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控单针绗缝机的机头移动同步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154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数控单针绗缝机的机头移动同步带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加工各种踏花被、床罩、床垫面料、被套的绗缝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数控单针绗缝机的机头移动同步带装置。
背景技术
数控单针绗缝机械凭其缝厚能力强、绗缝花形复杂程度高,独立花形编辑能力强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类绗缝机的上、下机头安装在龙门移动架上,数控完成各种花形的绗缝任务,但现今的数控单针绗缝机械主要存在上、下机头绗缝不同步、针头定位不准、绗缝速度不快、运动惯性大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上述问题而开发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上、下机头绗缝同步、针头定位准确、绗缝速度快、运动惯性小的数控单针绗缝机的机头移动同步带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达到其包括左支架部分,上、下机头部分,右支架部分,上、下横梁,导向轴,导向轴固定块,上、下横向同步带,上、下横梁通过各自两端的连接螺钉分别相互平行地固定在左、右支架上,且保证上、下两横梁的正前面在同一平面上,上、下各二根导向轴相互平行地分别通过多个导向轴固定块各自固定在上、下横梁的同一平面上,多个导向轴固定块相互平行、等高、均匀地分布在上、下横梁的同一平面上,上、下机头各自通过带“V”型的四个开口轴承座分别固定在各自上、下两导向轴上。
所述的左支架部分由电机座,轴承座,左支架,两同步带轮座,六个同步带轮,两竖向同步带,两上、下横向同步带,张紧轮,张紧轮座,以及张紧螺钉组成,电机座、张紧轮座、同步带轮座上分别开有用来移动的长条孔。
所述的右支架部分由右支架,两右上、下同步带轮,两右上、下同步带轮座,两张紧螺钉,两固定螺母,多个固定螺钉组成,两右上、下同步带轮座上开有用来调节的长条孔。
所述的机头部分由两上、下机头,上、下四根导向轴,两上、下夹板,8个“V”型开口轴承座,8个“V”型开口直线轴承,8个“V”型开口挡圈,多个导向轴固定块组成。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实现了上、下机头绗缝同步、针头定位准确、绗缝速度快、运动惯性小的有益效果。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立体示意图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原理平面示意图图3、图1的I部位局部立体放大图图4、图1的III部位局部立体放大图图5、图1的II部位局部背面立体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一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2所示,一种数控单针绗缝机的机头移动同步带装置包括左支架部分,上、下机头部分,右支架部分,上、下横梁5、6,导向轴32,导向轴固定块36,上、下横向同步带17a、17b。上、下横梁5、6通过各自两端的连接螺钉分别相互平行地固定在左、右支架13、21上,且保证上、下两横梁的正前面在同一平面上,上、下各二根导向轴32(共四根导向轴)相互平行地分别通过多个导向轴固定块36各自固定在上、下横梁5、6的同一平面上,多个导向轴固定块36相互平行、等高、均匀地分布在上、下横梁5、6的同一平面上,上、下机头31a、31b各自通过带“V”型的四个开口轴承座33分别固定在各自上、下两导向轴32上。
如图1、2、3所示,左支架部分包括电机座11,轴承座12,左支架13,两同步带轮座14a、14b,六个同步带轮15a、15b、15c、15d、15e、15f,两竖向同步带16a、16b,两上、下横向同步带17a、17b,张紧轮18,张紧轮座19,以及张紧螺钉,同步电机固定在电机座11上,电机座11固定在左支架13上,电机座11开有四个长条,同步带轮15a与电机相连,同步带轮15b、15c、15e通过轴承座12和同步带轮座14a固定在左支架13上,通过电机座11上的四长条孔和张紧螺钉可以调节两同步带轮15a、15b之间的距离,从而调节竖向同步带16a的松紧程度,同步带轮15d、15f通过同步带轮座14b固定在左支架13上,张紧轮18通过张紧轮座19固定在左支架13上,并位于同步带轮15d、15e之间,张紧轮座19上开有用来移动的四个长条孔,同步带轮座14b上也开有用来移动的四个长条孔,通过张紧轮18和同步带轮座14b上的长条孔可以调节竖向同步带16b的松紧程度。
如图1、2、4所示,右支架部分包括右支架21,两右上、下同步带轮22a、22b,两右上、下同步带轮座23a、23b,两张紧螺钉,两固定螺母24,多个固定螺钉,两右上、下同步带轮22a、22b通过两右上、下同步带轮座23a、23b分别固定在右支架21上,两右上、下同步带轮座23a、23b上分别开有长条孔,上、下两张紧机构的固定螺母24分别焊接在右支架21上,两右上、下同步带轮座23a、23b上开有用来调节的两长条孔,通过上下两张紧螺钉及上、下两同步带轮座23a、23b上的长条孔可以调节两上、下横向同步带17a、17b的松紧程度。
如图1、2、5所示,机头部分包括两上、下机头31a、31b,上、下四根导向轴32,两上、下夹板37a、37b,8个“V”型开口轴承座33,8个“V”型开口直线轴承34,8个“V”型开口挡圈35,多个导向轴固定块36。上、下两绗缝机头31a、31b各自通过带“V”型开口的四个轴承座33、其上安装带“V”型开口的四个直线轴承34、带“V”型开口的四个挡圈35,分别固定在各自上、下两导向轴32上,四个带“V”型开口的轴承座33呈四角分布,且上下平行,上、下各二根导向轴32(共四根导向轴)平行地通过固定螺钉各自分别固定在上、下两排多个导向轴固定块上36,上、下两排多个导向轴固定块36平行、等高、均匀地通过固定螺钉分布在同一平面上的上、下两横梁5、6上,两上、下横向同步带17a、17b分别通过上、下两夹块37a、37b、多个固定螺钉分别连接在上、下两机头31a、31b上,上、下两横向同步带17a、17b分别在上、下各二根导向轴32中间,且平行于两导向轴32,这样保证了上、下两机头31a、31b在同步电机的带动下,通过同步带的运动,实现了同步运动,同步定位,快速绗缝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图1、2、3所示,在同步电机的驱动下,同步带轮15a通过竖向同步带16a将运动传送给同步带轮15b,同步带轮15b通过转动轴传送给同步带轮15c、15e,此时的同步带转速已经过同步带轮15b减速到所需要的转速,同步带轮15e通过下横向同步带17b、右下同步带轮22b、下夹块37b将运动传送给下机头31b,带动下机头31b在两下导向轴32上作横向同步运动,同时,同步带轮15c又将运动通过竖向同步带轮16b分送给同步带轮15d,同步带通过转动轴传送给同步带轮15f,同步带轮15f通过上横向同步带17a、右上同带轮22a、上夹块37a将运动传送给上机头31a,带动上机头31a在两上导向轴32上作横向同步运动,这样由于此套同步带机构的自身特点保证了上、下两机头31a、31b实现了同步运动,同步定位,快速绗缝的目的。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之形状、构造及原理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数控单针绗缝机的机头移动同步带装置,包括左支架部分,上、下机头部分,右支架部分,上、下横梁(5、6),导向轴(32),导向轴固定块(36),上、下横向同步带(17a、17b),其特征在于上、下横梁(5、6)通过各自两端的连接螺钉分别相互平行地固定在左、右支架(13、21)上,且保证上、下两横梁(5、6)的正前面在同一平面上,上、下各二根导向轴(32)相互平行地分别通过多个导向轴固定块(36)各自固定在上、下横梁(5、6)的同一平面上,多个导向轴固定块(36)相互平行、等高、均匀地分布在上、下横梁(5、6)的同一平面上,上、下机头(31a、31b)各自通过带“V”型的四个开口轴承座(33)分别固定在各自上、下两导向轴(3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控单针绗缝机的机头移动同步带装置,其特征在于左支架部分由电机座(11),轴承座(12),左支架(13),两同步带轮座(14a、14b),六个同步带轮(15a、15b、15c、15d、15e、15f),两竖向同步带(16a、16b),两上、下横向同步带(17a、17b),张紧轮(18),张紧轮座(19),以及张紧螺钉组成,电机座(11)、张紧轮座(19)、同步带轮座(14b)上分别开有用来移动的长条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控单针绗缝机的机头移动同步带装置,其特征在于右支架部分由右支架(21),两右上、下同步带轮(22a、22b),两右上、下同步带轮座(23a、23b),两张紧螺钉,两固定螺母(24),多个固定螺钉组成,两右上、下同步带轮座(23a、23b)上开有用来调节的长条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控单针绗缝机的机头移动同步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机头部分由两上、下机头(31a)、(31b),上、下四根导向轴(32),两上、下夹板(37a、37b),8个“V”型开口轴承座(33),8个“V”型开口直线轴承(34),8个“V”型开口挡圈(35),多个导向轴固定块(36)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上、下机头绗缝同步、针头定位准确、绗缝速度快、运动惯性小的数控单针绗缝机的机头移动同步带装置。其包括左支架部分,上、下机头部分,右支架部分,上、下横梁,导向轴,导向轴固定块,上、下横向同步带,上、下横梁通过各自两端的连接螺钉分别相互平行地固定在左、右支架上,且保证上、下两横梁的正前面在同一平面上,上、下各二根导向轴相互平行地分别通过多个导向轴固定块各自固定在上、下横梁的同一平面上,多个导向轴固定块相互平行、等高、均匀地分布在上、下横梁的同一平面上,上、下机头各自通过带“V”型的四个开口轴承座分别固定在各自上、下两导向轴上。
文档编号D05B69/00GK2858700SQ200520120150
公开日2007年1月17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5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5日
发明者李德锵 申请人:李德锵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