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杯纺麻灰粘纤针织纱生产方法

文档序号:1728802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转杯纺麻灰粘纤针织纱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杯纺麻灰粘纤针织纱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针织纱产品一直以传统的环锭纺占主导地位,而新型纺纱领域中技术 最为成熟的转杯纺针织用纱确很少开发应用。由于转杯纺纱具有巻装大、成纱条干好、纱疵 少,十分利于针织的优点,应用前景非常广阔。而麻灰系列粘纤纱,最终产品无需染色,产品 色泽自然、色牢度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应用转杯纺设备生产麻灰粘纤针织纱 的生产方法,生产的麻灰系列粘纤针织纱产品色泽自然、、色牢度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转杯纺麻灰粘纤针织纱生 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将有色粘胶短纤和本色粘胶短纤各50%进行混 配,然后经排包、清花、梳棉制成并条A;同时将本色粘胶短纤经清花、梳棉制成并条B;其
次,将并条A和并条B混合制成并条C,然后将并条C与并条B按实际所需有色粘胶短纤比
例多次混合制成并条D ;最后,用转杯纺设备将并条D制成针织纱。 作为优选,所述并条C与并条B混合三次制成并条D。 作为优选,所述有色粘胶短纤及本色粘胶短纤的规格为1. 2DX38mm。 作为优选,所述转杯纺选用KSK4假捻器,纺杯和分梳棍的直径为33mm。 作为优选,所述转杯纺的温度控制在20°C _301:,湿度控制在55% _70%。减少纺
纱元器件的摩擦系数,降低断头率,确保正常生产。 作为优选,所述针织纱的规格为19. 7tex-14. 7tex。在针织纱的规格为19. 7tex 时,所述转杯纺的纺杯速度为10000/rpm,分梳棍速度8500/rpm,牵伸倍数210倍,捻系数为 3. 0-3. 5。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用转杯纺生产的麻灰系列粘纤针织纱最终产品
无需染色,产品色泽自然、色牢度好。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是规格为19. 7tex麻灰粘纤针织纱的生产方法实施例,包括如下步骤首先, 将有色粘胶短纤和本色粘胶短纤各50X进行混配,然后经排包、清花、梳棉制成并条A ;同 时将本色粘胶短纤经清花、梳棉制成并条B ;其次,将并条A和并条B混合制成并条C,然后 将并条C与并条B按实际所需有色粘胶短纤比例多次混合制成并条D ;最后,用转杯纺设备 将并条D制成针织纱。所述并条C与并条B混合三次制成并条D。 其中,所述有色粘胶短纤及本色粘胶短纤的规格为1. 2DX38mm。所述转杯纺选用 KSK4假捻器,纺杯和分梳棍的直径为33mm。所述转杯纺的温度控制在20°C _30°C ,湿度控制在55% -70%。所述转杯纺的纺杯速度为10000/rpm,分梳棍速度8500/rpm,牵伸倍数210 倍。捻系数为3. 0-3. 5。
权利要求
一种转杯纺麻灰粘纤针织纱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将有色粘胶短纤和本色粘胶短纤各50%进行混配,然后经排包、清花、梳棉制成并条A;同时将本色粘胶短纤经清花、梳棉制成并条B;其次,将并条A和并条B混合制成并条C,然后将并条C与并条B按实际所需有色粘胶短纤比例多次混合制成并条D;最后,用转杯纺设备将并条D制成针织纱。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杯纺麻灰粘纤针织纱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并条C与并条B混合三次制成并条D。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杯纺麻灰粘纤针织纱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色粘胶短纤及本色粘胶短纤的规格为1. 2DX38mm。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杯纺麻灰粘纤针织纱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杯纺 选用KSK4假捻器,纺杯和分梳棍的直径为33mm。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杯纺麻灰粘纤针织纱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杯纺 的温度控制在20°C _30",湿度控制在55% -70%。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转杯纺麻灰粘纤针织纱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针织纱的规格为19. 7tex-14. 7tex。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杯纺麻灰粘纤针织纱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杯纺 的纺杯速度为10000/rpm,分梳棍速度8500/rpm,牵伸倍数210倍,捻系数为3. 0-3. 5。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转杯纺麻灰粘纤针织纱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将有色粘胶短纤和本色粘胶短纤各50%进行混配,然后经排包、清花、梳棉制成并条A;同时将本色粘胶短纤经清花、梳棉制成并条B;其次,将并条A和并条B混合制成并条C,然后将并条C与并条B按实际所需有色粘胶短纤比例多次混合制成并条D;最后,用转杯纺设备将并条D制成针织纱。本发明用转杯纺生产麻灰系列粘纤针织纱,最终产品无需染色,产品色泽自然、色牢度好。
文档编号D02G3/04GK101736462SQ200910154950
公开日2010年6月16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2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2日
发明者徐士琴 申请人:徐士琴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