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纤维布开纤及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9799阅读:11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玻璃纤维布开纤及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针对玻璃纤维布开纤及清洗的装置
背景技术
为配合下游生产基层电路板(PCB)的前身——预浸材,就必须在玻璃布上添加介面活性剂(或称偶合剂),才能使布与环氧树脂结合而作成预浸材。 玻璃纤维布一般是由经纱与纬纱互相垂直交织而成,每根纱都由数百根单纤组成。玻璃布的含浸性,亦即玻璃布与环氧树脂结合的质量,与每根纱束中单纤之间的松散程度息息相关。为了保证玻璃布的含浸性,就需要对纱束进行加工,也就是要将纱束的纱散开。而利用各种装置打散纱束的方法,统称为开纤。 目前,业界生产企业一般生产玻纤布所使用的开纤装置,由于其开纤能力不足,从
而导致不能够很好地满足下游厂商对玻纤布含浸性的要求。 因此,业界急需一种开纤装置来改善或解决上述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满足业界对玻纤布含浸性的要求,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玻璃纤维布开纤及清洗装置,其不仅对玻璃纤维布能够起到开纤效果,而且也对玻纤布表面起到清洗的作用。[0007]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玻璃纤维布开纤及清洗装置,其包括有清洗槽,其内设置有套设的滤桶状内、外壳体。内壳体与一动力装置连接,并可在其驱动下旋转,而外壳体则是在本装置使用时由清洗槽内的玻纤布的带动而转动。且外壳体的转动方向与内壳体的转动方向相反。 进一步的,在不同实施方式中,其中动力装置包括有电动机和皮带轴,皮带轴与内壳体连接。 进一步的,在不同实施方式中,其中清洗槽内在外壳体和内壳体之间还套设有中
壳体,其中中壳体为固定设置,其在本装置使用时,并不转动。 进一步的,在不同实施方式中,其中中壳体也为滤桶状壳体。 进一步的,在不同实施方式中,其中外壳体、中壳体和内壳体的表面上都设置有若干圆孔。 进一步的,在不同实施方式中,其中外壳体、中壳体和内壳体的表面上设置的这些圆孔均按照壳体表面均匀分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无需对原生产机台结构作调整,方便安装,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图1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玻璃纤维布开纤及清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图1所示的玻璃纤维布开纤及清洗装置所涉及的壳体表面的结构示意图;[0016] 图3图1所示的玻璃纤维布开纤及清洗装置的震动水洗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 在图1中,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玻璃纤维布开纤及清洗装置100,其包括有清洗槽110,其内套设有三个滤桶状壳体,并按内壳体120、中壳体130、外壳体140组装在一起置于槽内。内壳体120由电动机150通过皮带轴152驱动,中层壳体固定不动,外层壳体与玻纤布接触,由布的运动带其转动。进一步的,此三层壳体表面布满分布均匀的小圆孔200 (如图2所示)。且在使用时,内壳体120与外壳体140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权利要求一种玻璃纤维布开纤及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清洗槽,其内设置有套设的滤桶状内、外壳体;其中所述内壳体与一动力装置连接,并可在其驱动下旋转,而所述外壳体则是在本装置使用时由清洗槽内的玻纤布的带动而转动,且所述外壳体的转动方向与内壳体的转动方向相反。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纤维布开纤及清洗装置,其特征是其中所述动力装置包括有电动机和皮带轴,所述皮带轴与所述内壳体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纤维布开纤及清洗装置,其特征是其还包括有套设于所述外壳体和内壳体之间的中壳体,其为固定设置。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玻璃纤维布开纤及清洗装置,其特征是其中所述中壳体也为滤桶状壳体。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玻璃纤维布开纤及清洗装置,其特征是其中所述中壳体的表面上设置有若干圆孔。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玻璃纤维布开纤及清洗装置,其特征是其中所述中壳体和表面上设置的这些圆孔均按照壳体表面均匀分布。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纤维布开纤及清洗装置,其特征是其中所述外壳体和内壳体的表面上都设置有若干圆孔。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玻璃纤维布开纤及清洗装置,其特征是其中所述外壳体和内壳体的表面上设置的这些圆孔均按照壳体表面均匀分布。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玻璃纤维布开纤及清洗装置。其包括有清洗槽及其内设置的三层滤桶状壳体。其中内壳体与动力装置连接,并在其驱动下转动。中壳体固定不动,外壳体与玻纤布接触。每层壳体的表面都均匀设置有若干小圆孔。使用时,内壳体的转动方向与外层壳体在玻纤布带动下的转动方向相反,相临壳体间的水流由于小圆孔的剪切作用形成一个个振动的小水柱,不断的撞击布面及纱与纱之间的缝隙,从而打散纱束,使其蓬松,进而达到开纤的效果,同时使布面本身的污垢剥落,起到了清洗的效果。
文档编号D06B23/14GK201546049SQ200920074000
公开日2010年8月11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3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3日
发明者林嘉佑 申请人:台嘉玻璃纤维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