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弯针机构的漏油防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0768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上弯针机构的漏油防止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缝机中的上弯针机构的漏油防止装置,具体涉及为了提高缝 纫机的高速运转性能,可防止向上弯针台外周面供给的润滑油中的剩余润滑油 随着上弯针台的滑动升降动作向周围、特别是向上弯针导向构件上方部泄漏飞 散而弄脏线和布料等的上弯针机构的漏油防止装置。更具体地讲,涉及具有如 下基本结构的上弯针机构的漏油防止装置,它包括固定于缝纫机框架的上弯 针导向构件;在形成于该上弯针导向构件的圆形孔内以可围绕该圆的中心自由
旋转的形态被嵌合保持的圆柱状的上弯针导向体;可自由滑动地插通在径向贯 通该上弯针导向体而形成的孔中、在其上端固定有上弯针的上弯针台;以连动 状态将该上弯针台的下端连接到所述上弯针轴、以使该上弯针台随着上弯针轴 的正反往复旋转而被所述上弯针导向体引导、使其一边绕所述圆的中心倾动一 边进行滑动升降的连杆机构;以及向所述上弯针台外周面供油的润滑油供给单 元。
背景技术
作为具有上述那样的基本结构的上弯针机构的漏油防止装置,例如像日本 特许公开公报的特开平9 — 66184号和特开2004_187940号所公开的那样,以 往公知有如下的提案通过使上弯针台的外周面与形成于上弯针导向体的贯通 孔上端的孔周缘滑动接触即金属接触,将向上弯针台外周面供给而沾附在其上 的、在该上弯针台上升时被带上来的润滑油的剩余部分刮去,将该被刮去的剩 余润滑油积存在油槽内的上端部或所述贯通孔上端周围的开孔内,该油槽以面 向将圆柱状上弯针导向体可自由旋转地嵌合保持的上弯针导向构件上形成的 圆形孔的上部开口的形态沿着上弯针导向体的上半部周面呈圆弧状弯曲形成, 利用重力及因所述上弯针导向体的旋转运动而在所述圆弧状油槽内引起的负
压或泵体的强制吸引力,将这种被积存的剩余润滑油回收(排油)到缝纫机框 架的下方部。
但是,在上述以往公知的上弯针机构的漏油防止装置中,沾附于上弯针台 外周面的润滑油的剩余部分是通过上弯针台的外周面与上弯针导向构件的孔 周缘之间的金属接触来刮去的,因此,为了发挥可防止剩余润滑油向上方飞散 的可靠而又充分的刮去作用并防止上弯针台的外周面与上弯针导向构件的孔 周缘(或贯通孔)之间发生烧结等现象,需要有将两者的间隙设定得非常微小 且精密的高精度加工技术。并且,即便能设定加工成微小且精密的间隙,由于 缝纫机长期使用所造成的磨损,间隙也会逐渐加大,剩余润滑油的刮去作用会 发生时效性恶化,其结果是,润滑油向上方的飞散量增加,并会使润滑油传递 到上弯针台外周面,造成向下方滴流而弄脏缝纫机框架等,存在规定漏油防止 功能逐渐变差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种具有以往公知的上弯针机构的漏油防止装置的问题,本申请
人曾开发了日本特许公开公报的特开2006 — 150025号所公开的那样的上弯针 机构的漏油防止装置,并申请了专利(以下称为"已申请专利技术")。
由本申请人提出的已申请专利技术的上弯针机构的漏油防止装置其主要 部分如图17和图18所示,在圆柱状的上弯针导向体6上,在上弯针导向体6 的厚度方向上形成有与为供上弯针台8滑动自如地插通而在该上弯针导向体6 的径向上贯通形成的贯通孔7正交的上下两个贯通长孔19、 20,其中,上部的 贯通长孔19内嵌合着带有弹性唇部21a的油封环21,该弹性唇部21a与所述 上弯针台8的外周面弹性地滑动接触,将沾附于该外周面的润滑油的剩余部分 刮去,另一方面,下部的贯通长孔20内嵌合着可将被刮去的剩余润滑油吸收 保持的吸油环22。
采用上述由本申请人提出的已申请专利技术,通过上弯针台8的外周面与 油封环21弹性滑动接触、即以非金属弹性接触方式将沾附于该上弯针台8的 润滑油剩余部分刮去,在使两者(上弯针台8的外周面和唇部21a)间不产生 过大的间隙而以精密的间隙状态紧贴的同时,能使它们的磨损非常少,由此, 能始终可靠且充分地发挥剩余润滑油的刮去作用,而且,由于被油封环21的
弹性唇部21a刮去的剩余润滑油立即被配置于油封环21下部的吸油环22吸收 保持,因此可抑制粉尘混入该剩余润滑油内,并能防止剩余润滑油在传递到上 弯针台8的外周面和贯通孔7的内周面后向下方滴流而弄脏缝纫机框架等部件 的现象。另外,还能将被所述吸油环22吸收保持的剩余润滑油的一部分重新 供给到上弯针台8的外周面,在上弯针台8的润滑中循环利用。不仅整体上使 用了少量润滑油,而且还能长期且圆滑地维持上弯针台8的升降运动,能解决 上述以往公知的上弯针机构的漏油防止装置的问题。
然而,通过对由本申请人提出的已申请专利技术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结 果发现仍然存在着以下的问题,即,被油封环21的弹性唇部21a刮去的剩余 润滑油的一部分绕回到油封环21的外周部而积存在该油封环21与贯通长孔19 的端内周面间形成的微小空间部x内,积存于该微小空间部x内的润滑油随着 上弯针导向体6的往复旋转而向油封环21的上方溅起,溅起的润滑油重新沾 附于上弯针台8的外周面,向上方外部飞散,会在较短的使用时间内发生漏油 现象。这种漏油现象在向上弯针台8外周面的供油量增大时就会在更短的使用 时间内发生,存在不能长期且稳定性良好地维持规定的漏油防止功能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弯针机构的漏油防止装置, 能始终可靠且良好地发挥剩余润滑油的刮去作用,同时,不仅能防止粉尘混入 剩余润滑油内,而且即使增加了供油量,也能可靠地防止被刮去的剩余润滑油 重新沾附于上弯针台外周面而向上方飞散,能长期且稳定性良好地维持规定的 漏油防止功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而提出的本发明中技术方案1所记载发明的上弯针机 构的漏油防止装置,包括固定于缝纫机框架的上弯针导向构件;在该上弯针 导向构件上形成的圆形孔内以可围绕该圆的中心自由旋转的形态被嵌合保持 的圆柱状的上弯针导向体;可自由滑动地插通在径向贯通该上弯针导向体而形 成的孔中、在其上端固定有上弯针的上弯针台;将该上弯针台的下端以连动状 态连接到所述上弯针轴、以使该上弯针台随着上弯针轴的正反往复旋转而被所
述上弯针导向体引导、使其一边绕所述圆的中心倾动一边进行滑动升降的连杆 机构;以及向所述上弯针台外周面供油的润滑油供给单元,在所述圆柱状的上 弯针导向体上沿上弯针导向体的厚度方向贯通形成有与所述贯通孔正交的上 下两个长孔,其中,在上部的贯通长孔内嵌合着带有弹性唇部的油封环,该弹 性唇部与所述上弯针台的外周面弹性地滑动接触,将沾附于该外周面的润滑油 剩余部分刮去,同时在下部的贯通长孔内嵌合着可将被刮去的剩余润滑油吸收 保持的吸油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弯针导向体的上部贯通长孔内,在所述 油封环的外周部安装有可将被所述弹性唇部刮去的润滑油吸收的多孔质构件。
根据具有上述特征结构的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发明,当然能获得本申请人 提出的已申请专利技术的效果,即通过以非金属弹性接触方式将沾附于上弯 针台外周面的润滑油剩余部分刮去,在使上弯针台外周面与唇部间不产生过大 的间隙而以精密的间隙紧贴的同时,能使它们的磨损非常少,由此能始终可靠 且充分地发挥剩余润滑油刮去作用的效果;由于被油封环的弹性唇部刮去的剩 余润滑油立即被配置于油封环下部的吸油环吸收保持,因此可抑制粉尘混入该 剩余润滑油内,并能防止剩余润滑油在传递到上弯针台外周面和贯通孔内周面 后向下方滴流而弄脏缝纫机框架等部件的效果;以及通过将被所述吸油环吸收 保持的剩余润滑油的一部分重新供给到上弯针台外周面而在上弯针台的润滑 中循环利用,不仅整体上使用了少量润滑油,而且还能长期且圆滑地维持上弯 针台升降运动的效果。
在此基础上,由于被油封的环弹性唇部刮去的绕回到油封环外周部的一部 分剩余润滑油可被多孔质构件吸收保持,因此,能尽量防止被刮去的润滑油的 一部分随着上弯针导向体的往复旋转向油封环的上方溅起、重新沾附于上弯针 台的外周面而向上方飞散、从而在短时间内有损漏油防止功能的现象,可获得 能长时期、可靠且稳定性良好地维持规定的漏油防止功能那样的明显效果。
另外,为了实现上述同一 目的而提出的本发明中技术方案4所记载发明的 上弯针机构的漏油防止装置,包括固定于缝纫机框架的上弯针导向构件;在
该上弯针导向构件上形成的圆形孔内以可围绕该圆的中心自由旋转的形态被
嵌合保持的圆柱状的上弯针导向体;可自由滑动地插通在径向贯通该上弯针导
向体而形成的孔中、在其上端固定有上弯针的上弯针台;将该上弯针台的下端 以连动状态连接到所述上弯针轴、以使该上弯针台随着上弯针轴的正反往复旋 转而被所述上弯针导向体引导、并使其一边绕所述圆的中心倾动一边进行滑动 升降的连杆机构;以及向所述上弯针台的外周面供油的润滑油供给单元,在所 述圆柱状的上弯针导向体上贯通形成有与所述贯通孔正交的上下两个长孔,其 中,在上部的贯通长孔内嵌合着带有弹性唇部的油封环,该弹性唇部与所述上 弯针台的外周面弹性地滑动接触,将沾附于该外周面的润滑油剩余部分刮去, 同时在下部的贯通长孔内嵌合着可将被刮去的剩余润滑油吸收保持的吸油环,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弯针导向体的上部贯通长孔内的所述油封环外周部安装 有可将被所述弹性唇部刮去的润滑油吸收的多孔质构件,并设置有将被所述多 孔质构件吸收的润滑油强制回收的润滑油强制回收单元。
根据具有上述特征结构的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发明,在上述技术方案1 所记载的发明的效果基础上,虽然当在缝纫机高速运转中为确保上弯针台良好 的润滑性能而加大对该上弯针台的供油量、从而相应地增加了刮去剩余润滑油 的油量时,所述多孔质构件的吸收量也相应增加而成为饱和状态,会促使更早 地发生漏油,但由于这种情况下可利用强制回收单元将被多孔质构件吸收的润 滑油强制回收进行排油,因此能更加可靠且合理地防止剩余润滑油重新沾附于 上弯针台外周面以及随之发生的向上方飞散,可获得能明显提高所期望的漏油 防止功能及其持续性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或技术方案4所记载发明的上弯针机构的漏油防止 装置中,在所述上弯针导向体的贯通孔内,在比所述油封环高的上方位置另外 设置有带有粉尘密封用弹性唇部的粉尘密封环,用于防止粉尘从所述上弯针导 向体的上方部进入所述贯通孔内(技术方案2、 5),或者,在所述油封环上, 除剩余润滑油的刮去用弹性唇部外还一体形成有粉尘密封用弹性唇部,用于防 止粉尘从所述上弯针导向体的上方部进入所述贯通孔内(技术方案3、 6),由 此,能防止因从上方部飞散落下的粉尘进入贯通孔内的刮去用弹性唇部与上弯 针导向体外周面之间而造成这些部件磨损、或者因粉尘混入被刮去的剩余润滑 油中而使润滑性能变差那样的不良现象。特别是当油封环采用了将剩余润滑油
的刮去用弹性唇部和粉尘密封用弹性唇部一体形成的结构时,只需使用单一的 油封环即可,因此,不仅能简化构造及组装,而且能发挥上述的防尘效果,能 防止造成润滑性能变差的不良现象发生。
另外,作为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发明的上弯针机构的漏油防止装置中的润 滑油强制回收单元,即可像技术方案7所述的那样,包括为了引导被所述多 孔质构件吸收的润滑油向所述吸油环侧流下、以使所述上下的贯通长孔连通连 接的形态在上弯针导向体上形成的油槽;为了将包括经由该油槽流下的润滑油 在内的被所述吸油环吸收保持的润滑油强制回收、以前端吸引口与所述下部贯 通长孔开口连接的形态在缝纫机框架上形成的排油孔;以及与该排油孔连接的 吸引泵,或者也可像技术方案8所述的那样,包括为了将被所述多孔质构件
吸收的润滑油直接强制回收、以前端吸引口与所述上部贯通长孔开口连接的形
态在缝纫机框架上形成的排油孔;以及与该排油孔连接的吸引泵。
并且,作为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发明的上弯针机构的漏油防止装置中的润 滑油强制回收单元的构成要素即油槽,如技术方案9所述,最好是在所述上弯 针导向体的旋转轴线方向两面的、以所述上弯针台的滑动轴心为中心的左右大 致对称位置上形成有多个油槽。这种情况下,可使被油封环外周部的多孔质构 件吸收而成为饱和状态的润滑油一边随着上弯针导向体的往复旋转而向左右 流动, 一边经由下位的油槽而被顺利地引向下部贯通长孔内的吸油环侧流下, 能更加可靠且迅速地发挥剩余润滑油的强制回收作用,能进一步提高所期望的 漏油防止效果。


图1为以取下前盖板的状态来表示组装有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上弯针机 构的漏油防止装置的包缝机中的缝纫机框架整体的主视图。 图2为上弯针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3为该上弯针机构的组装立体图。 图4为该上弯针机构的主视图。 图5为该上弯针机构主要部分的放大主视图。
图6为该上弯针机构主要部分的放大俯视图。
图7为沿图5的A—A线的横剖视图。
图8为沿图6的B—B线的纵剖视图。
图9为沿图5的C一C线的纵剖视图。
图IO为该上弯针机构的组装部附近的纵剖侧视图。
图11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上弯针机构主要部分的放大主视图。
图12为该上弯针机构主要部分的放大主视图。
图13为沿图11的A—A线的横剖视图。
图14为沿图12的E—E线的横剖视图。
图15为沿图11的F—F线的横剖视图。
图16为该上弯针机构的组装部附近的纵剖侧视图。
图17为由本申请人提出的己申请专利技术中的上弯针机构主要部分的放 大主视图。
图18为该上弯针机构主要部分的放大主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为以取下安装于缝纫机框架1的前盖板(未图示)的状态来表示 组装有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上弯针机构的漏油防止装置的包缝机中的缝纫 机框架1整体的主视图,在该缝纫机框架1的前面显露出上弯针机构2。
图2为上弯针机构2的分解立体图,图3为该上弯针机构2的组装立 体图,图4为该上弯针机构2的主视图。在这些图中,符号3是通过固定 螺钉4固定于缝纫机框架1前面的上弯针导向构件,在该上弯针导向构件3 的前端部形成有沿送布方向的圆形孔5,该圆形孔5的上下方向上具有面对 着上弯针导向构件3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开口 5A、 5B。在所述圆形孔5内, 可围绕圆形孔5的圆中心旋转自如地嵌合保持着圆柱状的上弯针导向体6, 在该圆柱状的上弯针导向体6上形成有沿其径向贯通的贯通孔7,同时在该 贯通孔7中插通着滑动自如的筒轴状的上弯针台8。
在所述上弯针台8的上端部通过固定螺钉9固定有上弯针10,同时, 该上弯针台8的下端部通过筒状销14可相对旋转地与上弯针曲柄13的另 一端连接,该上弯针曲柄13的基端通过紧固螺钉12固定在与缝纫机主轴 (未图示)连动而正反往复旋转的上弯针轴ll上,沿上下方向(图4中箭 头u-d的方向)进行往复摆动运动,利用该上弯针曲柄13和筒状销14,随 着所述上弯针轴11的正反往复旋转,使所述上弯针台8被上弯针导向体6 引导,使其一边围绕所述圆的中心倾动一边进行滑动升降,由此构成了连 杆机构。
在构成所述连杆机构的筒状销14的中空部内装填有浸渍了润滑油的 油芯15,同时该筒状销14水平状配置固定于缝纫机框架1内部的下方位置, 上面部具有切口部16a的供油筒16的内部也装填有油芯17,该油芯17的 一端部从供油筒16的端面稍许突出,以与所述上弯针台8的下端部滑动接 触。通过这样构成,当上弯针台8滑动升降时,随着该上弯针台8的下端 部间歇性地与所述油芯17的突出端部滑动接触,浸渍于油芯17的润滑油 的一部分在溅起的同时与油芯17的突出端部间歇性接触而转移至油芯15 侧,保持在该油芯15中的润滑油缓慢渗出而沾附于销14,这些沾附的润滑 油随着销14的往复旋转而飞散,形成喷雾状,发挥向所述上弯针台8的外 周面8a供给润滑油的功能,由此构成了润滑油供给单元。
具有上述这种基本结构的包缝机的上弯针机构2中,如图5 图9所 示,在所述圆柱状的上弯针导向体6上,沿该上弯针导向体6的厚度方向 形成有与其径向的贯通孔7正交的贯通状的上下两个长孔19、 20。这两个 贯通长孔19、 20中,在上部的贯通长孔19内嵌合着油封环21,在该油封 环21的内周面侧一体形成有弹性唇部21a和粉尘密封用弹性唇部21b,所 述弹性唇部21a与所述上弯针台8的外周面8a弹性滑动接触,将由所述润 滑油供给单元供给来的沾附于该外周面8a的润滑油剩余部分刮去,所述粉 尘密封用弹性唇部21b用于防止粉尘从所述上弯针导向体6的上方部进入 贯通孔7内,同时,在该油封环21的外周部嵌合着海绵等多孔质构件25, 在将这种多孔质构件25填充于该油封环21与贯通长孔19的端内周面之间
所形成的微小空间部的状态下,可吸收被所述弹性唇部21a刮去的剩余润 滑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在所述上弯针导向体6的下部贯通长孔20内嵌合着由毛毡 等构成的吸油环22,该吸油环22可将被所述油封环21的弹性唇部21a刮 去的剩余润滑油中的、通过所述上弯针台8的外周面与所述贯通孔7的内 周面间的微小间隙而流下来的一部分润滑油吸收保持。
另外,如图1所示,在缝纫机框架1上形成有倾斜状穿设的排油孔23, 该排油孔23的长度从缝纫机框架1的下端部一直到达所述上弯针导向构件 3的前端部附近。该排油孔23的下端部通过排油管(未图示)与次摆线泵 或齿轮泵等泵体(未图示)连接,同时,如图IO所示,在排油孔23的上 端部穿设形成有与其正交的吸引口 24,该吸引口 24与所述上弯针导向体6 上形成的上部贯通长孔19开口连接,利用所述泵体及排油孔23,将被所述 多孔质构件25吸收保持的剩余润滑油从吸引口 24经由所述排油孔23强制 回收(排油),由此构成了润滑油强制回收单元。
下面,对包括上述第一实施例的上弯针机构2的漏油防止装置的包缝 机的动作进行说明。
随着与缝纫机主轴(未图示)的旋转连动的上弯针轴11的正反往复旋 转,上弯针曲柄13沿图4的箭头u — d方向往复摆动运动,在该上弯针曲 柄13的往复摆动运动下,上弯针台8沿图4的箭头ul — dl方向在上弯针 导向体6的贯通孔7内滑动升降,同时上弯针导向体6在上弯针导向构件3 的圆形孔5内围绕该圆的中心往复旋转。这样,上弯针10如图4的箭头a 所示以抛物线状的轨迹进行运动,与未图示的针及下弯针配合运动,从而 形成锁边缝。
在这种锁边缝纫动作中,当所述上弯针台8滑动升降时,随着该上弯 针台8的下端部间歇性地与供油筒16内的油芯17的突出端部滑动接触, 浸渍于油芯17的润滑油的一部分在溅起的同时从油芯17转移至油芯15侦U, 保持在该油芯15中的润滑油缓慢渗出而沾附于销14,这些沾附的润滑油随 着销14的往复旋转而飞散成喷雾状,润滑油向所述上弯针台8的外周面8a
供给而沾附在该外周面8a上。由此,能良好地保持上弯针机构2中的上弯 针台8滑动升降的润滑性。
并且,由于沾附在上弯针台8的外周面8a上的润滑油中的剩余部分在 上弯针台8的外周面8a与油封环21的弹性唇部21a弹性接触下被刮去, 因此能防止该剩余润滑油向上弯针导向体6及上弯针导向构件3的上方飞 散(漏油)而弄脏线和布料等事态的发生。
另外,在与油封环21的弹性唇部21a的弹性接触下从上弯针台8的外 周面8a刮去的剩余润滑油的一部分通过上弯针台8的外周面与贯通孔7的 内周面间的微小间隙而流下,立即被配置于所述油封环21下部的吸油环22 吸收保持,由此,还能防止剩余润滑油通过上弯针台8的外周面8a及贯通 孔7的内周面向下方滴流而弄脏缝纫机框架1等的事态,又由于被该吸油 环22吸收保持的润滑油从该吸油环22的内周面重新向上弯针台8的外周 面8a供给,在上弯针台8升降运动的润滑中循环利用,因此,润滑油不再 浪费,不仅整体上使用少量润滑油,而且能长期且圆滑地维持上弯针台8 的升降运动。
另一方面,在与油封环21的弹性唇部21a的弹性接触下从上弯针台8 的外周面8a刮去的剩余润滑油的残留的一部分绕回到油封环21的外周部 而被多孔质构件25吸收保持,并且,在缝纫机高速运转时,向上弯针台8 的供油量增多,相应地,被油封环21的弹性唇部21a刮去的剩余润滑油的 油量增加,其结果是,即使所述多孔质构件25的吸收油量增多而成为了饱 和状态,也能利用所述润滑油强制回收单元强制地将被该多孔质构件25吸 收的润滑油回收排油。由此,能防止被刮去的剩余润滑油的一部分随着上 弯针导向构件3的往复旋转而向油封环21的上方溅起并在重新沾附于上弯 针台8的外周面8a后向上方飞散那样的、漏油防止功能在短时间内变差的 事态发生,能长期稳定地维持所期望的漏油防止功能。
并且,由于从上弯针导向构件3的上方部飞散落下的线屑等粉尘被与 所述油封环21 —体形成的弹性唇部21b阻止而不能进入贯通孔7内,因此, 还能防止发生下列不良现象因所述粉尘进入上弯针台8的外周面8a与贯
通孔7的内周面间而造成这些部件磨损,或者因粉尘混入被刮去的剩余润 滑油中而使润滑性能变差。
如上所述,在基于润滑油长期正常供给的润滑性保持、对该润滑油向 上方飞散所造成的线和布料等弄脏的防止即可靠的漏油防止功能的维持、 剩余润滑油的循环再利用功能、粉尘进入贯通孔7内的防止功能、粉尘混 入剩余润滑油内的防止功能的相互叠加作用下,就整体而言,能长期、顺 畅且稳定性良好地维持包缝机的动作。
图11 图16为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上弯针机构的漏油防止装置
中的润滑油强制回收单元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在该第二实施例中,为了使与所述上弯针导向体6的径向贯通孔7正交形成的上下两个贯通长孔19、 20连通地连接,如图15所示,在上弯针导向体6的旋转轴线方向两面6a、 6b上的、以上弯针台8的滑动轴心为中心大致左右对称的位置上形成有合 计四个油槽26,同时,在缝纫机框架1上以倾斜状态穿设形成有排油孔23, 该排油孔23的下端部通过排油泵(未图示)与次摆线泵或齿轮泵等泵体(未 图示)连接,排油孔23上端的吸引口 24如图16所示与所述上弯针导向体 6上形成的下部贯通长孔20开口连接,由带有该吸引口 24的排油孔23、 所述泵体和所述油槽26构成了润滑油强制回收单元。其它结构与第1实施 例相同,故对相应部件及部位标记同一符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具有上述第二实施例的上弯针机构2的漏油防止装置的包缝机的动作 基本上与第一实施例中的说明相同,但由于在与油封环21的弹性唇部21a 弹性接触下从上弯针台8的外周面8a刮去的剩余润滑油的后处理方面与第 一实施例不一样,故下面对该剩余润滑油的后处理进行说明。
即,在与油封环21的弹性唇部21a弹性接触下从上弯针台8的外周面 8a刮去而绕回到油封环21外周部的剩余润滑油虽被多孔质构件25吸收保 持,但因该多孔质构件25成为饱和状态而未被吸收尽的润滑油与经由所述 油槽26向下部贯通长孔20侧流下并通过上弯针台8的外周面8a及贯通孔 7的内周面向下方滴流来的润滑油一起被吸油环22吸收保持,被该吸油环 22吸收保持的润滑油被所述润滑油强制回收单元强制回收进行排油。这样,
在该第二实施例中,特别是在向上弯针台8的外周面8a的供油量增多时, 也能防止被刮去的剩余润滑油的一部分随着上弯针导向构件3的往复旋转 而向油封环21的上方溅起、在重新沾附于上弯针台8的外周面8a后向上 方飞散那样的漏油防止功能在短时间内变差的事态发生,能长期稳定地维 持所期望的漏油防止功能。
另外,在上述第一实施例及第二实施例中,粉尘密封用弹性唇部21b 和剩余润滑油刮去用弹性唇部21a —体形成于油封环21,但也可将带有粉 尘密封用弹性唇部的粉尘密封环与油封环21分体设置,并在所述油封环21 的上方位置将该粉尘密封环嵌入上弯针导向体6的贯通孔7内。这种情况 下,能可靠地防止从上弯针导向体6及上弯针导向构件3的上方部飞散落 下的粉尘进入到具有剩余润滑油的刮去用弹性唇部21a的油封环21的嵌合 位置。能进一步提高防止上述那样的不良现象、即因所述粉尘进入上弯针 台8的外周面8a与贯通孔7的内周面间而造成这些部件磨损或者因粉尘混 入被刮去的剩余润滑油中而使润滑性能变差那样的不良现象发生的效果。
另外,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在缝纫机框架1上,将与泵体连接的排 油孔23的吸引口 24仅与上弯针导向体6上形成的上部贯通长孔19开口连 接,但如图10中的虚线所示,也可再设置与下部贯通长孔20开口连接的 吸引口 24'。
并且,作为缝纫机框架1的排油孔23,如上述实施例所示,表示的排 油孔23是以一直线的倾斜状态穿设而形成,其长度从缝纫机框架1的下端 部一直到达上弯针导向构件3的前端部附近,但不限定于此,也可将稍有 倾斜坡度而形成水平状态的孔和与该孔连接而形成垂直状态的孔组合而 成。
权利要求
1. 一种上弯针机构的漏油防止装置,包括固定于缝纫机框架的上弯针导向构件;在所述上弯针导向构件上形成的圆形孔内以可围绕该圆的中心自由旋转的形态被嵌合保持的圆柱状的上弯针导向体;可自由滑动地插通在径向贯通所述上弯针导向体而形成的孔中、在上端固定有上弯针的上弯针台;将所述上弯针台的下端以连动状态连接到上弯针轴、使所述上弯针台随着所述上弯针轴的正反往复旋转而由所述上弯针导向体引导一边绕所述圆的中心倾动一边进行滑动升降的连杆机构;以及向所述上弯针台的外周面供油的润滑油供给单元,在所述圆柱状的上弯针导向体上沿上弯针导向体的厚度方向贯通形成有与所述贯通孔正交的上下两个长孔,其中,在上部的贯通长孔内嵌合着带有弹性唇部的油封环,该弹性唇部与所述上弯针台的外周面弹性地滑动接触而将沾附于该外周面的润滑油剩余部分刮去,在下部的贯通长孔内嵌合着可将被刮去的剩余润滑油吸收保持的吸油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弯针导向体的上部贯通长孔内,在所述油封环的外周部安装有可将被所述弹性唇部刮去的润滑油吸收的多孔质构件。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弯针机构的漏油防止装置,其特征在于,在 所述上弯针导向体的贯通孔内,在比所述油封环高的上方位置另外设置有 带有粉尘密封用弹性唇部的粉尘密封环,该粉尘密封用弹性唇部用于防止 粉尘从所述上弯针导向体的上方部进入所述贯通孔内。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弯针机构的漏油防止装置,其特征在于,在 所述油封环上,除剩余润滑油的刮去用弹性唇部外还一体形成有粉尘密封 用弹性唇部,该粉尘密封用弹性唇部用于防止粉尘从所述上弯针导向体的 上方部进入所述贯通孔内。
4. 一种上弯针机构的漏油防止装置,包括 固定于缝纫机框架的上弯针导向构件;在所述上弯针导向构件上形成的圆形孔内以可围绕该圆的中心自由旋转的形态被嵌合保持的圆柱状的上弯针导向体;可自由滑动地插通在径向贯通所述上弯针导向体而形成的孔中、在上 端固定有上弯针的上弯针台;将所述上弯针台的下端以连动状态连接到上弯针轴、使所述上弯针台 随着所述上弯针轴的正反往复旋转而由所述上弯针导向体引导一边绕所述 圆的中心倾动一边进行滑动升降的连杆机构;以及向所述上弯针台的外周面供油的润滑油供给单元,在所述圆柱状的上弯针导向体上沿上弯针导向体的厚度方向贯通形成 有与所述贯通孔正交的上下两个长孔,其中,在上部的贯通长孔内嵌合着 带有弹性唇部的油封环,该弹性唇部与所述上弯针台的外周面弹性地滑动 接触而将沾附于该外周面的润滑油剩余部分刮去,在下部的贯通长孔内嵌 合着可将被刮去的剩余润滑油吸收保持的吸油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弯针导向体的上部贯通长孔内,在所述油封环的外周部安装有可将被所述弹性唇部刮去的润滑油吸收的多孔质构件,所述漏油防止装置还设置有将被所述多孔质构件吸收的润滑油强制回 收的润滑油强制回收单元。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上弯针机构的漏油防止装置,其特征在于,在 所述上弯针导向体的贯通孔内,在比所述油封环高的上方位置另外设置有 带有粉尘密封用弹性唇部的粉尘密封环,该粉尘密封用弹性唇部用于防止 粉尘从所述上弯针导向体的上方部进入所述贯通孔内。
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上弯针机构的漏油防止装置,其特征在于,在 所述油封环上,除剩余润滑油的刮去用弹性唇部外还一体形成有粉尘密封 用弹性唇部,该粉尘密封用弹性唇部用于防止粉尘从所述上弯针导向体的 上方部进入所述贯通孔内。
7.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上弯针机构的漏油防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油强制回收单元包括为了引导被所述多孔质构件吸收的润滑油向所述吸油环侧流下、以使 所述上部贯通长孔和下部贯通长孔连通连接的形态在上弯针导向体上形成 的油槽;为了将包括经由该油槽流下的润滑油在内的被所述吸油环吸收保持的 润滑油强制回收、以前端吸引口与所述下部贯通长孔开口连接的形态在缝 纫机框架上形成的排油孔;以及与所述排油孔连接的吸引泵。
8.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上弯针机构的漏油防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润滑油强制回收单元包括为了将被所述多孔质构件吸收的润滑油直接强制回收、以前端吸引口 与所述上部贯通长孔开口连接的形态在缝纫机框架上形成的排油孔;以及 与所述排油孔连接的吸引泵。
9.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上弯针机构的漏油防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油槽在所述上弯针导向体的旋转轴线方向两面的、以所述上弯针台的滑 动轴心为中心的左右大致对称位置上形成有多个。
全文摘要
一种上弯针机构的漏油防止装置,在可自由旋转地嵌合保持于上弯针导向构件上形成的圆形孔内的圆柱状的上弯针导向体上形成有与上弯针台的滑动升降用贯通孔正交的上下两个贯通长孔,上部贯通长孔内嵌合着与上弯针台的外周面弹性地滑动接触的带有润滑油刮去用唇部的油封环,下部贯通长孔内嵌合着可将被刮去的剩余润滑油吸收保持的吸油环,由此,能可靠且良好地发挥剩余润滑油的刮去作用,同时能可靠地防止该被刮去的剩余润滑油重新沾附于上弯针台的外周面而向上方飞散,能长期稳定地维持漏油防止功能。
文档编号D05B71/00GK101381933SQ20081021572
公开日2009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5日 优先权日2007年9月8日
发明者金川靖男 申请人:大和缝纫机制造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