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缝缝纫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1239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平缝缝纫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在用多根针(Needle)形成线步(Stitch)的布料的表面 上设置饰线(Top Cover Thread)的饰线弯针(Cover ThreadLooper)的平缝缝纫机(Sewing Machine For Flat Seaming)。
背景技术
在针织布料(knit fabric)等伸縮性大的布料的缝制中,广泛采用例如日本特开 2008-142498号公报中记载的平缝缝纫机。平缝缝纫机所形成的线步,富有伸縮性,具有优 秀的强度。并且平缝缝纫机还具有饰线弯针。饰线弯针,在由多根针的面线形成线步的布 料表面上,设置与该线步规则地相络合的饰线。饰线弯针所配置的饰线,使得线步的外观良 好。 图1为放大显示以前的平缝缝纫机的针附近的立体图。该平缝缝纫机,在与布料 200的传送方向(前后方向)大致垂直的面内并排有4根针41a 41d。针41a 41d通 过针固定器45固定在针杆4的下端,通过针杆4的上下运动而上升下降。针41a 41d在 下端分别有针孔。面线42a 42d如图所示,从上方供给,从前方通过各个针41a 41d的 针孔。 平缝缝纫机中,在对布料200的下方进行支持的缝纫机台的内部设有弯针 (Looper,图示省略)。该弯针保持弯针线,并在针41a 41d的并排方向(左右方向)进行
进退动作。弯针的进退动作与针41a 41d的上升和下降同步发生,在布料200上形成线
止 少。 平缝缝纫机针还具有配置在针41a 41d的并排方向的一侧(右侧)的饰线弯针 90和饰线引导93。饰线弯针90是在针41a 41d的前侧在左右方向上摆动的圆弧形的部 件,末端部内侧具有用来挂住饰线100的挂线部90a。饰线引导93中,在饰线弯针90的上 方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延长的引导孔93a。引导孔93的前端比针41a 41d的并排位置更加 靠前,引导孔93a的后端比针41a 41d的并排位置更加靠后。 饰线100从上方供给,如图所示,从设置在针固定器45上的线道44的小孔44a中 通过,再从饰线引导93的引导孔93a中通过后拖到布料200上,被在饰线引导93的下方进 行摆动的饰线弯针90的挂线部90a挂住而如后所述配置在布料200的表面。 图2A、2B为饰线弯针90的动作说明图。饰线弯针90在图2A所示的退入位置和 图2B所示的进出位置之间摆动。 在饰线弯针90位于退入位置时,如图2A所示,挂线部90a与从引导孔93a的前端 部附近通过的饰线100的后侧相对。开始饰线弯针的进出动作之后,该饰线弯针90在末端 处的挂线部90a上挂住饰线100,将其从引导孔93中拉出牵引到针41a 41d的前方,到达 如图2B所示的进出位置。饰线IOO被施加有适当的张力,通过该张力的作用,伴随着饰线 弯针90的拉出,饰线100在引导孔93a的内部滑动而移动到该引导孔93a的后端部,绷在 引导孔93a与挂线部90a之间。
3[0009] 如图1所示,针41a 41d以各自的下端沿着朝向饰线引导93侧的方向顺次上升 的方式,固定在针固定器45上。如前所述,饰线弯针90所拉出的饰线100,位于左侧的2根 针41a、41b下端的上方,右侧的2根针41c、41d下端的下方。因此,饰线100如图2B所示, 变成与针41b的前部接触而弯曲,从针41c的后侧通过而与饰线引导93的引导孔93a连续 的状态,在该状态下,被针41a 41d的面线42a 42d压到布料200的表面,从而配置在 该表面上。 图3为表示从布料的表面侧看到的平缝线步(Covering Chain Stitch)的立体 图。平缝的线步如图所示,布料200的表面,面线42a 42d所形成的缝线并排,饰线100 以左右规则地蜿蜒前行而横断这些缝线的形态配置。图3中的空白箭头表示布料200的传 送方向。 以前的平缝缝纫机中,会产生称作"线剌"以及"脱脚"的缝制不良,存在相应部位 外观恶化的问题。"线剌"如图3中符号A所示,是针剌到设置于布料200上的饰线100中而产生的 缝制不良。"脱脚"如图3中符号B所示,饰线100在与本来不同的位置上横断缝线而产生 的缝制不良。 图4为缝制不良的发生机制的说明图。图4中示出了位于最左侧的针41d的面线 42d与布料200以及饰线100之间在侧视下的位置关系。图中的针41d位于上死点(上升 到最高处的位置),面线42d以从针41d的针孔向后向斜下方延伸,并被施加适当的张力的 状态,在布料200(上的线步)上连续。 如前所述,饰线100位于针41d末端的下面,且比针41d更靠后处。位于这种位置 的饰线IOO,有时会被从针41d延伸到布料200的面线42d从后方接触。 如前所述,饰线100被施加有张力,但一般来说饰线100的张力小于面线42d的张 力,因此饰线100被从后方接触的面线42d推压,如图4中虚线所示,向前方移动。该移动 的影响在与针41d相邻的针41c的后方也会发生,饰线100如图2B中的虚线所示,有可能 会从针41c的正下方或针41c的前方通过。 在饰线100从针41c的正下方通过时,下降的针41c剌入饰线100,产生前述的"线 剌"。而在饰线100从针41c的前方通过时,下降的针41c从饰线100的后方通过,产生前 述的"脱脚"。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状况而做出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在布料表面的预定位 置上可靠地设置饰线,不会发生"线剌"、"脱脚"等缝制不良,稳定地形成外观良好的平缝线 步的平缝缝纫机。 第1方案的平缝缝纫机,具有排列在与布料的传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多根针、 设置在该针的排列方向的一侧且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延长的引导孔的饰线引导、以及位于该 饰线引导的下方,以从所述针的前方横穿的方式进行进退动作的饰线弯针,通过了所述引 导孔的饰线,被所述饰线弯针的进出所捕捉而拉出,在所述引导孔的引导下被设置在所述 布料的表面,该平缝缝纫机还具有压线部件,该压线部件与所述饰线弯针连动,在所述饰 线引导的上方前后移动,通过向后方的移动推压穿插在所述引导孔中的饰线,使得该饰线强制移动到所述引导孔的后方。 本实用新型中,压线部件与饰线弯针连动在饰线引导的上方前后移动,在向后方 移动时,推压从饰线引导的引导孔中通过的饰线,饰线因压线部件的推压而被强制移动到 引导孔的后端部附近,抵抗从后方接触的面线的张力而保持移动位置,从而能够在布料表 面的规定位置上可靠地设置饰线。 第2方案是一种根据第1方案的平缝缝纫机,特征在于,所述压线部件具有安装 在所述饰线弯针的驱动轴上,随着该驱动轴的反复旋转而摆动的摆动杆。 本实用新型中,饰线弯针的驱动轴上安装有压线部件,饰线弯针与压线部件的驱 动系统兼用,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来实现实用新型目的。 通过对照附图阅读以下叙述的详细说明,将会更加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以及创 新特征。

图1是放大表示以前的平缝缝纫机的针附近的立体图。 图2A, 2B是饰线弯针的动作说明图。 图3是从布料的表面侧看到的平缝线步的立体图。 图4是缝制不良发生机制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平缝缝纫机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6是概略表示用于针杆的传动机构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7是用于针杆的传动机构的侧视图。 图8是运动变换机构以及饰线传动机构的立体图。 图9是运动变换机构以及饰线传动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放大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平缝缝纫机的针附近的立体图。 图11是针、饰线弯针以及压线部件的动作说明图。 图12是针、饰线弯针以及压线部件的动作说明图。 图13是针、饰线弯针以及压线部件的动作说明图。 图14是针、饰线弯针以及压线部件的动作说明图。 图15是针、饰线弯针以及压线部件的动作说明图。 图16是针、饰线弯针以及压线部件的动作说明图。 图17A、17B是饰线弯针以及压线部件的动作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下面便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 细说明。图5为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平缝缝纫机的外观的立体图。图6是概略表示用于针杆 的传动机构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图7是图6所示传动机构的侧视图。 图示的平缝缝纫机,在缝纫机本体1 一侧的下部,延伸设有直径较细的筒形缝纫 机台2,同侧上部延伸设有与筒形缝纫机台2大致平行的缝纫机臂3,构成为纵向筒形的缝 纫机。 筒形缝纫机台2的末端部上面设有针板20。针板20下的缝纫机台2内部,设有未图示的送料装置和弯针。缝纫机臂3的末端部支持有针杆4。向缝纫机臂3的下方伸出的 针杆4的下端,通过针固定器45(参照图10)安装有4根针41a ld。并且缝纫机臂3的 末端部还支持有未图示的压杆。该压杆在针杆4的后方(筒形缝纫机台2的根端侧)向缝 纫机臂3的下方伸出,伸出端安装有压脚21 。 布料200(参照图11 图16)被夹在压脚21和针板20之间,通过上述送料装置 的动作从筒形缝纫机台2的末端侧(前方)向根端侧(后方)传送。针41a 41d并排在 与布料200的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针41a 41d与布料200的传送同步上升下降。上 述弯针与布料200的传送同步,在针41a 41d的并排方向(左右方向)上进行进退动作。 布料200通过如上所述的针41a 41d和弯针的动作被缝制起来。 缝纫机本体1的内侧下部,设有缝纫机主轴5。缝纫机主轴5是在左右方向上延伸 的轴。缝纫机主轴5,通过缠绕在一端部(左侧端部)的驱动轮50上的驱动带51而与缝纫 机马达(图示省略)的输出端相连接,由上述缝纫机马达经由驱动带51和驱动轮50对其 进行旋转驱动。 缝纫机本体l的内侧上部,设有传动轴6。传动轴6是与缝纫机主轴5大致平行的 轴,被支持在与缝纫机臂3的突出部对应的高度位置处。传动轴6通过缠绕在一端部(右 侧端部)的传动轮61上的传动带60而与缝纫机主轴5的另一端部(右侧端部)的传动带 52连接,由经由传动带62传递的缝纫机主轴5的旋转而绕中心轴进行旋转。 缝纫机臂3的末端部内侧,针杆4的附近设有针杆驱动轴7。针杆驱动轴7是与 缝纫机主轴5以及传动轴6平行的轴。针杆驱动轴7通过缠绕在一端部(右侧端部)的传 动轮71上的传动带70而与在传动轴6同侧端部与上述传动轮61并排设置的传动轮62连 接,由经由传动带70传递的旋转轴6的旋转而绕中心轴进行旋转。 针杆驱动轴7通过图8及图9所示的运动变换机构8与针杆4相连接。并且针杆 驱动轴7通过图8及图9所示的饰线传动机构9a而与饰线装置9b相连接。图8为表示运 动变换机构8以及饰线传动机构9a的立体图,图9为表示运动变换机构8以及饰线传动机 构9a的分解立体图。 运动变换机构8具有曲柄臂80和针振臂81。如图9所示,针杆驱动轴7的身部 (端部以外的部位)设有具有预定偏心量的针杆曲柄72,该针杆曲柄72与曲柄臂80的根 端部相连接。针振臂81被与针杆驱动轴7大致平行的支轴82支持其身部,能够围绕该支 轴82旋转。在针杆驱动轴7的一侧延伸的针振臂81的一端,经由连接轴83与曲柄臂80 的末端部相连接,在针杆4的一侧延伸的针振臂81的另一端,经由短连接件84与固定在针 杆4的身部的针杆保持件40相连接。 通过以上的构成,针杆驱动轴7的旋转经由与针杆曲柄72相连接的曲柄臂80传 递到针振臂81,该针振臂81以支轴82为中心,以针杆驱动轴7的一圈为一周期进行摆动。 通过该摆动,针振臂81的另一端上下运动,该上下运动通过连接件84以及针杆保持件40 传递给针杆4,该针杆4以与针振臂81的摆动角度相当的冲程在上下方向上进行往返运动。 针杆4的下端固定有针固定器45。该针固定器45中从左侧向右侧依次并排安装 有4根针41a、针41b、针41c、以及针41d。针固定器45中,在针41a的更左侧安装有保持 器43。像这样安装在针固定器45上的针41a 41d以及保持器43,通过针杆4的上下运 动而在上死点和下死点之间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针41a 41d与如前所述进行进退动作
6的弯针协动,缝制针板20上的布料。保持器43在下降时与针41a 41d —起到达筒形缝 纫机台2的内部,进行捕捉由弯针所保持的弯针线并保持这种公知的动作。 饰线装置9b具有饰线轴9、饰线弯针90、以及压线部件94。饰线轴9,在缝纫机臂 3上下壁中被轴承套筒91、92所支持,能够围绕上下方向的轴旋转。 饰线轴9的下端向缝纫机臂3的下方伸出,饰线弯针90通过弯针座99安装在饰 线轴9的伸出端部。饰线弯针90具有从弯针座99向下延伸的轴部分,以及与该轴部分的 下端连设,在与轴长方向大致垂直的面内(与针板20大致平行的面内)弯曲成圆弧形的弯 曲部分。饰线弯针90的弯曲部分中,在末端附近设有向内伸出的挂线部90a。压线部件94 安装在与弯针座99 一体设置的保持座95中。压线部件94具有从保持座95向下延伸的连 接轴94a,以及通过在该连接轴94a的下部以大致直角弯曲而形成,与针板20大致平行的摆 动杆94b。 饰线传动机构9a将针杆驱动轴7的旋转传递给饰线轴9,使得该饰线轴9反复旋 转。饰线传动机构9a具有饰线杆92b、摆动臂91a、饰线曲柄臂92a以及连接件98a。饰线 杆92b由与针振臂81共用的支轴82所支持,能够以该支轴82为中心摆动。 如图9所示,针杆驱动轴7中,设有与针杆曲柄72的一侧并排而具有预定偏心量 的饰线曲柄73。饰线曲柄臂92a的根部与饰线曲柄73相连接。向前方延伸的饰线曲柄臂 92a的末端,与饰线杆92b的一端相连接。该连接位置如图9所示,能够沿着设在饰线杆92b 中的长孔92c调节。从支轴82的支持位置向下延伸的饰线杆92b的另一端部,设有与支轴 82大致平行而向左延伸的连接销97a。 摆动臂91a位于上下轴承套筒91、92之间,被固定在饰线轴9上。如图9所示,摆 动臂91a的末端设有向下延伸的连接销96a,摆动臂91a与饰线杆92b通过与连接销96a以 及连接销97a两端相嵌合的连接件98a相连接。另外,连接件98a与连接销97a通过球形 接头97b互相嵌合。 通过以上的构成,针杆驱动轴7的旋转经由饰线曲柄73和饰线曲柄臂92a传递给 饰线杆92b,该饰线杆92b以支轴82为中心以针杆驱动轴7的1圈为1周期进行摆动。其 摆动角度能够通过饰线曲柄臂92a和饰线杆92b之间的连接位置的调节来变更。像这样所 产生的饰线杆92b的摆动,经由连接件98a传递给摆动臂91a,安装有该摆动臂91a的饰线 轴9以与饰线杆92b的摆动角度对应的角度反复转动。 图10为放大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平缝缝纫机的针附近的立体图。如前所述,安装在 饰线轴9上的饰线弯针90,如图10所示,位于比最右侧的针41d更右侧的位置。饰线弯针 90随着饰线轴9的反复旋转而摆动,具有挂线部90a的弯曲部分的末端进行进出动作,从针 41a 41d的并排位置的前方横穿, 一直到达比左侧的针41a更靠左的位置。 饰线弯针90的上位置中,设置有与以前的平缝缝纫机相同的饰线引导93。饰线引 导93如图5所示,安装在缝纫机臂3的前边面处而向下延伸,下端弯曲形成有板状部,该板 状部垂直于饰线轴9 (平行于针板20)。该板状部中设有在前后方向上延长的引导孔93a。 引导孔93a的前端位于比针41a 41d的并排位置更靠前处,引导孔93a的后端位于比针 41a 41d的并排位置更靠后处。 如前所述,安装在饰线轴9上的压线部件94的摆动杆94b,位于饰线引导93的板 状部的上方,该摆动杆94b的末端位于比引导孔93a的前端部更靠前侧。位置被设置成这样的压线部件94的摆动杆94b,随着饰线轴9的反复旋转而与饰线弯针90同步摆动。摆动 杆94b的摆动,处于从饰线引导93中设置的引导孔93a的上方通过,并且从该引导孔93a 的前端部的前方到达后端部附近这样一个范围内。 图11 图16是说明针41a 41d、饰线弯针90以及压线部件94的一系列动作的 动作说明图。图17A、17B为饰线弯针90和压线部件94的动作说明图。图17A与图11对 应,图17B与图13对应。 如前所述,针41a 41d在上死点和下死点之间上升下降,饰线弯针90和压线部 件94,与针4la 41 d的上升和下降同步,在图17A所示的退入位置与图17B所示的进出位 置之间摆动。在饰线弯针90以及压线部件94位于退入位置处时,针41a 41d位于下死 点附近,如图11所示,从布料200中贯通。在饰线弯针90和压线部件94位于进出位置处 时,针41a 41d位于上死点附近,如图13所示,距离布料200的上方尚有预定长度。 针41a 41d在各自的下端具有针孔。面线42a 42d如图所示,从上方供给,分 别从前向后地从针41a 41d的针孔中通过。在固定针41a 41d的针固定器45的前面, 安装有向着饰线引导93的引导孔93a的前端部上方延伸的线道44。该线道44的伸出端 部中设有上下贯通的小孔44a。饰线100从上方供给,如图所示,从线道44中设置的小孔 44a中通过,并从饰线引导93的引导孔93a中通过后拖到布料200上。该饰线100被在饰 线引导93的下方进行摆动的饰线弯针90的挂线部90a挂住而如后所述配置在布料200的 表面。压线部件94通过在引导孔93a的上侧进行摆动而对饰线100施加后述的作用。 在饰线弯针90位于退入位置时,如图17A所示,挂线部90a与从引导孔93a的前 端部附近通过的饰线100的后侧相对。开始饰线弯针的进出动作之后,该饰线弯针90在末 端的挂线部90a上挂住饰线100,从引导孔93中拉出牵引到针41a 41d的前方,到达如 图17B所示的进出位置。饰线IOO被施加有适当的张力,通过该张力的作用,伴随着饰线弯 针90的拉出,饰线100在引导孔93a的内部滑动而向该引导孔93a的后侧移动,绷在移动 后的位置与挂线部90a之间。 饰线弯针90进行如图12中实线箭头所示的进出动作,通过该动作,在末端的挂线 部90a上挂住饰线100,从引导孔93a拉出,从右侧的针41d —侧从针41a 41d的并排位 置的前方通过。压线部件94的摆动杆94b,如图12中的空白箭头所示进行摆动,从前方接 近通过了饰线引导93的引导孔93a的饰线100。并且针41a 41d还如图12中虚线箭头 所示,与线道44 一起上升。 在针41a 41d上升到上死点时,饰线弯针90到达如图13和图17B所示的进出 位置。此时,饰线弯针90的挂线部90a位于针41a的左前方。压线部件94的摆动杆94b 在引导孔93a的上方对饰线100进行作用,向后推压该饰线100。通过该推压,饰线100被 引导到引导孔93a的后端部附近,从而被约束,不会从该位置向前方移动。饰线能够保持被 稳定地张架在引导孔93a的后端部附近与位于进出位置的饰线弯针90的挂线部90a之间 的姿势,该张架姿势不会因施加给饰线100的向后的外力的作用而变化。 如前所述,4根针41a 41d的下端位置不同,在针41a 41d位于上死点处时,如 图13所示,左侧的2根针41a、41b的下端位于饰线100的下方,右侧2根针41c、41d的下 端位于饰线100的上方。因此,张架在引导孔93a与挂线部90a之间的饰线100,如图17B 所示,变为与针41b的前部接触而弯曲,从针41c的后方通过而连续到饰线引导93的引导
8孔93的状态。该饰线100还在挂线部90a处折返,斜着横切针41a 41d的并排位置的后 侧,与布料200中先形成的线步相连。 针41a 41d到达上死点后,如图14中虚线箭头所示,变为下降,面线42a 42d 与饰线100相络合。此时,饰线弯针90如图14中实线箭头所示,向右摆动,饰线100脱离 挂线部90a。此时,压线部件94的摆动杆94b如图14中空白箭头所示,向前方摆动,解除对 饰线100的压力。 针41a 41d如图15所示继续下降,从布料200中贯通,如图16所示,回到下死 点,将饰线100压到布料200的表面。饰线弯针90如图15所示,继续向右摆动,饰线弯针 90的挂线部90a从针41a 41d的前方位置离开,如图16所示返回到退入位置。同样,压 线部件94的摆动杆94b继续向前摆动,离开引导孔93a的前端部,如图16所示,返回到退 入位置。 在进行如上动作的本实用新型的平缝缝纫机中,也会出现如使用图4所说明的情 况,在针41a 41d位于上死点处时,从右侧的针41d的针孔延伸到布料200上的面线42d, 从后方与从针41a 41d的后侧通过的饰线100接触,而作用向前的压力。 本实用新型的平缝缝纫机中,饰线100被压线部件94的摆动杆94b向后推压,又 被设在饰线引导93上的引导孔93a的后端部附近所约束。因此,饰线100不会因来自从后 侧接触的面线42d的作用力而向前方移动,饰线100的张架姿势不会变化。 这样,本实用新型的平缝缝纫机,能够对图3中所示的"线剌"、"脱脚"等缝制不良 的发生防范于未然,稳定地形成外观良好的平缝线步。压线部件94安装在驱动饰线弯针90 的饰线轴9上,与饰线轴9共有驱动机构,因此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来实现实用新型目的。 以上的实施方式,对具有4根针41a 41d的4针平缝缝纫机进行了说明,但本实 用新型还能够应用于具有2根针或3根针的平缝缝纫机,甚至具有5根以上针的多根针平 缝缝纫机,并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 从以上的详细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平缝缝纫机中,与饰线弯针连动并前后移 动的压线部件,推压从饰线引导的引导孔中通过的饰线,强制其移动到上述引导孔的后侧, 因此饰线不会受到与面线之间的接触的影响,能够被设置在布料表面上的规定位置上,能 够对"线剌"、"脱脚"等缝制不良的发生防范于未然,稳定地形成外观良好的平缝线步。 以上所说明的实施方式仅仅用来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明确,本实用新型不应 被限定为上述的实施方式而作狭义解释,能够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和权利要求所述的 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并实施。
权利要求一种平缝缝纫机,具有排列在与布料的传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多根针、设置在该针的排列方向的一侧且设有在前后方向上延长的引导孔的饰线引导、以及位于该饰线引导的下方,以从所述针的前方横穿的方式进行进退动作的饰线弯针,通过了所述引导孔的饰线,被所述饰线弯针的进出所捕捉而拉出,在所述引导孔的引导下被设置在所述布料的表面,该平缝缝纫机还具有压线部件,该压线部件与所述饰线弯针连动,在所述饰线引导的上方前后移动,通过向后方的移动推压穿插在所述引导孔中的饰线,使得该饰线强制移动到所述引导孔的后侧。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缝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线部件具有 安装在所述饰线弯针的驱动轴上,随着该驱动轴的反复旋转而摆动的摆动杆。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平缝缝纫机中,在驱动饰线弯针的饰线轴中安装有压线部件,该压线部件设置在饰线引导的上方。压线部件与饰线弯针连动而向后方摆动时,对通过了饰线引导的引导孔的饰线进行推压而使其强制移动,将其约束在引导孔的后端部附近。因此,饰线不会受到来自面线的作用力的影响,能够被设置在布料表面的预定位置上,稳定地形成外观良好的平缝线步。
文档编号D05B9/00GK201525940SQ200920174919
公开日2010年7月14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26日
发明者林田高幸 申请人:大和缝纫机制造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