臂式缝纫机的自动切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3662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臂式缝纫机的自动切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缝纫机,尤其涉及一种可自动切断缝线,省时省工的臂式缝纫机的自动切线装置。
背景技术
请参阅


图17所示,「片状」的布料从臂式(Fed off the arm)缝纫机20的悬臂21经过其上缝针22〔下缝针藏设在中空的悬臂21内部〕及压布脚23就可以缝接成「筒状」的袖件或裤管等缝制品。
为了讲求缝制的效率,缝制的过程是连续不间断的。换句话说,「筒状」的袖件或裤管等缝制品是一件接连一件地由尚未切断的缝线接连成一串。等缝制完成一定数量之后,缝制人员再将成串相连的缝制品一件一件地用剪刀剪开。这种方法仍须另外再拿起剪刀一件一件地剪断,费时耗工。
另外一种作法是如
图17所示,在悬臂21的末端211则利用螺丝24加装一只刀片25,缝制人员每缝妥一件「筒状」的袖件或裤管等缝制品之后,立即将其末端的缝线朝刀片25方向「施力」,使末端的缝线被刀片25割断,以达到逐件剪线的目的。但是这种方法,会让缝制人员必须腾出一手以便拉住已缝成「筒状」的袖件或裤管等缝制品往刀片25方向「施力」,以致于造成缝制人员无法全心专注于缝制工作,缝制的效率并不会比上述原始的操作方法好。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臂式缝纫机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臂式缝纫机的自动切线装置,其可自动切断缝线,省时省工。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臂式缝纫机的自动切线装置,是装设在臂式缝纫机的悬臂的末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是装设于臂式缝纫机的悬臂的末端;切线刀组,是装设于基座;马达,是装设于基座;驱动机构,是驱动性地设置于马达与切线刀组之间,以便将马达的旋转运动转换为切线刀组的往复剪切运动,借助马达驱动该驱动机构进而驱动切线刀组作剪切的动作,以便自动切断缝线。
前述的臂式缝纫机的自动切线装置,其中基座进一步包含吸气通道,该吸气通道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其中第一端位于切线刀组处,第二端是衔接抽气设备,使吸气通道的第一端产生吸气作用,吸气通道具有断面积较其余部位还小的喉部,以便提高抽除杂物的吸力,以将切断后的杂物经由吸气通道抽除。
前述的臂式缝纫机的自动切线装置,其中切线刀组是设于吸气通道的外部,使吸气通道的内部光滑通畅,以避免杂物积塞于吸气通道,该切线刀组包含固定刀片,是固定于基座;活动刀片,是活动装于基座上,并相对于固定刀片运动而作剪切动作。
前述的臂式缝纫机的自动切线装置,其进一步包括弹性构件,设于切线刀组,并作用于固定刀片与活动刀片之间,使活动刀片相对于固定刀片弹性地接触,弹性构件压接于活动刀片的部位是随着活动刀片往复移动,除了可以避免弹性构件与活动刀片之间产生摩擦作用外,并使活动刀片时刻自动紧贴于固定刀片,使剪切效果始终保持最佳状态。
前述的臂式缝纫机的自动切线装置,其中弹性构件为压缩弹簧。
前述的臂式缝纫机的自动切线装置,其中弹性构件为弹片。
前述的臂式缝纫机的自动切线装置,其进一步包含衔合部,是成型于马达的转轴的其中一端,供工具衔合该衔合部而转动马达的转轴;马达外罩,是罩套于马达的外部,马达外罩具有第一贯穿孔,并对应于转轴的衔合部;机壳,是装设于基座外,并将基座、切线刀组、马达及驱动机构均包罩于其内部,机壳具有第二贯穿孔,并且对应于转轴的衔合部及马达外罩的第一贯穿孔;套筒,套设于第一贯穿孔及第二贯穿孔,套筒具有贯穿的螺孔;螺栓,是螺锁于套筒的螺孔,以便将机壳螺锁于基座外,并借助卸除螺栓而露出螺孔,以便供工具自外部穿过螺孔而与马达转轴的衔合部衔合,因而在不需拆卸机壳及马达外罩的前题下,即可以手动方式转动马达的转轴,从而驱动活动刀片动作。
前述的臂式缝纫机的自动切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衔接构件,具有第一固定孔,以便借助螺丝将衔接构件锁接于悬臂末端;第二固定孔,供基座锁接于第二固定孔而将基座固定于衔接构件,从而将基座间接固定于悬臂末端。
本实用新型可自动切断缝线,省时省工。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驱动机构及切线刀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拆下机壳后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以工具件检修时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基座安装电机控制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一。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基座安装电机控制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二。
图8为本实用新型基座的主视图一。
图9为本实用新型基座的主视图二。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基座的主视图三。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基座的后视图。
图12为
图10所示的12-12线的剖面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驱动机构及切线刀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拆下机壳后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利用下驱动轴驱动的自动切线装置在实际操作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17为现有臂式缝纫机尚未装上刀片的立体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20臂式缝纫机21悬臂211末端212端孔 22上缝针 23压布脚24螺丝 25刀片
30臂式缝纫机的自动切线装置40基座 41吸气通道411第一端412第二端413喉部50切线刀组 51固定刀片52活动刀片53弹性构件 53a压缩弹簧 53b弹片54枢轴 55螺栓5657螺帽60马达 61转轴62衔合部63马达外罩 64第一贯穿孔70驱动机构 71偏心式曲柄 72连杆73摇杆 74枢轴80衔接构件 81第一固定孔 82第二固定孔83螺丝 84螺丝90机壳 91第二贯穿孔 92螺栓100套筒 101螺孔A缝线C缝制品 T工具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
图1所示,一般臂式缝纫机20包含悬臂21,具有末端211。
再请参阅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臂式缝纫机的自动切线装置30,是装设在臂式缝纫机20的悬臂21的末端21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臂式缝纫机的自动切线装置30包含基座40、切线刀组50、马达60,及驱动机构70。基座40是装设于悬臂21的末端211。切线刀组50是装设于基座40。马达60装设于基座40,马达60设有转轴61。驱动机构70设置于马达60与切线刀组50之间,以便将马达60的旋转运动转换为切线刀组50的往复剪切运动,借助马达60驱动前述驱动机构70进而驱动切线刀组50作剪切的动作,以便自动切断缝线。
还请参阅
图1所示,为了便于将本实用新型的臂式缝纫机的自动切线装置30顺利地安装于现有的各种不同机型的臂式缝纫机20的悬臂21的末端2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包含衔接构件80,具有第一固定孔81及81与第二固定孔82及82。以便用螺丝83及83各自穿过第一固定孔81及81而将衔接构件80锁接于悬臂21的末端211。而基座40则用螺丝84及84锁接于第二固定孔82及82,以便将基座40固定于衔接构件80,从而将基座40各自间接固定于悬臂21的末端211的两个端孔212及212。
参阅图2及
图11所示,基座40进一步包含吸气通道41,该吸气通道41具有第一端411及第二端412,其中第一端411位于切线刀组50处,第二端412是衔接抽气设备〔未图示〕,使吸气通道41的第一端411产生吸气作用。吸气通道41具有断面积较其余部位还小的喉部413,以便提高抽除杂物的吸力,以将切断后的杂物〔例如线屑、棉絮等杂物〕经由吸气通道41抽除。吸气通道41的第二端412则衔接一条吸气管〔未图示〕,而吸气管则是衔于抽气设备〔未图示〕,将切断后的线屑抽除并集中于线屑收集桶〔未图示〕。
切线刀组50是设于吸气通道41的外部,使吸气通道41的内部光滑通畅,以避免杂物积塞于吸气通道41。该切线刀组50包含固定刀片51及活动刀片52。其中固定刀片51是固定于基座40。而活动刀片52是借助枢轴54枢装于基座40上,并相对于固定刀片51枢转运动而作剪切的动作。
请参阅图9所示,驱动机构70主要是驱动活动刀片52相对于固定刀片51作剪切的动作,而驱动机构70在本实施例中是采用曲柄摇杆机构的型式,驱动机构70包含偏心式曲柄71,联设于马达60的转轴61,可随着马达60转轴61旋转;连杆72,它的其中一端枢连于偏心式曲柄71的旋转端;及,摇杆73,它的其中一端借枢轴74枢连于连杆72的另外一端,摇杆73的另外一端则是枢设于枢轴54上,并与活动刀片52固连在一起,亦即摇杆73与活动刀片52均以枢轴54为转动中心一起枢转。驱动机构70也可以采用其它的机构型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包含弹性构件53,它设于切线刀组50,并作用于固定刀片51与活动刀片52之间,使活动刀片52相对于固定刀片51弹性地接触。弹性构件53压接于活动刀片52的部位是跟随着活动刀片52往复移动,除了可以避免弹性构件53与活动刀片52之间产生摩擦作用的外,最重要的是使活动刀片52时刻自动紧贴于固定刀片51,使剪切效果始终保持最佳状态。上述弹性构件53为压缩弹簧53a〔如
图1、图2、图3、图8、图9、
图10、
图12所示〕或弹片53b〔如
图13至
图15所示〕。上述弹性构件53可借助螺栓55及螺帽56及57调整压制在活动刀片52上的弹力大小,以便使活动刀片52随时保持与固定刀片51之间的压力,从而保持最佳的剪切效果。
请参阅
图1及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包含衔合部62、马达外罩63、机壳90、套筒100、以及螺栓92等构件。衔合部62成型于马达60转轴61的其中一端,可供工具〔例如螺丝起子〕衔合于该衔合部62而转动马达60的转轴61。马达外罩63是罩套于马达60的外部,马达外罩63具有第一贯穿孔64,并对应于转轴61的衔合部62。机壳90是装设于基座40外,并将基座40、切线刀组50、马达60及驱动机构70均包罩于其内部。机壳90具有第二贯穿孔91,并且对应于马达60转轴61的衔合部62及马达外罩63的第一贯穿孔64。套筒100套设于马达外罩63的第一贯穿孔64及机壳90的第二贯穿孔91。套筒100具有贯穿的螺孔101。螺栓92是螺锁于套筒100的螺孔101,以便将机壳90螺锁于基座40外,而将所有的零组件罩护于其内部。
请参阅图3、图4、图5、
图15所示,当欲进行部件检修时,只需卸除螺栓92即露出螺孔101,就可以供工具T〔例如螺丝起子〕自外部直接贯穿螺孔101而与马达60的转轴61的衔合部62衔合,因而在不需拆卸机壳90及马达外罩63的前题下,即可以手动方式转动马达60的转轴61,从而驱动活动刀片52动作,以利检视切线刀组50的动作是否正常。

图16所示,当缝制人员专心于将布块包围于悬臂21以利于馈送至上缝针22处进行缝合作业时,已缝妥的「筒状」的袖件或裤管等缝制品C末端的缝线A则随着缝制品C的自动下坠,抽气设备〔未图示〕的抽气动作使吸气通道41的第一端411吸气,立即将切断后的线屑抽除并集中于线屑收集桶〔未图示〕。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臂式缝纫机的自动切线装置具有下列功效及特点1.可以彻底解决前述现有技术的费时耗工与低效率等问题。
2.可以逐件将已缝成「筒状」的袖件或裤管等缝制品自动地切断。既能够有效地提高缝制的效率,又可以让缝制人员全心专注于缝制的工作,而不必另找额外的时间进行剪线的动作。
3.可以在不必改变现有臂式缝纫机的任何部位的有利条件下,而让成衣制造厂商轻易地自行安装使用。
4.不需要根据不同厂牌与不同机型的轴向运动的行程差异而作调整,也不需仰赖臂式缝纫机的下驱动轴的轴向运动来驱动,因而可以更方便地适用于现有任何厂牌、任何机种的臂式缝纫机,能够让成衣制造厂商轻易地自行安装使用。
5.其利用设于切线刀组的弹性构件,弹性地作用于固定刀片与活动刀片之间,使活动刀片相对于固定刀片弹性地接触,弹性构件压接于活动刀片的部位是随着活动刀片往复移动,除了可以避免弹性构件与活动刀片之间产生摩擦作用外,最重要的是使活动刀片时刻自动紧贴于固定刀片,使剪切效果始终保持最佳状态。
6.其切线刀组是位于吸气通道的外部,使吸气通道内部光滑通畅,以避免杂物积塞于吸气通道。
7.其马达外罩及机壳都各设有彼此互相对正的贯穿孔,检修时,只需拆卸螺锁于该等贯穿孔的螺栓,就可利用例如起子等工具伸入贯穿孔中,直接转动马达的转轴而驱动活动刀片动作,提升检修的便捷性。
权利要求1.一种臂式缝纫机的自动切线装置,是装设在臂式缝纫机的悬臂的末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是装设于臂式缝纫机的悬臂的末端;切线刀组,是装设于基座;马达,是装设于基座;驱动机构,是驱动性地设置于马达与切线刀组之间,以便将马达的旋转运动转换为切线刀组的往复剪切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臂式缝纫机的自动切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进一步包含吸气通道,该吸气通道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其中第一端位于切线刀组处,第二端是衔接抽气设备,使吸气通道的第一端产生吸气作用,吸气通道具有断面积较其余部位还小的喉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臂式缝纫机的自动切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线刀组是设于吸气通道的外部,该切线刀组包含固定刀片,是固定于基座;活动刀片,是活动装于基座上,并相对于固定刀片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臂式缝纫机的自动切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弹性构件,设于切线刀组,并作用于固定刀片与活动刀片之间,使活动刀片相对于固定刀片弹性地接触,弹性构件压接于活动刀片的部位是随着活动刀片往复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臂式缝纫机的自动切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构件为压缩弹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臂式缝纫机的自动切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构件为弹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臂式缝纫机的自动切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衔合部,是成型于马达的转轴的其中一端,供工具衔合该衔合部而转动马达的转轴;马达外罩,是罩套于马达的外部,马达外罩具有第一贯穿孔,并对应于转轴的衔合部;机壳,是装设于基座外,并将基座、切线刀组、马达及驱动机构均包罩于其内部,机壳具有第二贯穿孔,并且对应于转轴的衔合部及马达外罩的第一贯穿孔;套筒,套设于第一贯穿孔及第二贯穿孔,套筒具有贯穿的螺孔;螺栓,是螺锁于套筒的螺孔,以便将机壳螺锁于基座外。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臂式缝纫机的自动切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衔接构件,具有第一固定孔,以便借助螺丝将衔接构件锁接于悬臂末端;第二固定孔,供基座锁接于第二固定孔而将基座固定于衔接构件,从而将基座间接固定于悬臂末端。
专利摘要一种臂式缝纫机的自动切线装置,是装设在臂式缝纫机的悬臂的末端,包括基座,是装设于臂式缝纫机的悬臂的末端;切线刀组,是装设于基座;马达,是装设于基座;驱动机构,是驱动性地设置于马达与切线刀组之间,以便将马达的旋转运动转换为切线刀组的往复剪切运动,借助马达驱动该驱动机构进而驱动切线刀组作剪切的动作,以便自动切断缝线。本实用新型可自动切断缝线,省时省工。
文档编号D05B65/02GK2844170SQ20052002711
公开日2006年12月6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24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24日
发明者吕学忠, 萧朝兴 申请人:吕学忠, 萧朝兴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