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溶出单元以及装有该离子溶出单元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7411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离子溶出单元以及装有该离子溶出单元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具有抗菌作用的金属离子溶解到水中的离子溶出单元、以及、将该离子溶出单元生成的金属离子添加在水中使用的设备。设备特别是洗衣机。
背景技术
在以洗衣机洗衣物时,向水中、特别是向漂洗水中添加处理物质的情况很常见。处理物质一般是柔软剂或浆洗剂。除此之外,近来,进行使洗涤物具有抗菌性的处理的需求在增加。
从卫生角度来说,洗涤物最好是在日光下晾晒。但是近年来,由于女性就业比例的提高和只有夫妻和小孩的小家庭的增加,白天无人在家的家庭增多。对于这样的家庭来说,不得不在室内晾晒。即便是白天有人在家的家庭,遇到雨天时也要在室内晾晒。
室内晾晒与日光下晾晒相比,洗涤物上容易繁殖细菌和霉菌。特别是在梅雨季节那样湿度大或温度低、洗涤物干燥时间较长时,这种趋势更加显著。若繁殖量很大,还会使洗涤物散发臭味。为此,平时只能在室内晾晒的家庭,为了抑制细菌和霉菌的繁殖,很想对布类洗涤物实施抗菌处理。
最近以来,对纤维实施抗菌防臭加工或抑菌加工的衣类也多起来。但是,要使家庭中的纤维制品全部经过抗菌防臭加工是困难的。而且,抗菌防臭加工的效果会随着反复进行洗涤而逐渐丧失。
为此,产生了洗衣时对洗涤物进行抗菌处理的想法。例如在实开平5-74487号公报中,记载了一种装备有可产生银离子、铜离子等具有杀菌能力的金属离子的离子发生器的电动洗衣机。特开2000-93691号公报记载了通过产生的电场对清洗液进行杀菌的洗衣机。而特开2001-276484号公报记载的是具有可向清洗水中添加银离子的银离子添加单元的洗衣机。
发明的公开作为利用具有抗菌性的金属离子的设备,通常是使用向电极之间施加电压而使得从电极上溶解出金属离子的离子溶出单元而构成的。例如在添加银离子的场合,用银制造阳极电极,当将其放入水中并施加电压时,将在阳极上产生的反应,银离子Ag+溶解到水中。随着银离子Ag+的溶解,阳极逐渐损耗。
另一方面,在阴极上,无论电极为何种材料均产生的反应,并在产生氢气的同时,水中所含有的钙等变成化合物的水垢而在电极表面析出。此外,还会在表面产生电极成分金属的氯化物和硫化物。因此,经过长期使用,将在阴极表面堆积较厚的上述水垢和氯化物、硫化物等,妨碍金属离子的溶解。因此,将导致金属离子的溶解量变得不稳定,电极的不均匀损耗。
本发明是针对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长期稳定地高效率地溶解出具有抗菌作用的金属离子的离子溶出单元。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将该离子溶出单元生成的金属离子添加在水中使用从而能够避免细菌的繁殖造成不良影响的设备、特别是洗衣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在本发明中,离子溶出单元如下构成。即,作为一种由驱动电路在电极之间施加电压而使得从电极上溶解出金属离子的离子溶出单元,所说电极的极性,中间隔着电压施加休止时间周期性翻转。根据这种构成,阴极期间所析出的水垢等可在极性翻转后的阳极期间溶解,因而能够防止水垢等堆积在电极表面,使得金属离子能够稳定地溶解出来。此外,在极性翻转之间隔的电压施加休止时间,还能够使从成为阳极的电极上溶解出来的金属离子离开该电极足够远。因此,即便再从阳极翻转为阴极,也不会将之前所溶解的金属离子吸引回来。其结果是,能够避免为金属离子的溶解而消耗的电能被白白浪费掉,还能够避免发生得不到所期望总量的金属离子的现象。此外,在将该离子溶出单元组装在设备中使用的场合,由于存在有电压施加休止时间,可使金属离子在水中的浓度的离散性减小。因此,能够很容易地做到在很大的范围内得到一致性的抗菌效果。
此外,在本发明中,作为如上构成的离子溶出单元,所溶解的金属离子是银离子、铜离子以及锌离子之中的某一种。根据这种构成,能够对银离子、铜离子、锌离子的优良的杀菌效果和防霉效果加以利用。
此外,在本发明中,作为如上构成的离子溶出单元,在给水开始后,向所说电极开始施加电压。根据这种构成,能够从向电极开始施加电压时起切实溶解出金属离子,切实供给达到所期望的总量的金属离子。
此外,在本发明中,作为如上构成的离子溶出单元,可使所施加的电压改变以使得所说电极中流动的是恒定值的电流。金属离子溶解量是与单位时间内流动于电极之间的电流成正比的,而根据所说构成,不仅能够谋求金属离子溶解反应的稳定,而且还能够很容易地计算出溶解量。
此外,在本发明中,作为如上构成的离子溶出单元,对所说电极中流动的电流以电流检测手段进行检测,并依据其检测结果进行所说驱动电路的控制,并且,在向所说电极开始施加电压之前对所说电流检测手段的动作进行确认。根据这种构成,在对电极开始施加周期性电压之前对电流检测手段的动作进行确认,因此,能够排除电流检测手段进行误检测的可能性,防止以不正确的浓度溶解金属离子。
此外,在本发明中,作为如上构成的离子溶出单元,对所说电极中流动的电流以电流检测手段进行检测,并依据其检测结果进行所说驱动电路的控制,并且,在从向所说电极开始施加电压起经过既定时间后使所说电流检测手段开始进行检测动作。根据这种构成,在刚刚施加电压后电流尚未稳定时不进行检测动作,待电流稳定后进行检测动作,因此,能够进行正确的检测。
此外,在本发明中,作为如上构成的离子溶出单元,对所说电极中流动的电流以电流检测手段进行检测,并依据其检测结果进行所说驱动电路的控制,并且,在所说电流检测手段检测到电流值的异常时,报知手段就此进行报警。根据这种构成,能够告知使用者,由于电流值异常因而离子溶出单元无法保证所期望的金属离子溶解量、无法得到所希望的抗菌效果,以及,需要对离子溶出单元进行调整或修理等事项。
此外,在本发明中,作为如上构成的离子溶出单元,即使所说电流检测手段检测到电流值的异常,只要在离子溶解工序中曾一度检测到正常值的电流,所说报知手段便不进行异常报警。根据这种构成,即使所说电流检测手段检测到电流值的异常,只要在离子溶解工序中曾一度检测到正常值的电流,报知手段便不进行异常报警,因此,即使遇到因干扰等而出现误检测因而一时检测到异常等情况时,也能够使离子溶出单元继续运行。
此外,在本发明中,作为如上构成的离子溶出单元,对所说电极中流动的电流以电流检测手段进行检测,并依据其检测结果进行所说驱动电路的控制,并且,当所说电流检测手段检测到所说电极中流动的电流值为既定值以下时,对所说电极的电压施加时间和/或电压施加休止时间、或者离子溶解时间进行调节。根据这种构成,即使遇到电流值不足以保证所期望的金属离子溶解量、即金属离子不容易溶解出来的情况时,通过对电压施加时间和/或电压施加休止时间、或者离子溶解时间(对电极的电压施加时间和电压施加休止时间的总和)进行调节,也能够进行充分的修正,切实供给达到所期望的总量的金属离子。
此外,在本发明中,将如上所述的离子溶出单元安装在设备中,将该离子溶出单元生成的金属离子添加在水中使用。根据这种构成,能够将离子溶出单元生成的金属离子添加在水中使用,因此,例如在设备为餐具清洗机时,能够以金属离子对餐具进行抗菌处理、提高卫生水平。若设备是加湿器,则能够防止细菌和藻类在水箱内的水中繁殖,防止因细菌和藻类的孢子等散布到空气中而导致将其吸入的人被感染或发生变应性反应。
此外,在本发明中,作为如上构成的设备,根据使用的水量对离子溶解时间进行调节。根据这种构成,是根据使用的水量对离子溶解时间(对电极的电压施加时间和电压施加休止时间的总和)进行调节的,因而能够供给金属离子浓度稳定的水。因此,能够避免发生金属离子浓度过高的水反而造成污染、或者反之因金属离子浓度过低而无法发挥抗菌效果等现象。
此外,在本发明中,作为如上构成的设备,根据使用的水量和/或离子溶解时间对所说电极的电压施加时间和/或电压施加休止时间进行调节。根据这种构成,当随着使用的水量或离子溶解时间的改变而从电极的溶解量改变时,通过对电压施加时间和电压施加休止时间之中的至少一种进行调节,便能够对其进行补偿。因此,能够使电极的损耗变得均匀,并且,能够避免电极偏重于一个极产生损耗、阴极时间过长一侧电极(作为阴极使用的时间较长的那一侧电极)上大量堆积水垢因而在再次翻转为阳极时金属离子的溶解受到阻碍等现象的发生。
此外,在本发明中,作为如上构成的设备,具有对所说离子溶出单元中流动的水的流量进行检测的流量检测手段,并依据其检测结果对所说电极的电压施加时间和/或电压施加休止时间、或者离子溶解时间进行调节。在将设备连接在自来水管道等的水龙头上使用水的场合,各个家庭的水压和管路阻力等条件不尽相同,即使设备上阀门的开度一定,在离子溶出单元中流动的水的流量也不是一定的。而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构成,能够根据水的流量对金属离子溶解量进行调节,因此,能够供给金属离子浓度的离散性小的水,得到一致性的抗菌效果。
此外,在本发明中,作为如上构成的设备,在所说电流检测手段检测到电流值的异常时,实施特定的处理。根据这种构成,能够避免设备在离子溶出单元失去所期望的赋予抗菌性之功能的情况下持续进行一般性运行的现象的发生。作为特定处理的例子,可列举出,使设备暂时停止运行、使设备继续运行的同时以蜂鸣器和指示灯等报知手段进行报警、以及、使设备像通常那样运行但使下次以后的运行无法进行并告知使用者等。
此外,在本发明中,作为如上构成的设备,所说特定的处理是使设备暂时停止运行。根据这种构成,能够切实防止尽管离子溶出单元失去所期望的赋予抗菌性之功能但使用者未注意到而继续使用设备的现象发生。
此外,在本发明中,作为安装有如上所述的离子溶出单元的设备,在所说电流检测手段检测到所说电极中流动的电流值为既定值以下时,减小向所说离子溶出单元给水的流量,延长离子溶解时间。根据这种构成,即使遇到电流值不足以保证所期望的金属离子溶解量、即金属离子不容易溶解出来的情况时,也能够通过减小给水流量以延长给水时间、以及延长离子溶解时间,使得到给水结束时有既定量的金属离子溶解出来。
此外,在本发明中,作为如上构成的设备,设备是洗衣机。这样,可得到如下的功用和效果。
若将如上所述的离子溶出单元安装在洗衣机中,并将该离子溶出单元生成的金属离子添加在水中使用,则能够以金属离子对洗涤物进行抗菌处理从而防止细菌和霉菌的繁殖,还能够防止产生臭味。
若将其设计成根据使用的水量对离子溶解时间进行调节,则能够根据使用的水量对离子溶解时间(对电极的电压施加时间和电压施加休止时间的总和)进行调节,因而,能够向洗涤物供给金属离子浓度稳定的水。因此,能够避免发生金属离子浓度过高的水反而造成洗涤物的污染、或者反之因金属离子浓度过低而无法对洗涤物进行充分的抗菌处理等现象。
若将其设计成根据使用的水量和/或离子溶解时间对所说电极的电压施加时间和/或电压施加休止时间进行调节,则当随着使用的水量或离子溶解时间的改变而从电极的溶解量改变时,通过对电压施加时间和电压施加休止时间之中的至少一种进行调节,便能够对其进行补偿。因此,能够使电极的损耗变得均匀,并且,能够避免电极偏重于一个极产生损耗、阴极时间过长一侧电极(作为阴极而使用的时间较长的那一侧电极)上大量堆积水垢而在再次翻转为阳极时金属离子的溶解受到阻碍等现象的发生,使洗涤物的抗菌处理得以长期稳定地继续。
若将其设计成具有对所说离子溶出单元中流动的水的流量进行检测的流量检测手段,并依据其检测结果对所说电极的电压施加时间和/或电压施加休止时间、或者离子溶解时间进行调节,则能够根据水的流量对金属离子溶解量进行调节,因此,无论各家庭的安装条件如何,均能够向洗衣机供给金属离子浓度的离散性小的水,对洗涤物进行一致性的抗菌处理。因此,可使得使金属离子附着到整个洗涤物上去的搅拌工序缩短到最低限度。
若将其设计成在所说电流检测手段检测到电流值的异常时,实施特定的处理,则能够避免尽管离子溶出单元失去所期望的赋予抗菌性之功能但洗衣机仍继续通常的运行的现象的发生。
若所说特定的处理是使设备暂时停止运行,则能够切实避免尽管离子溶出单元失去所期望的对洗涤物进行抗菌处理的功能但使用者未注意到而继续使用洗衣机的现象发生。
若将其设计成在所说电流检测手段检测到所说电极中流动的电流值为既定值以下时,减小向所说离子溶出单元给水的流量,延长离子溶解时间,则即使遇到电流值不足以保证所期望的金属离子溶解量、即金属离子不容易溶解出来的情况时,也能够通过减小给水流量而延长给水时间、以及延长离子溶解时间,使得到给水结束时能够有既定量的金属离子溶解出来。因此,能够始终对洗涤物进行稳定的抗菌处理。
若将其设计成即使所说电流检测手段检测到电流值的异常,只要在离子溶解工序中曾一度检测到正常值的电流,所说报知手段便不进行异常报警,则即使遇到因干扰等而出现误检测因而一时检测到异常等情况时,也能够使洗衣机继续运行,完成洗衣工序。
若将其设计成对所说电极中流动的电流以电流检测手段进行检测,并依据其检测结果进行所说驱动电路的控制,并且,当所说电流检测手段检测到所说电极中流动的电流值为既定值以下时,对所说电极的电压施加时间和/或电压施加休止时间、或者离子溶解时间进行调节,则即使遇到电流值不足以保证所期望的金属离子溶解量、即金属离子不容易溶解出来的情况时,通过对电压施加时间和/或电压施加休止时间、或者离子溶解时间(对电极的电压施加时间和电压施加休止时间的总和)进行调节,也能够进行充分的修正,能够以达到所期望的总量的金属离子对洗涤物进行抗菌处理。
此外,在本发明中,作为一种通过向装设在给水路径中的电极之间施加电压,使得从该电极上溶解出银离子的离子溶出单元,对所说电极施加的电压的极性周期性翻转。根据这种构成,由于银离子可溶解在经由给水路径给水的水中,因此,能够使银离子附着到使用该水的对象物体上,对对象物体进行除菌和霉菌的去除。此外,通过极性的翻转,能够防止水垢堆积在电极表面,使银离子稳定地溶解出来。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形式所涉及的洗衣机的垂直剖视图。
图2是给水口的示意性垂直剖视图。
图3是洗衣机内部的局部俯视图。
图4是离子溶出单元的俯视图。
图5是图4的A-A向垂直剖视图。
图6是图4的B-B向垂直剖视图。
图7是离子溶出单元的水平剖视图。
图8是电极的立体图。
图9是离子溶出单元的驱动电路图。
图10是整个洗衣工序的流程图。
图11是洗涤工序的流程图。
图12是漂洗工序的流程图。
图13是脱水工序的流程图。
图14是最终漂洗工序的流程图。
图15是最终漂洗工序的时序图。
图16是均衡修正漂洗的时序图。
图17是对进行离子溶解工序时各构成要素的动作与电极的极性翻转动作相关联地进行展示的时序图。
发明的最佳实施形式下面,对本发明一实施形式结合附图进行说明。
图1是展示洗衣机1的总体构成的垂直剖视图。洗衣机1是全自动型的,具有外箱体10。外箱体10呈长方体形状,由金属或合成树脂成形而成,在其顶面和底面形成开口部。合成树脂制造的上面板11重叠在外箱体10的顶面开口部上,靠螺钉固定在外箱体10上。在图1中,左侧是洗衣机1的正面,右侧是背面,在位于背面一侧的、上面板11的上表面上同样重叠合成树脂制造的后面板12,靠螺钉固定在外箱体10或上面板11上。合成树脂制造的底座13重叠在外箱体10的底面开口部上,靠螺钉固定在外箱体10上。上面所说的螺钉均未图示。
在底座13的四个角上,设置有用来将外箱体10支撑在地面上的支脚14a、14b。背面一侧的支脚14b是与底座13一体成形的固定支脚。正面一侧的支脚14a是高度可调的螺纹支脚,旋转它可使洗衣机1放平。
在上面板11上,设置有向后述的洗衣桶中投入洗涤物用的洗涤物投入口15。盖16从上方将洗涤物投入口15盖住。盖16靠铰链17连接在上面板11上,可在垂直面内转动。
在外箱体10的内部安装水槽20和兼作脱水桶的洗衣桶30。水槽20和洗衣桶30的形状均为上面开口的圆筒桶形,以各自的中心线为垂直的、水槽20在外洗衣桶30在内的形式同心安装。悬挂部件21将水槽20悬挂起来。悬挂部件21,以将水槽20的外表面的下部与外箱体10的内表面的拐角部连接起来的形式共设置有4个。对水槽20进行支持而使之能够在水平面内摇摆。
洗衣桶30具有以很小的锥度向上扩大的周壁。在该周壁上,除了在其最上部设置有环绕着设置的多个脱水孔31之外,没有可使液体通过的开口部。即,洗衣桶30为所谓的“无孔”型。在洗衣桶30的上部开口部的边缘上,安装有为了进行洗涤物的脱水而使洗衣桶30高速旋转时起抑制振动的作用的配重32。在洗衣桶30的内部的底面,安装有为了使洗涤水或漂洗水在桶内形成水流的波轮33。
在水槽20的底面安装驱动单元40。驱动单元40包括马达41、离合机构42、以及制动机构43,脱水轴44和波轮轴45从其中心部位向上突出。脱水轴44与波轮轴45构成了脱水轴44在外、波轮轴45在内的双重轴结构,插入水槽20中之后,将脱水轴44与洗衣桶30联接起来以对后者进行支撑。波轮轴45进一步插入洗衣桶30中,与波轮33进行联接以对其进行支撑。在脱水轴44与水槽20之间、以及、脱水轴44与洗衣桶30之间,分别安装有防止漏水的密封件。
在后面板12下面的空间内,设置有靠电磁实现通断的给水阀50。给水阀50具有穿过后面板12向上突出的连接管51。供给自来水等进水的给水软管(未图示)连接在连接管51上。给水阀50向设置在对着洗衣桶30的内部的位置上的容器形状的给水口53给水。给水口53具有图2所示的结构。
图2是给水口53的示意性垂直剖视图。给水口53在其正面一侧开口,抽屉53a从其开口部插入。抽屉53a的内部被分隔成多个(实施形式中为左右两个)区域。左侧区域是洗涤剂室54,是用来放入洗涤剂的备用空间。右侧区域是处理剂室55,是用来放入洗衣用的处理剂的备用空间。在洗涤剂室54的底部,设置有向给水口53的内部开口的注水口54a。处理剂室55中设置有虹吸部57。给水口53的抽屉53a之下的部位成为向洗衣桶30内注水的注水口56。
虹吸部57,由从处理剂室55的底面垂直竖立的内管57a、以及、盖在内管57a上的盖子形的外管57b构成。在内管57a与外管57b之间形成可供水通过的间隙。内管57a的底部朝向给水口53的底部开口。外管57b的下端与处理剂室55的底面保持既定大小的间隙,此处即成为水的入口。一旦向处理剂室55内注入的水的水位超过内管57a的上端便发生虹吸作用,水通过虹吸部57从处理剂室55中被吸出,落入给水口53的底部并从此处通过注水口56向洗衣桶30内流下去。
给水阀50由主给水阀50a和辅助给水阀50b构成。主给水阀50a的流量设定得相对较大,辅助给水阀50b的流量设定得相对较小。流量大小的设定,既可以通过将主给水阀50a和辅助给水阀50b的内部结构设计得彼此不同来实现,也可以通过使阀的结构本身相同但在其中组合节流比例不同的流量限制部件来实现。连接管51对于主给水阀50a和辅助给水阀50b是共用的。
主给水阀50a通过主给水路径52a连接到给水口53的顶部的开口上。该开口是朝向洗涤剂室54打开的,因此,从主给水阀50a流出的流量较大的水流将从主给水路径52a注入洗涤剂室54中。辅助给水阀50b通过辅助给水路径52b连接到给水口53的顶部的开口上。该开口是朝向处理剂室55打开的,因此,从辅助给水阀50b流出的流量较小的水流将从辅助给水路径52b注入处理剂室55中。即,从主给水阀50a经由洗涤剂室54向洗衣桶30内注入的路径、与、从辅助给水阀50b经由处理剂室55向洗衣桶30内注入的路径各成一路。
再回到图1继续进行说明。在水槽20的底部,安装有将水槽20及洗衣桶30中的水向外箱体10之外排放的排水软管60。水是从排水管61和排水管62流入排水软管60中的。排水管61连接在水槽20的底面的靠外周的部位上。排水管62连接在水槽20的底面的靠中心的部位上。
在水槽20的内部的底面上,固定有将排水管62的连接部位围在内部的呈环形的分隔壁63。在分隔壁63的上部安装有环形的密封件64。通过使该密封件64与固定在洗衣桶30的底部的外表面上的盘65的外周面接触,可在水槽20与洗衣桶30之间形成独立的排水空间66。排水空间66通过设置在洗衣桶30的底部的排水口67与洗衣桶30的内部连通。
排水管62上设置有靠电磁实现通断的排水阀68。在排水管62的位于排水阀68的上游一侧的部位设置有空气陷井69。导压管70延伸自空气陷井69。在导压管70的上端连接有水位开关71。
在外箱体10的正面一侧安装控制部80。控制部80位于上面板11之下,通过设置在上面板11的上表面上的操作/显示部81接受使用者发出的操作指令,向驱动单元40、给水阀50、以及排水阀68发出动作指令。此外,控制部80可向操作/显示部81发出显示指令。控制部80包括后述的离子溶出单元的驱动电路。
在从主给水阀50a到主给水路径52a为止的给水路径上设置有流量检测手段185。流量检测手段185可以由众所周知的流量计构成。在图1中,是按照流量检测手段185附属于给水阀50绘制的,但设置位置并不限于此。既可以设置在离子溶出单元100处,也可以设置在给水口53处。此外,流量的检测,也可以采用,根据水位开关71所检测到的单位时间内水量的变化、或者、发生单位水量的变化所需要的时间等进行计算而求出的方法。
下面,对洗衣机1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将盖16打开,从洗涤物投入口15向洗衣桶30中投入洗涤物。从给水口53中抽出抽屉53a,向其中的洗涤剂室54内放入洗涤剂。处理剂室55中放入的是处理剂(柔软剂)。处理剂(柔软剂)还可以在洗衣工序的中途放入,若不需要也可以不放入。放好洗涤剂和处理剂(柔软剂)后将抽屉53a推入给水口53中。
洗涤剂和处理剂(柔软剂)的投放备用工作就绪后,将盖16盖上,对操作/显示部81的操作按钮进行操作以选择洗衣条件。当最后按下起动按钮时,将按照图10~图13的流程完成洗衣工序。
图10是整个洗衣工序的流程图。在步骤S201,确认是否选择了在设定的时间开始进行洗衣的定时运行。若选择了定时运行则进入步骤S206。若未选择则进入步骤S202。
若进入了步骤S206,则确认是否已到运行开始时间。若已到运行开始时间则进入步骤S202。
在步骤S202,确认是否选择了洗涤工序。若已选择则进入步骤S300。对于步骤S300的洗涤工序的内容,将结合另外的图11的流程图进行说明。洗涤工序结束后,进入步骤S203。若未选择洗涤工序则从步骤S202直接进入步骤S203。
在步骤S203,确认是否选择了漂洗工序。若已选择则进入步骤S400。对于步骤S400的漂洗工序的内容,将结合另外的图12的流程图进行说明。在图10中,假定漂洗工序实施3次,对于各次的步骤,以“S400-1”、“S400-2”、“S400-3”等分支编号表示之。漂洗工序的次数,使用者可任意设定。而此时,”S400-3”是最终漂洗工序。
漂洗工序结束后,进入步骤S204。若未选择漂洗工序则从步骤S203直接进入步骤S204。
在步骤S204,确认是否选择了脱水工序。若已选择则进入步骤S500。对于步骤S500的脱水工序的内容,将结合另外的图13的流程图进行说明。脱水工序结束后,进入步骤S205。若未选择脱水工序则从步骤S204直接进入步骤S205。
在步骤S205,控制部80特别是其中的运算装置(微计算机)的结束处理将按照顺序自动进行。而且,以结束音告知洗衣工序结束。全部结束后,洗衣机1为准备进行下一洗衣工序而返回待机状态。
接下来,结合图11~图13对洗涤、漂洗、脱水各工序的内容分别进行说明。
图11是洗涤工序的流程图。在步骤S301,读取水位开关71所检测到的洗衣桶30内的水位数据。在步骤S302,确认是否选择了容量检测。若已选择则进入步骤S308。若未选择则从步骤S302直接进入步骤S303。
在步骤S308,根据波轮33的旋转负荷测定洗涤物的量。容量检测后,进入S303。
在步骤S303,主给水阀50a打开,经由给水口53向洗衣桶30内注水。由于主给水阀50a被设定为大流量,因而水将迅速充满洗衣桶30。放在给水口53的洗涤剂室54内的洗涤剂将被大量的水无保留地带走,以混在水中的状态进入洗衣桶30。排水阀68是关闭的。当水位开关71检测到达到设定水位时,主给水阀50a关闭。之后,进入步骤S304。
在步骤S304,进行浸润运行。波轮33反向旋转,对洗涤物和水进行搅拌,使洗涤物被水浸透。这样,可使洗涤物充分吸收水。并且,可使洗涤物的各处的空气排出。当经过浸润运行,水位开关71所检测到的水位比最初水位降低时,在步骤S305将主给水阀50a打开进行水的补充,使之恢复到设定水位。
若选择了进行“布质检测”的洗衣模式,则在进行浸润运行的同时实施布质检测。进行浸润运行后,对水位从设定水位发生的变化进行检测,若水位降低了规定值以上则判断为是吸水性大的布质。
在步骤S305得到稳定的设定水位后,转移到步骤S306。按照使用者的设定,马达41驱动波轮33以既定的模式旋转,在洗衣桶30内形成进行洗涤用的主水流。以该主水流进行洗涤物的洗涤。脱水轴44在制动装置43的作用下处于制动状态,即使洗涤水和洗涤物在移动,洗衣桶30也不会旋转。
经过主水流阶段后,进入步骤S307。在步骤S307,波轮33进行点动式反转使洗涤物松散开,使得洗涤物在洗衣桶30内均衡分布。这是为洗衣桶30进行脱水旋转做准备。
接下来,结合图12的流程图对漂洗工序的内容进行说明。首先进入步骤S500的脱水工序,对此将结合图13的流程图进行说明。脱水后,进入步骤S401。在步骤S401,主给水阀50a打开进行给水,直到达到设定水位为止。
给水后,进入步骤S402。在步骤S402,进行浸润运行。步骤S402的浸润运行,是为了使在步骤S500(脱水工序)贴在洗衣桶30上的洗涤物脱落而浸入水中,使洗涤物充分吸收水。
浸润运行之后,进入步骤S403。当经过浸润运行,水位开关71所检测到的水位比最初水位降低时,将主给水阀50a打开进行水的补充,使之恢复到设定水位。
在步骤S403恢复到设定水位后,进入步骤S404。按照使用者的设定,马达41驱动波轮33以既定的模式旋转,在洗衣桶30内形成进行漂洗用的主水流。以该主水流进行洗涤物的漂洗。脱水轴44在制动装置43的作用下处于制动状态,即使漂洗水和洗涤物在移动,洗衣桶30也不会旋转。
经过主水流阶段后,进入步骤S406。在步骤S406,波轮33进行点动式反转使洗涤物松散开。由此使得洗涤物在洗衣桶30内均衡分布,为脱水旋转做准备。
在以上说明中,实施的是在洗衣桶30中积蓄漂洗水进行漂洗的“蓄水式漂洗”,但也可以设计成不断补给干净水的“注水式漂洗”、或者、边使洗衣桶30低速旋转边从给水口53向洗涤物浇水的“喷淋式漂洗”。
最后一次的漂洗要实施与前述漂洗稍有不同的程序,对此将在后面详细说明。
接下来,结合图13的流程图对脱水工序的内容进行说明。首先,在步骤S501排水阀68打开。洗衣桶30中的洗涤水通过排水空间66排放。排水阀68在脱水工序中保持打开状态。
在洗涤物上的洗涤水大部分脱去时,离合装置42和制动装置43进行切换。离合装置42和制动装置43进行切换的时间,也可以在排水开始之前或者与排水同时。马达41这一次则使脱水轴44旋转。因而洗衣桶30将进行脱水旋转。波轮33也与洗衣桶30一起旋转。
当洗衣桶30高速旋转时,洗涤物将在离心力作用下贴到洗衣桶30的内周壁上。虽然洗涤物中所含有的洗涤水也将汇集到洗衣桶30的周壁内表面上,但由于如前所述,洗衣桶30呈圆锥形向上扩大,因此,受到离心力作用的洗涤水将沿着洗衣桶30的内表面爬升。洗涤水在爬升到洗衣桶30的上端时可从脱水孔31排出。脱离了脱水孔31的洗涤水被甩到水槽20的内表面上,沿着水槽20的内表面流到水槽20的底部。之后,通过排水管61和与之相连的排水软管60排放到外箱体10之外。
在图13的流程中,是在步骤S502以较低的速度进行脱水运行后,在步骤S503以高速进行脱水运行的。步骤S503之后,转移到步骤S504。在步骤S504,切断对马达41的供电,进行停机处理。
洗衣机1具有离子溶出单元100。离子溶出单元100连接在主给水管52a的下游侧。下面,结合图3~图9,对离子溶出单元100的构造和功能以及装备在洗衣机1中时所起的作用进行说明。
图3是对给水阀50、离子溶出单元100、以及给水口53的布局关系进行展示的局部俯视图。离子溶出单元100的两端直接连接在主给水阀50a和给水口53上。即,离子溶出单元100单独构成了整个主给水路径52a。辅助给水路径52b则是以软管将从给水口53突出的管子和辅助给水阀50b连接起来而构成。在图1所示的示意图中,为便于说明,将给水阀50、离子溶出单元100、以及给水口53绘成在洗衣机1的前后方向上排列,但在实际的洗衣机中,它们不是以沿前后方向而是沿左右方向排列的形式装设的。
图4~图8示出离子溶出单元的构造。图4是俯视图。图5是垂直剖视图,是沿图4的A-A线剖切后的附图。图6也是垂直剖视图,是沿图4的B-B线剖切后的附图。图7是水平剖视图。图8是电极的立体图。
离子溶出单元100具有由透明或半透明的合成树脂(无色或有色)或者不透明的合成树脂构成的外壳110。外壳110由顶面开口的外壳本体110a以及将其顶面开口封闭的盖110b构成(参照图5)。外壳本体110a具有细长的形状,在长度方向的一端具有水的流入口111,另一端具有水的流出口112。流入口111和流出口112均为管状。流出口112的横截面积小于流入口111的横截面积。
外壳110是以长度方向为水平地进行安装的,而这样进行水平安装的外壳本体110a的底面,成为朝向流出口112逐渐降低的倾斜面(参照图5)。即,流出口112在外壳110的内部空间中设置在最低位置上。
盖110b靠4个螺钉170固定在外壳本体110a上(参照图4)。在外壳本体110a与盖110b之间夹装有密封圈171(参照图5)。
在外壳110的内部,装设有顺沿于从流入口111朝向流出口112的水流而相向地装设的两片片状电极113、114。当在外壳110中存在有水的状态下对电极113、114施加既定电压时,将从电极113、114的阳极一侧溶解出电极构成金属的金属离子。作为一个例子,电极113、114可以这样构成,即,由2cm×5cm、厚度1mm左右的银片隔开约5mm的距离装设而成。
电极113、114的材料并不限于银。只要是能够产生具有抗菌性的金属离子的金属即可。除了银之外,还可以选择铜、银铜合金、锌等。从银电极上溶解出来的银离子、从铜电极上溶解出来的铜离子、以及从锌电极上溶解出来的锌离子具有优异的杀菌效果和防霉效果。从银铜合金中可同时溶解出银离子和铜离子。
对于离子溶出单元100,可通过电压的施加与否来选择溶解出或不溶解出金属离子。此外,通过控制电流或电压的施加时间可对金属离子的溶解量进行控制。与从沸石等金属离子载体上溶解出金属离子的方式相比,金属离子投放与否的选择以及金属离子浓度的调节均能够以电控方式实现,故使用方便。
电极113、114并非完全平行地装设的。从俯视角度看过去,就流动于外壳110内的水流而言,是以电极之间的间隔从上游向下游、换言之从流入口111向流出口112方向变窄地倾斜着装设的(参照图7)。
外壳本体110a的俯视时的形状,也是从流入口111所在一端向流出口112所在一端变窄的。即,外壳110的内部空间的横截面积从上游向下游逐渐减小。
电极113、114的正面形状为长方形,分别具有端子115、116。端子115、116是分别以从电极113、114的下缘垂下的形式设置在从上游侧电极端边向内错开的位置上的。
电极113和端子115、以及、电极114和端子116分别由相同的金属材料一体成形而成。端子115、116穿过设置在外壳本体110a的底壁上的通孔被引出到外壳本体110a的下面。对于端子115、116穿过外壳本体110a的部位,如图6的放大图所示,以水密密封172进行了处理。水密密封172与后述的第2套管175一起形成双重密封结构,以防止水从此处泄漏。
在外壳本体110a的下表面上,与之成一体地形成有将端子115、116隔开的绝缘隔断173(参照图6)。端子115、116通过未图示的电缆连接到附属于控制部80的驱动电路上。
端子115、116的留在外壳110中的部分得到绝缘物质制成的套管的保护。使用的是两种套管。第1套管174由合成树脂制成,嵌合在端子115、116的根部上。第1套管174呈局部向电极113、114的一个侧面突出的形状,在该部分的侧面设置有突起,该突起卡合在电极113、114上所设置的通孔中(参照图6、7)。这样,可防止电极113、114从套管174上脱落。第2套管175由软质橡胶制成,除了将第1套管174与外壳本体110a的底壁之间的间隙填埋起来之外,还能够防止从自身与外壳本体110a之间的间隙、以及自身与电极113、114之间的间隙漏水。
如前所述,端子115、116在电极113、114上位于上游侧部位,由与端子115、116嵌合的第1套管174构成对电极113、114的上游侧部分进行支撑的支撑物。在盖110b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对准第1套管174所在位置的叉形的支持部176(参照图6),该支持部176夹住第1套管174的上缘,与第2套管175将第1套管174与外壳本体110a之间的间隙填埋相辅相成地构成了坚实的支撑结构。叉形的支持部176以长短不同的叉指将电极113、114夹住,以此使得电极113、114在盖110b一侧也能够保持适度的间隔。
电极113、114的下游侧部分也得到设置在外壳110的内表面上的支持部的支撑。从外壳本体110a的底壁竖立有叉形的支持部177,而从盖110b的顶面也有以与支持部177相对的形式下垂的相同叉形的支持部178(参照图5、8)。电极113、114的各自的下游侧部分的下缘和上缘得到支持部177、178的夹持而固定不动。
如图7所示,电极113、114,是以彼此相向的面之相反侧的面与外壳110的内表面之间形成空间的形式安装的。此外,如图5所示,电极113、114,是以其上缘及下缘与外壳110的内表面之间也形成空间的形式安装的(与支持部176、177、178接触的部分例外)。再有,由图7和图5均可知,在电极113、114的上游侧及下游侧边缘与外壳110的内表面之间也形成有空间。
在不得不使外壳110的宽度更小的场合,也可以设计成,电极113、114的、彼此相向的面之相反侧的面与外壳110的内壁紧密接触的结构。
为了防止异物与电极113、114接触,在电极113、114的上游侧设置金属网制造的过滤器。作为实施形式,如图2所示,在连接管51中设置了过滤器180。过滤器180是为了防止异物进入给水阀50而设置的,但也兼作离子溶出单元100的上游侧过滤器。
在电极113、114的下游侧也设置了金属网制造的过滤器181。过滤器181可防止电极113、114经过长期使用而变细折断的碎片流失。过滤器181的设置位置例如可选在流出口112处。
过滤器180、181的设置位置并不限于上述位置。只要符合“电极的上游侧”、“电极的下游侧”这一条件,可设置在给水路径的任何位置上。此外,使过滤器180、181可以拆卸,以便于对过滤下来的异物进行清除,对造成堵塞的物质进行清扫。
图9所示为离子溶出单元100的驱动电路120。变压器122连接在市电电源121上,将100V的电源降压至既定的电压。变压器122的输出电压经全波整流电路123整流后,通过稳压电路124变成稳定电压。稳压电路124上连接有恒流电路125。即使电极驱动电路150内的电阻值发生变化,恒流电路125也能够向电极驱动电路150供给恒定的电流。
在市电电源121上,与变压器122并联地连接有整流二极管126。整流二极管126的输出电压经电容器127滤波后,通过稳压电路128变成稳定电压供给微计算机130。微计算机130对连接在变压器122一次绕组的一端与市电电源121之间的双向晶闸管129进行起动控制。
电极驱动电路150是由NPN型晶体管Q1~Q4、二极管D1、D2、电阻R1~R7如图连接而成。晶体管Q1和二极管D1构成光电耦合器151,晶体管Q2和二极管D2构成光电耦合器152。即,二极管D1、D2是发光二极管,晶体管Q1、Q2是光敏晶体管。
如果此时,微计算机130向线路L1输出高电平电压、向线路L2输出低电平电压或者关断电压(零电压),则二极管D2导通,随之晶体管Q2也导通。晶体管Q2导通时,电流流经R3、R4、R7,在晶体管Q3的基极产生偏压,晶体管Q3导通。
另一方面,由于二极管D1截止,因而晶体管Q1关断,晶体管Q4也关断。当处于这种状态时,电流将从阳极侧电极113向阴极侧电极114流动。于是,在离子溶出单元100中产生阳离子的金属离子和阴离子。
若电流在离子溶出单元100中长期向一个方向流动,则图9中作为阳极的电极113将产生损耗,而且水中的杂质会作为水垢固着在作为阴极的电极114上。此外,会在电极表面产生电极之成分金属的氯化物和硫化物。这会降低离子溶出单元100的性能,因此,使电极驱动电路150以能够使电极极性翻转从而以电极强制清洗模式进行运行而构成。
在使电极极性翻转时,微计算机130进行控制的切换,使线路L1、L2的电压翻转,以使得电流在电极113、114中反向流动。此时,晶体管Q1、Q4将导通,晶体管Q2、Q3将关断。微计算机130具有计数功能,每到达既定的计数值便进行一次上述切换。
当出现因电极驱动电路150内的电阻发生变化,特别是电极113、114的电阻发生变化而导致流动于电极之间的电流的值减小等情况时,恒流电路125便提高其输出电压以防止电流减小。但是,随着累积工作时间的延长,离子溶出单元100会到达寿命终点,即使使电极极性翻转、切换至使保持特定极性的时间大于平时以将附着在电极上的杂质强制去除的电极清洗模式、或者提高恒流电路125的输出电压也无法阻止电流减小。
为此,在本电路中,利用流动于离子溶出单元100的电极113、114之间的电流在电阻R7上产生的电压进行监视,当该电流减小到既定的最小电流值时,可被电流检测电路160检测到。“检测到最小电流值”这一信息,从构成光电耦合器163的发光二极管D3通过光敏晶体管Q5传递给微计算机130。微计算机130经线路L3驱动报警手段131,使之进行既定的报警显示。报警手段131装设在操作/显示部81中。
此外,针对电极驱动电路150内的短路等故障,配备了可对大于既定的最大电流值的电流进行检测的电流检测电路161,依据该电流检测电路161的输出信号,微计算机130对报警手段131进行驱动。而且,当恒流电路125的输出电压小于预先设定的最小值时,可被电压检测电路162检测到,微计算机130同样对报警手段131进行驱动。
离子溶出单元100所生成的金属离子将如下投放到洗衣桶30中。
金属离子以及作为处理剂使用的柔软剂在最终漂洗阶段投放。图14是展示最终漂洗的程序的流程图。进行最终漂洗时,在步骤S500的脱水工序之后进入步骤S420。在步骤S420,确认是否选择了处理物质的投放。若在通过操作/显示部81进行设定作业时选择了“处理物质投放”,则进入步骤S421。若未选择则进入图12的步骤S401,以与迄今所进行的漂洗工序相同的方法完成最终漂洗。
在步骤S421,确认应投放的处理物质是否是金属离子和柔软剂两种。若在通过操作/显示部81进行设定作业时选择了“金属离子和柔软剂”,则进入步骤S422。若未选择则进入步骤S426。
在步骤S422,主给水阀50a和辅助给水阀50b二者打开,水流入主给水路径52a和辅助给水路径52b二者中。
步骤S422是金属离子溶解工序。主给水阀50a设定的、大于辅助给水阀50b的设定的既定水量的水流,在将离子溶出单元100的内部空间充满的状况下流动。与此同时,驱动电路120向电极113、114之间施加电压,使电极构成金属的离子溶解到水中。电极构成金属为银时,在阳极侧电极上产生的反应,Ag+溶解到水中。在电极之间流动的电流是直流。添加金属离子后的水进入洗涤剂室54,从注水口54a经由注水口56注入洗衣桶30中。
从辅助给水阀50b流出小于流自主给水阀50a的水量的水,通过辅助给水路径52b注入处理剂室55中。若处理剂室55中已放入了处理剂(柔软剂),则该处理剂(柔软剂)将从虹吸部57与水一起被投放到洗衣桶30中。此时,是与金属离子同时投放的。在处理剂室55中的水位达到既定高度时开始产生虹吸效应,因此,直到届时水注入处理剂室55之前,液体处理剂(柔软剂)可一直保持在处理剂室55中。
在既定量(足以使虹吸部57产生虹吸作用的量或更大的量)的水注入处理剂室55中时,辅助给水阀50b关闭。这一注水工序即处理剂投放动作,与处理剂室55中是否放有处理剂(柔软剂)无关,只要选择了“处理剂投放”便自动进行。
当判断为,向洗衣桶30投放了既定量的金属离子添加水、之后将金属离子未添加水注入到设定水位而漂洗水的金属离子浓度达到既定值时,停止对电极113、114施加电压。即使在离子溶出单元100不再生成金属离子之后,主给水阀50a仍继续给水,在洗衣桶30内部的水位达到设定水位时停止给水。
如上所述,在步骤S422是同时投放金属离子和处理剂(柔软剂)的,但这并非意味着,必须使靠虹吸作用向洗衣桶30投放处理剂(柔软剂)的时间与离子溶出单元100正在生成金属离子的时间完全重合。任何一方的时间向前后错开也没有关系。也可以在离子溶出单元100停止生成金属离子之后,追加注入金属离子未添加水时投放处理剂(柔软剂)。重要的是,在同一个程序中分别实施金属离子的投放与处理剂(柔软剂)的投放即可。
如前所述,端子115和端子116是分别在电极113和电极114上由相同的金属材料成一体地形成的。因此,与和其它材质的金属部件进行接合而成的场合不同,不会在电极与端子之间产生电位差,可避免发生腐蚀。而且一体化有利于进一步简化制造工艺。
电极113、114的间隔,呈从上游向下游变窄的锥形。因此,电极在顺着水流产生损耗而厚度变薄时,不容易产生震颤和缺损。而且不必担心会发生过度变形而引起短路。
电极113、114是以与外壳110的内表面之间形成空间的形式得到支撑的。因此,不会从电极113、114上向外壳110的内表面生长金属层,可避免与另一电极之间发生短路现象。
即使端子115、116与电极113、114为一体,也无法避免电极113、114随着使用而产生损耗,但若端子115、116产生损耗则是所不希望的。在本实施形式中,对于端子115、116的位于外壳110内的部分,用绝缘物质制造的套管174、175进行了保护,使之通电时的损耗小。因此,能够防止端子115、116在使用过程中折断。
在电极113、114上,端子115、116是设置在从上游侧端边向内错开的位置上的。电极113、114从彼此之间的间隔较窄的部分开始产生损耗。虽说端边部分的损耗较快,而端子115、116在电极113、114上属于上游部分,但并不纯粹在端边,而是设置在从端边向内错开的位置上的,因此,不必担心从电极的端边开始的损耗会延续到端子而导致端子从根部折断。
电极113、114的上游侧,得到第1套管174和支持部176的支持。另一方面,电极113、114的下游侧得到支持部177、178的支持。由于如上所述上游侧和下游侧坚实地得到支持,因而即便是处在水流中电极113、114也不会振动。因此,不会因振动而导致电极113、114折断。
端子115、116穿过外壳本体110a的底壁向下突出。因此,即使因蒸汽与外壳本体110a接触(使用洗澡水洗衣时,蒸汽容易进入洗衣机1的内部)、或因通水而使外壳110受到冷却从而在外壳110的外表面上形成结露时,结露水也能够顺着连接在端子115、116上的电缆向下流淌,不会滞留在端子115、116与外壳110二者的分界处。因此,不会发展到端子115、116之间被结露水短路的程度。由于外壳本体110a是在长度方向上水平安装的,因此,容易制作成设置在电极113、114的侧面的端子115、116从外壳本体110a的底壁向下突出的结构。
离子溶出单元100的流出口112其横截面积小于流入口111,流通路径的阻力大。因此,从流入口111进入外壳110中的水能够充满外壳110的内部而不使空气滞留,可使电极113、114完全浸泡在水中。因此,不会发生电极113、114上出现与金属离子的生成无关的部位而导致该部位成为溶解残留部的现象。
不仅流出口112的横截面积小于流入口111的横截面积,而且外壳110的内部空间的横截面积也从上游向下游逐渐减小。因此,在外壳110的内部不容易产生紊流和气泡,可使水流流畅。也不会发生因气泡而使电极产生溶解残留部的现象。金属离子还能够迅速离开电极113、114,不会倒回到电极113、114上,因此,可提高离子溶解效率。
离子溶出单元100装设在流量大的主给水路径52a中,流出的水量大。因此,金属离子可被立即从外壳110中冲出,而不会倒回到电极113、114上,因此,可提高离子溶解效率。
流出口112在外壳110的内部空间中是设置在最低位置上的。因此,在停止向离子溶出单元100通水时,离子溶出单元100中的水将全部从流出口112流出。因此,不会发生寒冷时外壳110内的剩水冻结、导致离子溶出单元100发生故障甚至损坏的现象。
在电极113、114的上游侧存在有过滤器180。因此,即使向离子溶出单元100供给的水中存在固态异物,该异物也能够被过滤器180滤除而不会到达电极113、114上。因此,不会发生异物划伤电极113、114的现象,而且也不会发生电极之间被异物短路而产生很大电流或导致金属离子生成不足的现象。
在电极113、114的下游存在过滤器181。即使经过长期使用出现电极113、114产生损耗或变脆而碎片随水流出的情况,该碎片也能够被过滤器181滤除,因而不会流向下游。因此,不会发生电极113、114的碎片对下游的物品造成损伤的现象。
在如本实施形式这样离子溶出单元100安装在洗衣机1中的场合,若没有过滤器180、181,则异物和电极碎片会附着到洗涤物上。异物和电极碎片有可能污染或损伤洗涤物,而且,如果在洗涤物上附着有异物或电极碎片的情况下进行脱水干燥,则在之后穿着该洗涤物的人接触到它们时会感到不舒服,严重时很难说不会造成伤害,而如果设置有过滤器180、181,则能够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
作为过滤器180、181,并非二者均要安装。若能够做出不安装也不会发生问题的判断,也可将其中之一、甚至二者省略。
回到图14的流程图继续进行说明。在步骤S423,对投放了金属离子和处理剂(柔软剂)的漂洗水以强势水流(强水流)进行搅拌,促进洗涤物与金属离子的接触以及促使处理剂(柔软剂)附着到洗涤物上。
以强水流进行充分的搅拌,可使金属离子与处理剂(柔软剂)均匀地溶入水中,到达洗涤物的各个角落。进行既定时间的强水流搅拌之后,进入步骤S424。
在步骤S424,转变成以弱势水流(弱水流)进行搅拌。其目的是使金属离子附着到洗涤物表面以发挥其作用。虽然水流弱但只要有水流形成,使用者就不会误以为洗衣机1的运行结束,因而可以任其慢慢地进行搅拌。但是,若具有可使使用者知晓漂洗工序正在进行的手段,例如在操作/显示部81上进行显示而能够引起使用者的注意,则停止搅拌、使水处于静止状态也没有关系。
在经过了被设定为足以使洗涤物吸附住金属离子的程度的弱水流阶段之后,进入步骤S425。在这里再次以强势水流(强水流)进行充分的搅拌。这样,可使金属离子到达洗涤物上的金属离子尚未到达的部位牢固附着。
步骤S245之后,转入步骤S406。在步骤S406,波轮33进行点动式反转使洗涤物松散开。这样,可使洗涤物均匀地散布在洗衣桶30中,准备进行脱水旋转。
图15是对从步骤S422到步骤S406为止的各构成要素的动作进行展示的时序图。
下面,列举各个步骤时间分配的一个例子。步骤S423(强水流)为4分钟,步骤S424(弱水流)为4分15秒,步骤S425(强水流)为5秒,而步骤S406(均衡)为1分40秒。从步骤S423到步骤S406为止的合计时间将为10分钟。也可以将弱水流阶段置换为水流静止阶段。
若选择了注水式漂洗,则步骤S425(强水流)从5秒延长至1分钟,并如单点划线所示,主给水阀50a打开而进行给水。并且此时,步骤S406(均衡)变成45秒。
在需要形成水流时,马达41周期性地重复通电(正转)、断电、通电(反转)、断电的过程。通电时间与断电时间之比,因水量和/或洗涤物量而异。例如,额定负载时的时间比(通电/断电)如下(单位是秒)。
步骤S423(强水流)1.9/0.7步骤S424(弱水流)0.6/10.0步骤S425(强水流)1.4/1.0步骤S406(均衡)0.9/0.4在定为在最终漂洗工序投放金属离子的场合,与不投放时相比,工序的总计时间将延长。为了使金属离子充分吸附到洗涤物上,需要一定长度的时间,因此,设计成如上程序。这样,可使金属离子充分吸附在洗涤物上,发挥所期望的抗菌效果。
步骤S423(强水流)和步骤S424(弱水流)的时间分配可以是固定的而与洗衣桶30内的水量和/或洗涤物量无关。这可使控制的程序变得简单。
步骤S423(强水流)和步骤S424(弱水流)的时间分配,也可以根据洗衣桶30内的水量和/或洗涤物量改变。这样一来,可根据水量或洗涤物量对强水流阶段和弱水流阶段之比进行适当的设定,减轻衣料的磨损,还能够避免不必要的电能消耗。
按理说,金属离子和处理剂(柔软剂)以分别投放为宜。这是由于,当金属离子与柔软剂成分接触时会变成化合物,金属离子的抗菌效果将降低。但是,在漂洗水中,会有相当量的金属离子一直剩留到最后。此外,效果的降低,可通过对金属离子的浓度进行设定而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补偿。为此,将金属离子和处理剂(柔软剂)同时投放,尽管会使产生抗菌性的效果多少有些降低,但与分别投放并分别进行漂洗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漂洗时间,提高家务效率。
金属离子与处理剂(柔软剂)在洗衣桶30中的相遇是无法避免的,但最好避免在进入洗衣桶30之前接触。在本实施形式中,金属离子是从主给水路径52a经由洗涤剂室54投放到洗衣桶30中,而处理剂(柔软剂)则是从处理剂室55投放到洗衣桶30中的。这样,用来将金属离子投放到漂洗水中的路径、以及、用来将处理剂投放到漂洗水中的路径各成一路,因此,直到在洗衣桶30中相遇之前金属离子与处理剂(柔软剂)不接触,不会发生金属离子与高浓度的处理剂(柔软剂)接触而变成化合物、丧失抗菌能力的情况。
对于最终漂洗,也是以在洗衣桶30中积蓄漂洗水进行漂洗的“蓄水式漂洗”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以“注水式漂洗”进行最终漂洗。在这种场合,浇注的水是金属离子添加水。
此外,在步骤S406未实现良好均衡从而再次注水而进行“均衡修正漂洗”的场合,也使用金属离子添加水。
进行“注水式漂洗”时,是可以向注入的水中投放金属离子的。这样,即便注水也不会使金属离子浓度降低,可使必要量的金属离子附着到洗涤物上。在不侧重于抗菌效果的场合,通过注入金属离子未添加水,可减少电极113、114的消耗。
作为第1处理物质的金属离子的投放、与、作为第2处理物质的处理剂(柔软剂)的投放均为任意选择项。既可以停止其中之一的投放,也可以使二者的投放均停止。在使二者的投放均停止的场合,将从步骤S420进入步骤S401,而对此在前面已经进行了描述。下面将对只投放两种处理物质之中的一种的场合进行说明。
在步骤S421,若应当投放的处理物质不是金属离子和柔软剂两种,则说明选择的是只对其中之一进行投放。在这种场合,进入步骤S426。
在步骤S426,确认应当投放的处理物质是否是金属离子。若是金属离子则进入步骤S427。若不是则进入步骤S428。
在步骤S427,主给水阀50a打开,水流入主给水路径52a。辅助给水阀50b不打开。当有水在离子溶出单元100中流动时,驱动电路120向电极113、114之间施加电压,使电极构成金属的离子溶解到水中。当判断为,向洗衣桶30投放了既定量的金属离子添加水、之后将金属离子未添加水注入到设定水位而漂洗水的金属离子浓度达到既定值时,停止对电极113、114施加电压。即使在离子溶出单元100不再生成金属离子之后,主给水阀50a仍继续给水,在洗衣桶30内部的水位达到设定水位时停止给水。
在步骤S427之后,进入步骤S423。之后,与金属离子和处理剂(柔软剂)同时投放时一样按照步骤S423(强水流)→步骤S424(弱水流)→步骤S425(强水流)→步骤S406(均衡)进行。可以将弱水流阶段置换为水流静止阶段。
在步骤S426,当应当投放的处理物质不是金属离子时,将单独投放处理剂(柔软剂)。此时进入步骤S428。
在步骤S428,主给水阀50a和辅助给水阀50b二者打开,水流入主给水路径52a和辅助给水路径52b二者中。但离子溶出单元100不工作,不生成金属离子。在向处理剂室55注入了足以产生虹吸作用的水量、处理剂(柔软剂)通过虹吸部57投放到洗衣桶30中之后,辅助给水阀50b关闭。
主给水阀50a在辅助给水阀50b关闭后仍继续给水,在洗衣桶30内部的水位达到设定水位时停止给水。
在步骤S428之后,进入步骤S423。之后,与金属离子和处理剂(柔软剂)同时投放时一样按照步骤S423(强水流)→步骤S424(弱水流)→步骤S425(强水流)→步骤S406(均衡)进行。可以将弱水流阶段置换为水流静止阶段。
如上所述,在只投放一种处理物质的场合也实施强水流→弱水流→强水流的各个步骤,使得处理物质切实附着到洗涤物上。但是各步骤的时间分配,不必与投放金属离子和处理剂(柔软剂)二者时相同,因此,对各步骤的时间适当进行调整而设定之。
对于处理剂(柔软剂)来说,要使之附着到洗涤物上,并不需要像金属离子那样长的时间,因此,可以在步骤S428之后只保留步骤S423(强水流)和步骤S406(均衡),并使步骤S423(强水流)以例如2分钟这样短的时间结束。
若在步骤S406未实现良好均衡,洗衣机1会在接下来的脱水工序中产生很大振动。对于因洗涤物不均衡而产生的振动,可通过接触传感器、撞击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物理检测手段,或者,诸如对马达41的电压/电流曲线等进行分析的软件式检测手段进行检测。
当检测到不均衡时,使洗衣桶30的脱水旋转停止,再一次注入水进行搅拌,进行使之变得均衡的“均衡修正漂洗”。
图16是对“均衡修正漂洗”中各构成要素的动作进行展示的时序图。给水之后,在搅拌①充分进行搅拌,使洗涤物的分布状态改变,而在之后的搅拌②进行点动式搅拌,使洗涤物均衡分布以准备再次进行脱水旋转。时间的分配,例如使给水为2分5秒,搅拌①为1分钟,搅拌②为30秒。
进行搅拌时,马达41周期性地重复通电(正转)、断电、通电(反转)、断电的过程。通电时间与断电时间之比,因水量和/或洗涤物量而异。例如,额定负载时的时间比(通电/断电)如下(单位是秒)。
搅拌①1.9/0.7搅拌②0.9/0.4当在最终漂洗工序中投放金属离子后的脱水工序中检测到不均衡时,实施与未投放金属离子情况下进行不均衡检测时不同的处理。
第1“不同的处理”,是“注入金属离子添加水进行均衡修正漂洗”。这样,即便注入新的水进行均衡修正漂洗,由于该水中添加了金属离子,因而对洗涤物实施的抗菌处理的效果不会减弱。
在如上所述注入金属离子添加水进行均衡修正漂洗的场合,可以使金属离子投入量比之前的工序中的金属离子投入量少。这样,对于以金属离子进行过一次处理的洗涤物,不会不必要地向其补充大量的金属离子,可减少金属离子的消耗。
第2“不同的处理”,是“边对所注入的是金属离子未添加水这一点进行显示和/或报警边注入金属离子未添加水进行搅拌的均衡修正漂洗”。
若在进行均衡修正时使用金属离子添加水,则电极113、114的金属将消耗得较快而低于设计寿命,有可能使无法使用金属离子的时间过早来到。而若如上设计,则在为了减少金属离子的消耗而以金属离子未添加水进行均衡修正漂洗时,能够以以操作/显示部81对此进行显示或以声音报警等手段,告知使用者存在着得不到所希望的抗菌效果的可能性。
第3“不同的处理”,是“使脱水旋转中止并且就检测到不均衡进行显示和/或报警”。
这样,可不进行均衡修正漂洗但告知使用者出现不均衡而请使用者用手对洗涤物的均衡性进行修正,因而在减少金属离子的消耗的情况下达到使用者所希望的抗菌效果。
在不均衡检测进行多次的场合,可以根据次数改变所要进行的处理。
若每次进行不均衡检测时,都以金属离子添加水进行均衡修正漂洗,则用来产生金属离子的金属、即电极113、114将很快消耗。而若如上设计,通过夹杂着进行不使用金属离子添加水的均衡修正处理,可减少电极113、114的损耗。
在洗衣机1的操作选择条中,可以事先设计多种“检测到不均衡后的处理”的选择条,使得能够对所要实施的处理的种类和/或顺序进行选择。
这样一来,可以根据使用者的意愿,进行以保证抗菌效果为优先而不吝惜地使用金属离子、或者、以节约金属离子为优先的处理。
电极113、114将随着金属离子的不断溶解而逐渐损耗,金属离子的溶解量减少。经过长期使用,金属离子溶解量将变得不稳定,或者无法保证既定的溶解量。为此,离子溶出单元100是可以更换的,在电极113、114到达寿命终点时能够以新的单元进行更换。此外,通过操作/显示部81可告知使用者电极113、114已到使用极限,提示进行离子溶出单元100的更换等维修工作。
在驱动离子溶出单元100工作时,驱动电路120的恒流电路125对电压进行控制以使得流动于电极113、114之间的电流的值恒定。这样,可使单位时间的金属离子溶解量恒定。若单位时间的金属离子溶解量恒定,则通过控制流入离子溶出单元100的水量和离子溶解时间,便能够对洗衣桶30内的金属离子浓度进行控制,容易得到所希望的金属离子浓度。
在电极113、114的作为阴极使用的一方上会析出水垢。当极性不翻转地持续通入直流电流而水垢的堆积量增多时,将导致电流不容易流通,金属离子难以以既定的溶解率溶解出来。此外,还会出现只有作为阳极使用的电极损耗较快的“单极损耗”等问题。为此,使电极113、114的极性周期性翻转。
流动于电极113、114之间的电流虽是直流,但在极性翻转时会出现下面的现象。即,在金属离子例如为银离子的场合,已经溶解出的银离子在电极的极性翻转时,会发生这一逆反应而返回到电极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电极113、114的极性翻转时采取了如下措施。
图17是对进行离子溶解工序时各构成要素的动作与电极的极性翻转动作相关联地进行展示的时序图。若在最终漂洗工序中选择了“金属离子投放”,则最终漂洗工序将成为离子溶解工序。
在图17中,首先,主给水阀50a和辅助给水阀50通电(打开),并且驱动电路120的变压器122也通电。在电极A(电极113、114之一方)和电极B(电极113、114之另一方)上尚未施加电压。
在这里,首先对电流检测电路160、161的动作进行确认。这样做,可以排除电流检测电路160、161误检测的可能性,防止金属离子以不正确的浓度溶解。
在电流检测电路动作确认时间T1期间对电流检测电路160、161的动作进行确认之后,开始对电极A、B进行通电。首先向电极A施加电压,而使电极B保持为接地电压。此刻,电极A为阳极,电极B为阴极。
经过电压施加时间T2之后,中止对电极A施加电压。中间隔着电压施加休止时间T3开始对电极B施加电压。使电极A保持为接地电压。这一次电极B成为阳极,电极A成为阴极。即,电极的极性翻转。
经过又一个电压施加时间T2之后,中止对电极B施加电压。中间隔着电压施加休止时间T3再次使电极极性翻转。
这样一来,交替地重复经过电压施加时间T2与电压施加休止时间T3,使得电极113、114的极性周期性翻转。极性的翻转持续进行,直到溶解出所期望的量的金属离子为止。在这里,将电压施加时间T2与电压施加休止时间T3的总和定义为“离子溶解时间”T4。
为了控制离子有效地溶解,发明人进行了反复的研究,由研究结果可以确认,实现离子有效溶解以及电极均匀损耗的最佳数值是,电压施加时间T2为19.9秒,电压施加休止时间T3为0.1秒。此外,关于电压和电流,最好是电压为10V,电流为29mA的程度。
阴极期间电极表面析出的水垢等可在阳极期间溶解。因此,能够防止水垢等堆积在电极表面,使金属离子稳定地溶解。此外,在电极翻转间隔的电压施加休止时间T3,从作为阳极的电极上溶解出来的金属离子将被水流带到距该电极足够远处。因此,即使阳极翻转为阴极,也不会将之前所溶解的金属离子吸引回来。其结果是,能够避免为金属离子的溶解而消耗的电能被白白浪费掉。
由于电压施加休止时间T3的存在,可使金属离子在水中的浓度的离散性减小。因此,能够对洗涤物产生一致性的抗菌效果。
恒流电路125使所施加的电压变化以使得电极113、114之间流动的是恒定值的电流。金属离子溶解量是与流动于电极113、114之间的单位时间的电流成正比的,因此,通过使电流值恒定,不仅能够谋求金属离子溶解反应的稳定,而且还能很容易地计算出溶解量。
对电极113、114施加电压是在向离子溶出单元100开始给水之后开始的。因此,从对电极开始施加电压起便能够切实使金属离子溶解出来,能够切实向洗涤物供给达到所期望的总量的金属离子。
电流检测电路160、161是在从对电极113、114开始施加电压起经过既定时间之后开始进行检测动作的。检测动作直到离子溶解时间T4结束为止,持续对流动于电极113、114的电流进行监视。依据电流检测电路160、161的检测结果进行驱动电路120的控制。
如上所述,电流检测电路160、161,在对电极113、114刚刚开始施加电压之后电流尚未稳定时不进行检测动作,待电流稳定后才进行检测动作的,因而能够更为准确地进行检测。
当电流检测电路160、161检测到电极中流动的电流超过既定值范围而为异常值时,报警手段131将对此进行报警。这样,使用者便可知道,离子溶出单元100因电流值异常而不能保证所期望的金属离子溶解量、无法对洗涤物进行所希望的抗菌处理,而且需要对离子溶出单元100进行调整或修理。
也可以设计成,当电流检测电路160、161检测到电流值的异常时,实施特定的处理。作为特定处理的例子,可列举出,使设备暂时停止运行、使设备继续运行的同时以蜂鸣器和指示灯等报知手段进行报警、以及、使设备仍像通常那样运行但使下次以后的运行无法进行并告知使用者等。这样一来,能够切实避免,尽管离子溶出单元100失去了所期望的对洗涤物进行抗菌处理的功能但洗衣机1仍继续通常的运行,等现象的发生。
若所说“特定的处理”是“使设备暂时停止运行”,则能够切实避免,尽管离子溶出单元100失去所期望的对洗涤物进行抗菌处理的功能但使用者未注意到而继续使用洗衣机1等现象的发生。
此外,也可以使之进行如下所述的动作。即,即使电流检测电路160、161检测到电流值的异常,只要在离子溶解工序中曾一度检测到正常值的电流,报警手段131便不进行异常报警。这样,即使遇到因干扰等而出现误检测因而一时检测到异常等情况时,也能够使包括离子溶出单元100在内的洗衣机1继续运行,完成洗衣工序。
此外,也可以使之进行如下所述的动作。即,当电流检测电路160、161检测到电极113、114中流动的电流值为既定值以下时,对所说电极的电压施加时间和/或电压施加休止时间、或者离子溶解时间进行调节。这样,即使遇到电流值不足以保证所期望的金属离子溶解量、即金属离子不容易溶解出来的情况时,通过对电压施加时间和/或电压施加休止时间、或者离子溶解时间进行调节,也能够进行充分的修正,能够以达到所期望的总量的金属离子对洗涤物进行抗菌处理。
对离子溶出单元100的驱动也可以如下进行。
首先,根据洗衣机1的使用水量、换言之洗衣桶30中的水位,对离子溶解时间T4进行调节。
这样,由于是根据使用的水量对离子溶解时间T4进行调节的,因而能够向洗涤物供给金属离子浓度稳定的水。因此,能够避免发生金属离子浓度过高的水反而造成洗涤物的污染、或者反之因金属离子浓度过低而无法对洗涤物进行充分的抗菌处理等现象。
其次,根据使用的水量和/或离子溶解时间T4对电极113、114的电压施加时间T2和/或电压施加休止时间T3进行调节。
这样,当随着使用的水量或离子溶解时间T4的改变而从电极113、114的溶解量改变时,通过对电压施加时间T2和电压施加休止时间T3之中的至少一种进行调节,便能够对其进行补偿。因此,能够使电极113、114的损耗变得均匀,并且,能够避免电极113、114偏重于一个极产生损耗,阴极时间过长一侧电极(作为阴极而使用的时间较长的那一侧电极)上大量堆积水垢而在再次翻转为阳极时金属离子的溶解受到阻碍等现象的发生,能够使对洗涤物进行的抗菌处理长期稳定地继续下去。
此外,依据流量检测手段185的流量检测结果对电极113、114的电压施加时间T2和/或电压施加休止时间T3、或者离子溶解时间T4进行调节。
在将洗衣机1连接在自来水管道等的水龙头上使用水的场合,各个家庭的水压和管路阻力等条件不尽相同,即使洗衣机1上的给水阀50的开度一定,在离子溶出单元100中流动的水的流量也不是一定的。若设计成依据流量检测手段185的流量检测结果进行上述调节,则能够根据水的流量对金属离子溶解量进行调节,因此,能够供给金属离子浓度的离散性小的水,对洗涤物进行一致性的抗菌处理。因此,可使得使金属离子附着到整个洗涤物上去的搅拌工序缩短到最低限度。
当电流检测电路160检测到电极113、114中流动的电流值为既定值以下时,减少向离子溶出单元100给水的流量,延长离子溶解时间。
这样,即使遇到电流值不足以保证所期望的金属离子溶解量、即金属离子不容易溶解出来的情况时,也能够通过减小给水流量而延长给水时间、以及延长离子溶解时间,使得到给水结束时有既定量的金属离子溶解出来。因此,能够始终对洗涤物进行稳定的抗菌处理。
以上就本发明的实施形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范围并不受其限定,还可以在不超出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进行种种改变而实施之。
此外,作为本发明,除了上述实施形式所列举之型式的全自动洗衣机之外,还能够应用于横卧滚筒(滚筒式)式、倾斜滚筒式、干燥机兼用式、以及双层式等所有型式的洗衣机中。
此外,作为本发明的离子溶出单元,既可以设计成与上述实施形式适当组合后安装在除洗衣机之外的使用水的家电设备(餐具清洗机、净水器等)的给水路径中的结构,也可以设计成独立发挥功能的结构而将其浸渍在容器内的水中。这样一来,不仅便于进行安装,而且运行也不需要特殊的技能,能够以少量的水对各种各样的被清洗物有效地进行抗菌处理,因此,可提高使用者使用的方便性。再有,不需要使用者对离子溶出单元进行调整便能够进行准确的离子溶解控制,因此,不仅在洗衣中还能够在广泛的用途范围内以金属离子进行抗菌处理,以防止细菌和霉菌的繁殖,防止臭味的产生。
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本发明能够在希望对金属离子的抗菌作用加以利用的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将本发明的离子溶出单元组合在内而具有效果的设备并不限于洗衣机。可在餐具清洗机和加湿器等需要对细菌和霉菌的产生进行抑制的所有设备中产生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由驱动电路在电极之间施加电压而使得从电极上溶解出金属离子的离子溶出单元,其特征是,所说电极的极性,中间隔着电压施加休止时间周期性翻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说的离子溶出单元,其特征是,所溶解的金属离子是银离子、铜离子以及锌离子之中的某一种。
3.如权利要求2所说的离子溶出单元,其特征是,在给水开始后,开始向所说电极施加电压。
4.如权利要求2所说的离子溶出单元,其特征是,可使所施加的电压改变以使得所说电极间流动的是恒定值的电流。
5.如权利要求2所说的离子溶出单元,其特征是,对所说电极间流动的电流以电流检测手段进行检测,并依据其检测结果进行所说驱动电路的控制,并且,在向所说电极开始施加电压之前对所说电流检测手段的动作进行确认。
6.如权利要求2所说的离子溶出单元,其特征是,对所说电极间流动的电流以电流检测手段进行检测,并依据其检测结果进行所说驱动电路的控制,并且,在从向所说电极开始施加电压起经过既定时间后使所说电流检测手段开始进行检测动作。
7.如权利要求2所说的离子溶出单元,其特征是,对所说电极中流动的电流以电流检测手段进行检测,并依据其检测结果进行所说驱动电路的控制,并且,在所说电流检测手段检测到电流值的异常时,报知手段就此进行报警。
8.如权利要求7所说的离子溶出单元,其特征是,即使所说电流检测手段检测到电流值的异常,只要在离子溶解工序中曾一度检测到正常值的电流,所说报知手段便不进行异常报警。
9.如权利要求2所说的离子溶出单元,其特征是,对所说电极中流动的电流以电流检测手段进行检测,并依据其检测结果进行所说驱动电路的控制,并且,当所说电流检测手段检测到所说电极中流动的电流值为既定值以下时,对所说电极的电压施加时间和/或电压施加休止时间、或者离子溶解时间进行调节。
10.一种设备,其特征是,安装有权利要求2~9之任一权利要求所说的离子溶出单元,将该离子溶出单元生成的金属离子添加在水中使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说的设备,其特征是,根据使用的水量对离子溶解时间进行调节。
12.如权利要求10所说的设备,其特征是,根据使用的水量和/或离子溶解时间对所说电极的电压施加时间和/或电压施加休止时间进行调节。
13.如权利要求10所说的设备,其特征是,具有对所说离子溶出单元中流动的水的流量进行检测的流量检测手段,并依据检测结果对所说电极的电压施加时间和/或电压施加休止时间、或者离子溶解时间进行调节。
14.一种设备,其特征是,安装有权利要求5~9之任一权利要求所说的离子溶出单元,并且,在所说电流检测手段检测到电流值的异常时,实施特定的处理。
15.如权利要求14所说的设备,其特征是,所说特定的处理是使设备暂时停止运行。
16.一种设备,其特征是,安装有权利要求5~9之任一权利要求所说的离子溶出单元,并且,在所说电流检测手段检测到所说电极中流动的电流值为既定值以下时,减小向所说离子溶出单元给水的流量,延长离子溶解时间。
17.如权利要求10所说的设备,其特征是,设备是洗衣机。
18.如权利要求11所说的设备,其特征是,设备是洗衣机。
19.如权利要求12所说的设备,其特征是,设备是洗衣机。
20.如权利要求13所说的设备,其特征是,设备是洗衣机。
21.如权利要求14所说的设备,其特征是,设备是洗衣机。
22.如权利要求15所说的设备,其特征是,设备是洗衣机。
23.如权利要求16所说的设备,其特征是,设备是洗衣机。
24.一种通过向装设在给水路径中的电极之间施加电压,使得从该电极上溶解出银离子的离子溶出单元,其特征是,对所说电极施加的电压的极性周期性翻转。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离子溶出单元,由驱动电路向电极之间施加电压而生成金属离子。向电极之间施加的电压的极性,是中间隔着电压施加休止时间周期性翻转的。对于在电极之间流动的电流,由电流检测电路进行检测。对该电流检测电路的动作进行的确认,在向电极开始施加电压之前进行。电流检测电路,在从对电极开始施加电压起经过既定时间之后开始进行检测动作。
文档编号D06F33/02GK1692081SQ20038010063
公开日2005年11月2日 申请日期2003年11月10日 优先权日2002年11月22日
发明者大江宏和, 立山裕, 神井敏宏 申请人:夏普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