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机用织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0285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针织机用织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针织机用织针,以及一种包括至少这样一个针织机用织针的针组。
背景技术
针织机用织针的使用寿命依赖于针织机的操作速度。机器运行得越快,单个针在纵向上更强地加速和制动。随着操作速度的增加,钩破损也会增加。在过去已经进行了多种尝试来改进这种情况。从美国专利4036036已知,在针织机用织针的针体中包括一个或者多个直的、弯曲的、折角的、折弯的、分开的、波状的槽或者开口,该槽或者开口横向穿透针体。这些槽用于减小应力、吸收冲击和减缓振动。为此,这些槽仅仅设置在针体的从针的背面到顶部测量的高度比钩的高度大的部位中。一个针杆邻接于该部位,该针杆延伸到所述钩,并且是连续地实心的。
从DE-OS2408567已知一种针织机用织针,该织针在钩和针踵之间的针体是曲折形状的板条。该织针具有改进的使用寿命。
从DE2820925A1还知道一种针,该针在针踵和钩之间的针体由双转向部分的板条形成。板条的一些部分在高度上发生变化。
从DE3014751A1还已知一种针织机用织针,该织针的针体具有尺寸合适的裂口,使得仅仅在邻接于针背面和邻接于针表面的部位中分别保留一个狭窄的板条。这种针也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它们自己。然而,所有的针都有限制,其尤其在最大的操作速度时变得明显。然后出现钩破损。在包括具有不同针踵位置的针织机用织针的针组中、尤其是在针踵特别靠近钩的针中,经常会出现钩破损。

发明内容
以此为出发点,本发明的目的是完成针织机用织针以及包括这样的具有改进的使用寿命的针织机用织针的针组或者针族。
通过权利要求1的针织机用织针和权利要求11的针组来实现本目的。
本发明的针织机用织针具有一个带有一个板条形的、在针踵和钩之间延伸的部分的针体,所述部分设置有一个转向部分,该转向部分也称为曲折弯曲部分。至少一个凹口设计在该弯折部分的区域中。该凹口导致弯折部分特别有弹性,且导致明显的阻尼作用。已经证实通过这样的措施可以保持针杆的必需的稳定性,而另一方面,即使较大的冲击型载荷施加到织针上,也极大地减小了钩破损的趋势。因此所述的针织机用织针的使用寿命可以大大增加。这对于单个针在针踵和钩之间只具有稍微的间隔的针族或者针组来说尤其是合适的。尤其是在这样的针中-其中在针踵和针之间只有单个曲折弯曲部分或者换句话说单个转向部分,在使用寿命和冲击承载能力方面该凹口证明是特别有利的。
该转向部分可以通过一个波纹状的针杆部分或者通过分别设计成直的、且相互邻接的、且相互形成钝角或者直角的单个部分(第一、第二和第三部分)来形成。最好所涉及的部分相互具有一致的高度;第一和第三部分的高度垂直于针的背面进行测量,而第二部分的高度最好近似平行于针的背面进行测量。针体的高度最好为所述单个部分高度的3到5倍。这些比例证明是有利的。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将所述凹口设计为槽,且在整个弯折部分上以中断的或者不中断的方式延伸。凹口可以比Z形的转向部分区域长;也就是说,该凹口可以朝一侧或者两侧超出所述转向的部位,尤其是可以延伸到针踵的部位之中或者下面。凹口也可以设置为一系列圆形凹口或者其它宽度成形的凹口。槽可以设计为完全的敞开的开孔,也可以填充有阻尼(能量消散)的材料。可替换的也可以将所述槽不设计为完全透穿的开孔,而只是在一侧或者两侧处的锪孔或者凹槽。这样的实施例导致比具有完全透穿的开孔的实施例具有更大刚性的针杆。用阻尼材料填充透穿的开孔或者槽口(在一侧或者两侧上的、具有底部的凹口)还具有的优点是,所述槽不填充有会影响针杆的振动特性的异物、诸如油和灰尘。这样针织机用织针的特性在其工作时间内保持不变,至少所述特性由针杆的特性来确定。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的织针具有多个转向部分或者曲折弯曲部分以及多个针踵。在这种情况下证明有利的是,根据针织机和针织条件的参数、与它们到针踵的位置无关地使单个转向部分设置有根据本发明的凹口。在其它情况下,所有的转向部分可以设置有根据本发明的凹口。这导致针族中的各种针在不同的位置处设置有本发明的凹口。
从附图、说明书或者权利要求书可以得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其它细节。


在附图中示出本发明的典型的实施例。附图示出图1本发明的针织机用织针的一个实施例的侧视图;图2本发明的针族的一个实施例的单个针织机用织针的侧视图;图3图1的针织机用织针的不同比例的局部视图;图4和5本发明的针织机用织针的改进实施例的局部侧视图;以及图6到9分别在横截面视图中的根据本发明的针织机用织针的
具体实施例方式
在图1中,针织机用织针1尤其可以用于高速针织机。该织针具有平的针体2,具有相同厚度的针踵3邻接于该针体,该针踵垂直地远离平面4地突出,该平面固定针表面,并且是狭窄的、带状的。平行于该平面4,狭窄的带状的针背面5在针体2的相对侧面上形成。平面4和针背面5都通过凹口6、7、8、9中断,更确切地说,在某种程度上,针体2通过以曲折的方式相互邻接的板条11、12、13、14形成。针体的高度NH从平面4延伸到针背面5。
一个针杆15邻接于针体2,该针杆在其端部携带一个钩16。针杆15是直地伸长的,并且在朝着钩16的一端逐渐变细。在钩附近,可以设置可摆动地支撑的簧片17。在针体2和针杆15之间形成一个转向部分18(曲折),该转向部分将板条11与平行于该板条11的针杆15连接起来。该弯折部分包括一个第一部分21、一个第二部分22和一个第三部分23;其中部分21是针杆15的一部分,部分23是板条11的一部分。部分21、22、23相互之间分别形成近似的直角,其如图3所示,它们都具有近似相同的高度H。所述高度H对于第一部分21和第三部分23应该垂直于针的背面5进行测量,该高度对于第二部分22应该近似平行于针的背面5进行测量。要在平面4和针的背面5之间测量的部分22的长度最好总计为针杆15的高度H的3到5倍。
沿着转向部分18延伸的凹口24最好居中地通过各个部分21、22、23。凹口24可以设计为完全穿透针体的槽。这在图6中例如示出了通过部分23的垂直截面。凹口24在这里通入到针体2的两个平的侧面25、26上。通过部分21和22的截面具有类似的外观。
如图3所示,形成凹口24的槽可以设计为S形。槽的端部最好邻接圆形的开口27、28,该开口可以防止在槽的端部上应力集中。在部分21、22之间和部分22、23之间的过渡部位处,槽可以S形倒圆地进行设计。倒圆的半径R在这里最好大于平行侧翼地限定的槽的宽度。此外,槽的宽度最好小于位于槽的上方和下方的板条31、32的宽度。槽的宽度可以减小到这样的程度,也就是使槽变成一个缝,板条31和32在该缝处相互接触。然而最好如图3所示在所述板条之间留下一些自由空间。
这样一种实施例也是可能的,其中圆形开口27、28分别具有尺寸与凹口24的宽度的一半相一致的半径。
这样,所述针织机用织针1如下进行工作在工作中,所述织针被插入到针床的针道中。针踵3与一个镶板相嵌接。通过针踵3,针织机用织针1以较快的顺序被轴向加速并制动。在该过程中可以出现在针踵3上的冲击型的作用,且引起在针体2中传播的波或者振动的激励。由于凹口24,转向部分18获得弹性以及对这种波的阻尼,因此,这样的波有效地保持远离针杆15,尤其是远离钩16。即使在针上的重的负载时,也就是在高工作速度和具有冲击型针加速和制动的情况时,针几乎没有钩破损。
图2示出了针族33,各种针织机用织针1、34、35、36属于该针族。虽然针织机用织针1与上述织针相一致,但是针织机用织针34、35、36没有带槽的转向部分。更确切地说,它们的针体仅仅设置有闭合的转向部分,以致它们整体设计为曲折的形状。针织机用织针34、35、36在每个针踵3和相关的钩16之间的弯折部分的数量不同于针织机用织针1。这样,在针族33中,至少在针踵3和钩16之间只设置一个转向部分18的那种针织机用织针1具有延伸过弯折部分18的相应的凹口24。其它的针织机用织针34、35、36可以设置有凹口,但这不是必须的。
由这样的针族33形成的针组整体地具有高承载能力和长的使用寿命。尤其是与其它针织机用织针34、35、36相比针踵3最靠近钩16的针织机用织针1的使用寿命根本不比其它针织机用织针34、35、36的短。
图4示出了针织机用织针1的改变的实施例。具有转向部分18的板条11邻接于所述针踵3,其中除了凹口24还设置凹口37、38。所有的凹口24、37、38分别设计为槽,且分别纵向地设置在各部分21、22、23中。在每个直的槽37、24、28之间分别存在与一个槽的宽度近似相同尺寸的间隔。凹口37、24、38也可以部分交叠地进行设置。例如,凹口38可以从部分23突出到部分22中,凹口37可以从部分21突出到22中。凹口24可以从部分21经过部分22突出到部分23中。在每个所述的结构中,相应的凹口相应地以间隔相互设置。
另一个修改的实施例由图5示出。在这种情况下,部分22与每个相邻部分21、23分别形成一个钝角。凹口24以最好为直槽的形式主要设置在部分22中。该凹口也可以以弯曲的端部延伸到部分21、23中。在这些部分中,还设计例如采用圆形开口的形式的凹口41、42、43、44、45、46,且它们的直径近似地与凹口24的槽的宽度相一致。该针织机用织针在其转向部分18的区域中同样具有改进的弹性,且与可作比较的缺少设计在转向部分18的区域中的凹口的针织机用织针相比,所述织针不太容易硬破损。
上述的针织机用织针的所有凹口可以如图6所示进行开口。然而,还可以完全地或者部分地设置有由阻尼材料制成的填料47,如图7所示。该阻尼材料可以是塑料、天然物质、弹性体、橡胶或者与形成针织机其余部分的金属不相同的金属。例如其可以具有不同的内部阻尼、质量、强度等等。
所述阻尼材料有助于可以吸收在针踵3处导入到针织机用织针1中的冲击能量。所述阻尼材料尤其防止将冲击能量传送到钩16上。
凹口24、37、38以及凹口41、42、43、44、45、46也可以没计为不连续的凹口,如图8或者图9所示。在图8和9中采用凹口24为例子显示,在这里具有一个底部48。该底部48还有助于加固。这使得使凹口24的两侧为特别窄的板条31、32,而在其稳定性方面不过度削弱针织机用织针成为可能。填充相应的凹口24的阻尼材料可以设置在底部48上,类似于在图7中所示的。
具有远离其针体2突出的针踵3和从针体延伸到一个钩16的针杆15的一个针织机用织针1具有转向部分18,该转向部分设置在钩16和针踵3之间。弯折部分18设置有至少一个凹口24,该凹口局部地改变转向部分18的耐波性,且当针踵3在冲击作用下时减小钩破损。
附图标记列表1 针织机用织针2 针体3 针踵4 平面5 针背面6、7、8、9 凹口11、12、13、14 板条15 针杆16 钩17 簧片18 转向部分/曲折弯曲部分21、22、23 部分24 凹口25、26 平侧面27、28 开口31、32 杆33 针族34、35、36 针织机用织针37、38 凹口41、42、43、44、45、46开口47 阻尼材料48 底部H 高度R 半径NH 针体高度
权利要求
1.具有一个针体(2)的针织机用织针(1),该针体具有至少一个针踵(3)和一个钩(16),且在该钩(16)和该针踵(3)之间具有至少一个曲折弯曲部分(18),其特征在于,该曲折弯曲部分(18)设置有至少一个凹口(2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机用织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曲折弯曲部分(18)由在针体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的一个第一部分(21)、横向于该第一部分延伸的一个第二部分(22)、以及又在针体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的一个第三部分(23)所构成;所述第二部分(22)设置在该第一部分(21)和该第三部分(23)之间,并且分别与所述第一、第二部分基本上形成一个直角。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机用织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21)、第二部分(22)和第三部分(23)都具有相一致的高度(H)。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机用织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21)、第二部分(22)和第三部分(23)的高度(H)小于针体高度(NH)的1/3、1/4或者最好1/5。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机用织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口(24)延伸跨过整个曲折弯曲部分(18)。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机用织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口(24)是槽。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针织机用织针,其特征在于,在曲折弯曲部分(18)的部位中的所述槽具有倒圆的角,其半径R大于槽的宽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机用织针,其特征在于,多个凹口(24、37、38)设置在所述曲折弯曲部分(18)的区域中。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机用织针,其特征在于,除了针踵(3)以外,还设置至少另一个针踵(3’)。
10.具有针织机用织针和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针的针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织针(1、34、35、36)在不同的位置处具有它们的针踵(3)。
全文摘要
一种具有一个远离其针体(2)地突出的针踵(3)和一个从针体延伸到一个钩(16)的针杆(15)的针织机用织针(1)具有一个转向部分(18),该转向部分设置在所述钩(16)和所述针踵(3)之间。该转向部分(18)设置有至少一个凹口(24),该凹口局部地改变转向部分(18)的耐波性,且使得当冲击作用到针踵(3)上时减小钩破损。
文档编号D04B35/00GK1576428SQ20041007168
公开日2005年2月9日 申请日期2004年7月21日 优先权日2003年7月22日
发明者I·兰登伯格 申请人:格罗兹-贝克特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