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衣物处理机的衣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6855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衣物处理机的衣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衣物处理机的衣筒,所述衣筒具有由有限 的片状金属带形成的壳,该金属带被弯成圆筒形壳、其端侧通过焊 缝接合、且其长侧经由设有横向模压加工部的边缘形成接缝接合到 底盘的周边和前底盘的周边。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加工上述衣筒 的工具和方法。
背景技术
前面介绍的此类衣筒已经被实施,其中,边缘形成接缝的圆周 上的模压加工部均匀设置,以使得边缘形成接缝更能防止开裂。已 知的边缘形成接缝能令人满意地实现所述功能。然而,应指出,所 述边缘形成接缝的加强方式对作为一体式部件从衣筒壳拉延
(drawn in)且接合到衣筒的底盘和前底盘的承载部件的连接稳定性 不起作用。
发明目的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对前述衣筒采取措施以达到以下效 果当提供作为一体式部件从金属壳片拉延的承载部件时,该边缘 形成接缝也足够稳定,以使在衣筒以较高速度旋转时金属壳片不会 与底盘脱开连接。
根据本发明,所述目的通过这样一种衣筒实现,在所述衣筒的 情况下,根据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从片状金属带向内拉延的承载部
件经由折叠部接合到设在至少一个底盘中的切口或开口,且边缘形
成接缝上的模压加工部被施加在紧邻承载部件与底盘的接合区域。
壳的片状金属带还称作金属壳片由于与相应底盘之间形成良好的
形状封闭和摩擦接合而在圆周方向和径向上如此可靠地接合到相
应的底盘,该强度也会影响承载部件的稳定性,因此,当以较高的
速度旋转时,其将较不易产生变形,这是由于旋转时的高离心力围
绕着衣筒的圆周即沿着金属壳片产生牵引壳力。
已证明本发明的改进特别有利(权利要求2),其中,在每种情 况下,至少七个、优选九个模压加工部在至承载部件的接合部的前 后沿边缘形成接缝以密集连续方式设置。因为一方面在底盘上和另 一方面在金属壳片上(由于拉延承载部件)、特别是在承载部件与 底盘的接合处存在薄弱点,因此,经由特别是紧邻连接点的模压加 工部稳定边缘形成接缝是特别有利的。所述模压加工部之间可以具
有相同的中心线间距(权利要求3)。
已证明特别适合的是,将模压加工部的尺寸选择成使它们的密 集连续方式大致由至少约为一个模压加工部的宽度的两倍的模压 加工部之间的中心线间距确定(权利要求4)。在边缘形成接缝中所 述模压加工部的紧密布置明显具有这种稳定作用,即当使用这种衣 筒时不需要任何其他稳定措施使转速达到1400转/分。
由于力主要由经由紧邻承载部件与后底盘的接合处的衣筒支 承托架传递给衣筒的角动量决定,因此,模压加工部在所述紧邻处 具有最高密度是有利的,且该最高密度原则上通过随模压加工部到 承载部件与底盘的接合处的距离的增加而加长中心线间距获得(权 利要求5)。
稳定作用可得到最优化,根据权利要求6,位于承载部件与底
盘的接合处的前后的第一模压加工部直接跟随(follow on directly from)用于承载部件的拉延部。
已经证明,在每种情况下,使位于承载部件的一侧的模压加工 部之间的中心线间距处于13至22mm范围内(权利要求7)能提供 很好地满足与强度有关的所有要求的尺寸、且易于制造。更有利的 是,使模压加工部的最深边缘是相对于壳线从衣筒壳向下倾斜到底 盘的直线(权利要求8)。更大的反作用阻力矢量被引入,从而,即 使边缘形成接缝有弹性,盘巻的片状金属边缘也不能够脱离接合。
有利地,模压加工部的最深边缘的坡度为至少约15°的角度 (权利要求9)。当使用具有约0.6-mm规格的片状金属时,与模压 加工部的外边缘的最高高度相比,使最深边缘的深度在面向筒壳的 一端至少约0.5mm,在背向筒壳的一端至少约3mm。因此,有利之 处在于,相对较大的模压加工部深度不会使得金属壳片、或底盘或 前底盘的片状金属发生任何可见的变形。
如果预预成形衣筒被放置在工作台上加工,且可大致向着边缘 形成接缝径向移动以提供模压加工部的模具设置在衣筒正被加工 的一侧,则根据本发明的衣筒可最好地在一种工具中制造(权利要 求11)。
模具最好成组设置,其中, 一个或多个中间模具或两个模具之 间的名义等分线被定向于指定底盘的中心(权利要求12)。此时, 多个模具可以经济地联合控制。模压方向与径向的轻微偏离在此是 可以接受的。
从经济观点出发,尽管在衣筒的周边上仅设置一个模具台,但 进一步的合理化仍是可能的,在所述模具台中,模具成组设置,且 所述模具台向着边缘形成接缝中的在每种情况下均邻近于拉延承 载部件的接合区域定向(权利要求13)。
此时,如果工作台连接到在模压后将衣筒移动到另一位置以便 在同一模具台处执行另一模压的转动装置(权利要求14),则尽管 对工作台而言转动装置是必需的,但也可以因为仅需一组模具及它 们的驱动装置而节省大量的工具成本。
为确保模压加工部精确且相邻区域仅发生轻微变形,根据权利 要求15,使用于作用在边缘形成接缝上的底模具与模具台相对地设 置在工具中是有利的。
对于用于加工具有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所述的边缘形成 接缝的预成形衣筒的本发明方法,衣筒以使边缘形成接缝需要加工 的区域定位在模具台的前面的方式被放置在工具中,模压加工部在 每种情况下均通过使用模具从外部对边缘形成接缝施加模压形成, 且在每次模压后,衣筒进一步转动特定角度,使得在紧邻承载部件 与底盘的接合区域的边缘形成接缝中的模压加工部将以预先计算 的距离间隔开施加(权利要求16)。有利地,根据权利要求11至 15中任一所述的工具用于加工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所述的 衣筒的本发明方法(权利要求17)中。


下面,参看附图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附
图包括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衣筒的轴承座和后底盘的视图, 图2是移除轴承座后的半个底盘的相同视图,
图3示出了沿图i中所示的iii-in线通过模压加工部的高度处
的边缘形成接缝的横截面放大图4示出了图3中边缘形成接缝的可选形式的横截面; 图5是在根据图1中的细节V的两个模压加工部的高度处的边 缘形成接缝的边缘的放大图6示出了使衣筒定位在工作台上的根据本发明的工具的视
图7示出了根据图6中所示的细节VII的用于模压边缘形成接 缝的模具头的放大图;以及
图8示出了图6所示的根据本发明的工具的变型实施例,但仅 具有一个模具台和用于衣筒的旋转工作台。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中所示的衣筒1的后底盘2的视图隐藏了它的壳体(图3 和4中的附图标记12)和相应的前底盘,在前装载式洗衣机中,该 前底盘配置有用于装入衣物的圆形同轴开口。轴承座3以使它的臂 4的端部经由孔5和螺钉(未示出)在承载部件的高度处固定到底 盘2的方式安装在底盘2上。
图1还示出了围绕底盘2的边缘的边缘形成接缝6,它被定向 成平行于壳线15 (图3),且底盘2通过它以下面进一步解释的方 式接合到衣筒1的金属壳片12。在每种情况下,所述边缘形成接缝 6在至承载部件9 (及至轴承座臂的端部)的接合部的前后紧邻地 设有模压加工部7,在每种情况下,均为等距离间隔开的九个模压 加工部7。
在图2中移除了轴承座3,臂4的移去使得可看见承载部件9 的接合部8,该接合部设在底盘2的开口 10处、且通过一个或多个 折叠部11与承载部件9的外形轮廓相匹配。当装配轴承座3后,
所述接合部另外通过插入到折叠部11后的杯形螺母和横过轴承座3 的臂4上的孔5的螺钉(螺母和螺钉未示出)固定。其它类型的接 合方式例如铆接当然也可以被选择用以替代螺纹连接。
图3所示的剖视图中示出了模压加工部7。从中可看出底盘2 的边缘和金属壳片12的边缘已被弯折成圆团形以形成边缘形成接 缝6,该边缘形成接缝6在模压加工部7处一段一段地向着底盘2 的中心点13深拉延。在此,壳线15与最深线14形成大约15° 的角度a,从而,相对于边缘形成接缝6的外周线16,该最深线14 在模压加工部7的壳侧仅仅下降最小深度a - 0.5mm,而在底盘侧 下降最大深度A- 3mm。
在图4所示的可选形状中,模压加工部7内的边缘形成接缝6 绕折线17偏离平行于壳线15的方位向下成形,从而,在折线17 的高度处的最深线14在与边缘形成接缝6的外周线16的高度相同 的高度处终止。从而最深线14在相同角度a- 15°的情况下在底盘 侧仅具有最大深度A'-2.5mm。因此,与图3所示的模压加工部相 比,更大的反作用阻力矢量将被引入模压加工部7,因为有更大的 紧固分量在通过折线17互相盘绕的金属片边缘内的边缘形成接缝 6中起作用。
沿图3中所示的方向R观看的图5是根据图1中所示的细节V 的两个模压加工部7的高度处的边缘形成接缝6的视图。从边缘形 成接缝6的外周线16,模压加工部7降低到它们的最深线14。它 们在顶部区域接近外周线16处具有最小深度a-0.5mm,在远离外 周线16的底部区域和轮廓边缘18的最深点处具有最大深度A -3mm。此处所示两个模压加工部7之间的中心线间距M略小于模 压加工部7宽度B的两倍,可在约13mm至约22mm之间。它也可以等于或超过宽度B。然而过大的中心线间距M将负面地影响边缘 形成接缝的强度,并影响可从轴承座传递到衣筒的力的大小。
根据图1-5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衣筒1可以通过在根据图6 的工具中加工生产。所述类型的衣筒在被放入到图6所示的工具中 之前实际上已完成了制造并适合用于最高设计转速约为1000转/分 的洗衣机。对此,所述边缘形成接缝6并不要求有模压加工部。仅 仅是用于更高的设计转速的洗衣机的衣筒1应当至少在承载部件9 与底盘2的接合部8的区域处通过模压加工部7的本发明配置进行 加强。图6所示的这类工具即用于此目的。
用于定位并固定衣筒1的多件式工件保持装置20加装到工作 台19。该衣筒具有三个承载部件9和与之相应的三臂式轴承座3。 为每个承载部件9配置模具台21,模具台21的模具22以可向着底 盘2的中心13或衣筒1的同轴中心线移动的方式加装。在该示例 性工具实施例中,在每个模具台21中,在至承载部件9的接合部8 的圆周方向的前后为边缘形成接缝的每一侧设置两个模具22,且每 个根据图7的模具22形成九个凸起轮廓23,每个凸起轮廓用于产 生一个模压加工部7。因而,经由所有模具22沿双箭头方向的单次 模压可以同时在接合部8的前后两侧同时产生八个模压加工部7。
但每个模具也可以模压出例如仅四个模压加工部7,在边缘形 成接缝的每一侧的该模压加工部7的相互之间的间距大得足以在每 种情况下在它们之间再加入另一个模压加工部。在沿双箭头方向的 一次模压后,衣筒1然后在工作台19上转动到使得另外四个模压 加工部7在每一侧均精确地形成在一对模压加工部7之间。因而, 经由两次模压在接合部8的每一侧形成了八个模压加工部7。
在其基本结构与图6中所示的非常相似的工具的图8所示的示
例中,在工作台19上仅示出了一个模具台21,在每种情况下该一 个模具台21可代表用于每个承载部件接合部8的一个模具台。在 每次模压后,衣筒必须沿箭头24的方向在工作台19上转动或随工 作台19的一部分转动一个角度,使得邻接承载部件接合部8的相 应的另一区域被定位在模具台21处。从而,当在工作台19上仅有 一个模具台21时,衣筒1将不得不维持六个转动位置直到模压出 所有模压加工部组。在为每个接合部8配备一个模具台的配置情况 下,衣筒1仅需维持两个转动位置。
在凸起轮廓23的成对或成组配置情况下,通过所述配置,模 具22的模压是以可接受的方式在径向上并不精确地执行,作为替 代方式,每个模具也可仅配备一个凸起轮廓23。此时,可在径向上 精确地执行每次模压,虽然模具的数量此时由于该工具工作台19 上有限的空间而受到限制,从而,为了形成所有模压加工部7,对 于每组模压加工部7衣筒1将不止一次地进一步转动,且为了形成 承载部件周围的每一组突出部,不得不沿双箭头方向进行多次模 压。
对衣筒1的所述加工可通过所述类型工具单独地在每一个底盘 2处实施或同时在前底盘和后底盘处实施。当然,在后一种情况下, 必须以两级(stage)相同的工具提供适当的模具配置。
附图标记
a 最深线的角度
a 模压加工部的最小深度
A 模压加工部的最大深度
1 衣筒
2 底盘
3 辛由;?:,
4 臂
5 孔
6 边缘形成接缝
7 模压加工部
8 接合部
9 承载部件
10 开口
11 折叠部
12 金属壳片
13 底盘的中心
14 最深线
15 壳线
16 边缘形成接缝的外周线
17 折线
18 轮廓边缘
19 工作台
20 工件保持装置 21模具台
22 模具
23 凸起轮廓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衣物处理机的衣筒(1),所述衣筒(1)具有由有限片状金属带(12)形成的壳,所述金属带被弯成圆筒形壳、它的端侧通过焊缝接合、且它的长侧经由设有横向模压加工部(7)的边缘形成接缝(6)接合到底盘(2)的周边和/或前底盘的周边,其特征在于,从片状金属带(12)向内拉延的承载部件(9)经由折叠部(11)接合到设在至少一个底盘(2)中的切口或开口(10),且边缘形成接缝(6)上的模压加工部(7)被施加在紧邻承载部件(9)与至少一个底盘(2)的接合部(8)的区域处。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衣筒,其特征在于,在每种情况下,至 少四个、优选九个模压加工部(7)在至承载部件(9)的接合部(8) 的前后沿边缘形成接缝(6)以密集连续方式设置。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衣筒,其特征在于,模压加工部(7) 之间具有相同的中心线间距(M)。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衣筒,其特征在于,密集连续方式大致 由至少约为一个模压加工部(7)的宽度(B)两倍的模压加工部(7) 之间的中心线间距(M)确定。
5.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衣筒,其特征在于,中心线间距(M) 随着模压加工部(7)到承载部件(9)与底盘(2)的接合部(8) 的距离的增加而加长。
6. 如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衣筒,其特征在于,位于承载部件 (9)与底盘(2)的接合部(8)的前后的第一模压加工部(7)直 接跟随用于承载部件(9)的拉延部。
7. 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衣筒,其特征在于,在每种情况下 位于承载部件(9)的一侧的模压加工部(7)之间的中心线间距(M) 处于13-22mm的范围内。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筒,其特征在于,模压加工部(7) 的最深边缘(14)是相对于壳线(15)从筒壳(12)向下倾斜到底 盘(2)(角度ci )的直线。
9.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衣筒,其特征在于,模压加工部(7) 的最深边缘(14)的坡度(角度a )为至少约15°的角度(a )。
10. 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衣筒,其特征在于,与模压加工 部(7)的外边缘的最高高度(16)相比,最深边缘(14)的深度 (a)在面向筒壳(12)的一端至少约为0.5mm,而在背向筒壳(12) 的一端至少约为3mm (深度A)。
11. 一种用于加工如前面权利要求中任一所述的衣筒(1)的工 具,在所述工具的情况下,预成形衣筒(1)被放置在工作台(19) 上,其特征在于,可大致径向向着边缘形成接缝(6)移动以在边 缘形成接缝(6)中提供模压加工部(7)的模具(22)设置在衣筒(1)正被加工的一侧。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工具,其特征在于,模具(22)被成 组设置,其中, 一个或多个中间模具或位于两个模具之间的名义等分线被定向于指定底盘(2)的中心(13)。
13.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工具,其特征在于,在衣筒(1)的 周边上仅设置一个模具台(21),在所述模具台中,模具(22)被 成组设置,且模具台(21)向着边缘形成接缝(6)中的在每种情 况下均邻近于拉延承载部件(9)的接合部(8)的区域定向。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工具,其特征在于,工作台(19)连 接到转动装置,在一次模压后,所述转动装置将衣筒(1)移动到 另一位置,在此,在同一模具台(21)处执行另一模压。
15. 如权利要求11至14中任一所述的工具,其特征在于,用 于作用在边缘形成接缝(6)上的底模具与模具台21相对地设在所 述工具中。
16. —种用于加工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所述的具有边缘形 成接缝(6)的预成形衣筒(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衣筒(1) 以使边缘形成接缝(6)需要加工的区域定位在模具台(21)前面 的方式放置在工具中,模压加工部(7)在每种情况下均通过使用 模具(22)对边缘形成接缝(6)单次从外部施加模压形成,且在 每次模压后,衣筒(1)进一步转动特定角度,使得在紧邻承载部件(9)与至少一个底盘(2)的接合部(8)的区域处的边缘形成 接缝(6)中的模压加工部(7)将以预先计算的距离(M)间隔开 施加。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权利要求11 至15中任一所述的工具用于加工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所述的 衣筒(1)。
全文摘要
洗衣筒(1)的壳(12)由最终的片状金属带(12)形成,该金属带被卷成圆筒形式且其端部通过焊接结合。该金属带的纵向侧通过设有横向模压加工部(7)的高边缘结合部(6)连接到底盘(2)的周边和/或前底盘的周边。根据本发明,该高边缘结合部(6)即使在所述洗衣筒的承载部件(9)被拉延形成在壳(12)中时也足够稳定。为此,所述拉延承载部件(9)通过至少一个折叠部(11)连接到被成形在至少一个底盘(2)中的开口(10),且高边缘结合部(6)的横向模压加工部(7)被成形在紧邻拉延承载部件(9)与底盘(2)之间的连接部(8)的区域处。
文档编号D06F37/02GK101194063SQ200680017452
公开日2008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06年2月22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20日
发明者A·尼切, A·霍伊布纳, W·维尔德翁格 申请人:Bsh博世和西门子家用器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