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端纺纱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5024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由端纺纱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的自由端纺纱机。
背景技术
自由端纺纱机已经以各种实施方式被公开,并且在例如德国专利DE 40 01 255 Al的多个专利文献中被详尽地描述。
与这种纺织机相关地,同样早就己知的是,仅当在巻绕过程中满足 确定的巻绕参数才会实现高质量的交叉巻绕筒子,所述高质量意味着, 这种交叉巻绕筒子不仅美观而且还具有良好的退绕特性。在交叉巻绕筒 子的整个巻绕过程中例如应该以恒定的巻绕张力巻绕,所述巻绕张力既 不应该太高也不应该太低。已知的是,根据纱线输送速度与巻绕速度之 间的关系得到巻绕张力,该巻绕张力在纱线输送系统的应用中也被称为 牵伸张力(Anspanrwerzug)。这意味着,在自由端转子纺纱机中,巻绕 张力是根据从纺纱装置中牵出纱线的速度和纱线巻绕至交叉巻绕筒子的 速度之间的关系得到的。在纱线制造机组以恒定速度输送纱线的这种纺 织机中,通常随着交叉巻绕筒子直径的增大而产生这样的问题,即,如 果不进行干预(具体来说保持纱线输送速度不变),则巻绕速度会逐渐略 有下降。这意味着,纱线巻绕至交叉巻绕筒子的速度(所述速度是通过 矢量相加纱线横动速度和交叉巻绕筒子圆周速度而计算得到的)由于在 纱线横动时出现的所谓牵伸误差(Schl印pfehler,其随着交叉巻绕筒子 直径的增大而增加)而变得越来越慢,造成的结果是巻绕张力也不断略 微下降。
在德国专利DE 39 20 374 Al中描述了一种自由端纺纱机,这种自 由端纺纱机被设计用于以"分级_精密巻绕(Stufen-Pi^zisionswicklung)"的巻绕方式制造交叉巻绕筒子,并且该自由端纺
4纱机的工位相应具有可以按照预定方式控制的筒子驱动辊以及可由独立 马达驱动的纱线横动装置。在这种纺织机中,在巻绕过程中纱线横动装 置的驱动装置通过所谓的分级精密处理器如此连续地进行控制,即,首
先在某个筒子直径范围内使得巻绕关系(Spiilver^ltnis)保持恒定, 然后相应地分级改变该巻绕关系。为了还能够补偿纱线张力的波动,在 巻绕过程中还监控待巻绕纱线的纱线张力,并且在需要时相应地控制筒 子驱动装置。
欧洲专利EP 0 950 627 Al公开了一种纺织机,所述纺织机的工位 被配置为,在这些工位上不仅能够以精密巻绕的巻绕方式制造交叉巻绕 筒子,而且也能以分级精密巻绕的巻绕方式制造交叉巻绕筒子。这种已 知纺织机的工位相应备有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控制筒子的旋转速度以 及纱线横动速度,使得纱线巻绕至交叉巻绕筒子的速度与铺放纱线的倾 角无关地保持不变。
然而,在德国专利DE 39 20 374 Al或者欧洲专利EP 0 950 627 Al 中描述的纺织机的各个工位的构造通常都非常复杂并且相应地成本高 昂。
德国专利DE 35 10 521 Al描述了一种摩擦式纺纱机,这种纺纱机 具有多个并排设置的相同工位,这些工位的各个工作机构由相应设置在 机器端侧的中央驱动装置驱动。装备有独立驱动装置的工位可以通过计 算机以及特殊控制装置连接在所述摩擦式纺纱机上,将所述工位设置在 空调室内并且通过相应的实验纺纱能够在所述工位上确定针对各个纱线 批次的最优运行参数。
然而,在这种纺织机中不能基于中央驱动装置对各个工位的运行参 数进行单独调整,尤其是不能将相应出现的筒子直径考虑在内。

发明内容
从前述现有技术出发,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自由端纺纱机, 这种自由端纺纱机一方面成本较低,另一方面保证了在交叉巻绕筒子的 整个巻绕行程期间,以几乎保持不变的牵伸张力巻绕交叉巻绕筒子。根据本发明,该任务通过具有本发明权利要求1所述特征的自由端 纺纱机来解决。本发明有利实施方式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根据本发明构造的自由端纺纱机设有至少一个领示工位,该领示工 位具有控制及分析装置,在所述控制及分析装置上连接有纱线张力传感 器和筒子驱动装置,自由端纺纱机的本发明构造方式的优点不仅在于能够取决于纱线张力传感器的信号准确地控制该领示工位的筒子驱动装 置,使得在交叉巻绕筒子的整个巻绕行程期间能够保持几乎恒定的巻绕 张力。另一方面,这种构造方式还以简单方式使得在筒子行程期间能够 由控制及分析装置确定相应的控制值或者控制曲线。这些控制值或者控 制曲线随后作为基础,被用在自由端纺纱机的未被构造为领示工位的多 个工位上进行的相应的巻绕过程中,以便以预定方式控制这些工位的筒 子驱动装置。如权利要求2所述,在此在一个有利实施方式中规定,领示工位是 自由端纺纱机的组成部分。这意味着,自由端纺纱机除了具有未被构造 为领示工位的多个工位之外还具有领示工位。在这里,与纺织机的未被 构造为领示工位的那些工位相比,该领示工位被如此改变,即,在该领 示工位上生成符合规定的"样本筒子",同时在该领示工位的控制及分析 装置中能够结合控制值和/或控制曲线确定所述交叉巻绕筒子的巻绕程 序。随后,将这些控制值和/或控制曲线作为基础,用在纺织机的未被构 造为领示工位的那些工位上的巻绕过程中。当然在一个另选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规定,领示工位被构造为独立的纺纱巻绕机组(权利要求3)。优选具有自身的行走机构的这种独立领示工位的优点尤其在于,其可以被通用地应用。这意味着,这种独立领示 工位可以在需要时依次连接在多个自由端纺纱机上,所述这些自由端纺 纱机没有自己的领示工位并且例如以不同的纱线批次工作。在此借助于 该独立领示工位能够确定对相应的纱线批次有利的牵伸张力,并且通过 相应的控制值或者控制曲线保持该牵伸张力。特别是在自由端纺纱机除了具有未被构造为领示工位的多个工位之外还具有领示工位的情况下,有利之处在于,如权利要求4所述,领示 工位的控制及分析装置经由总线系统与纺织机的未被构造为领示工位的 多个工位的工位计算机连接。当然,如果该领示工位被构造为独立设置 的领示工位,则该领示工位的控制及分析装置仍然可以经由总线系统与 纺织机的未被构造为领示工位的多个工位的工位计算机连接。在这种情 况下,领示工位经由相应的接口连接在自由端纺纱机上。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另一可行方式在于,将由领示工位的控制及分 析装置确定的数据发送至自由端纺纱机的未被构造为领示工位的多个工 位的工位计算机。这意味着,通过领示工位的控制及分析装置确定的控 制值和/或控制曲线可以首先发送并存储在所述数据载体上,随后借助于 该数据载体将所述控制值和/或控制曲线例如读入纺织机的中央控制装 置或者直接读入工位自身的控制装置。


下面结合在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附图中图1示出自由端纺纱机的主视图,所述自由端纺纱机除了具有未被 构造为领示工位的多个工位之外,还具有根据本发明配备的领示工位;图2示出独立的领示工位,所述独立的领示工位能够借助于行走机 构移动,并且在需要时可以连接在各个自由端纺纱机上;图3以立体图并以放大的比例示出根据本发明的领示工位。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以主视图示意示出具有所谓端部机架2、 3的自由端转子纺纱机 1,如己知因此未进一步示出的那样,端部机架2、 3通过多个连续的进 出通道连接,所述进出通道例如是用于向纺纱装置供应纺纱负压的负压 通道、纱线监控装置和/或总线系统的电气通道以及向多个工位4供电的 电缆通道。这些进出通道在一定程度上是纺织机的"骨干",纺织机l的 纱线成形装置或者交叉巻 装置能够安置在这些进出通道上,所述纱线成形装置或者交叉巻绕装置形成多个普通工位4以及一个领示工位10。在端部机架2或3上例如设有纺织机(未示出)自身的负压供应装置、 电能供应装置以及纺织机1的中央控制单元5。中央控制单元5自身优选 经由总线系统7与各个普通工位4和领示工位10的工位计算机6连接。在多个工位4上均借助于自由端纺纱装置12将存放在纺纱桶16内 (这些纺纱桶16并排定位在工位4区域内)的喂给纤维条15纺成纱线 17,纱线17随后在巻绕装置18上巻绕成交叉巻绕筒子19。为此,自由 端转子纺纱机1的每个工位4均具有多个不同的纱线操作或者纱线处理 装置。在此,例如纱线牵出装置20、吸嘴21、纱线横动装置22以及筒 子驱动装置23这样的纱线操作装置分别装备有独立驱动装置24、 25、 26、 27,这些独立驱动装置24、 25、 26、 27经由控制线路28、 29、 30、 31 连接在工位计算机6上。如前面已经描述的那样,每个工位4还具有巻绕装置18和用于制造 纱线17的自由端纺纱装置12,纱线17在巻绕装置18上巻绕成交叉巻绕 筒子19。在此,在自由端纺纱装置12内制造的纱线17通过纱线牵出装 置20从自由端纺纱装置12中牵出,纱线牵出装置20具有可由独立马达 驱动的纱线牵出辊以及压辊,所述压辊可以贴靠在纱线牵出辊上并被该 纱线牵出辊以摩擦配合方式驱动。如图3所示,纱线17经由纱线牵出管离开自由端纺纱装置12。此 外,在纱线运行路径区域内还设有纱线监控器35、气动纱线存储装置36 以及上蜡装置37。巻绕装置18具有可旋转地保持交叉巻绕筒子19的筒子架39、优选 由可反转的独立驱动装置27驱动的巻绕轴14以及例如由步进马达26驱 动的纱线横动装置22。通常,工位4的各个工作组件的独立步进马达分 别经由控制线路28、 29、 30、 31之一连接在控制装置上,在本实施例中 连接在工位计算机6上。该自由端纺纱机的其中一个工位被构造为领示工位10。这意味着, 所述领示工位10不同于普通工位4,其附加具有纱线张力传感器9,该 纱线张力传感器9如图3所示地设置在纱线牵出装置20和纱线横动装置23之间,并且经由信号线路34连接在控制及分析装置11上。优选整合 在领示工位10的工位计算机6中的控制及分析装置11还经由控制线路 31与筒子驱动装置23的电动马达27连接。.图2示意示出了未被整合到纺织机1中的领示工位10,该领示工位 被构造为独立的领示工位10。所述独立设置的领示工位10在其结构构造方面基本相当于整合在 该自由端纺纱机中的领示工位,所述独立设置的领示工位io优选具有工 位自身的行走机构40,并且所述独立设置的领示工位10可以借助于该行走机构移动并且可以定位在自身不具有领示工位的自由端纺纱机上。独 立设置的领示工位10能够优选通过相应的接口 41连接在有关纺织机1 或者其总线系统7上。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功能在新纱线批次(其应该在自由端纺纱机1上制成)开始时,首先在 领示工位10上制造交叉巻绕筒子19,此时规定要被应用在纱线17巻绕 到交叉巻绕筒子19上的整个巻绕行程期间的巻绕张力。在此,通过纱线 张力传感器9监控该巻绕张力,在自由端转子纺纱机的情况下,所述巻 绕张力是如前所述地根据纱线17从纺纱装置12中牵出的速度和纱线17 巻绕至交叉巻绕筒子19的速度之间的关系而获得的。纱线张力传感器9 经由信号线路34连接在控制及分析装置11上,该控制及分析装置11例 如被整合在领示工位10的工位计算机6中。 一旦控制及分析装置11记 录到纱线17的巻绕张力比规定的略有减少,那么就略为增大巻绕速度。这意味着,在再次达到规定的巻绕张力之前,经由控制线路31与工 位计算机6连接的筒子驱动装置23的马达27 —直受到"加速"意义上 的控制。在交叉巻绕筒子19的整个巻绕行程期间只要需要就重复所述方 法,并且以这种方式保证在整个巻绕行程期间提供几乎恒定的巻绕张力。此外在该巻绕行程期间,在控制及分析装置11中生成相应的控制值 或者控制曲线,随后将这些控制值或者控制曲线作为基础,用以控制制 造交叉巻绕筒子的纺织机1的未被构造为领示工位的多个工位。基于所提供的由领示工位IO确定的控制值或者控制曲线,多个普通工位4既不需要纱线张力传感器9也不需要控制及分析装置11,就能在 整个巻绕行程期间以几乎恒定的巻绕张力制造交叉巻绕筒子。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多个工位(4)的自由端纺纱机(1),这些工位(4)均具有用于制造纱线(17)的纺纱装置(12)以及用于制造交叉卷绕筒子(19)的卷绕装置(18),其中,所述卷绕装置(19)具有可旋转地保持所述交叉卷绕筒子(19)的筒子架(39)、纱线横动装置(22)以及能够按照预定方式控制的筒子驱动装置(23),所述自由端纺纱机的特征在于,设有至少一个领示工位(10),所述至少一个领示工位(10)具有纱线张力传感器(9)和配套的控制及分析装置(11),所述纱线张力传感器(9)设置在纱线牵出装置(20)和所述纱线横动装置(22)之间;所述控制及分析装置(11)在功能方面与所述领示工位(10)的所述筒子驱动装置(23)连接,并且被构造为能够取决于所述纱线张力传感器(9)的信号这样控制所述筒子驱动装置(23),即,在所述交叉卷绕筒子(19)的卷绕行程期间提供几乎恒定的卷绕张力;由所述控制及分析装置(11)基于所述筒子驱动装置(23)的关于卷绕行程的调节值,生成控制值和/或控制曲线;并且借助于所述控制值和/或所述控制曲线,在相应的卷绕过程中按照预定方式控制所述自由端纺纱机(1)的未被构造为所述领示工位的多个工位(4)的所述筒子驱动装置(23)。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自由端纺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领示工 位(10)是制造交叉巻绕筒子的纺织机(1)的组成部分。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自由端纺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领示工 位(10)被构造为能够连接到所述自由端纺纱机(1)上的独立的纺纱/ 巻绕机组。
4.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自由端纺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 领示工位(10)具有工位计算机(6),所述工位计算机(6)经由总线系 统(7)与所述自由端纺纱机(1)的未被构造为所述领示工位的那些工 位(4)连接。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自由端纺纱机,其特征在于,由所 述领示工位(10)的所述控制及分析装置(11)确定的所述控制值和/或 所述控制曲线能够被存储在数据载体上,并且能够被发送至所述自由端纺纱机(1)的未被构造为所述领示工位的那些工位(4)的工位计算机 (6)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多个工位(4)的自由端纺纱机(1),这些工位均具有用于制造纱线(17)的纺纱装置(12)以及用于制造交叉卷绕筒子(19)的卷绕装置(18),其中,卷绕装置(19)具有旋转保持交叉卷绕筒子(19)的筒子架(39)、纱线横动装置(22)以及能够按照预定方式控制的筒子驱动装置(23)。本发明规定,设有至少一个领示工位(10),领示工位具有纱线张力传感器(9)和配套的控制及分析装置(11),纱线张力传感器(9)设置在纱线牵出装置(20)和纱线横动装置(22)之间;控制及分析装置(11)在功能方面与领示工位(10)的筒子驱动装置(23)连接,并且被构造为能够取决于纱线张力传感器(9)的信号这样控制筒子驱动装置(23),即,在交叉卷绕筒子(19)的卷绕行程期间提供几乎恒定的卷绕张力。另外,由控制及分析装置(11)基于筒子驱动装置(23)的关于卷绕行程的调节值,生成控制值和/或控制曲线;并且借助于控制值和/或控制曲线,在相应的卷绕过程中按照预定方式控制自由端纺纱机(1)的未被构造为领示工位的多个工位(4)的筒子驱动装置(23)。
文档编号D01H4/00GK101657574SQ200880011722
公开日2010年2月24日 申请日期2008年2月28日 优先权日2007年4月19日
发明者古德龙·多, 威赫姆·厄尔 申请人: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