机纬纱喂入的工艺方法和设备。
在德国专利申请DE-OS2012114(US-PS3564872)中已对这种类型的设备之一有所介绍。这种已经介绍的设备中,纬纱是平行并相互保持等距离而铺设的。其间,铺纬小车每横向运动一次铺设一层纬纱,各层之间上下重叠,纬纱之间相互等距。在此过程中,为了顾及纵向衬纬器的运行,纵向衬纬器外部的铺纬小车每次横向运动结束的时候,有关片纱的纱线由横移栅状板所接收,横移栅状板凭借与纵向衬纬器运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而进行的横移运动将此片纱的纱线穿入相应的纵向衬纬器,穿入后的纱线相互保持设定的等距。这里,纬纱首先穿入纵向衬纬器和横移栅状板,接着,在横移栅状板横移之后,处于横移状态的纬纱转送给纵向衬纬器。在铺纬小车和横移栅状板的这些运动中,必须考虑正在进行中的纵向衬纬器的运动,以使横移栅状板的运动在往复和速度上与纵向衬纬器的运动协调一致。在已知的老式设备中,这项工作是借助一个盘形凸轮进行的,此盘形凸轮与纵向衬纬器的连续运动同步旋转。
这种盘形凸轮一是制造成本昂贵,二是在使用中如果纬纱的片纱宽度变化,就得更换凸轮。此外,盘形凸轮须有其自用的专用拖动机构,如若设备是为多用途而考虑,尤其是一台机器上采用多台铺纬小车,如其在DE-OS3343048中所述,则此专用拖动机构必然加重重量。如此,则每个铺纬小车需要两个具有专用拖动机构的盘形凸轮,这意味着技术费用的大幅度增加。
本发明的任务就是在开头介绍的那种设备中简化其横移栅状板的拖动机构,使之易于适应纬纱片纱不同宽度的需要,并能保证横移栅状板运动和纵向衬纬器运动在同步性上达到高精确度。
根据本发明,在经编机纬纱的喂入方法中,采用两个在成圈机构上跑动的纵向衬纬器和至少一个横对这个带导纱器的可移动的铺纬小车的并位于纵向衬纬器外部的横移栅状板,横移栅状板从起始位置以与纵向衬纬器相反的运动被推移而进入横移位置;纬纱是在起始位置穿入纵向衬纬器和横移栅状板的,横移栅状板到达横移位置后,纬纱即转送给纵向衬纬器,横移栅状板即以纵向衬纬器的运动方向返回起始位置。在本发明中,尤其是从横移位置向起始位置的移动是通过横移栅状板与相应的纵向衬纬器进行能限时的偶合而完成的,其间,纬纱转送以后,最晚在到达起始位置时,此偶合即告中断。
通过横移栅状板对相应的纵向衬纬器的偶合,强制产生横移栅状板运动与纵向衬纬器运动的同步,偶合持续多久,同步就维持多久,它使纬纱片纱在此横移栅状板与纵向衬纬器的相对位置不变的运动中,随时从横移栅状板转送给纵向衬纬器。因此,在一定的时刻,即在铺纬小车另一个相应的纵向衬纬器运行的行程中已经再次靠近这个纵向衬纬器的时刻,能够使这个转送退出。铺纬小车处于此位置时,从小车引出的纬纱以相当平的状态经两个衬纬器之间的区域而伸展,这就大大方便了转送,在此过程中,这个转送完成的基本上是纬纱按所采用的纬纱角从横移栅状板的一次滑移,滑移的纬纱随后被纵向衬纬器相应的针钩所捕捉。
纬纱的这种滑移和捕捉并不能在精确确定的时刻进行,原因是它与纬线的张力和届时产生的摩擦以及横移栅状板齿位的微差等诸因素相关。因此,一个纬纱片纱的各根纱线的这种滑移不是发生在精确的同一时刻,而是多数分布在纱线越经两个纵向衬纬器之间的区域时的时期内。基于这种原因,所以转送过程中横移栅状板的运动和纵向衬纬器运动之间保持准确的同步性至关重要。准确的同步性是通过前面提及的横移栅状板和纵向衬纬器之间的偶合而达到的,这是因为在不同的时刻尽管各根纬纱产生滑移,但横移栅状板的齿和纵向衬纬器的针钩时时相互保持在同一相对位置的缘故。
在应用与相应的纵向衬纬器相偶合的方法进行的横移栅状板的移位中,可以毫无困难地对纬纱片纱的不同宽度实行匹配,其方法是,横移栅状板从起始位置出发(纬纱在此位置从铺纬小车既穿入纵向衬纬器,也穿入横移栅状板)移入横移位置,移入通常是用一般机械方法经一步快步进行的。这里,横移位置可以(例如)由一个可调机械止动器或一个可调接近开关(往复限制器)确定,在横移位置,止动器或接近开关的到达使横移栅状板和相应的纵向衬纬器之间实现偶合,此外,横移栅状板还使纵向衬纬器的运动同步。应用这种横移位置的选择性的调整可进行对片纱设定宽度的适配。
在实施本发明方法所使用的设备上,最好在横移栅状板上安装一个偶合件,此偶合件啮入相应的纵向衬纬器内,并可根据横移位置进行偶合和去偶。这种把偶合件装在横移栅状板上的方案能够缩小结构,并且由于邻近横移栅状板和纵向衬纬器,能够使偶合件经捷径而啮入纵向衬纬器内。
偶合件以包括一个啮入纵向衬纬器的链轮为合理,此链轮座落在位于横移栅状板上的轴上,可旋转,可制动,二者供选用。偶合件经链轮而啮入纵向衬纬器内。如果之后链轮能面对横移栅状板旋转,则横移栅状板和纵向衬纬器相互去偶,去偶的原因是在此情况下链轮只滚压在纵向衬纬器上。相反,如果链轮对着横移栅状板制动,即不能转动,则纵向衬纬器带着不能转动的链轮,进而带着横移栅状板。
偶合件最好具有一个电磁偶合器,它装在链轮和横移栅状板之间。电磁偶合器的优点是控制简单,作用迅速,所以能用技术上简便的方法有选择地生成横移栅状板和纵向衬纬器之间的偶合。
为了操作偶合件,可给用于起始位置的横移栅状板装一个止动器,给用于横移位置的横移栅状板装一个可调往复限制器;运行中,当到达往复限制器时,横移运动宣告结束,纵向衬纬器和横移栅状板之间的偶合发生作用,此外,给止动器装一个端头探测器,启动的时候,此探测器经横移栅状板而中断偶合。
横移栅状板横向运动的释放用一个探测器进行,此探测器在穿纬纱时由铺纬小车控制。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实例做进一步说明。
图1是带横移栅状板的纵向衬纬器的俯视图。
图2是同一结构的与纵向衬纬器垂直方向的侧视图。
图3a、图3b、图3c是同一结构的纵向衬纬器的纵向剖面图。
图1所示是一台经编机上的主要有关部件,即纵向衬纬器1和横移栅状板2。在此类老式经编机上,如以上提及的DE-OS2012114和DE-OS3343048中所介绍的,也具有相同的结构,但都是双套。纬纱铺在二个纵向衬纬器之间的区域内,纵向衬纬器1是由一个图3a所示的3层-滚链3组成的,在图1中可看到其滚子4。如图3a所示,滚链3还包括链轮5和6。针钩座7依次直接上在滚链3上。针钩座承受着纵向衬纬器1的针钩8。钩座7用螺丝9上紧,螺丝9已旋入滚链3的组件内。滚链3由滚链导轨10支承,滚链导轨固定在位于机架11上的支架12上。为了能够承受纱穿入针钩8时产生的拉力,滚链3装有支撑轮13,支撑轮13的位置与滚轮导轨的侧面相对,经加在滚链3上的角铁15而与滚轮导轨相连。滚链3系采用普通方法由相应的经编机的中央拖动机构驱动的。
纵向衬纬器1的旁边是横移栅状板2,横移栅状板2设有栅状板的齿16,其位置与针钩8相对。横移栅状板2座落在两个导轨杆17上,球形衬套18可使之纵向移动。两个导轨杆17的末端经轴承座19固定在机架11上。
横移栅状板经支架20用导轨杆17相连。此外,轴承座22用螺丝23固定在支架20上,这里,利用长孔24可对轴承座22和支架20进行纵向调整。轴承座22内夹的是轴25,图中所画的本发明结构实例中,轴25对轴承座22是不能转动的。电磁偶合器26座落在轴25上,它经其对轴25能转动的接合部分27与链轮28相连。链轮28对轴25可自由转动,在电磁偶合器26励磁的时候,其可转动的部分27和链轮28对电磁偶合器26呈固定不变状态,即链轮28对轴25呈不能转动态势。
如果电磁偶合器26不能励磁,滚链3的滚子4就会在链轮28下运动过去,不会给支架20和横移栅状板2施加同步动量。相反,如果电磁偶合器26被激励了,链轮28就会被电磁偶合器所固定,于是在运输链3的滚子4的继续前进中,这些滚子经正在停运的链轮28和轴承座22以相同的速度推动横移栅状板2,其状与纵向衬纬器1的运动情况相同。
现在用图2来说明支架20和横移栅状板2在电磁偶合器不激励也即链轮28能转动的情况下怎样才能对机架11作往复运动。为了能够进行这种往复运动,在轴承座30的机架11上固定安装了用空气或油驱动的活塞汽缸组的汽缸29,活塞汽缸组用其插杆31向支架20的横梁32施加作用。孔33采用已知的方法负责所用压力介质的输入和排出。
现在用图2和图3a、图3b、图3c介绍横移栅状板2的往复运动和此处所用的对电磁偶合器的控制。图2所画的是正处在横移位置B的横移栅状板2。横移栅状板2到达此位置后,横移栅状板2捕捉住的纬纱就被转交给纵向衬纬器1的针钩8,针钩8在此图中是看不到的。在横移位置B,往复限制器36使横移栅状板2停车;往复限制器是一个电气接近开关,受支架20的横梁39的作用。接近开关36的作用是,当往复限制器36的前面44和横梁39的相应面之间的间距达到设定程度时,接近开关就会发出信号,此信号以下述方式使横移栅状板2的朝向往复限制器36的运动停止。往复限制器36发出的信号接通电磁偶合器26、电磁偶合器制动轴25上的链轮28,进而使以箭头方向前进的纵向衬纬器1(见图1)经届时不能转动的链轮28以精确的等速带着轴承座22并进而带着支架20和横移栅状板2,其状如纵向衬纬器的移动。在此横移栅状板2的移动过程中,完成上述被横移栅状板2的齿16捕捉住的纬纱向纵向衬纬器1的针钩8的转送。在铝制支架内嵌有铁件37,此铁件与端头探测器38共同发生作用。当铁件37达到与端头探测器38完全相对的位置时,端头探测器就发出电信号,此电信号使电磁偶合器26切断,于是链轮28获得它在轴25上的可转动性,纵向衬纬器1与横移栅状板2之间的偶合因此而中断,横移栅状板2也停止。端头探测器38发出的信号同时使汽缸29加载,其情况为,汽缸吸入挺杆31直至支架20及其横梁39触及止动器为止。最后,止动器把横移栅状板2固定住,此位置在图2中横梁39的范围内已用短线标明。至此,横移栅状板2则进入起始位置A。横移栅状板2从此起始位置A出发根据图3所示的铺纬小车35所释放的信号向横移位置过渡。铺纬小车35按已介绍的方法沿横梁41运动。由于上述中已经介绍,所以这里对这种运动的细节不再深入阐述。铺纬小车35在其运动中越过针钩8和齿16区域,使由铺纬小车35所导引的纬纱铺设在针钩8和齿16之间。这个过程同样显示了技术水平。此时,铺纬小车35到达装在机架11上接近开关42的下部,接近开关是由装在铺纬小车35上的磁铁43激励的。磁铁43的这个位置已在图3b中用短线标明。接近开关42在此位置发出一个信号,此信号通过接通包括汽缸29和挺杆31的汽缸活塞组释放横移栅状板的横移运动,挺杆31将支架20由短线标出的起始位置A向图2中用贯穿线画出的横移位置B移动。这是一种相当快的横移运动,所用时间很短促,例如,小于1秒。之后,支架20以上述方法向往复限制器36运动并被往复限制器停止,其情况有如上述。
以上介绍的接近开关,即往复限制器36,端头探测器38,止动器40和接近开关42,均可在有关接近的方向和反向移动和制动,其移动和制动的方式既可用通用的长孔结构,也可用锁紧螺帽的螺纹。采用这些方式,调整接近开关42,能够精确地调出当针钩8和齿16并列的瞬间使电磁偶合器接通的时间。这里必须注意的是,纵向衬纬器1和铺纬小车35按已介绍的方式运行时(这里指的是用机器的中央拖动机构驱动),其运动保持固定同步。用对往复限制器36进行轴向调整的方法调整横移运动的长度和随机选用的纬纱层宽。端头探测器38的可调性和止动器40的可调性用于这些组件的正确调整。
到达端头探测器38后至碰到止动器40这段时间内,用汽缸29推动的横移栅状板2的运动之所以发生,是因为端头探测器38切断了电磁偶合器26,电磁偶合器26的切断经链轮28又使横移栅状板2的同步消除,但却给不出横移栅状板2的确切位置。但是这个撞及止动器40时的位置是保证的。由于此种原因,紧接端头探测器38释放之后的就是用汽缸作用而产生的横移栅状板2相当短暂的推移,此推移正处在确定的位置,即起始位置A。
权利要求
1.一种经编机纬纱的喂入工艺方法,其中采用两个在成圈机构上跑动的纵向衬纬器(1)和至少一个横对这个带导纱器的可移动的铺纬小车(35)的并位于纵向衬纬器(1)外部的横移栅状板(2);横移栅状板从起始位置(A)以与纵向衬纬器(1)相反的运动被推移而进入横移位置(B);纬纱是在起始位置穿入纵向衬纬器(1)和横移栅状板(2)的,横移栅状板到达横移位置后,纬纱即转送给纵向衬纬器(1),横移栅状板(2)即以纵向衬纬器(1)的运动方向返回起始位置(A),其特征为从横移位置(B)向起始位置(A)的移动是通过横移栅状板(2)与相应的纵向衬纬器(1)进行能限时的偶合而完成的,其间,纬纱转送以后,最晚在到达起始位置(A)时,此偶合即告中断。
2.一种实施按照权利要求
1所提出的工艺方法的设备,其特征为在横移栅状板(2)上装有偶合件(26、27、28),此偶合件啮入相应的纵向衬纬器(1)内,并按照横移栅状板(2)的位置进行偶合和去偶。
3.按照权利要求
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为偶合件(26、27、28)包括有一个链轮(28),此链轮啮合在纵向衬纬器(1)内,座落在装在横移栅状板(2)上的轴(25)上,可转动,也可转动,供选用。
4.按照权利要求
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为偶合件(26、27、28)包括有一个电磁偶合器(26、27),它位于链轮(28)和横移栅状板(2)之间。
5.按照权利要求
2至4中的任意一个所述的设备,其特征为横移栅状板还附有一个用于起始位置(A)的止动器(40)和一个用于横动位置的可调往复限制器(36),其中,横移运动随着往复限制器(36)的到达而终止,纵向衬纬器(1)和横移栅状板(2)之间随之发生偶合作用,止动器(40)上还附有一个端头探测器(38),启动时,此探测器经横移栅状板(2)使偶合中断。
6.按照权利要求
2至5中的任意一个所述的设备,其特征为横移栅状板(2)的横向运动是在穿入纬纱以后由铺纱小车释放的探测器控制的。
专利摘要
一种经编机纬纱喂入的工艺方法和设备,其中采用两个在成圈机构上跑动的纵向衬纬器和至少一个横移栅状板,纬纱在起始位置穿入纵向衬纬器和横移栅状板。到达横移位置后,纬纱被转送给纵向衬纬器,然后横移栅状板以纵向衬纬器运动的方向又返回到起始位置。从横移位置到起始位置的移动是用横移栅状板与相应的纵向衬纬器的偶合进行的,偶合时间是可限制的;此偶合在将纬纱转送以后最晚在到达起始位置的时候中断。
文档编号D04B23/12GK87107288SQ87107288
公开日1988年8月24日 申请日期1987年12月4日
发明者冈纳·利布朗特 申请人:利巴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