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的止转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6126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缝纫机的止转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限制梭子的空转的缝纫机的止转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具有完成一系列的缝制动作之后,基于操作员的指示,自动切断面线与底线的自动切线装置的缝纫机中,在通过自动切线装置切断面线与底线时,缠有底线的梭子会空转,由于底线从梭子被过于拉出,而不能如规定那样切断其面线或底线,或者使该底线绕在梭子或梭壳等上。因此,为了防止底线被过于拉出,公知一种限制梭子的空转的缝纫机的止转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
如图3所示,在上述专利文献中记载的止转装置由以下构件构成一端部连结螺线管101的柱塞的螺线管连杆102、被支轴103a支持可以旋转并与该螺线管连杆102连结的基部连杆103、与该基部连杆103连结的止转钩连杆104、被支轴105a支持可以旋转并与该止转钩连杆104连结且呈L字形的止转钩臂105、一端部被固定于该止转钩臂105上并大致呈U字形的止转钩轴106以及被弹性连结于该止转钩轴106的前端部的止转钩107等。
止转钩107是细筒状部件,在该筒状部件中插通有螺旋弹簧(图中未示出),通过该螺旋弹簧被弹性地连接于止转钩轴106上。
而且,如果驱动螺线管101,则通过螺线管连杆102及基部连杆103,止转钩连杆104也向螺线管101一侧移动。随着止转钩连杆104的移动,止转钩臂105、止转钩轴106及止转钩107一体转动,止转钩107与安装于缝纫机的旋梭108的梭子109抵接,抑制梭子109的空转。此时,通过止转钩107内部的螺旋弹簧收缩,吸收随着止转钩107与梭子109抵接时的势头的惯性力。
专利文献1特开平9-056954号公报但是,在上述现有的止转装置中有如下问题,由于止转钩是细筒状部件,形成了在筒状部件中插通螺旋弹簧的结构,所以强度弱,在将止转钩的前端部按压在梭子的侧面时,由于止转钩对于梭子过于接近,随着接近时的势头的惯性力变强,止转钩变得容易恶化损坏,另外,还会对梭子造成损伤。
另外,由于止转钩的结构复杂,所以制造止转装置的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简单的结构且耐久性良好的缝纫机的止转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只更换现有的装置的一部分的部件,而形成耐久性良好的缝纫机的止转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会对梭子造成损伤的缝纫机的止转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技术方案1的缝纫机的止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部连杆,其在中心被一根轴支持并可旋转;止转钩臂,其在中心被一根轴支持并可旋转,呈L字形;止转钩连杆,其连结所述基部连杆与止转钩臂;抵接部件,其被固定于所述止转钩臂上,前端部与梭子相抵接,大致呈U字形;第一施力部件,其在所述抵接部件从所述梭子离开的方向上,付与使所述止转钩连杆转动的推压力;第二施力部件,其在所述抵接部件与所述梭子相抵接的方向上,以比所述第一施力部件的推压力弱的力,付与使所述止转钩臂转动的推压力;驱动机构,其连结所述基部连杆,使该基部连杆在与所述第一推压力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移动;长孔,其在所述基部连杆与所述止转钩臂的连结部,被设置于所述基部连杆与所述止转钩臂的任意的一方上;配合部件,其插通所述长孔,连结所述基部连杆与所述止转钩臂,并且可沿着所述长孔滑动,在所述抵接部件与所述梭子相抵接的状态下,所述配合部件位于从所述长孔的长轴方向的内侧面部离开的位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是在本发明技术方案1所述的止转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施力部件,由受扭螺旋弹簧构成。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在本发明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止转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部件与所述梭子抵接的抵接部,由比所述梭子软的软质材料形成。
(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通过驱动机构,减小了使止转钩连杆向与第一推压力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移动的第一推压力,增强了第二推压力,所以,止转钩臂在抵接部件与梭子相抵接的方向上转动,抵接部件成为与梭子相抵接的状态。在抵接部件与梭子相抵接的状态下,由于配合部件位于从长孔的长轴方向的内侧面部离开的位置,所以,通过配合部件在长孔内滑动,能够吸收随着抵接部件与梭子相抵接时的势头的惯性力。因此,即使不使抵接部件为筒状部件并在该筒状部件中不设置螺旋弹簧,也能够吸收随着抵接部件与梭子相抵接时的势头的惯性力,可以使抵接部件的结构简单,能够提高该抵接部件的耐久性。即,能够提供具有简单的结构且耐久性良好的缝纫机的止转装置。
另外,由于可以使抵接部件的结构简单,所以可抑制止转装置的制造成本。
另外,由于通过改变替换现有的止转装置的一部分的部件,可以成为本申请的止转装置,所以,可以不花多少成本地实现将现有的止转装置替换成本申请的止转装置。
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当然可以得到与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同样的效果,尤其是由于第二施力部件是通过在支点上具有的受扭螺旋弹簧而构成的,所以,可以使第二施力部件的结构简单,能够实现简单结构的止转装置。
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当然可以得到与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发明同样的效果,特别地,由于抵接部件抵接梭子的抵接部是由比梭子软的软质材料形成的,所以即使抵接部件与梭子抵接,也可以防止对梭子造成损伤。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止转装置的切线前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止转装置的切线时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现有的止转装置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中1—止转装置,2—螺线管(驱动机构),5—止转钩连杆,5A—第二长孔(长孔),5D—内侧面部,6—止转钩臂,6A—第二支点(支点),7—止转钩(抵接部件),7A—抵接部,8—第一受扭螺旋弹簧(第一施力部件),9—第二受扭螺旋弹簧(第二施力部件、受扭螺旋弹簧),10—梭子,B2—分段螺钉(配合部件)。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的缝纫机的止转装置1,包括作为驱动机构的螺线管2、与该螺线管2的柱塞2B连结的螺线管连杆3、与该螺线管连杆3连结的基部连杆4、与该基部连杆4连结的止转钩连杆5、与该止转钩连杆5连结并呈L字形的止转钩臂6以及与该止转钩臂6连结并大致呈U字形的作为抵接部件的止转钩7等。
螺线管2具有螺线管本体2A与柱塞2B等。而且,螺线管本体2A,通过被供给电流,向螺线管本体2A侧牵引柱塞2B。即,随着对螺线管本体2A的电流的供给、供给停止,柱塞2B相对于螺线管本体2A进行往复运动。
螺线管连杆3的一方的端部3A与柱塞2B连结,并且另一端部3B与基部连杆4的一方的端部4C侧连结。而且,螺线管连杆3,将随着对螺线管本体2A的电流的供给、供给停止的柱塞2B的往复运动传递给基部连杆4。
基部连杆4,以该基部连杆4的中间位置作为第一支点4A并可以转动。而且,螺线管2的柱塞2B的往复运动,通过螺线管连杆3被传递到一方的端部4C一侧,由此,基部连杆4以第一支点4A为中心转动。
另外,在基部连杆4的一方的端部4C上,在比与螺线管连杆3的连结位置靠近端侧的位置,连接有止转钩连杆5的一方的端部5B。更具体地说,在基部连杆4的一方的端部4C,设有第一长孔4B,另外,在止转钩连杆5的一方的端部5B上设有与螺栓B1配合的第一配合孔(图示省略),通过使螺栓B1插通该第一长孔4B,使之与该第一配合孔相配合,可连结固定基部连杆4与止转钩连杆5。通过设置第一长孔4B,可对应因每个部件的细小的尺寸误差而产生的偏差,在第一长孔4B内的适当的位置固定螺栓B1,消除因细小的尺寸误差而产生的偏差。
另外,基部连杆4的另一方的端部4D与自动切线装置(图示省略)相连结。即,螺线管2的柱塞2B的往复运动被基部连杆4分配,使止转装置1与自动切线装置连动作动。
另外,在第一支点4A上,通过作为第一施力部件的第一受扭螺旋弹簧8,在止转钩连杆5向止转钩臂6一侧移动的方向上,基部连杆4被第一推压力推压。
而且,在不对螺线管本体2A供给电流,该螺线管本体2A不牵引柱塞2B时,基部连杆4被第一受扭螺旋弹簧8推压并转动,止转钩连杆5成为向止转钩臂6一侧移动的状态。
另一方面,如果对螺线管本体2A供给电流,则由于螺线管本体2A牵引柱塞2B及螺线管连杆3,所以成为了以下状态被第一受扭螺旋弹簧8推压而转动的基部连杆4也向反方向转动,止转钩连杆5也强制地向螺线管2一侧移动。
在止转钩连杆5的另一方的端部5C上,连结有止转钩臂6。更具体地说,在止转钩连杆5的另一方的端部5C上设有第二长孔5A,另外,在止转钩臂6的弯曲部6B上设有与作为配合部件的分段螺钉B2进行配合的第二配合孔(图示省略)。而且,通过使分段螺钉B2插通该第二长孔5A,使之与该第二配合孔相配合,可连结止转钩连杆5与止转钩臂6。此时,通过分段螺钉B2沿着第二长孔5A的长轴滑动,止转钩臂6可以移动。
另外,在不对螺线管本体2A供给电流,止转钩连杆5向止转钩臂6移动的状态下,与止转钩臂6的第二配合孔相配合的分段螺钉B2,与第二长孔5A的长轴方向的基部连杆4侧的内侧面部5D相抵接。另一方面,在对螺线管本体2A供给电流,止转钩连杆5向螺线管2一侧移动的状态下,与第二配合孔相配合的分段螺钉B2,变成位于从第二长孔5A的长轴方向的内侧面部5D、5D离开的位置的状态。
止转钩臂6,以该止转钩臂6的一方的端部6C作为第二支点6A可以转动。另外,该止转钩臂6的另一方的端部6D与止转钩7相连结。
另外,止转钩臂6,在第二支点6A上,通过作为第二施力部件的第二受扭螺旋弹簧9,而被第二推压力推压,使得该止转钩臂6在使止转钩7与梭子10相抵接的方向上转动。
此处,由第二受扭螺旋弹簧9施加的第二推压力比由第一受扭螺旋弹簧8施加的第一推压力小。
因此,在不驱动螺线管本体2A而通过第一受扭螺旋弹簧8的第一推压力使基部连杆4转动的情况下,由于止转钩连杆5成为向止转钩臂6一侧移动的状态,所以与止转钩臂6的第二配合孔相配合的分段螺钉B2,与止转钩连杆5的第二长孔5A的基部连杆4一侧的内侧面部5D相抵接,止转钩连杆5按压止转钩臂6,抑制了随着第二受扭螺旋弹簧9的第二推压力的止转钩臂6的转动,所以止转钩7从梭子10处离开。
另一方面,驱动螺线管本体2A,在由于通过第一受扭螺旋弹簧8的第一推压力而转动的基部连杆4向反方向转动的情况下,由于止转钩连杆5成为向螺线管2一侧移动的状态,所以分段螺钉B2移动至从第二长孔5A的长轴方向的内侧面部5D、5D离开的位置,止转钩连杆5对止转钩臂6的按压消失,所以止转钩臂6因第二受扭螺旋弹簧9的第二推压力而转动,止转钩7与梭子10相抵接。
止转钩7是金属等的杆材被成形为近似U字形的部件,一方的端部7B与止转钩臂6相连结,另一方的端部7C为与梭子10相抵接的抵接部7A。另外,由比梭子10软的软质材料形成抵接部7A。具体地说,例如,在梭子10是由铁或被铝阳极化处理的铝等金属形成的情况下,作为抵接部7A的材料,使用比钢铁材料软质的黄铜或者合成树脂等。
梭子10,例如是由铁或被铝阳极化处理的铝等金属形成并缠有底线。而且,梭子10在被收容于梭壳11内的状态下,被设置于缝纫机旋梭(图示省略)中。梭壳11,具有可以插通止转钩7的槽口部11A。而且,随着止转钩臂6的转动,止转钩7接近于梭子10,并插通设置于梭壳11的槽口部11A中,成为与梭子10相抵接的状态。
下面,对于具有上述的结构的止转装置1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在缝制作业中,不对螺线管本体2A供给电流,如图1所示,由于螺线管本体2A不牵引柱塞2B,所以第一受扭螺旋弹簧8推压基部连杆4,止转钩连杆5向止转钩臂6一侧移动。此时,由于止转钩臂6被止转钩连杆5按压,所以抑制了从第二受扭螺旋弹簧9施加的第二推压力所引起的止转钩臂6的转动,止转钩7从梭子10离开。
接着,在一系列的缝制作业完成时,对螺线管本体2A供给电流,如图2所示,由于螺线管本体2A牵引柱塞2B、螺线管连杆3,所以通过第一受扭螺旋弹簧8的推压而转动的基部连杆4也向反方向转动,止转钩连杆5也强制地向螺线管2一侧移动。因此,由于止转钩连杆5对止转钩臂6的按压消失,所以止转钩臂6因从第二受扭螺旋弹簧9施加的第二推压力而转动,随着该转动,止转钩7与梭子10相抵接,可以抑制梭子10的空转。
此时,在第二长孔5A内,通过止转钩臂6与和该止转钩臂6的第二配合孔相配合的分段螺钉B2向螺线管2一侧滑动,随着止转钩7与梭子10抵接时的势头的惯性力被吸收。
另外,随着螺线管2的驱动的柱塞2B向螺线管本体2A一侧的移动,通过螺线管连杆3、基部连杆4,也被传递到自动切线装置,通过自动切线装置来进行面线及底线的切断。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的止转装置1,由于通过螺线管2使止转钩连杆5向与第一推压力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减小了第一推压力,增强了第二推压力,所以止转钩臂6在止转钩7与梭子10相抵接的方向上转动,使止转钩7与梭子10相抵接。在止转钩7与梭子10相抵接的状态下,由于分段螺钉B2处于从第二长孔5A的长轴方向的内侧面部5D、5D离开的位置,所以通过分段螺钉B2在第二长孔5A内滑动,能够吸收伴随着止转钩7与梭子10相抵接时的势头的惯性力。因此,即使不像现有的止转装置那样使止转钩7为筒状部件,并在该筒状部件中设置螺旋弹簧,也能够吸收伴随着止转钩7与梭子10相抵接时的势头的惯性力。可以使止转钩7的结构简单,能够提高该止转钩7的耐久性。即,能够提供具有简单的结构且耐久性良好的缝纫机的止转装置1。
另外,由于能够使止转钩7的结构简单,所以,能够抑制止转装置1的制造成本。
另外,在现有的止转装置中,通过将止转钩连杆替换成设有本发明的第二长孔5A的止转钩连杆5,设置第二受扭螺旋弹簧9,将止转钩与止转钩轴替换成本发明的止转钩7,可以形成本发明的止转装置1,所以,可以不花多少成本地实现从现有的止转装置替换成本申请的止转装置1。
另外,由于通过在第二支点6A具有的第二受扭螺旋弹簧9,构成了推压止转钩臂6的施力部件,所以能够使推压止转钩臂6的施力部件的结构简单,可以实现简单结构的止转装置1。
另外,由于止转钩7与梭子10相抵接的抵接部7A是由比梭子10软的软质材料形成的,所以,即使止转钩7与梭子10相抵接,也可以防止对梭子10造成损伤。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止转钩连杆5上设置第二长孔5A,而在该第二长孔5A中插通分段螺钉B2,并且该分段螺钉B2与止转钩臂6的第二配合孔相配合,可以使止转钩连杆5与止转钩臂6滑动地连结,但是,也可以通过在止转钩臂6上设置第二长孔,而在止转钩连杆5上设置第二配合孔,将分段螺钉B2插通在设置于止转钩臂6的第二长孔中,并且该分段螺钉B2与设置于止转钩连杆5上的第二配合孔相配合,则可滑动地连结止转钩连杆5与止转钩臂6。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梭子10是由铁或被铝阳极化处理的铝等金属形成,止转钩7的抵接部7A是由黄铜或者合成树脂形成,但是止转钩7的抵接部7A也可以由比梭子10软的材料来形成,也可以用其它的组合方式而对梭子10与止转钩7的抵接部7A的材料进行组合。
权利要求
1.一种缝纫机的止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部连杆,其在中心被一根轴支持并可旋转;止转钩臂,其在中心被一根轴支持并可旋转,呈L字形;止转钩连杆,其连结所述基部连杆与止转钩臂;抵接部件,其被固定于所述止转钩臂上,前端部与梭子相抵接,大致呈U字形;第一施力部件,其在所述抵接部件从所述梭子离开的方向上,付与使所述止转钩连杆转动的推压力;第二施力部件,其在所述抵接部件与所述梭子相抵接的方向上,以比所述第一施力部件的推压力弱的力,付与使所述止转钩臂转动的推压力;驱动机构,其连结所述基部连杆,使该基部连杆在与所述第一推压力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移动;长孔,其在所述基部连杆与所述止转钩臂的连结部,被设置于所述基部连杆与所述止转钩臂的任意的一方上;配合部件,其插通所述长孔,连结所述基部连杆与所述止转钩臂,并且可沿着所述长孔滑动,在所述抵接部件与所述梭子相抵接的状态下,所述配合部件位于从所述长孔的长轴方向的内侧面部离开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的止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施力部件,由受扭螺旋弹簧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缝纫机的止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部件与所述梭子抵接的抵接部,由比所述梭子软的软质材料形成。
全文摘要
一种具有简单结构且耐久性良好的缝纫机的止转装置,包括对止转钩连杆(5)付与使其在与止转钩(7)和梭子(10)相抵接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转动的第一推压力的第一受扭螺旋弹簧(8);对止转钩臂(6)付与以比第一推压力弱的力并使其在止转钩(7)与梭子(10)相抵接的方向上转动的第二推压力的第二受扭螺旋弹簧(9);使止转钩连杆(5)在与第一推压力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移动的螺线管(2);设置在止转钩连杆上的第二长孔(5A);插通第二长孔并可滑动地连结止转钩连杆与止转钩臂(6)的分段螺钉(B2),在止转钩与梭子相抵接的状态下,分段螺钉(B2)位于从第二长孔(5A)的长轴方向的内侧面部(5D、5D)离开的位置。
文档编号D05B57/00GK1834327SQ20061005917
公开日2006年9月20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15日 优先权日2005年3月17日
发明者岩田寿之, 佐佐木义行 申请人:重机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