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袜机的揿针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4867阅读:4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织袜机的揿针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织袜机上的零部件,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编织袜跟的揿针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织袜机上用于编织袜跟的揿针机构,其包括座体、转轴和置于座体上方的揿针,揿针用揿针销与转轴的上部轴接,转轴的下部连接在座体上,座体的后侧壁上连接有左、右支承板及左、右复位片,复位片位于支承板外,支承板上端面的中部形成一个“V”形缺口,左、右复位片用复位弹簧连接,揿针的尾部被夹于两复位片间且用弹簧与座体连接,揿针的尾部下方还有一抬升件。编织袜身时,抬升件将揿针尾部抬升,使揿针头部处于低位,不与位于针筒上的导向针接触,揿针不工作;编织袜跟时,抬升件动作,使揿针头部上翘处于高位,并与位于针筒上的导向针接触,揿针尾部与支承板接触,导向针推动揿针作往复摆动,并借助复位弹簧复位。现有的机构存在以下问题1)体积、重量大,摆动不灵活,不适合织袜机的高速运转;2)支承板没有对揿针尾部的往复摆动进行限位,只是起单纯的支承作用,揿针往复摆动的速度受到限制,太快会从两复位片间脱离,使织袜机无法正常工作,故现有揿针往复摆动的速度较慢,直接影响了与其配合的导向针的运动速度,从而影响到安装有导向针的针筒的摆动速度,降低了生产效率;3)座体固定在机架上,其位置不可调节,其与针筒外壁存在间距,但由于导向针作圆周运动,与之接触的揿针头部处于往复摆动,较小的间距仍会使揿针头部与导向针的接触不稳定,严重时两者还会发生脱离现象,影响了织袜机的正常工作;4)现有的机构通过调节左、右支承板的下部往两边移动,增加“V”形缺口的深度,使揿针头部处于不同高度,以便适合与各种长短不一的导向针配合,但此种调节幅度较小且揿针工作时处于倾斜,其与导向针间的摩擦阻力大,导向针摆动费力、不流畅,不能圆滑摆动,且容易出现断针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往复摆动速度快的织袜机的揿针机构,以便提高针筒的摆动速度,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织袜机的揿针机构,包括座体、转轴和置于座体上方的揿针,揿针用揿针销与转轴的上部轴接,转轴的下部连接在座体上,其特征在于座体的前侧壁上连接有左、右复位片,两复位片用一复位弹簧连接,揿针头部被夹于两复位片间,复位片与转轴间有一位于座体内的压簧,该压簧的上端抵触在揿针上;座体的后侧壁上连接有支承板,支承板上端面的中部形成一可放置揿针尾部的缺口,缺口的两侧设有对称设置在支承板上的限位凸台,支承板与转轴间有一贯穿座体的气阀组件,其上端可与揿针抵触。支承板可为一块板,也可由两块板构成。气阀组件通过气管与气泵连接。本实用新型将支承板和复位片分设在座体的前、后两侧壁上,压簧及气阀组件分设在转轴的两侧,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摆动灵活;限位凸台限制了揿针的摆动范围,避免了揿针在摆动时脱离支承板,这样就可提高针筒的摆动速度,从而使生产效率得以提高。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编织袜身时,气阀组件的气阀充气,向上顶揿针尾部,使揿针头部处于低位,压簧被压缩,揿针头部不与位于针筒上的导向针接触,揿针尾部也不与支承板接触,揿针不工作;编织袜跟时,使气阀组件的气阀放气,压簧复位向上顶揿针头部,使揿针头部上翘处于高位,并与位于针筒上的导向针接触,揿针尾部与支承板接触,导向针推动揿针作往复摆动,并借助复位弹簧复位。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目的是能纵向移动座体,从而较大幅度地调节揿针头部所处的高度,以便与各种长短不一的导向针配合,且使揿针工作时处于水平,与导向针间的摩擦阻力小,导向针摆动流畅、圆滑,避免了断针现象,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的织袜机的揿针机构,座体的竖部上开有纵向设置的椭圆形调节槽,调节槽下方有一调节螺丝,其由圆台和圆柱组成,圆柱一端连接在圆台的偏心位置上,另一端穿过位于座体上的椭圆形槽,座体竖部的侧壁上设有一用于锁止调节螺丝的锁止螺钉。座体的竖部是用螺钉穿过调节槽连接在针筒上。座体移动的调节过程如下松开调节槽内的螺钉,旋转调节螺丝,利用偏心原理来移动座体,再后拧紧调节槽内的螺钉定位。
所述的织袜机的揿针机构,座体包括上、下座体,两者用纵向设置的螺钉连接,上座体左、右两侧的底部设有位于下座体左、右两侧壁外的定位凸边,上座体内用于放置螺钉的通孔孔径大于螺钉的直径。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减小座体与针筒间的距离,使揿针头部与导向针接触稳定可靠。调节过程如下松开螺钉,移上座体使其在下座体上滑动并向针筒处靠近,使两者的间距尽量小,再拧紧螺钉进行定位即可。
所述的织袜机的揿针机构,压簧外有一套筒,其上端封闭并抵触在揿针的前定位块上。套筒用于避免压簧与座体间的磨损,前定位块防止摆动时套筒脱离揿针。
所述的织袜机的揿针机构,位于气阀组件上方的揿针上有一后定位块,增大气阀组件上端与揿针的接触面,使两者接触稳定。
所述的织袜机的揿针机构,转轴外套有一位于座体内的轴套,轴套减少转轴的磨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适合织袜机的高速运转;能避免揿针在摆动时脱离支承板,这样就可使针筒的摆动速度提高,从而使生产效率得以提高;能纵向移动座体,较大幅度地调节揿针头部所处的高度,以便与各种长短不一的导向针配合,适用性强,且使揿针工作时处于水平,与导向针间的摩擦阻力小,导向针摆动流畅、圆滑,避免了断针现象;可以有效减小座体与针筒间的距离,使揿针头部与导向针的接触更稳定可靠。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座体与针筒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非工作状态下的侧视图。
图4-6为本实用新型工作状态下的侧视图。
图标说明1~转轴,2~揿针,3~揿针销,4~左复位片,5~右复位片,6~复位弹簧,7压簧,8~支承板,9~缺口,10~限位凸台,11~气阀组件,12~调节槽,13~调节螺丝,14~椭圆形槽,15~上座体,16~下座体,17~螺钉,18~定位凸边,19~套筒,20~前定位块,21~后定位块,22~轴套,23~针筒,24~导向针,25~锁止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的织袜机的揿针机构,包括上座体15、下座体16、转轴1、位于上座体15内的轴套22和置于座体上方的揿针2,揿针2用揿针销3与转轴1的上部轴接,转轴1的下部置于轴套22内,上座体15的前侧壁上连接有左、右复位片4、5,两复位片用一复位弹簧6连接,揿针2头部被夹于两复位片间,复位片4、5与转轴1间有一位于上座体15内的压簧7,该压簧7外有一套筒19,其上端封闭并抵触在揿针的前定位块20上;上座体15的后侧壁上连接有支承板8,支承板8上端面的中部形成一可放置揿针尾部的“V”形缺口9,缺口9的两侧有对称设置在支承板8上的限位凸台10,支承板8与转轴1间有一贯穿上、下座体的气阀组件11,其上端可与揿针的后定位块21抵触。下座体16呈“”形,竖部上开有纵向设置的椭圆形调节槽12,下座体16用螺钉(图中未表示)穿过调节槽12连接在针筒23上。调节槽12下方有一调节螺丝13,其由圆台和穿过下座体竖部的圆柱组成,圆柱连接在圆台的偏心位置上。上、下座体15、16用纵向设置的螺钉17连接,上座体15左、右两侧的底部有位于下座体16左、右两侧壁外的定位凸边18,上座体15内用于放置螺钉17的通孔孔径大于螺钉17的直径,通孔上部形成螺钉的定位台阶(图中未表示)。
当需纵向移动座体时,松开下座体的调节槽内的螺钉,旋转调节螺丝,利用偏心原理来纵向移动座体,较大幅度地调节了揿针头部所处的高度,再后拧紧调节槽内的螺钉定位,用锁止螺钉25锁止调节螺丝。
当需调节座体与针筒间的距离时,松开上座体内的螺钉,移上座体使其在下座体上滑动并向针筒处靠近,使两者的间距尽量小,再拧紧螺钉进行定位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编织袜身时,给气阀组件的气阀充气,向上顶后定位块,使揿针头部处于低位,压簧被压缩,揿针头部不与位于针筒上的导向针24接触,揿针尾部也不与支承板接触,揿针不工作;编织袜跟时,使气阀组件的气阀放气,压簧复位,套筒向上顶揿针头部,使揿针头部上翘处于高位且水平,并与位于针筒上的导向针接触,揿针尾部与支承板接触,导向针推动揿针作往复摆动,并借助复位弹簧复位。
权利要求1.织袜机的揿针机构,包括座体、转轴(1)和置于座体上方的揿针(2),揿针(2)用揿针销(3)与转轴(1)的上部轴接,转轴(1)的下部连接在座体上,其特征在于座体的前侧壁上连接有左、右复位片(4、5),两复位片用一复位弹簧(6)连接,揿针头部被夹于两复位片间,复位片与转轴间有一位于座体内的压簧(7),该压簧(7)的上端抵触在揿针(2)上;座体的后侧壁上连接有支承板(8),支承板(8)上端面的中部形成一可放置揿针尾部的缺口(9),缺口(9)的两侧设有对称设置在支承板(8)上的限位凸台(10),支承板(8)与转轴(1)间有一贯穿座体的气阀组件(11),其上端可与揿针(2)抵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袜机的揿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的竖部上开有纵向设置的椭圆形调节槽(12),调节槽(12)下方有一调节螺丝(13),其由圆台和圆柱组成,圆柱一端连接在圆台的偏心位置上,另一端穿过位于座体上的椭圆形槽(14),座体竖部的侧壁上设有一用于锁止调节螺丝(13)的锁止螺钉(2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织袜机的揿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座体包括上、下座体(15、16),两者用纵向设置的螺钉(17)连接,上座体(15)左、右两侧的底部设有位于下座体(16)左、右两侧壁外的定位凸边(18),上座体(15)内用于放置螺钉的通孔孔径大于螺钉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袜机的揿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簧(7)外有一套筒(19),其上端封闭并抵触在揿针的前定位块(20)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袜机的揿针机构,其特征在于位于气阀组件(11)上方的揿针上有一后定位块(2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袜机的揿针机构,其特征在于转轴(1)外套有一位于座体内的轴套(2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织袜机上用于编织袜跟的揿针机构。现有的揿针往复摆动的速度受到限制,直接影响到安装有导向针的针筒的摆动速度,生产效率低。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座体的前侧壁上连接有左、右复位片,两复位片用一复位弹簧连接,揿针头部被夹于两复位片间,复位片与转轴间有一位于座体内的压簧,该压簧的上端抵触在揿针上;座体的后侧壁上连接有支承板,支承板上端面的中部形成一可放置揿针尾部的缺口,缺口的两侧设有对称设置在支承板上的限位凸台,支承板与转轴间有一贯穿座体的气阀组件,其上端可与揿针抵触。本实用新型能避免揿针在摆动时脱离支承板,可使针筒的摆动速度提高,从而使生产效率得以提高。
文档编号D04B9/56GK2801836SQ20052010199
公开日2006年8月2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30日
发明者朱星炫 申请人:富胜精密机械(绍兴)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